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古诗词补充 (一)
- 格式:docx
- 大小:26.60 KB
- 文档页数:6
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必背古诗词及补充背诵篇目一年级语文上册1.一去二三里(宋) 邵雍yōng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帮你理解:诗人郊游一走就是两三里路,看见沿途炊烟袅ni ǎo 袅ni ǎo,几户人家。
看到数座亭台耸立,路边的野花昂án g 首怒n ù放。
2.江 南汉乐y ù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帮你理解: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
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3.静 夜 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帮你理解: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更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补充背诵篇目:4.悯农(一) 锄禾(唐)李绅shēn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帮你理解: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滴到庄稼地里。
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5.悯农(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s ù,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yóu饿死。
帮你理解: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
到处的田地都耕种了,可是还有农民饿死。
6.咏 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帮你理解:鹅儿长长的颈项弯曲起来了,爆发出嘹亮的鸣叫声。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绿水,激荡起一圈圈清澈的水波,雪白的身体不断前行,是多么快乐!7.风(唐)李峤qiáo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帮你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8.蜂(唐)罗隐yǐn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小学毕业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补充资料第一部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建议:本学期复习1——35首,要求会背会默写;其中涉及考试的内容为1.《凉州词》(王翰)2《出塞》(王昌龄)3.《芙蓉楼送辛渐》4.《送元二使安西》5.《望天门山》6.《别董大》7.《春夜喜雨》8.《江畔独步寻花》9.《游子吟》10.《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二部分《诵读经典品味越韵》1《采莲曲》2《关山月》3《怀念周总理》4《阿长与三海经》5《故乡》第三部分《课外小古文补充》6首原文飞去了。
从名言读古文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②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孔子(春秋)《论语·学而》助读①省:检讨,反思。
②谋:谋划事情。
③忠:尽必竭力。
④传:传授的知识。
⑤习:反复练习,学习。
导读快车道古人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如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垂范后世,令后人“高山仰止“,无限敬佩。
本文记录的是曾子自我反省的范例,同样为后人传诵,广为流传。
译意大观园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做到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经常复习?”开心演绎场人贵有自知之明,经常反省自己,就能不断进步。
我们可以把每日的反省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
从寓言读古文原文”其人曰:列星。
,“晓在天空中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天地崩坠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累的大气啊,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启发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积累的大气中三种有光辉的东西,即使掉落下来,也不能使人受到损伤。
”那个人说:“如果地坏了怎么办?”启发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土块罢了,它充满了四面空虚的地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
你缓步徘徊或踏步顿足,整天在地上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它会损坏呢?”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那个启发他的人也因为他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开心演绎场1、你能用“杞人忧天”说一句话吗?2、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从课文读古文夸父逐日原文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部编版小学1到3年级语文古诗词名言警句默写练习(附答案)一年级上册古诗词参考答案一、补全下面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读古诗,回答问题。
1、《咏鹅》这一首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白、绿、红。
2、《画》这首诗中包含的三对反义词,分别是:(远)—(近) (有)—(无) (去)—(来)3、《悯农》中这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4、《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
5、《风》这首诗写了风的力量,它能使秋天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参考答案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上: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陶者》宋梅尧臣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4、《登乐游原》唐李商隐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6、《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8、《幼女词》唐施肩吾9、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10、《竹里馆》唐王维1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七步诗》三国魏国曹植13、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14、《山中送别》唐王维15、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6、《有约》宋赵师秀1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8、一下:19、《鸟鸣涧》唐王维20、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2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5、《客中作》唐李白2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7、《杂诗其二》唐王维2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花著花未。
29、《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30、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31、《暮江吟》唐白居易3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3、《早秋》唐杜牧34、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樽酒酌未酌,晓花颦不颦。
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35、《秋夕》唐杜牧36、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37、二上:38、《赠孟浩然》唐李白39、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课外古诗词补充(一)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小学生五年级古诗词填空练习(上)小学生五年级古诗词填空练(上册)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红掌拨清波。
《咏鹅》XXX2、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北朝民歌3.花落知多少?《春晓》XXX4、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XXX5.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XXX6、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XXX?《忆江南》XXX7、慈母手中线。
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XXX8.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XXX9.疑是XXX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XXX10、两岸猿声啼不住。
〈早发白帝城〉XXX11、XXX家花满蹊。
