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作文指导 做一个精神的守望者
- 格式:ppt
- 大小:337.50 KB
- 文档页数:17
守望者的议论文作文800字(精选20篇)守望者的议论文作文800字篇1翻开地图,在地大物博的祖国上,你能很明显的看到一个地方,那就是青藏高原,听老师说那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原,还有着“世界屋脊”的霸气称号。
蓝蓝的天空映衬着几朵洁白的云朵,它们被微风吹动,优哉游哉的在空中漂浮。
一望无际的草原,牛羊成群,草翠花开,水源甘甜,大大小小的湖泊像点缀在“绿草地”这件衣裙上的反光亮片,远远看去,阳光照射,忽闪的湖面反射着晶亮的水光,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美好模样。
她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片草原上,依傍着雄伟的雪山,临近于纯澈的湖水旁。
在印象中,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一直在这片草原生活着,不论是季节性的迁徙还是自然灾害的来临,他们好像从不畏惧,也从未离开过这片高原地。
有一天,来了一群背着厚重包裹,带着黑色镜片,穿着奇怪衣着的年轻男女,是的,他们看起来还真的是和她这里的人很不一样,没有穿着她这儿的民族服饰,还说着一口陌生的语言,但是父母看见他们并没有觉得奇怪,倒是十分热情的招待了他们。
“他们都是什么人?从哪里来?那是什么样的地方?”女孩满眼疑惑的问着母亲,母亲不紧不慢的说:“他们是来这里旅行的外地人,他们那个地方高楼就是风景,繁华得很,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这时,一只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递给了她一块巧克力,她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只知道这是这个客人送给她的礼物,客人用手指了指嘴巴,示意她尝尝看,她害羞的将这块黑乎乎的东西撇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因为她还想把剩下的留给自己的阿爸阿妈。
过了几天,这群客人准备离开了,还是那天给她巧克力的人,开玩笑的通过阿妈问她是否愿意去外面看一看。
她拒绝了这个人的好意,默默的找了一片松软的草地坐下来,手里拿着奶奶去世前留下的转经轮,灿烂的阳光温暖的洒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远处的雪山与云朵似乎相连,天与地在那一刻仿佛是一体的,她温柔的扬起了笑容,她似乎内心早有了答案,她不愿离开,她也曾对外面世界幻想过,但是这里一切的生灵是最让她留恋的,她愿意像家人那样做这片净土的守望者,守护和期望更美好的天地。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用精神高度守护幸福作文讲评【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他终生贫困,不幸早逝。
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
但《论语》中记载的颜回却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
同样,“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的庄子,他的日子也潦倒得很,但他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成为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
他们二人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拟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材料的第一段,介绍了两位古人,一位是颜回,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生贫因,生活凄惨,“一箪食,一瓢饮“说明饮食之差,“在陋巷”说明居住条件的差,“人不堪其忧”,是将颜回与众人比较,一般人对这样的饮食和居住条件是非常忧愁的,可是颜回却“不改其乐”,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态。
一个是庄子,他的生活状况是居住在贫穷的简陋的巷子里,生活困窘,靠织草鞋为生,颈项枯瘦,面色苍黄,一副很不健康的样子,可是,他却凭借其天才的想象,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成为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
这两位古人的人生际遇,会引发人们怎样的思考呢?于是引出了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这就是第二段的内容。
所以本次作文应紧紧扣住“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来立意,构思,行文。
对前者,可以说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你可以从高度的精神修养能冲淡现实生中的不幸来谈,也可以从不能的角度来谈,甚至可以从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角度来谈;后者内心的幸福感来自何处。
两处的表述,实际上确定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做一个守望者第一篇:做一个守望者做一个守望者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其实说是演讲,但我却没有那么多气势恢宏的比喻句排比句。
所以,更多的,今天我站在这里只是在跟大家分享一些领悟,工作两年来的一些想法。
记得我初中时看过一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在这一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
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实,但却并非没有追求。
他曾经向妹妹道出自己的理想“我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
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那时的我当然没法明白为什么要做一个守望者,但守望者这三个字却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教师职业,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教师本身也被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怎样做,仅仅的“传道,授业,解惑”。
就足够了吗?教育是良心事业,同时也是爱心事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大三那年,给我们上班级管理课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老师,在她的课上,我感受不到知识的输送的压力,更多的是坚守,是爱,如父母般的谆谆教诲。
记得她曾经说过,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她不会每天逼着他要读多少书,但是对于基本的礼貌,以及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却会时常提醒,她自豪的告诉我们,现在她的孩子在班里成绩虽不是最好,但他却是同学老师亲戚最喜欢的人,他每天过的健康开心。
听完她的话,我忽然意识到,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教书育人,育人为主。
而人,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这就需要忠诚,这就需要责任。
成为教师,已有两年,在这两年的点点滴滴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作为老师,不需要如社会所期盼的燃烧自己照亮别般轰轰烈烈,忠诚不是牺牲,而是默默的坚守,守在自己爱的岗位上,如在坐的各位老教师,如校门口报亭里的老师,我曾经听着他说“你们是新来的老师吧,我曾经也在二中教过书”那表情,充满了自豪,对这份职业的爱,这才叫做忠诚。
