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高职高专一年级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类

学制: 3 年

学时:理论教学106 学时实验实训(包括计算机绘图30 学时和零件测绘30 学时)共60 学时

总共166 学时。

编者:赵恢真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职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与绘图能力及用Auto 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个性品质方面都得到提高,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熟悉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熟练掌握用绘图工具仪器和用Auto 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

3、能贯彻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各项规定。

4、正确地使用测绘仪器工具进行实物测绘和徒手绘制草图。

5、有熟练识读、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6 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7 培养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条件

1、以课堂讲授为主,任课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制图课件上课。

2、、使用模型测绘室,以配合拆、测、绘”训练。

3、配备计算机机房。

4、配套工程制图教学网站。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分配表

本课程分三部分安排进行教学,包括机械制图理论教学、AutoCAD教学和实物测绘,其中理论教学86学时,AutoCAD学习20学时,AutoCAD上机30学时,实物测绘一周。

(一)机械制图课堂教学:

本课程总课时为86学时,具体课时分配

中职《机械制图》期末试卷2

中职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识图》期末试卷 B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2.已知物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3.下图所画物体的三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4、机械制图中普通螺纹的代号是() A、 B B、Tr C、G D、 M 5、已知轴承的型号为6305,则轴承的内径尺寸为() A、5mm B、25mm C、305 mm D、15m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和,机械制图中采用的 投影法是投影法。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主视图与左视图; 俯视图与左视图。 3.、完整的尺寸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4、平面按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 和三种 5、轴承代号62205 表示其内径为 mm,其类型为轴承。 三、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线。(15分) (a)(b)(c)(d) (d) (c) (b) (a)

四、补画主视图中的缺线,并画出左视图。(18分) 五、读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该零件的名称为,总长度为 mm,最大直径为 mm。 2、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mm,最大极限尺寸是 , 最小极限尺寸是。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mm,最大极限尺寸是 ,最小极限尺寸是。 3、分别将零件尺寸“直径方向基准A”、“轴向主要基准B”、“轴向辅助基准C”、“轴向辅助基准D”填入适当的横线处。 4、轴上两个键槽的作用是。 六、读气门挺杆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20分): 1.零件采用了一个基本视图,其名称是,B是视图。 2.螺孔规格是,深度为 mm,钻孔深度 mm 。 3. 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最低是,其余是。 4.解释下列形位公差含义: 。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画图能力和看图能力——以培养看图能力为主,画图能力为辅。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怎样将空间物体用平面图形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平面图形将空间物体的形状想像出来。该课程从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入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形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2)熟悉正确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3)能够阅读比较复杂的机械图样,绘制(含零部件测绘)一些常用零件的机械图样,并学会完整地标注尺寸。 (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测绘练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在整个过程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考试大纲(模板)

《机械制图》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画法;掌握用换面法求线段实长、平面图形真形的方法。 (2)能正确使用一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初步掌握徒手画草图的技巧。 (3)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一般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的装配图。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能严格遵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本课程所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零件以及《极限与配合》等的国家标准。 (5)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图形输入偷出设备的主要功能,并会初步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机械图。 此外,在本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训练的过程中,考生还应注意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学习本课程之前,需有金工实践的知识,同时本课程与中学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也有一定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涉及到的有关结构、工艺等专业知识,应在有关的后续课程中获得解决。 本课程只能为考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能力还需要通过后续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本课程计算机绘图部分的教学要求,也仅限于二维的范围,为能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还须在有关后续课程中补充三维的计算机绘图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除绪论外,包括: I.投影基础部分 Ⅱ.制图基础部分 Ⅲ.机械图部分 Ⅳ.计算机绘图基础部分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在具体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中,还要求理解有关投影法的基本知识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正投影图的主要特点及优点,为以后学习点、线、面的投影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为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为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第三节为机械工程上常用的两种图示方法。第四节为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总学时/学分:104/ 6 理论学时: 80 实践学时:24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探讨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基础课。开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是学习后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任务: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训练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6.学习与机械图样有关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一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了解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熟悉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掌握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方法、步骤,并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考核办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除完成必需的课外小作业(配套习题集习题作业)外 , 还要利用实验课教学进行绘图、阅读工程图样训练。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平时考勤、手工绘图等占总成绩的50% 。 即学生最终成绩=期末考试试卷分数×50%+ 平时总评分数×50% 二、讲授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投影的基本概念;平行投影的特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平行投影的特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特性;基本形体的投影难点:三面投影图的特性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不加粗) 2学时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知识学习要求同学掌握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熟悉各类图线的规定画法和用途,初步了解尺寸标注,掌握徒手绘图能力,掌握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制图工具抄绘一般的工程零件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有关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三)学时分配 3学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2 标题栏和明细栏 1.3 比例 1.4 字体 1.5图线 1.6尺寸标注 2 尺规绘图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2 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3 平面图形画法 3 徒手绘图 3.1 概述

