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37.1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随后,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以期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日益严重。
空巢老人,即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他们面临着许多养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生活照料不足: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上往往缺乏必要的照料。
他们可能面临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疾病无人照顾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他们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精神慰藉缺失:空巢老人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
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经济支持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仍有部分空巢老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保障。
他们可能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医疗费用难以承担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服务不足:在农村地区,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服务相对较少。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康复、照料等服务,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养老问题时更加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摘要】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空巢老人现状及其原因,指出现有养老模式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加强社会关爱与支持的建议。
文章强调了关爱空巢老人的重要性,呼吁共建幸福养老社会。
通过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增进对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理解,并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社会背景、现状、主要原因、养老模式、建议、社会关爱、支持、幸福养老社会1. 引言1.1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性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已经独立生活或迁出家庭,导致老人独自生活的情况。
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养老资源匮乏、生活保障困难、身心健康受损等方面。
贵州农村空巢老人缺乏子女照料和陪伴,使他们面临着孤独、失落和无助的困境。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逐渐衰退,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料。
由于农村地区养老资源不足,许多空巢老人无法获得有效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解决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当务之急。
必须重视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支持,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共同打造幸福养老社会。
2. 正文2.1 社会背景下的空巢老人现状贵州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被迫独居或留守在农村,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务工或生活,无法照顾他们。
这种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加。
随着生育政策的影响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独居或空巢老人。
据统计,目前贵州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已经超过100万。
二是空巢老人面临着孤独和失落。
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空巢老人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
农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1.1 养老金发放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村养老金发放金额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水平,远未达到舒适的生活水准。
1.2 养老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养老保障的福利。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未参加养老保险,甚至连最基本的养老金都没有领取。
1.3 养老服务不完善另外,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较低。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相对较少,且大多设施简陋,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二、对策建议2.1 加大财政投入为了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养老金的发放金额。
政府还应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补贴,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养老保障的福利。
2.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在制度上,应当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
政府可以出台更多针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支持政策,推动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使之更能够适应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2.3 加强养老服务建设还需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可以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更多的高品质养老公寓、养老院等养老设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
三、结语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努力为农村老年人营造舒适安逸的养老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1. 陈渊桂.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分析及综合服务体系构建[J]. 湖南行政干部学院学报, 2008(5): 23-25.2. 张少凡.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J]. 人口与发展, 2007(3): 38-40.3. 李涛. 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与发展[J]. 农村金融经济, 2006(4): 53-55.2.4 制定长期规划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明确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农村养老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养老压力不断增加。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困难,缺乏充足的养老金来源。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养老服务设施不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农村地区的养老观念相对落后,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在养老方式和模式上存在不少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急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1.2 养老问题的影响农村养老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负担加重。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不断下滑,养老问题已成为农村家庭的一大负担。
许多农村家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照顾老人,给家庭经济造成一定压力。
2. 人力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老保障体系,许多农村家庭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照顾老人上,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也限制了青壮年劳动力的发展空间。
3.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由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存在,一些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导致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加,甚至出现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
由于缺乏养老保障和服务设施,许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面临着生活困难和孤独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缺乏长期规划和保障机制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长期规划和保障机制。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农村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的不确定性。
