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将创冯小刚电影票房纪录
- 格式:docx
- 大小:11.01 KB
- 文档页数:2
从《私人订制》浅析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作者:彭沁雪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32期摘要:冯小刚导演作为中国最出色的贺岁片导演,创造了许多经典影片,为中国电影与营销策略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而前几年冯导的一部商业电影《私人订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争议,这部电影在2013年获得了高达6.55亿的票房。
而高票房的成功除了电影自身的因素,更离不开冯小刚导演成功的电影营销策略。
本片就带着对《私人订制》营销策略的好奇与探究,对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商业电影;营销手段;冯小刚随着经济高度全球化,文化强国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重点之一,电影作为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受到了广泛重视。
电影业在时代发展的促进下,商业化趋势不断增强,商业电影应运而生。
讲到商业电影,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好莱坞。
好莱坞已经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模式、一种影响力、一种品牌。
随着好莱坞电影传入中国,我国商业电影的方方面面在好莱坞模式传播下都在受影响。
但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中国商业电影基本营销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和传统,无论是电影制作还是宣传和销售方面,也都是彼此分离。
因此,二十世纪的中国,在电影营销方面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冯小刚导演较早的意识了到市场和观众的力量,通过敏感的市场判断力和艺术感觉,终于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以及舆论压力中,找到了冯氏电影突破口——贺岁片。
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是我国国产电影商业化的一杆标志性旗帜。
这部电影除了是一部“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同时也是“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
不仅创造了1998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冠军,还获得了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影片三个奖项。
《甲方乙方》的初战告捷,使冯小刚发现了电影档期对电影票房的重要性。
从此,他的电影便把营销运用到了极致,中国电影的制作及发行也在他的影响下逐步商业化。
宋丹丹城堡酒店圆梦成《私人订制》催泪弹“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冯小刚贺岁喜剧《私人订制》中,由宋丹丹演绎的清洁工圆梦故事,平凡中带着感动,故事结尾,宋丹丹坐在车上,卸下亿万富婆的行头,王铮亮深情的歌声从收音机中缓缓传来,歌词直戳人心,感动了电影里的人,也感动了银幕前的所有观众。
宋丹丹的这段故事成了贺岁喜剧《私人订制》中的一颗催泪弹,丹姐的圆梦之地——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也被观众称为“圆梦城堡”。
清洁工丹姐圆梦拉斐特城堡变身“有钱人”影片中,宋丹丹饰演的清洁工丹姐的生日愿望是当有钱人,为了实现丹姐的愿望,圆梦四人组把丹姐带到私人订制公司,将丹姐改造成身价千亿的“有钱人”。
据悉,影片中的私人订制公司就是位于北京昌平区的拉斐特城堡酒店,酒店富丽堂皇、宏伟庄严,当朴素的清洁工丹姐走入这座城堡时,圆梦四人组开始对她进行从头到尾的“有钱人”大改造,丹姐的生日梦想在这里实现,在此过程中,笑点不断,逗乐了所有观众。
时间都去哪儿了?丹姐真情演绎,感动落泪质朴贫寒的丹姐本就与金碧辉煌的拉斐特城堡酒店格格不入,即使被圆梦四人组精心改造后,依然只能让这个朴素的清洁工在外形上接近华丽的城堡。
对于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丹姐来说,这座城堡只是让她做了一天“有钱人”的梦,当梦醒后,她依然是那个辛勤劳动的纯朴的清洁工丹姐。
在故事最后,由王铮亮倾情演绎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就是丹姐的真情写照,极具催泪效果,宋丹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首歌是冯小刚导演临时想出来的,当她听到这个音乐,听到歌里的歌词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
