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48
第3章高分子的溶液性质1.高分子的溶解过程与小分子相比,有什么不同?答: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相差悬殊,两者运动分子运动速度差别很大,溶剂分子能比较快的渗透进入高聚物,而高分子向溶剂的扩散却非常慢。
(1)聚合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聚合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对于交联的聚合物,在与溶剂接触时也会发生溶胀,但因有交联的化学键束缚,不能再进一步使交联的分子拆散,只能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2)溶解度与聚合物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大。
对交联聚合物来说,交联度大的溶胀度小,交联度小的溶胀度大。
(3)非晶态聚合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晶态聚合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非常困难,因此晶态化合物的溶解比非晶态聚合物要困难得多。
(4)对于非极性聚合物与溶剂的相互混合,溶解过程一般是吸热的,故只有在升高温度或减小混合热才能使体系自发溶解。
恒温恒压时,混合热可表示:可见二者的溶度参数δ1,δ2越接近,ΔH M越小,越能相互溶解。
对于极性聚合物与溶剂的相互混合,由于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强烈相互作用,溶解时放热,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
而溶解时,不但要求聚合物与溶剂的溶度参数中非极性部分相近,还要求极性部分也相近,才能溶解。
(5)结晶性非极性聚合物的溶解分为两个过程:其一是结晶部分的熔融,其二是高分子与溶剂的混合。
结晶性极性聚合物,若能与溶剂形成氢键,即使温度很低也能溶解。
2.什么是高分子的“理想溶液”?它应符合哪些条件?答:高分子溶液的化学位由理想部分和非理想部分组成,对于高分子溶液即使浓度很稀也不能看作是理想溶液,但是可以通过选择溶剂和温度来满足10Eμ∆=的条件,使高分子溶液符合理想溶液的条件,称其为θ条件,这时的相互作用参数χ=1/2。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等著参考答案——湘潭大学版(Ps:答案由个人和网上资料共同整理得到,如有错误,敬请原谅!)第一章4.为什么说黏度法测得的分子量是相对的分子量,渗透压法测得的是数均分子量,光散射法测得的是重均分子量?答:①黏度法是由公式1i i i M W M ααη⎛⎫= ⎪⎝⎭∑得到,而α又是从[]KM αη=得到。
在测α时所用到的[]η是通过相对粘度0r ηηη=和增比粘度0sp ηηηη-=计算得到。
因此[]η不是溶剂的绝对粘度,那么得到的分子量也是相对的分子量。
②渗透压法的测定是建立在溶液的依数性质基础上的,而公式()()001ii i ii i i C C ii iii iniiC nCM RT RTCRTCRTCM Cn MM →→∏=∏====∑∑∑∑∑∑可知,测得的是数均分子量M n 。
③在光散射法中常用90θ=o 时的瑞利比90R 计算溶质的分子量。
9000()()C i ii iiiC i i wi iiiiR KCMC M w M R K C M KCKCKCM Cwθ→→=====∑∑∑∑∑因此测得的是重均分子量M w 。
7.今有一混合物,由1g 聚合物A 和2g 同类型的聚合物B 组成。
A 的分子量M A =1×105g •mol -1;B 的分子量M B =2×105g •mol -1。
计算该混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 n 重均分子量M w 和多分散指数d 。
解:55555512 1.5101211021011102210 1.6710121.1i iini ii iiwi iwnn M M nw M M wM d M +===⨯+⨯⨯⨯⨯+⨯⨯===⨯+==∑∑∑∑8.利用高分子稀溶液的依数性质测定其分子量时,常常需要将所测得的物理量对溶液浓度外推,求取浓度为零时的外推值作为计算依据,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不需要外推?只需要由单一浓度的数据即可计算出正确结果?答:①因为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的偏差很大,只有在无限稀释的情况下才基本符合理想溶液的规律,而无限稀释的溶液不可能配制,只能用外推法取浓度为零时的数据。
第1章1请你列举出20种⽇常⽇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分⽇材料,并写出其中10种聚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解答:常⽇的⽇分⽇材料:聚⽇烯塑料桶、聚丙烯编织袋、涤纶(聚对苯⽇甲酸⽇⽇醇酯)、EVA热熔胶(聚⽇烯和聚醋酸⽇烯酯的共聚物)、顺丁橡胶鞋底、尼⽇袜、ABS塑料、环氧树脂黏合剂、环氧树脂泡沫、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涂料、油改性聚酯清漆、育秧薄膜(聚氯⽇烯)、电线包⽇(聚氯⽇烯)、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维尼⽇(聚⽇烯醇缩甲醛)、尼⽇66、奶瓶(聚碳酸酯)、聚四氟⽇烯、丁苯橡胶、塑料拖鞋(聚氯⽇烯)、⽇机表⽇的光敏涂料、天然橡胶、复合地板(脲醛树脂)、凉⽇塔(不饱和树脂玻璃钢)等。
2有8本⽇说,它们的厚度不同,分别为250⽇、280⽇、300⽇、350⽇、400⽇、450⽇、500⽇和600⽇,请算出它们的数均⽇数和重均⽇数以及分布宽度指数。
