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机场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8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简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
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
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
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试运行,确保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建成后将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
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
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3号航站楼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由T3A主楼、T3B、T3C主楼、T3D、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
T3主楼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T3主楼一层为行李处理大厅、远机位候机大厅、国内国际VIP;二层是旅客到达大厅、行李提取大厅、捷运站台;三层为国内旅客出港大厅;四层为办票、餐饮大厅;五层为餐饮。
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呈“人”字形对称,在南北方向上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
三号航站楼比已有的两座航站楼要大得多。
中国哪个城市机场最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cao机场代码:zbaa;iata机场代码:pek),简称“首都机场”,位于中国北京市顺义区(朝阳区现状管辖),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际空港。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成于年,运营50多年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年的万人次增长到年的.83万人次,位居亚洲第1位、全球第2位。
年9月4日,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公布的“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位列”,其中,北京首都机场领衔中国内地机场,位列第10十一位。
评选活动全面覆盖全球多个机场,根据等待时间、洁净程度、购物体验等旅客乘机体验要素,最终结果由全球1.1亿名旅客通过问卷调查及投票产生。
年12月14日,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万人次大关。
地理位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方向,地理位置处在顺义区,不过由朝阳区管辖,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
在机场建设选址时,首都国际机场的地址选在那时为河北省归属的顺义境内。
故机场所占土地成为北京在河北省的外飞地,机场归属北京朝阳区管辖。
后随着顺义从河北划归北京管辖,机场依然归属朝阳区,故成为朝阳区在顺义区的外飞地。
年新修建的t3航站楼则是在顺义区土地上修建,故首都国际机场的t1、t2航站楼为朝阳区外飞地,t3航站楼为顺义区土地。
虽然机场的管辖归属朝阳区,但是机场工作人员多为顺义区人,机场高层人员也为顺义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硬件设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两条4e级跑道、一条4f级跑道,以及旅客、货物处理设施。
是中国国内仅有的两座拥有三条跑道的国际机场之一(另一座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机场原有东、西两条4e级双向跑道,长宽分别为×60米、×50米,并且装备有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其间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
年建成的三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米×60米)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位于机场东边。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受你方委托我单位按监理合同有关质量责任的约定,对该工程的施工质量实施了监理,于2015年4月22 日对该工程进行了预验收,现将工程质量情况予以评估造价人才网,报请你方组织竣工验收。
总监理工程师:公司技术负责人:北京希达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4月22日一、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二)监理工作范围与内容1.监理工作范围:施工阶段监理,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电照等图纸表述的全部内容。
2.监理工作内容:在项目法人及其机构的指导下,监理机构在总监领导下,对所辖的全部改造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施工过程中生产和消防等安全控制,以及协调施工过程中与本工程有关的纠纷。
二、质量评估依据:1.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2.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其附件;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现行的国家、行业及北京市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技术标准;5.北京市现行的有关建设管理办法和规定。
三、质量检查情况:(一)施工单位基本情况和评价:1.由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高忠文、技术负责人刘永杰全面负责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国际部分改造工程的施工任务,各管理层配备齐全,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到位,主要人员资格符合要求。
2.各施工单位有质量及管理保证体系。
3.施工人员岗位证书符合要求,劳动人员数量满足施工工期要求。
(二)主要建筑材料使用情况:1.用于主体结构建筑材料、门窗、防水、保温材料、特种设备等产品符合规范、设计和功能要求。
2.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时已按规定进行了报验,需要复试的已按规定进行了复试,并进行有见证取样与送检,有合格证明文件,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
(三)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情况1.监理对隐检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证。