高考作文指导:《守望信仰的高山》写作要求:请以坚定信念为主题,以《守望信仰的高山》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要求语句优美,内容连贯合理,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写作分析:一、考题分析《守望信仰的高山》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作文题目。
首先,关键词“守望”和“信仰”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暗示了一种对于信仰的忠诚和对于价值观的坚守。
而“高山”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可能代表着困难、挑战,同时也可以是远大目标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个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对信仰的坚守,以及面对困难时如何如同高山般坚定不移,展现出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
二、审题立意1.理解“守望”和“信仰”在审题时,首先要理解关键词的多重内涵。
守望可能涉及到对某种信仰、价值观的守护,同时也可以表达对人类情感、理想的关切。
信仰则可能包括宗教信仰、人生信仰、理想信仰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明确这些概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题目。
2.高山的象征意义其次,审题时要深刻理解“高山”的象征意义。
高山可能是生活中的困境,是人生的挑战,也可以代表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考生在审题时要思考如何将信仰与面对困境相结合,以及如何在面对生活的高山时展现坚定的信念。
三、构思要点1.信仰的来源与意义首先,可以从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中找到信仰的来源,并表达信仰对于个体或社会的深远意义。
这部分可以涉及到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对理想和信仰的发现。
2.守望信仰的过程接着,可以描述守望信仰的过程。
这可以包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是如何保持对信仰的坚守,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来守护内心的那份信仰。
3.高山的象征与信仰的结合然后,可以将高山的象征意义与信仰结合起来,描述在生活的高山面前是如何保持坚定信念的。
这部分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或者比喻,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信仰的力量与影响最后,可以探讨信仰的力量和它对个体或社会的积极影响。
这可以包括对信仰所带来的勇气、力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
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让守望者永存导写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让守望者永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识,往往置个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
在《圣经?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
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试题解析】1.题干中的关键词:守望者正确理解与把握守望者一词,是写作的关键。
评分时必须判断作文是否是在守望着的范围内写作。
(1)把握守望者的内涵。
从守望者一词的内涵来判断,必须同时具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守。
指的是坚持、坚守并且支持、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能暂时不被人重视,但从长远看,它对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或个人是有益、重要的。
第二,望。
指看得远,能见微知著。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
第三,者。
……的人,指某一个人或某个体。
其为社会的中坚脊梁——一个时代的精英或普通民众中的佼佼者。
材料分三个层次对守望者进行了阐述:其一,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此为守望者的界定。
其二,他负责……往往不能如意恭喜发财、长命百岁,此为守望者的职责及其失职造成的恶果。
其三,守望者之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
谈守望者作用的普适性。
(2)与守望者相关的次关键词。
其一,与守望者基本素质有关的看到凶兆:有远见,见微知著,能预见未来的危险,敢于直言,敢于讲真话。
促改过革新:是指有创见,有独立人格,有独立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创新。
时代的心灵与眼光:心灵,指人的精神道德追求,自我完善与发展,也指社会道德等公共价值观和精神取向。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赤子之心,艺术至上——作家的责任与关怀写作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作家写作离不开责任,一个人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
一个好作家,首先是一个赤子,要关注现实,要关心所处时代中人的遭遇和命运,生活态度即写作态度。
也有人说:作家唯一的责任是对他的艺术负责,要为艺术而艺术,写作的目的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任何其他作用。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一、考题分析这篇作文题目涉及到作家的写作责任问题,两种观点呈现了关于作家责任的不同看法。
要求考生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主题理解:探讨作家在写作中的责任问题,围绕关怀社会和追求艺术两个观点展开讨论。
立意角度:引导考生思考作家责任的本质是什么,是关注社会还是专注于艺术创作。
三、构思要点自拟标题:《赤子之心,艺术至上——作家的责任与关怀》关怀社会的观点:作家作为赤子,关注社会,关心人的遭遇和命运。
生活态度即写作态度,通过作品传递温暖、关怀,影响读者思考、改变。
艺术为艺术的观点:作家唯一责任是对艺术的负责,要为艺术而艺术,追求创作的纯粹性。
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艺术性,而非其对社会的态度。
权衡与折衷:探讨在写作中权衡关怀社会和追求艺术的难度。
分析一些成功作家是如何在作品中实现两者平衡的。
举例论证:引用一些著名作家的例子,分析他们的写作态度和作品风格。
通过实例说明关怀和艺术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
四、补充说明文体和语言:可以选择议论文或者说明文的文体,语言要清晰明了,表达思想要有深度。
逻辑结构:分段有序,每个段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写作技巧: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深度思考:对两种观点进行深度剖析,思考作家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以及关怀社会和艺术追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守人生底线,筑精神高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道德底线低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但师长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做人的根本。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围绕“高线与底线”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着“道德”提出两种观点。