《私人订制》创票房纪录拉斐特酒店成“圆梦城堡”《私人订制》自12月19日上映以来,首日8400万(含1100万零点场)创华片首日票房纪录。
截至12月23日零时,该片在四天之内狂卷3.2亿,和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旗鼓相当,创华语电影首周末最快卖座纪录。
《私人订制》票房突破6 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 年1 月1 日晚8 点,《私人订制》上映两周票房突破6 亿,继续以马不停蹄的冲劲为贺岁档持续加温,而双周破6 的速度也让《私人订制》跻身华语2D 电影最快破6 榜的第二位,同时《私人订制》也成为了2013 年度《私人订制》,让您舒舒服服过新年《私人订制》贺岁大佬版主海报《私人订制》聚财纳金版主海报《私人订制》狂欢序幕版主海报观众:各取所需,各有所爱网友:《私人订制》,全家订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 年1 月1 日晚8 点,《私人订制》上映两周票房突破6 亿,继续以马不停蹄的冲劲为贺岁档持续加温,而双周破6 的速度也让《私人订制》跻身华语2D 电影最快破6 榜的第二位,同时《私人订制》也成为了2013 年度上映的2D 影片中票房最快破6 亿的影片。
网友:各取所需,各有所爱
2014 年伊始,《私人订制》也已持续热映两周,在新年的第一天,这部冯氏贺岁喜剧回归之作票房破6,并以稳健的票房增长速度和话题讨论热度继续长线发力。
在影片上映后,超过8 成的观众都认可道《私人订制》是今年贺岁档最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影片中分段叙事的手法也贴合了不同年龄层不同身份的观众们的不同笑点与共鸣点。
有网友如是评价道:我是带着爸爸妈妈老婆儿子一起来看的,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每个人喜欢的片段都不一样。
爸爸最喜欢一开头苗圃主演的宁死不屈,妈妈和老婆觉得宋丹丹的那段故事最感人;我很喜欢李诚儒的一腔俗血,那段有关雅俗的论辩很给力,而我那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最喜欢的是结尾向大自然道歉,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小家伙还特意叮嘱我别再。
华谊兄弟创业初期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许多个票房奇迹。
你看到的许多电影都是华谊兄弟出品的。
华谊兄弟的创业初期经历了哪些困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华谊兄弟创业初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华谊兄弟的发展历程华谊兄弟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2000年8月,华谊广告与太合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合公司)共同设立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600万元,双方各出资1300万元,这为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完成了初始扩张,奠定了其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自2000年获得商业投资后,华谊兄弟开始了从广告公司向影视制作和传媒产业的转型。
2001年,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2004年,出资3000万收购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
从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进入电影行业,而且因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
到2004年,华谊兄弟已占了国内35%的票房,出品的影片数量占内地总量的13%。
在2003-2004年确立了两大可赢利经营业务:影视剧产品的制作与发行,艺人经纪代理。
直到今天,这两项业务依然是公司最基本的和业绩最有保证的核心事业。
同时,王忠军为公司设计了未来五年的蓝图。
2005-2009年,华谊兄弟的商业路线;在娱乐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冯小刚在第一个五年长约里要拍摄五部作品的时间和产量要求;公司谋求上市的计划;对涉足院线放映环节的尝试,等等,都是在2005年前的蓝图上已经规划过的。
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共上映影片为5部,分别为:《非诚勿扰II》、《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新少林寺》、《建党伟业》及《雪花秘扇》;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分别为《远去的飞鹰》、《生死归途》、《大时代》、《大丽家的往事》;投入运营的影院为5家。