请思考为什么重均⽇数⽇于数均⽇数。
解答:分布宽度指数=重均⽇数/数均⽇数=423.61/391.25=1.08;按书⽇重量统计平均的⽇数为重均⽇数,其值等于每书的⽇数乘以其重量分数的总和。
数均⽇数相当于总⽇数除以书本数。
对于重均⽇数,重的分⽇的权重⽇,数均⽇数的话,权重都是1。
所以重均⽇数⽇于数均⽇数。
3试⽇较聚苯⽇烯与苯⽇烯在性能上有哪些差别。
解答:差别:(1)聚苯⽇烯是有⽇定强度的⽇聚物,在外观上是固体,在分⽇结构上没有双键;苯⽇烯是⽇分⽇的液体,分⽇结构上有双键。
(2)苯⽇烯做出来的产品⽇聚苯⽇烯做出来的产品要脆。
另外苯⽇烯暴露在空⽇中会逐渐被氧化,⽇聚苯⽇烯不会。
4为什么说黏度法测得的分⽇量是相对的分⽇量,渗透压法测得的是数均分⽇量,光散射法测得的是重均分⽇量?解答:(1)黏度法是由公式得到,⽇α⽇是从得到。
在测α时所⽇到的[η]是通过相对黏度和增⽇黏度计算得到。
因此[η]不是溶剂的绝对黏度,那么得到的分⽇量也是相对的分⽇量。
(2)渗透法测定分⽇量依据为时所以即渗透压法测得分⽇量为数均分⽇量。
第4章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4.1复习笔记一、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1.基本概念(1)高分子共混物高分子共混物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得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也称为“高分子合金”。
(2)相容性相容性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3)机械相容性机械相容性是指能得到具有良好物理、机械性能的共混材料时聚合物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
(4)IPN互穿网络结两种不相容聚合物分别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并相互穿的结构。
(5)界面层空气与高聚物熔体的表面,或者多相高聚物内部形成两相的界面,某一组分的浓度或密度会由一相连续地向另一相变化,两相之间的边界面附近的部分称为界面层(表面层)。
2.聚合物共混的意义(1)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理想聚合物材料;(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4)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3.混合自由焓组成曲线与温度的关系(1)高温互容低温分相的高临界共溶温度(UCST)。
超过此温度,体系完全相容,为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低于此温度,部分相容,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产生相分离;(2)低温互容高温分相的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
低于此温度,体系完全相容,高于此温度为部分相容;(3)同时存在最高临界相容温度和最低临界相容温度。
有时,UCST和LCST会相互交叠,形成封闭两相区。
二、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嵌段共聚物是指由化学结构不同的嵌段组成的大分子。
合成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有:活性阴离子聚合、缩聚、Ziegler-Natta催化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
1.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微相分离: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像高分子共混物一样发生相分离,由于嵌段间具有化学键的连接,形成的平均相结构微区的大小与单个嵌段的尺寸差不多,被称为微相分离。
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2、 W 1=250/(250+280+300+350+400+450+500+600)=250/3130=0、0799 W 2=0、0895 W 3=0、0958 W 4=0、1118 W5=0、1278 W6=0、1438 W7=0、1597 W8=0、19171113910.07990.08950.09580.11180.12780.14380.15970.19170.002556250280300350400450500600n i iM w M====+++++++∑424w i i M w M ==∑; 22(1)12903wn nnM M M σ=-=; 22(1)15173w w V M d =-=4、粘度法测定分子量,得到的数据为不同浓度的溶液流经乌氏粘度计的两到标志线所需的时间。
粘度一方面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形态与在溶剂中的扩张程度有关。
因此,粘度法测得的分子量为相对分子量。
渗透压法测定分子量,得到的数据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应的平衡渗透压,与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有关,因此测得的就是数均分子量。
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就是将固定波长的光线通过不同浓度的溶液,而散射光的强度就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所贡献的。