机械制图期末考试及答案

*1、剖视图的种类可分为(????)视图、(????)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答案:全剖;半剖 2、金属材料的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绘制,最好画成与主要轮廓或剖面区域的对称线成(??????)角,互相平行,间隔均匀的(?????答案:45゜;平行细实 3、剖切面的种类可分为(??????????)剖切面、(??????????)的剖切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 答案:单一;几个平行; 4、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一半画成(??????)。答案:对称中心线;视图 5、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而得的视图称为(??????)视图,其断裂边界应以(??????)线表示。 答案:局部视图;波浪 6、在局部剖视图中,波浪线不能与轮廓线(????????),也不能(??????)轮廓线之外。 答案:重合(叠);超出 7、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简称(????)。 答案:断面图;断面 8、画在视图轮廓线之外的断面,称为(??????)断面;画在视图轮廓线之内的断面,称为(??????)断面。 答案:移出;重合 9、移出断面的轮廓线用(????)线绘制;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线绘制。 答案:粗实;细实 10、当视图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的轮廓线(??????)时,视图的轮廓线仍需完整的画出,不可(??????)。 答案:重合(叠);间断 11、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图;放大部位用(??????)线圈出。?? 答案:局部放大;细实 12、肋板、轮辐及薄壁结构,(????)剖切时,一律不画剖面线,并用(????)线将它们与相邻结构分开。 答案:纵向;粗实 13、较长机件采用折断画法后,其长度应按(????)标注尺寸,断裂边缘常用(????)线画出。 答案:实长;波浪 14、按一定规律分布的相同结构,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用(????)线相连或标明中心位置并注明(????)。 答案:细实;总数 15局部放大图上标注的比例是指(??????????)的线性尺寸与(??????????)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答案:放大图形;实际机件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视图称(????)视图。 ????(A)全剖????(B)半剖(C)局部剖????(D)断面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标准 《木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木工机械制图英文名称:wood mechanical drawing 课程类型: 绘图识图能力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80 讲课学时:48 实践学时:32 学分: 2.5 适用对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先修课程: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木材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以普遍存在于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形成一门融入工作对象 (机械零部件)、工具(CAD/CAM软件、测绘工具量具)、工作方法(零件三维造型、零部件测绘方法)工作要求(遵循工作规与技术标准)等工作过程要素的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造型与测绘”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并在后续涉及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制造工艺、设备操作等若干课程中持续贯穿运用与提高。课程的作用是针对职业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造型与测绘的职业能力。构建木材加工领域毕业生从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承担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设备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工艺技术员等岗位迁移的重任。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对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的跟踪调研,并吸收木材加工专家的建议,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容。既着眼于学生在木材加工工作实际的需求,也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必备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 2. 基于行动导向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教、学互应,学、做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能从容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 3. 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能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形成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的需要;通过制图实践培养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2. 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综合应用部分,以测绘教学为主。 3. 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 各模块中标“*”的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安排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续表

续表

续表 综合实践模块

选学模块 五、教学实施(一)学时安排建议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制图与CAD》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二)设计思路 三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必须学好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与技术思想的工程语言,即机械制图。同时,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计算机绘图已逐渐替代手工制图,是机电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为了使本课程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理念,达到培养目标,设计时考虑弱化画法几何的教学和板图尺规练习,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培养,力求打破固有的体系,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 AUTOCAD》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综合化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 [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用绘图软件(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标注相关的尺寸和掌握相关技术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机电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机械制图专升本考试大纲