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是一个反映香港电影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每年上映的众多电影中,有一些电影凭借其精彩的剧情、优秀的演员阵容和出色的制作技术赢得了观众们的青睐,最终成为票房佳绩。
以下是近年来在香港电影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的几部电影。
第一部是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
这部电影由林超贤执导,围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也门安全撤侨行动展开故事,以其真实感人的剧情和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充满了观众的期待。
《红海行动》在香港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以超过6亿港币的票房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
第二部是2019年上映的《叶问4:完结篇》。
这是叶问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也是甄子丹饰演的叶问角色的完美谢幕。
电影以叶问在香港尽力撑起了一个中华民族尊严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令人震撼的武打场面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热情和好评。
《叶问4:完结篇》在香港上映后票房收入超过5亿港币,成为当年香港票房的冠军。
第三部是2020年上映的《无双》。
这部电影由庄文强执导,由周润发和郭富城主演,讲述了一位抢劫犯和一位天才盗窃犯之间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电影以其高度紧张的剧情、精心设计的悬疑和刺激的动作场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无双》在香港上映后票房收入超过4亿港币,成为这一年的票房亮点之一。
第四部是2021年上映的《私人订制2》。
这是《私人订制》系列的续集,由陈木胜执导,由沈腾和木子笑主演。
电影以其搞笑幽默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
《私人订制2》在香港上映后成为了票房大卖,全球票房收入超过1.2亿港币,成为了近几年来最卖座的喜剧电影之一。
香港电影市场面临着来自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然而,香港电影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自身的制作水平,在国内外各大影院吸引了大量观众。
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的上榜电影不仅仅是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是代表了香港电影工业和创作实力的巅峰。
这些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靠制作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才华。
微电影私人订制的分析与探究《微电影私人订制》是2013年中国电影《微电影行业》中的一部作品,由电影导演张映立执导,主要讲述了一位刚刚失业的小伙子通过微电影订制行业去追寻自我的故事。
本文将对该电影进行分析与探讨。
本片的题材选择了当前非常热门的微电影行业作为故事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电影逐渐崛起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电影以这一行业为背景,探讨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对于微电影的追求与热爱。
通过故事情节,观众可以对微电影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和热爱。
电影在剧情的设定上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以一个失业的年轻人为主角,展现了他对自我的追寻与价值的思考。
在失业的困境下,主人公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了微电影订制行业。
而这个行业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的需求而诞生的,通过订制微电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情节设定让观众产生共鸣,深刻描绘了当代年轻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努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还通过对微电影订制行业的塑造,呈现了这个行业独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微电影行业是一个以创造力和个性化为核心的行业,电影中通过刻画订制服务的流程和订制过程中的各种创意,让观众看到了创作者们如何通过微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电影还通过展示一些知名微电影导演的作品,让观众更进一步了解到微电影的魅力所在。