因此测得的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
5、如知道分子量的数量微分分布函数N(m)与质量微分分布函数W(m),则可通过下式求出n M 与w M 、01()()n M N m MdM W N dMM ∞∞==⎰⎰()w M W m MdM ∞=⎰6、 2i iiiiiwiiii iiiin M W M M W M n MW ===∑∑∑∑∑1i iiiini i i ii i iin MWM W W nM M ===∑∑∑∑∑ 1/()iiiM W M ααη=∑ ; 以为α值在-1到1之间,因此nw MM M η≤≤7、今有一混合物,有1克聚合物A 与2 克同样类型的聚合物B 组成,A 的分子量M A = 1×105 g .mol -1; B 的分子量M B = 2×105 g .mol -1。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何曼君等著参考答案——湘潭大学版(Ps:答案由个人和网上资料共同整理得到,如有错误,敬请原谅!)第一章4.为什么说黏度法测得的分子量是相对的分子量,渗透压法测得的是数均分子量,光散射法测得的是重均分子量?答:①黏度法是由公式1i i i M W M ααη⎛⎫= ⎪⎝⎭∑得到,而α又是从[]KM αη=得到。
在测α时所用到的[]η是通过相对粘度0r ηηη=和增比粘度0sp ηηηη-=计算得到。
因此[]η不是溶剂的绝对粘度,那么得到的分子量也是相对的分子量。
②渗透压法的测定是建立在溶液的依数性质基础上的,而公式()()001ii i ii i i C C ii iii iniiC nCM RT RTCRTCRTCM Cn MM →→∏=∏====∑∑∑∑∑∑可知,测得的是数均分子量M n 。
③在光散射法中常用90θ=时的瑞利比90R 计算溶质的分子量。
9000()()C i ii iiiC i i wi iiiiR KCMC M w M R K C M KCKCKCM Cwθ→→=====∑∑∑∑∑因此测得的是重均分子量M w 。
7.今有一混合物,由1g 聚合物A 和2g 同类型的聚合物B 组成。
A 的分子量M A =1×105g •mol -1;B 的分子量M B =2×105g •mol -1。
计算该混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 n 重均分子量M w 和多分散指数d 。
解:55555512 1.5101211021011102210 1.6710121.1i iini ii iiwi iwnn M M nw M M wM d M +===⨯+⨯⨯⨯⨯+⨯⨯===⨯+==∑∑∑∑8.利用高分子稀溶液的依数性质测定其分子量时,常常需要将所测得的物理量对溶液浓度外推,求取浓度为零时的外推值作为计算依据,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不需要外推?只需要由单一浓度的数据即可计算出正确结果?答:①因为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的偏差很大,只有在无限稀释的情况下才基本符合理想溶液的规律,而无限稀释的溶液不可能配制,只能用外推法取浓度为零时的数据。
何曼君第三版高分子物理答案(新版答案)-精品 2020-12-12【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动力、空间、质量、问题、有效、密切、平衡、合理、透明、合作、保持、发展、合力、规律、特点、稳定、网络、理想、基础、需要、环境、体系、能力、主导、方式、作用、办法、结构、速度、关系、分析、调节、逐步、形成、满足、带动、解决、方向、适应、实现、提高、转变、中心第一章2、 W 1=250/(250+280+300+350+400+450+500+600)=250/3130=0.0799W 2=0.0895 W 3=0.0958 W 4=0.1118 W5=0.1278 W6=0.1438 W7=0.1597 W8=0.19171113910.07990.08950.09580.11180.12780.14380.15970.19170.002556250280300350400450500600n i iM w M ====+++++++∑424w i i M w M ==∑; 22(1)12903w n n nM M M σ=-=; 4、粘度法测定分子量,得到的数据为不同浓度的溶液流经乌氏粘度计的两到标志线所需的时间。
粘度一方面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形态和在溶剂中的扩张程度有关。
因此,粘度法测得的分子量为相对分子量。
渗透压法测定分子量,得到的数据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对应的平衡渗透压,与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摩尔分数有关,因此测得的是数均分子量。
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是将固定波长的光线通过不同浓度的溶液,而散射光的强度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所贡献的。
因此测得的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
5、如知道分子量的数量微分分布函数N (m )和质量微分分布函数W(m),则可通过下式求出n M 和w M .6、 2i i i i ii w i i i ii i i in M W M M W M n M W ===∑∑∑∑∑ 1/()i ii M W M ααη=∑ ; 以为α值在-1到1之间,因此n w M M M η≤≤7、今有一混合物,有1克聚合物A 和2 克同样类型的聚合物B 组成,A 的分子量M A = 1×105 g .mol -1; B 的分子量M B = 2×105 g .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