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套重要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合作,而免疫调节则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机制。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免疫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1. 免疫系统的分类。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原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2.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和免疫耐受两种类型。
自身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或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受损;免疫耐受则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但又能够识别和忽略自身抗原,从而不对自身组织产生损害。
3. 免疫调节的机制。
免疫调节主要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免疫调节的关键细胞,它们能够通过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免疫调节还涉及到各种免疫分子的参与,如细胞因子、抗体等。
4. 免疫调节的意义。
免疫调节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的免疫调节能够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过度免疫应答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同时也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因此,了解免疫调节的知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免疫调节的失调与疾病。
免疫调节失调会导致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外界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炎症、损伤等病理变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总之,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它通过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合作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了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预防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免疫调节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抵御病原体、清除异物、抑制肿瘤细胞和灭活毒素等。
3. 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特点主要有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调控性等。
4.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系统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二、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1. 先天免疫的特点: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它对于所有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效应,它不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2.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3. 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溶菌酶、抗菌肽、补体蛋白等。
4. 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的作用: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破坏作用、聚合作用和激活作用等。
5. 先天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可以迅速对抗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和异物,并阻止其在机体内扩散和破坏。
三、免疫系统的后天免疫1. 后天免疫的特点:后天免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产生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等。
2. 后天免疫的特异性:后天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能够特异地识别和应对不同的抗原。
3. 后天免疫的记忆性:后天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天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产生反应,迅速清除抗原。
4. 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5.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等。
6. 后天免疫的效应:后天免疫的效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功能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了解免疫调节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与高三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点。
一、胸腺和脾脏的作用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T细胞的生成和分化。
它位于胸廓上前部分,起到产生和分化T细胞的作用。
脾脏则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主要负责清除血液中的老化和异常细胞及病原体,促进免疫应答。
二、细胞介导免疫和体液介导免疫细胞介导免疫是指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它通过T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来清除病原体。
体液介导免疫则是指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三、免疫调节的主要机制1. 免疫耐受:机体通过免疫调节使得免疫系统不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从而避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2. 免疫刺激:机体通过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对外来病原体的抵抗力。
3. 免疫抑制:机体通过免疫调节抑制免疫应答,减少免疫介导的损伤,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免疫记忆:机体通过免疫调节使得对已经暴露过的病原体具有更快、更有效的免疫应答。
四、免疫调节的类型1. 体内调节:由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免疫功能的平衡,如胸腺和脾脏的作用。
2. 体外调节:通过外界因素来调节免疫功能的平衡,如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的药物治疗。
五、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调节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抑制剂,用于增强免疫力的免疫增强剂等。
免疫调节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免疫系统,保护我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包括胸腺和脾脏的作用、细胞介导免疫和体液介导免疫、免疫调节的主要机制、免疫调节的类型以及免疫调节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提高免疫能力,保护我们的健康。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免疫平衡的重要过程。
免疫调节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由快速反应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组成,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后天免疫系统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B细胞、T细胞和抗体等。
2. 免疫调节的对象免疫调节的对象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
免疫应答的激活包括T细胞激活、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等。
免疫应答的抑制包括抑制性T细胞、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等。
3. 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的机制包括免疫信号传导、抗原呈递、细胞因子介导和免疫抗原识别等。
免疫信号传导是指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接触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传递信息,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抗原呈递是指抗原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被呈递给免疫细胞,激活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介导是指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免疫应答。
免疫抗原识别是指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和结合抗原,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4. 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免疫调节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其中,T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之一。
T细胞有助于调节B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还能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
其中,抑制性T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制免疫应答的激活。
另外,免疫调节还涉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和白介素等,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
5. 免疫调节的疾病免疫调节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
其中,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调节失调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而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的先天或后天免疫系统缺陷,导致机体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此外,过敏反应和免疫抑制病也是免疫调节失调的结果。