通过这样的塑造,电影对微电影行业进行了一种积极的宣传和推广,增加了观众对微电影的认识和理解。
电影中还展现了导演自身的风格和创作理念。
张映立是一位青年导演,在《微电影私人订制》中展示了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细节的把握。
电影中的剧情转折和角色的发展都经过精心的编排和处理。
导演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角色的刻画,让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了希望、梦想和挫折,同时也让观众思考自己对于生活的追求和价值观的认同。
看似一团和气的贺岁档,背后却是电影公司之间的“暗战”在经历了《寻龙诀》、《老炮儿》、《恶棍天使》这三部“大片”之后,2015 年 12 月的中国电影票房终于一扫过去几年票房不佳的阴霾,以 42.2 亿的成绩圆满收官。
这个成绩让 2015 年的贺岁档成为了这些年最成功的贺岁档。
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些大片“和气生财”—— 12 月初的时候,《寻龙诀》、《恶棍天使》、《老炮儿》三部电影一同发布了一支预告片,宣称他们三者组成贺岁片联盟,捆绑在一起宣传。
现在看起来,这种结盟的意义形式大于实质,只是客套客套,在这些电影背后的“暗战”一点都没有消停的意思。
12 月 28 日,《老炮儿》在上海举行发布会的时候,主演冯小刚就说:“华谊是老实孩子被欺负,不在别人的电影档期搞点映,也不像有些电影跟影院说,第一天的分账不要了,全部给影院,那影院当然都给你排片。
”冯小刚口中的“点映”指的自然就是《万万没想到》大电影。
《万万没想到》在双 12那一天的“点映”竟然占到了当天全部排片的接近 20% ,和一部电影正常上映时的排片都差不多了。
至于“不要第一天分账”这回事,大家则怀疑冯小刚是在嘲讽邓超的《恶棍天使》。
和《老炮儿》同一天上映的《恶棍天使》排片占到全部的 42.2% ,相比之下《老炮儿》的排片就只有 22.56% 。
无论冯小刚说的是不是事实,他的话至少都说明一个问题。
面对贺岁档这块巨大的票房蛋糕,没有一个电影公司愿意随随便便就放手。
贺岁档是各大电影公司都看重的档期贺岁档的概念起源于香港,每到这种逢年过节的日子,香港电影公司都会拍几部热热闹闹的电影,准备过节的影迷看见这些电影也觉得高兴,所以更加踊跃地到电影院区看电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贺岁档这个档期。
在中国,贺岁档能火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就是冯小刚。
从 1997 年的《甲方乙方》开始,每年 12 月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就会上映。
他的电影能让人笑,也特别符合过节的喜庆气氛。
再加上从 2003 年开始,张艺谋的武侠大片也加入了这个档期。
私人订制演员表摘要:一、私人订制简介1.电影基本信息2.导演与编剧3.上映时间与票房二、主要演员介绍1.葛优2.白百合3.范伟4.宋丹丹5.王宝强三、角色特点及演员表现1.角色设定与特点2.演员表现与评价四、私人订制的社会影响与评价1.社会反响2.获奖情况3.电影评价正文:私人订制(Personal T ailor)是一部2013 年上映的中国喜剧电影,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王朔编剧。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私人订制服务的故事,该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梦想体验。
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片的主要演员有葛优、白百合、范伟、宋丹丹和王宝强。
葛优在片中饰演“私人订制”公司的创始人,他凭借其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创意的角色。
白百合饰演女主角“燕子”,她勇敢追求梦想,最后成为了私人订制公司的合伙人。
范伟在片中扮演一位渴望过平凡生活的亿万富翁,他的表现亦庄亦谐,为影片增色不少。
宋丹丹和王宝强分别饰演一对渴望孩子的夫妻,他们夸张而充满喜感的表演,为影片制造了许多笑点。
在角色特点方面,本片的五位主演都成功地塑造了各自的角色。
葛优、白百合、范伟、宋丹丹和王宝强凭借其出色的演技,将角色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在片中的表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私人订制自上映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片在国内票房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还获得了多个电影奖项。
此外,私人订制也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好评。
《私人订制》:越骂越有票房是败落征兆作者:肖鹰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01期“越骂越有票房”成为国产热门电影的“票房常规”,是中国电影精神败落的征兆。