很多农村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养老金或其他养老保障,无法应对养老生活的需求,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二、缺乏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很多老年人无法获得专业的养老护理和服务。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作者:宣金祥范正磊王麓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05期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薄弱环节在农村。
农村老人,特别是贫困家庭的老人、患有疾病的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在安徽省天长市农村进行了走访、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天长市农村老人类型及其生活现状天长市地处皖东,位于高邮湖西岸,全市农村半岗半圩,农村人口占86%以上,属于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东皖乃至江淮地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一)农村老人基本情况。
一是年龄结构。
天长市农村60岁以上老人9.68万人,其中, 60—70岁4.82万人、71—80岁3.36万人、81岁以上1.5万人。
二是劳动及自理能力。
目前,约有4.35万老人,他们能够从事田间植保、家禽养殖、清理场院卫生等体力劳动;有3.95万老人,大部分仍可做轻微的家庭日常杂务,如看家、照管小孩等。
另外,有0.82万老人失去劳动能力;0.56万老人失去自理能力,靠子女供养、照顾。
三是居住类型。
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有子女的老人,约5.24万人,其中空巢留守老人约3.87万人,独居老人约1.37万人。
第二类为无子女的失独老人,约0.42万人。
第三类为“五保”老人,约0.46万人,其中,3100人进驻养老院,享受国家集中供养惠民政策;暂不愿进敬老院的“五保”老人1500人,有一定劳动能力,独立居住,定期领取国家发放的“五保户”供养补贴。
四是健康状况。
目前,天长市农村有8.6万老人身体状况尚可,1.08万人患有疾病,包括慢性病、严重疾病和视障或肢残。
(二)农村老人生活现状。
天长是千年古县,民风淳朴,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是主流,除4.9%无子女60周岁以上老人由政府供养外,大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子女供养,基本处于温饱状态,但其中存在一些生活困难的现象。
一是空巢留守老人寂寞难耐。
目前,天长市55%以上的农村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经商成了留守老人,大部分老人要承担孙辈的看护、照顾任务,一部分还要下地劳动。
农村养老福利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摘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养老保障水平不足;政府保障支持不到位,市场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农村养老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养老观念保守,养老保险参与意愿不强等困境。
通过守牢家庭养老底线、破除农民僵化的养老思维、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内容形式、推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参与,改革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筹资制度可有效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养老福利服务一、农村养老福利服务的基本现状我国已于1999年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退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农民的退休制度尚未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1]由此可见,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一)、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农村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低保老人以及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
为五保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以及家政服务等,这也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2]。
农村养老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的兜底性养老,由政府出资设立养老院,但养老的基础设施不足以满足众多的老人,保障老年人温饱为兜底服务,以村委会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多以村两委和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作为主要工作人员,他们也是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核心力量。
由于资金有限,农村养老机构只能在温饱上提供保障,精神上保障不足,使得农村养老在服务上无法快速提升。
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案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在农村地区,养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由于农民进城务工、留守老人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相对于城市更为突出。
2. 养老资源匮乏:农村地区医疗、康复等养老资源相对城市更为有限,养老设施严重不足。
3. 养老观念落后:农村地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仍然较为盛行,老人依赖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和个人自我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力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给予他们经济上的保障。
2. 改善养老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设施的投入,建设养老院、医疗机构等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推动农村居民素质提高:通过开展普及教育、培训技能、提供创业机会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水平,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来改善自己的养老状况。
4. 弘扬家庭养老观念: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强家庭道德建设,让家庭成为老人的坚强后盾,弘扬家庭养老观念。
5.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开办养老院、提供养老服务。
三、总结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基础设施,并改善农村居民的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创业环境,提高其自我发展的机会。
同时,也需要加强家庭道德建设,让家庭成为老人们的归宿。
最后,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如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将成为可能,为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关怀。
电子扫描设备晃一晃,收款机就可以通过无线电频身份识别技术将费用从手机中扣除。
使用的过程像是在使用信用卡,而且完全不需要按键操作。
这!款新手机都有上网功能,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将信用卡上的钱最快最方便地充入手机。
除了代替钱包,新款手机还可以充当火车票和其它身份证明卡。
日本的某机场已允许乘客利用手机加快安检。
今年年底前,日本信用卡公司"#$将推出一项服务,允许企业客户使用内置芯片的手机作为办公楼的电子钥匙。
而到明年,用户还将可以通过手机来支付火车票费。
这种移动%&’业务是有线%&’业务上的延伸,它利用’(’或)%*’制式作为传递交易数据的通讯载体,摆脱了营业场地和通讯线路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刷卡交易。
基于)%*’的移动%&’系统的出现,满足了以上不断发展的需要,使得各类消费活动不再受到场地和通讯线路的限制,使得各种户外收费场所与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作到真正的“边走边卖”,为商户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业务的出现生动地体现了技术在金融领域竞争中的地位。
现阶段,银行业的竞争方兴未艾,竞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和服务,二是技术。
技术的竞争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推出新的金融服务品种。
无线%&’应用系统的开发,可以使开发行能够抢先推出新的金融服务品种,占领新的金融服务领域,极大地提高开发行的自身形象。
其次,无线%&’应用系统的开发,可以使开发行摆脱场地和线路的限制,拓展开发行的金融服务和空间;可以为开发行带来大笔新增存款业务,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
最后,无线%&’应用系统的开发,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结算方式,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移动订票这种服务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将距离手机用户最近的餐馆、电影院或者戏院的消息发送到移动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订电影票或者就餐消费。
手机订票具有成为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将在商品及票据销售中获得广泛应用,而且成本也十分低廉,由于风险很小,估计有不少消费者愿意尝试。
-,移动博彩通过手机参与赌博、彩票、赌马、体育运动赌博等各方面的活动。