《机械制图》(专升本)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学分:4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学时:6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等《机械制图》课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样的能力,它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考核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一、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制图的基本认识 1、主要内容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基本要求 要求所标注尺寸正确、齐全、清晰,不多注,不少注。 (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主要内容 (1)掌握正投影原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由立体图画三视图; (2)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2、基本要求 (1)要求所画三视图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多线,不少线,且投影方向选择正确; (2)所有作图保留必要作图线,且投影清晰。 (三)立体表面的交线 1、主要内容 (1)平面与平面立体的交线,带切口的平面体; (2)平面与曲面立体的交线,带切口的曲面体; 重点在平面与圆柱、圆球的交线,带切口的圆柱和圆球 (3)立体与立体的交线,重点在圆柱与圆柱的相贯线。 2、基本要求 正确作出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 (四)组合体 1、主要内容 (1)根据基本体两个投影,求出第三投影。并在基本体表面找出点或线的投影; (2)组合体的投影,根据组合体的两个投影,求出第三面投影,用以下两种方法: a. 形体分析法 b.线面分析法 (3)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要求及标注方法。

2、基本要求 能看懂组合体的投影图并能补画出组合体的第三面投影及缺线,能正确、完整、清晰地标出组合体的尺寸 (五)不考 (六)机件的表达方法 1、主要内容 (1)补画剖视图中漏画的线条; (2)看懂投影图,将某一视图改画成全剖视或半剖视; (3)给出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并作全剖视或半剖视; (4)作出轴类零件的某处断面图。 2、基本要求 先看懂原图投影,想象物体的形状,按剖视图的规定画法和注意事项完成规定作图,要求表达正确,符合国家标准。 (七)标准件和常用件 1、主要内容 (1)螺纹标记的解释; (2)内螺纹和外螺纹画法改错,内外螺纹连接画法改错,螺栓连接、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画法改错; (3)齿轮的计算及单个齿轮的规定画法,两齿轮啮合的规定画法。 2、基本要求 先看懂原图的画法,再根据规定画法判断原图的正误。 (八)零件图 1、主要内容 (1)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以及粗糙度的含义; (2)看懂所给零件图,按要求补画某一视图(外形)、剖视图、断面图; (3)在图中指出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 2、基本要求 在看懂原装配图的基础上,根据零件的分类及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画出某一视图、剖视、断面图,并回答题中所提问题,在图中指出尺寸标准。 (九)装配图 1、主要内容 看懂装配图,拆画某一零件图 2、基本要求 在看懂原装配图的基础上,先搞清装配关系,各零件的作用,再按照“分离零件,补画线条”的方法画出视图,然后根据零件图尺寸标注方法,按“抄”、“查”、“算”、“量”的方法注全

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机械制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学生应该要掌握基础的画图技能与看图本领,并形成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吃苦的职业精神。从目前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而机械制图课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必须要积极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1.1 理实一体化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知行合一”,也体现了西方教育中经常强调的“双元制”“行动导向”“做中学”的思想。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中,教师只要设置好教学目标和任务,就能够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环节变得丰富有趣,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极大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践不再是相互脱节的,而是互相联系、交替进行的,真正做到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不但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能够提升其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呈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将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及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印象和理解,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一方面,能够同时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加入理论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做,突破师生间原有的界限,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大幅缩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边学边总结,获得的学习效果也能更令人满意。 2、中职机械课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讲、演、练、评四个步骤合而为一,教师在课前会先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布置好课堂任务,为课堂增添趣味性,将学生完全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操作中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并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间建构起交流的桥梁,打造出健康、友好的师生关系。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 图样的绘制与识读基础、机械图样的表达、机械图样的识读、计算 机绘图基础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 技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初步的图示表达能力,通过 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包括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有关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 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符号及其含义。了解零件测绘的一 般方法。 (2)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各零件的形状轮廓 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能绘 制简单的装配图。 (3)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图样。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 步掌握投影理论知识,建立空间概念,完成由物画图到由 图到想物的两次转化,达到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法”和 “画形分析法”识读机械图样的教学目的。 (2)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识读为主,识读和绘图相结合,以绘图促识图的原则。由于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讲和练的结 合,制图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要尽量利用与本专业有 关的零部件图例或实物组织教学。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绘图正在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手作图训练, 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工作量。 (4)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制技术图样的技术法规,是制图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教学中应努力树立并逐步强化学生的标准 化意识。