如此在骂声中成长的票房,可能在一定时期肥了电影人和投资人的腰包,但是,在根本上是对观众和电影的双重伤害。
“越骂越有票房”成为国产热门电影的“票房常规”,是中国电影精神败落的征兆。
在电影市场成熟的国家,影评对于电影票房的高低走势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
在美国这样的电影大国,你不可能看到,一部遭受严重恶评的电影会有高票房。
当然“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绝不会出现“恶评创造票房”的怪象。
但冯小刚的贺岁新片《私人订制》不是这样。
即便有业界和观众几乎一边倒的恶评,自去年12月19日正式上映以来,该片却持续火爆,截至12月29日凌晨,其累计票房已达5.07亿元,重演近年来一些国产热门电影“越骂越有票房”的“常规戏剧”。
当然,恶评持续下来,冯小刚导演不淡定了。
12月29日,从早上5点到8点多,冯小刚一共发出6条微博,对影评人的差评意见予以激烈反击,怒斥批评者“连他妈潜台词都听不出来”。
稍早,在该片刚公映时,对于是否担心负面评论会影响影片此后的排片,冯小刚回答说:“我现在就担心,大家骂得太厉害了,反而让更多的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看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
”依据现在该片的票房趋势,冯导在微博中的回骂难免令人认为他是在为《私人订制》今后的票房发力。
事实上,我们看到,“越骂越有票房”的现象远不止发生在冯小刚的《私人订制》上。
这十余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的整体票房节节攀升,从2002年不足10亿元,到去年票房已突破200亿元;国产单片票房纪录,已经由2002年《英雄》创下的2.5亿元,增加到2012年《泰囧》创下的12.5亿元。
但是一些国产片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口碑却是越来越差。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创造当时国产电影票房纪录,但与之伴随的是影评人和知识界对该片主题的严重质疑。
为⼤家整理的2013内地电影票房排⾏榜,供⼤家参考。
2013中国内地票房排⾏榜是什么?2013年已⾄岁末,在这即将过去的⼀年中,有许多好看的电影上映。
⼩编为您整理2013内地票房排⾏榜及2013电影票房相关信息。
数据显⽰,机构资⾦正在逢⾼出逃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重点打造的贺岁电影《私⼈订制》,虽然不断遭到部分观众及影评⼈⼠吐槽,但票房⼀路⾼歌猛进,最新数据显⽰,该电影⾸周票房已经达到3.15亿,创华语电影4天票房纪录。
不过,在票房飙⾼的同时,昨天华谊兄弟股价继续暴跌,盘中逼近跌停。
此前,华谊提前组织机构投资者观看《私⼈订制》,涉嫌信披违规,引发监管关注。
证监会新闻发⾔⼈邓舸表⽰,针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新情况新问题,证监会会继续跟进,进⾏了解和研究。
事件 差评拦不住票房飙涨 从12⽉19⽇公映以来,《私⼈订制》⼀路飘红,刷新各种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含零点场)票房成绩8400万,刷新2D 华语电影纪录;次⽇⼜以7300万、两⽇1.5亿的票房成绩再次创华语电影最快破亿与华语电影次⽇票房纪录;到了12⽉22⽇冬⾄这⼀天,《私⼈订制》上映4天票房3.2亿,创华语电影4天票房纪录,以及华语电影最快破3亿纪录。
票房飙涨与电影的⼝碑并不匹配。
截⾄昨天,《私⼈订制》在⾖瓣上的得分仅有5.4分,在参与评价的28081⼈中,39%的观众认为“还⾏”。
⽽“⼒荐”该影⽚的仅5.5%,认为“很差”的却达14.7%。
影响 机构出逃股价跳⽔ A股市场上讲多了“见光死”的故事,这次也没有例外。
12⽉18⽇,《私⼈订制》上映前⼀天,华谊兄弟遭资⾦⼤笔甩卖,股价封死跌停;19⽇股价继续下滑5.78%;20⽇虽在票房刺激下略有回升,但昨天⼜复⼤跌,盘中触及跌停,收盘跌幅达到9.92%。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主⼒资⾦似乎正在有步骤地逢⾼出逃华谊:⾃12⽉6⽇以来截⾄昨⽇,该股资⾦净流出4.45亿元,其中主⼒机构资⾦净流出3.73亿元;近⼀个星期资⾦净流出6.71亿元,主⼒资⾦净流出5.95亿元。
私人订制影评王朔度身打造,冯小刚喜剧重启《私人订制》是王朔为冯小刚量身订做的剧本,可以说,这是冯小刚的喜剧重启之作。
1997年冯小刚完成了王朔编剧的《甲方乙方》,这是冯小刚贺岁片的开始,2013年王朔再度为冯小刚完成了《私人订制》的剧本,这部戏可以视为冯小刚贺岁喜剧的重启。
王朔可以说是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源泉式人物,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非诚勿扰2》都是由王朔编剧,但其实像《不见不散》、《大腕》中都随处可见王朔小说中的抖机灵和神侃范儿,冯小刚吸收了王朔小说中的很多精华,并在电影中得到出色的提现。