目前各类彩票在很多国家已经合法化,而国家是否允许其他类别的赌博性质的活动(如赌马、体育运动赌博等)是影响这类业务发展规模的最大因素,目前中国体育彩票的大范围推广为这种业务的成功打好了基础。
!,手机银行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电话办理有关银行业务的简称。
它可以认为是金融机构借助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新技术平台开展的一种“便民业务”。
使用这种业务的银行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办理多种金融业务,突破时空限制,只需使用手机,依照屏幕提示信息,即可享受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服务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实现帐户信息查询、存款帐户间转帐、银证转帐、证券买卖、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代缴费、金融信息查询等功能。
手机银行产品有’(’和./%两种形式。
’(’类的手机银行业务是由手机、)’(短信中心和银行业务系统构成的。
手机与)’(短信中心通过)’((+))网络连接,而)’(短信中心与银行系统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
某些情况下,短信中心还可能通过一个业务增值平台与银行前置机相连,以减轻短信中心的负担。
在亚洲市场上,’(’手机银行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青睐。
在中国,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等都金融机构都推出了这种业务。
国外,做得比较有特色的是韩国’0电讯。
该公司整合运营的手机汇款服务,推出了全新的“(1$/20”服务项目,作为移动金融服务品牌“(&234/”中的重要业务。
用户使用一种内置智能型芯片的移动电话,进行银行存折、现金卡业务、互联网银行等电子金融服务。
使用者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银行的/4(机上使用,甚至可以在一些邻国进行漫游。
四、结论由上我们可以看到,移动电子商务在优势及其应用上具有很先明的特点,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还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当我们真正解决了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隐患,排除了这枚炸弹,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使用移动电子商务,才能带动移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56赵卫东,黄丽华著7电子商务模式+6郑晓明,逯宇铎7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6",$89’:;<=8>,"?@8A;0?9@B<9,"?;9*C8DE,*8:?FF89GD8>@H@B8F@C931#?FF8>:8!6",$89’:;<=8>,"?@8A;0?9@B<9,"?;9*C8DE,31#?FGF8>:8*8:?FF89D<BC?9/AAEC:<BC?9I6缘工作室编著7《电子商务安全》J6中国信息产业部7中国信息产业+KKI 年度报告[责任编辑:一然]关于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赵6辉(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55KK-!)[摘6要]66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66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LM!K,JN66[文献标识码]/66[文章编号]5KKM —!KI-(+KKJ )KM —K5M-—K--M 5+KKJ 年6第KM 期社会保障[收稿日期]+KK J 1K!1+J[作者简介]赵6辉(5OM+1),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年我国要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这个“全面”既包含城市又包含农村。
因此,没有$亿多农民的小康不是小康。
“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仍为国家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中国农村八亿人口的稳定,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息息相关。
另外,在"#世纪初,我国就已经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中国开始进入了老年型国家。
据"###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农村%&岁以上老年人口有&’($万人,占农村人口的)*(&+;城镇%&岁以上老年人口有"$)(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较高。
同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
目前,农村老龄人口正以每年(*"+的速度递增。
预计到"#&#年,全国人口将增到-*,"亿,这些老龄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农村。
["]也就是说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能否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正在逐步弱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老年人仅靠家庭养老的处境也很艰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务农收入水平低,养老经济支持不足。
目前,我国农民家庭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但是农民的当期消费和预期支出却呈现扩大化趋势。
因而在现实条件下,单个家庭的保障能力有限,个人和家庭都难以抵御风险。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世纪)#年代末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也变成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结构。
家庭户平均规模的缩小和完全核心家庭数目的增多导致纯老年户的增加,农村独生子女数量在大幅度增加,“四二一”家庭结构也在逐渐形成。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的年轻人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空间、时间上的分离,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沟通相对疏远,子女对老年人生活方面的照料和经济方面的帮助相对减少,老年人起居、饮食、医疗、娱乐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照顾,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
此外,随着城市文明不断向乡村扩展,以及进城农民工直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孝道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
常常出现“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小家不管老家”的现象。
许多农村老人养儿防老的梦想被打破,企求生儿育女以安度晚年的养老设计变成失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陷于实际困难之中。
(二)土地保障功能的削弱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生活水平低,平均寿命短,农业生产基本是“靠天农业”,土地确实能够起到很强的生活保障作用。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减弱,保障水平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老年农民依靠种植土地的收入来自己养老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其次,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耕地面积自,’’$年以来就一直处于递减状态,,’’%年的全国耕地面积,’*&,亿亩,比,’)$年减少了,*’%亿亩,这种递减状态仍在继续。
人均耕地由,’$-年的,*(’亿亩减少到,’’&年的,*,"亩。
[(]然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养老问题突出,但人均占有量下降使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保障模式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差异根源在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即城市是一种制度,农村是一种制度。
如果把社会保障看作是一种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话,那么这种分配目前对于城市和农村来说仍然是不平等的。
政府投入的社会保障基金用于城市居民的远大于投入到农村的。
同时,城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出阶段性差异,表现强烈的当数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及低保制度。
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狭窄,社会救济水平不高。
虽然社会保险覆盖的对象是广大劳动者,但受国家经济个社会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把养老保险依次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
因而,从整体上就显现出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险覆盖面狭窄的状况。
在社会救济方面,农村低保制度方面尚未全面建立,城镇救济水平不高。
(四)保障对象庞大、保障基金奇缺我过农村有八亿多人口,又是中国的贫困阶层,是最需要社会保障的群体。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而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农村,农村老年人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城市老年人人口数量,因此,农村养老保障对象相当庞大。
根据我国政府"###年划定的贫困线标准(人均收入%(&元),我国农村仍有-###万人处于贫困状态,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发展缓慢,导致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无条件支付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