6. 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调节的应用非常广泛。
高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图在高三生物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免疫调节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应对的过程,包括免疫应答的启动和终止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通过一个知识点图来梳理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概念和机制。
一、免疫调节的分类1. 具体免疫调节:针对特定抗原,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非具体免疫调节:即炎症反应,对多种抗原均能发生。
二、体液免疫调节体液免疫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抗体来实现的,其中包括:1. 体液免疫应答的启动: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产生B细胞的活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抗体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效应细胞清除。
4.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局: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清除是形成免疫记忆的关键步骤。
三、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是通过T细胞实现的,其中包括:1. T细胞的活化:抗原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
2. T细胞的分化:激活的T细胞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效应细胞,如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3. 辅助T细胞的作用:辅助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协调和调节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的效应。
4. 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四、免疫调节的结束免疫调节的结束是指在病原体被清除后,免疫应答的终止,其中包括:1.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体会通过多种机制来防止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形成免疫耐受。
2. 免疫记忆的形成:部分效应细胞会分化为记忆细胞,以便于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抗原时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
3. 炎症反应的解除:炎症反应在病原体被清除后逐渐减弱或消失。
总结通过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图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高三生物中关于免疫调节的各个环节、机制以及重要概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免疫调节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协同作用,共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第 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等(2)淋巴细胞: T 细胞 ( 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 、 B 细胞 (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 。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 ( 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淋巴因子 B 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 B细胞②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 T细胞效应 T细胞作用:记忆 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三、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
遗传物质是 RNA;(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 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 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它负责调控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高三生物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免疫调节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学习。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在开始具体探讨免疫调节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器官和分子组成,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脾脏、淋巴结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以及调控免疫反应等。
二、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反应一般来说,免疫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它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而体液免疫反应则由B淋巴细胞介导,它能够分泌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者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三、免疫调节的类型和机制免疫调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
免疫激活促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以更好地应对病原体的入侵;免疫抑制则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以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或免疫系统自身对机体组织的攻击。
免疫调节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信号、细胞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等。
细胞信号是指细胞之间通过受体和信号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控和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包括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等。
表观遗传调控则是指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水平,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反应的发生。
四、免疫调节的相关疾病免疫调节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例如,免疫亢进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易感感染的风险,如艾滋病、结核病等。
对于高三生物学习而言,了解这些相关疾病以及其发生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五、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调节的研究和应用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免疫调节疗法可以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疾病,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的平衡缓解疾病症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从免疫调节的概念、类型、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免疫调节的概念免疫调节是指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和分子调节机制,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它包括免疫应答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以保持机体免疫的正常功能。
二、免疫调节的类型1. 自身免疫调节:机体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机制,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
这一机制涉及到T和B细胞的负向选择、免疫耐受细胞的生成等。
2. 免疫应答调节:机体在应对病原体感染时,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等。
三、免疫调节的机制1. 细胞因子调节: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分子,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2. 免疫检查点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抑制过程。
PD-1和CTLA-4是两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它们通过与配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避免过度免疫应答。
3. 调节性T细胞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
它们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四、免疫调节与相关疾病1. 免疫缺陷病:免疫调节的失调会导致免疫缺陷病的发生。
例如,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破坏T细胞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2. 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免疫调节失衡而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就是免疫调节紊乱的结果。
3. 免疫逃逸: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干扰免疫调节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例如,艾滋病病毒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机制,调控免疫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方向,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有效防御,同时避免对自身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引发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这些器官负责免疫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成熟。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