范伟拒绝贪污腐化《私人订制》的第一段故事“性本善”非常出彩,范伟演活了一个渴望拒绝腐败的小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是极为奇特的,本身是个司机,但因为见多了领导因为贪污腐化被抓,所以想自己当一阵子领导,从而拒绝腐败。
影片中葛优和郑恺、白百何、李小璐开了一家做“私人订制”的公司,专门为别人实现梦想,制造一个虚假的环境,让客户成为梦想中的那个人,过一把瘾。
业务内容与实施办法可参照冯小刚前作《甲方乙方》。
“好梦一日游”2.0版《私人订制》从故事到结构可以说是《甲方乙方》的2.0版,梦想变大了,需要营造的虚假环境更加复杂了,有时候简直能让人当真了。
范伟一向都是以饰演小人物著称的,这次他一下子演了个“领导”,很容易地把人物的趾高气昂给表现了出来。
这种小人得志并忘乎所以的状态很有喜感,特别是在葛优、郑恺他们这些造梦者的帮衬下,这个好梦一日游就变得越来越贴近现实。
其实不管是《私人订制》,还是《甲方乙方》,都是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
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基于原著改编,2013年的《私人订制》是基于结构改编,后者是全新升级版本,也更接近于今天的生活。
《私人订制》中实现了三个梦想——性本善、一腔热血梦、有钱梦。
其实这也是冯小刚和王朔对于社会人心态的讽刺,通过小人物的视角看权贵,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有钱和有权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看看看!2014 贺岁档除了《一步之遥》,还有 8 部影片、3个特点和 3 个悬念随着今天《太平轮》(上) 登陆院线,今年贺岁档的竞争也正式拉开了。
每年的 12 月份都是一年当中票房产出最稳定的时段,大多数年份也是一年中票房最高的月份。
观众在年前看电影的热情高涨,而电影公司也会把这一年自己手中最大的牌留到这个档期,希望可以借着天时地利加上一点点运气,在票房排行榜上拿个好名次。
这是一个容易出成绩的档期。
在过去 15 年中,有 13 年的内地华语片票房冠军出自十二月份的贺岁档,唯一两次失手是 2009 年的《建国大业》(九月)和 2013 年的《西游降魔篇》(二月)。
这也是一个政策性干预最明显的档期。
出于对国产电影发展的保护,十二月份通常不会排任何重要的进口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
今年也是如此,已经确定在十二月上映的 21 部电影中,只有韩国电影《鸣梁海战》是因为档期调整从十一月底换到了十二月中旬,其余 20 部均为清一色的国产影片。
今年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人气最旺,竞争最激烈同时也是最难以预料的贺岁档争夺,《好奇心日报()》为你总结了 2014 年贺岁档的特点、悬念,有哪些重点影片值得关注,以及谁有可能成为今年的赢家和黑马,谁有可能尝到失败的滋味。
今年贺岁档的三大特点特点一:大导演和华语大片云集今年是华语电影的大年,许多国内一线的导演都在今年推出了新作品。
除了张艺谋、陈可辛、宁浩的影片已经上映,还有多位导演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 12 月份,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上)首先上映,接着是张一白的《匆匆那年》,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3D 》以及许多人最期待的姜文的《一步之遥》,另外《我的早更女友》也有大名鼎鼎的韩国导演郭在容指导,他之前的代表作包括《我的野蛮女友》和《假如爱有天意》。
大导演同时也意味着影片投资规模和主演阵容的保证,这些影片投资最少的都在 5000万人民币,最多的太平轮据说是花了 4 亿元。
至于出演的明星,直接放一张《太平轮》的海报吧,这里也不再多说。
老北京人冯小刚回归《私人订制》在京拍摄地曝光作为老北京人,冯小刚导演的喜剧作品总是京味儿十足,其经典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中都有体现。
告别贺岁档三年之久的冯氏喜剧,今年又凭借《私人订制》杀回贺岁档,并突破了票房纪录。
《私人订制》虽没有那么浓厚的京味儿,但是冯导却在北京多个地方取景,用镜头再现京城风貌。
取景地一: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北京拉斐特城堡酒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七家镇,酒店的法式城堡建筑以及欧洲古典艺术风格是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闻名的“巴比”慈善晚宴以及多场政府重要会议都曾在此举办。
酒店分为城堡酒店和温泉酒店,建有会议中心、娱乐中心、健身中心、温泉中心、等多种项目,适合举办各种新品发布会、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展示展览、婚礼庆典、政府会议、亲朋欢聚等活动。
此次《私人订制》中宋丹丹的那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影片中,由葛优、李小璐、白百合、郑恺组成的圆梦四人组将丹姐带入私人订制公司,即拉斐特城堡酒店,将丹姐改造成“有钱人”,帮她实现“当一天有钱人”的梦想。
拉斐特城堡酒店也因此被观众成为“圆梦城堡”。