〈江畔独步寻花〉XXX12.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XXX13.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XXX14、昼出耘田夜绩麻。
〈四时田园杂兴〉XXX15.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悯农〉XXX16.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XXX17、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XXX18.春风花草香。
沙暧睡鸳鸯。
〈绝句〉XXX19.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XXX20.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XXX21、空山不见人。
〈鹿柴〉XXX22.欲饮琵琶立时催。
〈凉州词〉XXX23.天下那个不识君?〈别董大〉XXX24、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XXX25.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XXX26、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XXX27.一行白鸳上青天。
〈绝句〉XXX28、墙角数枝梅。
XXX不是雪。
〈梅花〉XXX29、独在异乡为异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XXX30.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暮景暮年》XXX31、横算作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32.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XXX33.不及XXX送我情。
〈赠汪伦〉XXX34.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XXX35、XXX寻白羽。
〈塞下曲〉XXX36.浪淘风簸自海角。
〈浪淘沙〉XXX37、西塞山前XXX。
XXX,绿蓑衣。
〈渔歌子〉XXX38.万径人踪灭。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四年级部分含释义1、观沧海[ 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起。
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2、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课外古诗词补充(四)(一)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注释⑴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⑵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⑶蜂蝶:蜜蜂和蝴蝶。
纷纷:接连不断。
⑷疑:怀疑。
春色:春天的景色。
邻家:邻居的家。
(二)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译文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注释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三)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⑷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四)竹枝词唐X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XX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X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1、大风歌(西汉)刘邦2、垓下歌(秦)项羽3、长歌行汉乐府4、七步诗(三国)曹植5、赠范晔(南宋)陆凯6、赐萧瑀(唐)李世民7、渡汉江(唐)宋之问(李频)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9、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10、望月怀远(唐)张九龄1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2、从军行(唐)王昌龄13、少年行(其一)(唐)王维14、竹里馆(唐)王维15、相思(唐)王维16、独坐敬亭山(唐)李白17、秋浦歌(唐)李白18、劝学(唐)颜真卿1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2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21、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2、赠花卿(唐)杜甫2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24、绝句慢兴九首(其五)(唐)杜甫25、逢入京使(唐)岑参26、采莲曲(唐)刘方平27、寒食(唐)韩翃28、江村即事(唐)司空曙29、滁州西涧(唐)韦应物30、塞下曲(唐)卢纶31、登科后(唐)孟郊32、题都城南庄(唐)崔护33、秋思(唐)张籍34、乌衣巷(唐)刘禹锡35、竹枝词(唐)刘禹锡36、遗爱寺(唐)白居易37、暮江吟(唐)白居易38、菊花(唐)元稹39、剑客(唐)贾岛40、题李凝幽居(节选)(唐)贾岛41、赋新月(唐)缪氏子42、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43、题乌江亭(唐)杜牧44、秋夕(唐)杜牧45、金缕衣(唐)杜秋娘46、商山早行(唐)温庭筠47、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唐)李商隐48、嫦娥(唐)李商隐49、江楼感旧(唐)赵嘏50、秋日湖上(唐)薛莹51、农家(唐)颜仁郁52、菊花(唐)黄巢53、己亥岁(唐)曹松54、小松(唐)杜荀鹤55、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北宋)欧阳修56、题花山寺壁(北宋)苏舜钦57、蚕妇(北宋)张俞58、咏柳(北宋)曾巩59、客中初夏(北宋)司马光60、江上(北宋)司马光61、梅花(北宋)王安石62、春日偶成(北宋)程颢63、送春(北宋)王令64、赠刘景文(北宋)苏轼65、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北宋)黄庭坚66、绝句四首(其四)(北宋)陈师道67、雪梅(宋)卢梅坡68、三衢道中(南宋)曾几69、题青泥市壁(南宋)岳飞70、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71、村晚(南宋)雷震72、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7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7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75、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76、寒夜(南宋)杜耒77、北风行(明)刘基78、首夏山中行吟(明)祝允明79、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80、绝句(明)文征明81、就义诗(明)杨继盛82、明日歌(明)文嘉83、马上作(明)戚继光84、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明)郑成功85、山雨(元)偰逊86、论诗五绝(其二)(清)赵翼87、锦云川(清)毕沅88、塞外杂咏(清)林则徐89、狱中题壁(清)谭嗣同90、对酒(清)秋瑾1、大dà风fēnɡ歌ɡē(西xī汉hàn )刘liú邦bānɡ 大dà风fēnɡ起qǐ兮xī云yún 飞fēi 扬yánɡ, 威wēi 加jiā海hǎi内nèi兮xī归ɡuī故ɡù乡xiānɡ,安ān得dé猛měnɡ士shì兮xī守shǒu 四sì方fānɡ!2、垓ɡāi下xià歌ɡē(秦qín)项xiànɡ羽yǔ力lì拔bá山shān 兮xī气qì盖ɡài世shì。
课外古诗词补充(一)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堤全长1000米。
(二)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1. 短篷——带篷的小船。
2. 杖藜(lí)——用藜做的拐杖。
藜,植物名。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
3.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4.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
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
在这里引申为春风.(三)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四)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五)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六)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七)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注释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八)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九)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十)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1)银汉:即银河。
玉盘:指月亮。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十一)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十二)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注释①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③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④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十三)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
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注释[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