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简介搭石
- 格式:docx
- 大小:13.58 KB
- 文档页数:3
搭石课文解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搭石课文概述2.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3.搭石课文的主题和意义4.搭石课文的艺术特点5.搭石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一、搭石课文概述《搭石》是一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课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21 课。
课文作者是刘章,通过描绘家乡一条无名小溪上的搭石,展现了家乡人们之间和睦互助的亲情和乡情,同时赞美了家乡勤劳的人民。
二、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作者刘章,原名刘瑞章,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人。
他是一位著名作家,曾任《邯郸日报》总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他的作品以真实、朴素的笔触描绘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三、搭石课文的主题和意义《搭石》一文通过描述家乡的无名小溪和溪水上的搭石,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乡亲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脱鞋绾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在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这一行为体现了家乡人们之间无私的帮助和关怀,彰显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乡亲们的亲情。
四、搭石课文的艺术特点1.真实朴素的描绘:课文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小溪和搭石,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原貌,让读者感受到乡土气息。
2.细腻的情感描绘:课文通过描绘人们过河的情景,展现了家乡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互助精神。
3.结构紧凑:课文围绕搭石这一主线展开,结构紧凑,内容连贯。
五、搭石课文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搭石》一文让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之间和睦互助的亲情和乡情,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作者介绍】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
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
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搭石刘章简介搭石刘章,字承韩,号乇间,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中国古代建筑师、杂剧艺术家,被誉为“民间建筑学之神”。
生平搭石刘章生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他的童年时期,他对木工和石雕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经常观察当地的建筑和古老的寺庙。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拜师学艺。
他的第一个师傅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擅长木结构建筑。
在师父的指导下,刘章学到了许多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努力和天赋得到了认可,并在建筑界逐渐崭露头角。
事业发展刘章的事业发展起步于江南地区。
他最早的作品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这座寺庙已经在当地存在了数百年。
刘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将这座寺庙修复得焕然一新。
他的修复工作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寺庙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名胜古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由于他在修复古建筑方面的出色表现,刘章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他获得了更多大规模修复项目的机会,这些项目包括修复城墙、古桥和古宅等。
他不仅修复和保护了这些古建筑,还与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机构合作,整理和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古建筑的书籍和研究成果。
刘章并不仅仅满足于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他开始进行创作,并设计了一些新的建筑项目。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结合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化技术,以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他的设计作品在时代背景下曾经引起一片争议,但最终被广大人民接受并喜爱。
贡献与影响搭石刘章的贡献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建筑领域。
他还对中国的传统杂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喜欢观看杂剧演出,并参与了一些杂剧团体的演出和编剧工作。
他将自己对建筑的独特理解和对杂剧的热爱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结合建筑元素的杂剧节目。
这些节目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并且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刘章还对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设计理念、工艺和艺术创作方法被后来的建筑师所借鉴和发展。
他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的作品和思想依然对中国建筑界和艺术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搭石课文解析
摘要:
一、搭石课文概述
二、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三、搭石课文解析
1.课文内容概述
2.主题思想分析
3.语言特点解析
四、搭石课文教学意义及启示
正文:
一、搭石课文概述
《搭石》是一篇描绘家乡小溪中人们搭石过河情景的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人们如何根据水的深浅,从两岸找来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一定的间隔在水中搭成石桥,方便人们行走的过程。
二、搭石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搭石》作者刘章,生于20 世纪40 年代,是一位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题的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农村生活为背景,以朴实的文字描绘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三、搭石课文解析
1.课文内容概述
《搭石》一文通过描绘家乡小溪中人们搭石过河的情景,表现了家乡人们
勤劳智慧、善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品质,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2.主题思想分析
课文以搭石这一具体现象为主题,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勤劳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质。
通过对搭石过程的描述,课文传达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敬意和对家乡美好景色的热爱。
3.语言特点解析
《搭石》一文的文字简练、生动,作者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文中用“平整方正的石头”形容搭石的过程,以及用“脱鞋绾裤”描绘人们过河时的情景,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搭石课文教学意义及启示
《搭石》一文的情感真挚、内容朴实,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家乡人们勤劳智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年级上册搭石资料《搭石》是人教版五年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刘章写了自己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年汛期,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作者刘章,1939——2020,河北省兴隆县人。
著名诗人,一级作家,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著有诗集《燕山歌》、《南国行》、《北山恋》、《刘章诗词》、《刘章散文选》等30部。
组诗《北山恋》获全国首届新诗奖,歌词《知音歌》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望海潮端阳诗会》、《刘章诗词》均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主要学习调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在掌握阅读的方法后,要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在学习本篇课文的时候,要强化“速度意识”,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1 快速默读,不会读,集中注意力。
注意:默读时,不能一扫而过,要了解文章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不要回读。
2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理解课文主旨本篇课文是一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说明搭石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点明主旨,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我会写汛xùn(汛情、汛期、防汛兵)访fǎng(采访、访友、访问)鞋xié(拖鞋、鞋子、皮鞋)挽wǎn(挽留、挽裤、挽袖)隔gé(相隔、间隔、隔三差五)懒lǎn(懒散、懒惰、好吃懒做)惰duò(惰性、惰心、怠惰)稳wěn(稳定、稳重、平稳)衡héng(平衡、均衡、衡量)协xié(协作、协商、妥协)我会认间jià(间隔、间断、亲密无间)谴qiǎn(派遣、谴责、遣送)绰chuò(宽绰、阔绰、人影绰绰)多音字涨zhǎng(涨水)zhàng(头昏脑涨)间jiàn(间隔)jiān(之间)调 tiáo(协调)diào(调动)近义词谴责一一指责平稳一一稳当间隔一一距离懒惰一一懒散协调一一和谐联结一一联系反义词谴责一表扬懒惰一勤劳轻快一笨重大概一确切美好一丑恶理解词语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刘章
刘章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1939年1月22日生于承德市兴隆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刘玺。
1956年17岁时在《群众日报》发表第一首新诗《矿山之夜》;1958年《诗刊》10月号以《日出唱到太阳落》为总题一次刊出短诗20首,在诗界引起很大反晌;1959年##百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燕山歌》;1962年已出版3部诗集,23岁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1965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农民诗人,出席了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1977年调入石家庄工作。
近年来出版了《刘章诗选》、《刘章新诗》、《南国行》、《枫林曲》等诗集。
《知音歌》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望海潮端阳诗会》获第三届河北文艺振兴奖;诗集《刘章诗选》获第四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父亲》获建党70周年征文一等奖;《在家乡的土地上》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征文奖;《雷锋又回到我们身边来》获河北省“四化新貌〞文艺奖;诗集《北山恋》获河北省首届金牛文学奖;组诗《北山恋》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
1 / 1。
搭石作者刘章简介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章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1
搭石作者简介
刘章,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
获首届全国新诗奖等多项奖励,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辅导教材。
现为《诗刊》《中华诗词》编委。
2
搭石原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
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