取景地二:悠唐购物中心悠唐购物中心中心位于京城核心区域朝阳门外,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北京著名的综合性购物广场。
在影片《私人订制》中,悠唐购物中心是“有钱人”丹姐的产业,葛优带着丹姐本着“只求最贵,不求最好”的原则在这里购物,还让某珠宝专柜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打劫的,差点报警,这段小插曲逗乐了观众,也让北京市民看到了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悠唐购物中心。
取景地三: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它位于北京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
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私人订制》中,宋丹丹站在这里,遥望整个北京城,此时葛优告诉她,整个北京城除了故宫之外,都是她的产业,并让整座城市为她亮灯,丹姐激动地感叹到:“我太有钱了!”这场戏也让观众印象深刻。
电影拍摄续集不如将其品牌化2013年12月28日02:12 中国产经新闻报我有话说文/本报记者毛小北《甲方乙方》的“续集”——《私人订制》上映一周票房超过4.3亿元,将其他华语“2D”电影远远抛在了后面。
在《人在囧途》系列获得大成功后,拍续集似乎成了电影公司最青睐的事。
可惜续集有风险,拍摄须谨慎,稍不注意就会引来“骂声”一片。
与其火热的票房相比,《私人订制》一上映就一片吐槽声,在著名电影评论网站时光网上甚至不及格,仅获得5.8分。
影评人认为《私人订制》以旧充新,不但没有创新还丢失了原有的冯氏幽默。
《四大名捕2》更是被吐槽应改名“四大名哺”,除了靠胸撑场面,其他什么都没有。
难道国产电影续集真的这么惨不忍睹?其实不然。
“由于有第一部的影子,人们会将第一部的感情带入到第二部,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判断。
”北京韩露影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制片人助理高寒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观众的思维都是有个性的,一部电影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许多人吐槽《私人订制》已经失去了冯氏喜剧那种打动人心的温情,和对小人物的关怀,取而代之的是对精英阶层的各种讽刺。
人们接受了《甲方乙方》,所以也希望《私人订制》也走《甲方乙方》的路线。
高寒松表示,如果反过来是《私人订制》先拍摄的,估计人们又会觉得《甲方乙方》不够严肃了。
“观众现在越来越专业,许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看个热闹,他们更多会去分析点评。
想要赚钱却不给他们带来满足感,那是不可能的。
”襄阳百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韩国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个题材拍多少部电影都没问题,但要注意影片质量。
位列美国票房榜前列的经常是《蜘蛛侠》、《加勒比海盗》这样的系列电影,当系列电影上映时,人们不论如何都会想去观看,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
韩国强表示,这与外国产权保护和观影习惯有一定关系,但电影品牌化才是主要原因,观众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信任度和黏合度。
就和冯小刚的电影一样,再说不好人们也一样要去看。
《私人定制》将创冯小刚电影票房纪录
累计票房冲破6.6 亿,《私人订制》即将超过2010 年《唐山大地震》的6.733 亿,刷新冯小刚电影的票房纪录。
2014 年第一周,全国电影市场依旧波澜不惊,《警察故事2013》与《私人订制》老大和老二的位置依旧无人超越。
全国单周观影人次约为1400 万、票房产出约为5 亿,不仅与2013 年最后一周相比有所下跌,也不如去年同期。
而《私人定制》的奔七和《警察故事2013》的奔五,则成为萧条市场中的唯一安慰;只是,这种安慰难以救市。
首周末3.2 亿,第二周2.16 亿,上映第三周,《私人订制》再收1.15 亿,加上昨日一天的票房,截至今晨零时,其全国累计票房已经冲破6.6 亿。
尽管后劲渐弱,但本周之内冲破7 亿还是大有希望。
在此之前,冯小刚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由《唐山大地震》创造,该片于2010 年7 月在国内公映,累计票房高达6.733 亿,随后的《非诚勿扰2》和《一九四二》都远低于它。
今日进口大片《安德的游戏》公映之后,《私人订制》的排片落至全国第四,比例约为13%,预计每天还会有三五百万的票房产出;照此推算,《私人订制》预计会在本周末正式超过《唐山大地震》,刷新冯小刚电影的票房纪录。
《警察故事》奔五成警匪片标杆
自2013 年12 月24 日上映以来,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2013》就一直是市场老大,首周末揽走2.77 亿之后,上映第二周该片继续发力,拿下1.65 亿,稳居国内票房排行榜冠军宝座。
截至今晨零时,《警察故事2013》的累计票房已经超过4.5 亿,而且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