第一句话,采用“低线”的人,有时占有优势,能够如鱼得水,但是,“低线”太低,则可能做事没了“底线”。
第二句话,坚持“高线”,守住“底线”是为人的根本。
这两句话并不是选择关系,而是对立相反的关系。
从倾向性上来看,很明显命题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对第一种观点持批判态度。
因为,失去做人的“底线”,从一时看似乎可以得到好处,但因为越出底线而无法立社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因而我们要重点抓住第二句话进行立意,重点论述在生活中坚持“高线”,做一个高尚的人,守住“底线”,做一个自律的人。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守住底线,追求高线。
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把持人欲,守住底线。
在道德和人欲利益的选择面前,应自觉远离“小人”之利,坚守底线。
二、至臻至善,追求高线,我们应当以君子为目标,追求道德更高境界,不断实现自我道德提升。
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保持这样一种心态,让心始终行走在正确的路上,不断突破人生的“高线”。
参考立意:1.持高线之准,守底线之本。
2.欲筑高线之楼,先守底线之基。
3.立足底线,心向高线。
【范文】守人生底线,筑精神高地北岛曾叹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生活中,常有人持着这一“通行证”,自降底线,自毁高地,逞一时之得意,势利地沾沾自喜。
作文主题训练------青年人需要精神引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脱贫攻坚以来,许许多多的扶贫人员用汗与泪铸炼了筋骨,也铺就了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泰山压顶的时刻,白衣战士谱写了英雄儿女的精神凯歌;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不曾熄灭,它激发了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刚满十四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教练说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能吃苦……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和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转业后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填补了我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
申纪兰: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孙家栋、黄旭华、南仁东、王有德、王继才……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精神的引领下做出各种各样的贡献,又成为后代人的精神楷模。
请结合材料内容与社会现实,以“践行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理科前几位为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文科前几位为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
这些专业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备受考生与家长青睐。
材料二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她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材料三十八岁的钱伟长以中文和历史双百的分数考入清华大学,而物理只有五分。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承敬业精神,书人生华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州日报《我在莫高窟“面壁”》报道了敦煌壁画修复工作者杨金礼的故事。
杨金礼1987年出生,19岁来到莫高窟。
开始,每天就是和泥、剪麦草、打杂,师父从不让他碰壁画。
两年过后,师父把他叫到身边,决定带他一起修复壁画,“对待壁画一定要认真,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
”十几年之后,他依然牢牢记得这句话。
师傅说:“干这一行,真得磨性子,心要沉得下,屁股要坐得住。
”独立上手后,杨金礼开始体会到师父的良苦用心。
洞窟外气温已经超过30摄氏度,但在窟内还要穿上厚厚的外套和护膝,面对一面墙壁,一坐就是一天。
壁画本不易保存,历经千年更加脆弱,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对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精神要集中,只想两件事,手上的工具和眼前的壁画。
”杨金礼说。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敦煌壁画修复工作者杨金礼的故事,考生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挖掘材料蕴含的时代精神,展开论述。
材料介绍了敦煌壁画修复工作者杨金礼的故事,没有理解难度,关键是如何挖掘材料
第1页共5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家教往往能助力孩子成为更优秀的新时代青年。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1.身教胜于言教。
(提取共性,行文中需强调榜样作用,提及劳动或秩序)2.寻精神榜样,释前路羁绊。
(体现新时代青年教育的期待)3.正身以为范,因材以施教。
(要关注教育者和孩子双方特点)4.关注习惯,不束发展。
5.习惯为基,绽放个性。
鼓励孩子在尊重一般秩序的基础上,发展个性)6.不束缚,自发光。
【范文展示】寻精神榜样,释前路羁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正如这句名言所表达的,精神榜样如璀璨星辰,高悬于历史与现实的苍穹,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助力我们冲破前路的重重羁绊。
寻无畏之榜样,破艰难险阻之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无畏的榜样给予我们披荆斩棘的勇气。
君可见,屠呦呦在青蒿素的探索之路上,面对疟疾这一全球性难题,传统医药的局限、研究资源的匮乏以及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皆未成为她退缩的理由。
她以无畏的姿态深入古老的中医药典籍,在漫长而艰辛的科研历程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立下不朽功勋,她的无畏打破了医学难题的枷锁。
且看中国航天英雄们,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冲向那浩瀚无垠且充满未知危险的宇宙。
从“两弹一星”的艰难起步,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从“嫦娥”探月工程的稳步推进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技术瓶颈、发射风险、太空环境的恶劣等重重困难如大山般横亘在前。
然而,航天英雄们毫无畏惧,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在宇宙中镌刻下中国的印记,冲破了航天领域艰难困苦的羁绊。
再看苏翊鸣,在滑雪的赛场上,面对高难度的动作挑战、激烈的竞争压力以及伤痛的困扰,他无畏无惧。
他一次次从雪坡上飞驰而下,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的翻转跳跃动作,凭借无畏的勇气在冬奥赛场上斩获佳绩,为中国滑雪事业开辟新径,突破了体育竞技中困难挑战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