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ATA代码:PEK,ICAO代码:ZBAA,简称首都机场、北京机场),为中国北京市联外主要的国际机场,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首都机场目前是全世界第二繁忙的机场,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8180万人次,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T1、T2航站楼是朝阳区在顺义区的一块飞地,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
机场有两座塔台,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楼。
机场原有东、西两条4E级双向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并且装备有II类仪表着陆系统;其间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
2008年建成的三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3800米×60米,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位于机场东边。
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1926年、昆明巫家坝1937年及重庆白市驿1939年)。
机场的建造是模仿香港国际机场的设计。
在机场建设选址时,首都国际机场的地址选在了时为河北省归属的顺义境内。
故机场所占土地成为北京在河北省的外飞地,机场归属北京朝阳区管辖。
后随着顺义从河北划归北京管辖,机场依然归属朝阳区,故成为朝阳区在顺义区的外飞地。
2004年新修建的T3航站楼则是在顺义区土地上修建,故首都国际机场的T1、T2航站楼为朝阳区外飞地,T3航站楼为顺义区土地。
虽然机场的管辖归属朝阳区,但是机场工作人员多为顺义区人,机场高层人员也为顺义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机场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现在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VI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
1980年1月1日,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一号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一号航站楼按照每日起降飞机60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进行设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新航站楼一、工程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工程总投资250亿元,是国家重点工程,同时也是2008奥运会最重要的配套工程,其规模宏大、举世瞩目。
T3航站楼分为T3A、T3B和T3C三部分,其中T3B工程主楼建筑面积约38.7万m2,平面布置呈“Y”字形,为大面积、大跨度抽空三角锥钢网壳结构,屋面为双曲面外形,呈飞行体状。
南北方向长约958m,东西方向宽约775m,其投影面积约为11万㎡,屋顶顶标为42m。
3号航站楼南北两座建筑(T3C和T3E)由于距离过长,两座楼之间会建造旅客捷运系统以方便乘客。
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
捷运系统采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
行车路线单程长2080米。
分别设置在T3C、T3D、T3E共有3个车站。
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行李处理系统由出港、中转、进港行李处理系统和行李空筐回送系统、早交行李存储系统组成,覆盖了T3C、T3E及连接T3C与T3E 行李隧道的相应区域,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系统总长度约70公里。
航空公司只要将行李运到分拣口,系统只需要4.5分钟就可以将这些行李传送到行李提取转盘,大大减少旅客等待提取行李的时间。
交通中心(GTC)位于3号航站楼前,地下有两层总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车7000辆。
旅客从停车场下车后,乘坐电梯可直达候机楼内。
在交通中心的地面上,是轻轨交通车站,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椭圆形玻璃壳体结构。
旅客可从城内乘坐轻轨交通直到航站楼。
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的轻轨线路会分岔后分别达到2号和3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与原有2号航站楼之间也会建立轨道连接。
第二机场高速路、机场南线高速路、机场北线高速路、机场轨道交通等场外配套工程的建设,为旅客来往首都机场提供了方便通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第三条跑道在3号楼投入使用之际完工。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新航站楼一、工程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工程总投资250亿元,是国家重点工程,同时也是2008奥运会最重要的配套工程,其规模宏大、举世瞩目。
T3航站楼分为T3A、T3B和T3C三部分,其中T3B工程主楼建筑面积约38.7万m2,平面布置呈“Y”字形,为大面积、大跨度抽空三角锥钢网壳结构,屋面为双曲面外形,呈飞行体状。
南北方向长约958m,东西方向宽约775m,其投影面积约为11万㎡,屋顶顶标为42m。
3号航站楼南北两座建筑(T3C和T3E)由于距离过长,两座楼之间会建造旅客捷运系统以方便乘客。
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
捷运系统采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
行车路线单程长2080米。
分别设置在T3C、T3D、T3E共有3个车站。
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行李处理系统由出港、中转、进港行李处理系统和行李空筐回送系统、早交行李存储系统组成,覆盖了T3C、T3E及连接T3C与T3E 行李隧道的相应区域,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系统总长度约70公里。
航空公司只要将行李运到分拣口,系统只需要4.5分钟就可以将这些行李传送到行李提取转盘,大大减少旅客等待提取行李的时间。
交通中心(GTC)位于3号航站楼前,地下有两层总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车7000辆。
旅客从停车场下车后,乘坐电梯可直达候机楼内。
在交通中心的地面上,是轻轨交通车站,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椭圆形玻璃壳体结构。
旅客可从城内乘坐轻轨交通直到航站楼。
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的轻轨线路会分岔后分别达到2号和3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与原有2号航站楼之间也会建立轨道连接。
第二机场高速路、机场南线高速路、机场北线高速路、机场轨道交通等场外配套工程的建设,为旅客来往首都机场提供了方便通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第三条跑道在3号楼投入使用之际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