2.免疫应答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不针对特定抗原,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化学屏障(抗菌肽、溶菌酶等)、吞噬作用和补体系统等。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抗原,由B细胞和T细胞主导,包括体液免疫(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血液及体液中的病原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直接攻击被感染的细胞或者通过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功能)。
3.免疫调节过程: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二次免疫应答中,记忆T细胞能迅速识别再次入侵的相同抗原,并激活记忆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或帮助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
免疫抑制和增强:某些细胞因子、受体分子和免疫检查点蛋白参与了正向和负向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例如CTLA-4、PD-1等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免疫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自身耐受: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并忽略“自己”,防止对正常组织发起攻击。
4.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于自身组织成分的非反应性状态,这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当这种自我识别和耐受机制失效时,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免疫记忆:经过初次接触抗原后,部分T细胞和B 细胞会转化为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使免疫反应更快速、强烈。
高中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而免疫调节则是指在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同时,对于不同的环境和生理状态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防御效果。
以下是高中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免疫系统基础1. 免疫系统概述: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2. 先天性免疫:指出生时已具备的抵御外界入侵的能力,包括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
3. 获得性免疫:指通过接触外界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4.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通过识别并攻击感染细胞来清除感染源。
5. 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二、免疫调节机制1. 免疫耐受: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被抑制的状态,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 免疫增强: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增强对外界入侵的防御能力。
3. 免疫抑制:指通过适当的方式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以避免过度反应引起自身损伤或过敏反应。
4. 其他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
三、具体调节机制1. T淋巴细胞调节:包括CD4+辅助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两种类型。
前者能够激活和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后者则能够直接杀死感染细胞。
2. B淋巴细胞调节:主要包括Th2辅助T细胞和记忆B细胞两种类型。
前者能够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后者则能够记住之前接触的抗原并在再次接触时快速产生抗体。
3. 细胞因子调节:包括IL-2、IFN-γ、IL-4等多种细胞因子,它们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
4. 其他调节机制:包括Toll样受体、热休克蛋白等多种调节因子。
四、免疫调节与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2. 免疫缺陷性疾病:包括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免疫调节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过程,每个高三生物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三生物的免疫调节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1. 免疫调节的基本概念免疫调节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各种复杂的调控机制,保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性和平衡状态。
免疫调节可以分为自身免疫调节和细菌感染免疫调节两种。
2. 自身免疫调节自身免疫调节是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进行调控,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自身免疫调节的关键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来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中央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调节细胞等。
3. 中央耐受中央耐受是指在胸腺和骨髓中,T细胞和B细胞通过负选择和阳选择的机制,在发育过程中识别和消除自身抗原特异性的细胞,以避免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种机制在免疫系统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外周耐受外周耐受是指在淋巴器官、组织和淋巴血液中,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自身免疫平衡。
这些机制包括免疫调节T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抑制因子等。
5.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它们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
常见的免疫调节细胞有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等。
这些细胞通过释放抑制因子、调整免疫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范围。
6. 细菌感染免疫调节细菌感染免疫调节是机体在感染细菌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免疫调节机制,调节和控制免疫反应,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常见的免疫调节机制包括炎症调节、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等。
7. 炎症调节炎症调节是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
机体感染细菌后,会产生炎症反应,以应对细菌侵袭。
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对机体产生损害。
因此,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炎症调节机制,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范围,保持合适的炎症平衡。
8. 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细菌感染后,机体会释放一些免疫抑制因子,以抑制和调节免疫反应。
第4节免疫调节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概念:______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组成:______、______、脾、扁桃体和________。
2.免疫细胞(1)概念:免疫调节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2)种类:______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________和______。
(3)起源:骨髓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在______中发育成熟的叫做B细胞,迁移到______中发育成熟的叫做T细胞。
(4)存在:淋巴、______和淋巴结等处。
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________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和溶菌酶。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第一道防线:______、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人生来就有,对各种________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免疫反应的物质。
(3)抗体:是指机体接受______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________。
(4)种类: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前者主要是______分泌的______起作用;后者主要靠__________直接接触靶细胞,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5)过程思考:你知道吗?其实哭也是一种免疫过程,因为泪腺分泌的泪液中含有杀菌的溶菌酶,所以哭也是清洗眼球的过程,那么眼泪的这种免疫作用属于什么免疫?三、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1.功能:监控并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及________。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二、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类型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非特异性识别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特异性识别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不识别(浆细胞)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特异性识别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特异性识别1、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而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刺激。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
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