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九 文言文阅读(二)
- 格式:doc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考情分析文学常识在新高考中为语文科目的必考题之一,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
题目常课内外结合。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夯实课内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拓展。
真题一览1.(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2.(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4.(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9节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赋分点一重要实词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赋分点二关键虚词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
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这两类需要译出。
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
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一般不必译出。
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赋分点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
①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②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③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
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
④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断句专项对点练(一)第一组教考衔接对点练1.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上面文段中,“夫”是发语词,“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2.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选自《鸿门宴》)答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成五采../此...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天子气也。
解析: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3.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选自《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选自《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选自《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6.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7.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选自《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8.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板块五学案47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复习任务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句子大意,准确找出句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
2.能够在翻译中精准落实得分点。
考情微观见学案46知识图要活动一 准确判断得分点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被列为得分点的词、句式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试中不失分。
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句式,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
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然后字字、句句落实,这样自然会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2020·新高考Ⅱ)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得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点)关键实词:偷惰、矫、陈、杖。
文言断句(分值:45分;时间:45分钟)[对点突破练]一、客观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 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时/ 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 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 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时/ 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 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导学号29530206] 解析:选A。
首先,应结合上下文,大致了解前后文意,把握所断句子的基本意思,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如“正由是决行深入”“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
其次,就是要抓住一些标志词。
如文中的“之际”,后面肯定要断开,人名“咏”前面要断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B.嘉时令节/ 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C.嘉时令节/ 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D.嘉时令节/ 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导学号29530207] 解析:选D。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衡水中学摸底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
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
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
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
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
既而还乡里。
平原王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
至京师,馆而受业焉。
高闾称之于朝贵,李冲礼之甚厚。
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
彪稍见礼遇,加中垒将军。
及文明太后崩,群臣请高祖公除..,高祖不许,与彪往复。
以参议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马一匹、牛二头。
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
彪性刚直,多所劾纠,远近畏之,豪右屏气。
高祖常呼彪为李生,于是从容谓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
”车驾南伐,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参理留台事。
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声色,殊无降下之心。
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己者,遂多专恣。
冲积其前后罪过,乃于尚书省禁止彪。
会赦得免。
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赈饷。
遂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
诏彪兼通直散骑常侍,行汾州事,非彪好也,固请不行,有司切遣之。
会遴疾累旬,景明二年秋,卒于洛阳,年五十八。
谥曰刚宪。
彪在秘书岁余,史业竟未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
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
其所著诗颂赋诔章奏杂笔百余篇。
(节选自《魏书·李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B.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C.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D.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解析】从语法来看,“参著作事”为动宾关系,意为参与著作事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从语意来看,“遗落时事/三无一存”的意思是遗漏了史实,三件中没有一件留存,中间要断开,排除B、C项。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2022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真题汇总训练(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解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2分)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
参习.法令,通政术,性矜严,强直而.果断。
少以门廕,累官至万年尉。
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
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
”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
累迁奉先尉。
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
”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
转大理司直。
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①有旧,以.会赦,欲免赃。
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②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
明年,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
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
彝实能吏,后累佐曹王皋,以正直强干闻。
无几,迁御史中丞,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
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
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然多率情坏法,甚为有识所.嗤。
时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当死,无以自白,参悉理出之。
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籓帅,皆畏惧之。
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上所.亲信,多非毁参。
参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纪极,终以此败。
贬参郴州别驾,贞元八年四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注] ①执政:掌管政事的大臣。
②希:迎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习.法令,通政术 习:熟悉 B .按狱江淮,次.扬州 次:停留 C .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 举:检举 D .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阴:阴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直而.果断皆正其罪而.杖杀之 B.⎩⎨⎧彼以.不及状谒以.会赦,欲免赃 C.⎩⎨⎧甚为有识所.嗤上所.亲信 D.⎩⎨⎧子因.父生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参担任万年尉时应同僚的请求代替他值班,恰逢夜里狱囚逃走了,京兆尹追究责任时,他主动承担了罪罚。
考点规范练九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苏氏文集》序[宋]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
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相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忽.近而贵远忽:忽视。
B.晏.然无事晏:平安。
C.至废.为民废:残废。
D.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傅,官名。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
《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唐代科目中以进士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称进士。
考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
C.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是中央审判机关。
初设于北齐,历代因之。
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为“三法司”。
大理评事为大理寺的最高长官。
D.长史,职官名,其掌管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古文就又兴盛起来。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李继昌,字世长。
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
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
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继昌亦自言不愿。
崇矩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闻之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
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
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
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石普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
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
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
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
继昌曰:“当俟主帅..命。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门合门使。
俄以.目疾求归京师。
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
继昌以疾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
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
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
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
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
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
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家人竞前诟逐。
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善:友善,交好。
B.必遣继昌奉币.为寿币:礼物。
C.以金带遗.继昌遗:赠送。
D.继昌徐为解贷.焉贷:贷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寨于.城西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闻均枭首乃.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俄以.目疾求归京师具告以.事D.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填然鼓之.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
据《宋史》载,驸马尚公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B.开宝,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由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
“三个臭皮匠”是对“裨将”的谐音讹传。
D.休致,指官员致仕退休,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起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继昌忠于职守,不临阵脱逃。
在平定王均叛乱时,他不因主帅身陷困境而率部逃脱,仍然等候帅令调遣。
B.李继昌足智多谋,打消贼人戒备。
叛贼首领喻雷烧用金带行贿,继昌假意收下,使贼人放松警惕,后为民除患。
C.李继昌为政有方,宽严兼济。
他严苛执法,使大名府税收增加;他宽厚待下,使护送粮草误期的县胥免遭一死。
D.李继昌深得圣心,颇为皇帝倚重。
他以目疾求归,稍有好转就被委以重任;得知他赴公主寿宴,皇帝特意恩赏。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2)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豫让①论[明]方孝孺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
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
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面见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噫!(选自《古文观止》):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
赵、韩、魏共灭晋后,豫让为给智伯报仇,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
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随后自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光百世,照耀简策.策:史籍,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