《机械制图》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工程制图》陈敏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基本要求: 1,了解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掌握根据直线、平面的投影判断其空间位置。 2,了解基本平面体、基本曲面体的投影规律,掌握其被平面截切时,其截断面形状(截交线)的分析方法和作图方法,掌握表面取点法和辅助平面法在曲曲相交(相贯线)作图中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掌握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叠加组合体的形状并进行作图。掌握形体分析和面形分析法,分析截切组合体的形状并进行作图。 4,了解机件常用的各种表达方法,掌握剖视、断面、局部放大的用途、画法和标注规则。 5,了解标准件的画法及规定标记,掌握螺纹、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组的规定画法及标记。 6,了解零件图的内容、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等规定。掌握零件图的阅读方法。 7,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内容和绘制方法,掌握装配图的阅读方法。 考试内容: 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掌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以及由点的两面投影求作第三个投影的方法。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根据直线的投影判断其空间位置的分析方法。 (3)熟悉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重点是直线和点的从属关系以及点分线段成定比)。 (4)熟练掌握在投影图上表示平面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5)掌握平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包括根据投影图判断平面的空间位置)。 (6)掌握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其作图方法。重点是线面从属关系的投影作图。 二、立体的投影 (1)掌握基本平面体(棱柱、棱锥)和基本曲面体(圆柱、圆锥)的投影特性及其表面找点的投影作图方法。 (2)掌握基本平面体和基本曲面体被平面截切时,其截断面形状(截交线)的分析方法和作图方法。 (3)熟悉曲曲相交轮廓线上的特殊点的几何意义及其作图要领,掌握表面取点法和辅助平面法在曲曲相交(相贯线)作图中的原理和方法。 (4)熟悉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三、组合体的投影 (1)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掌握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叠加组合体的形状并进行作图。

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年教育文档

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MOOC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put forward. Mixed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od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teach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This article mainly researche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of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eaching process.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大本科院校都牵头研究和学习了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微课教学等,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教学模式,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创设了沉浸式、社交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免费享有优质教育的可能[1]。但是这种在线学习也存在诸多质量保证的问题,比如学习者作业抄袭、难以保证学习者本人在线学习或考试,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保持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

中职机械制图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5级机械制图考试试卷第2 页 3、半剖视图中,半个视图与半个剖视图的分界线用()。 A、粗实线 B、细点画线 C、细虚线 D、波浪线 4、机件内部形状已经在半剖视图表达清楚,在另一半表达外形视图中不必再画()。 A、粗实线 B、细实线 C、细虚线 D、波浪线 5、将某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这种图形称为()。 A、视图 B、剖视图 C、断面图 D、局部放大图 6、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用()表示。 A、粗实线 B、点划线 C、细虚线 D、波浪线或双折线 7、选择正确的剖视图。() (d) 8、选择正确的半剖视图。() (a)(b)(c)(d) 9、选择正确的移出断面图。() A-A (a) A-A A-A (b)(c)(d) A-A 10、选择正确重合断面图() (a)(b)(c)(d)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5级语文考试试卷第 3 页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15级语文考试试卷第4 页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1、外螺纹的大径用符号d 表示。 ( )2、断面图 主要用于表达机件某部分的断面。 ( )3、局部视图的定义是:将机件的所有部分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 )4、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 )5、采用局部放大图图表达机件的局部细小结构。 1、将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10分) 2、指出下列螺纹画法的错误,将正确的画在旁边。(10分) 3、补画全剖视图中所漏的图线。(10分) 4、识读零件图。(20分) (1)零件名称叫____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____,比例是____________,放大还是缩小比例____________。 (2)零件图左下角图形称为____________, 放大比例为____________。图中波浪线表示 ____________,图形实际长度为____________。 (3)图中共两个螺纹,代号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共50分)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日期:2014年9月2日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代码:机械制图、0211032 总学时数:108学时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计量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来分析、表达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即: 1、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3、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2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机械类专业人才规格形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不同于几何学,因此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一定要通过实训才能熟练掌握作图的理论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绘图、看图的能力,以及零部件具体测绘的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创新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

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2.1知识目标 (1)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各种图样的画法 (5)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零件图绘制与阅读的方法 (7)掌握装配图绘制与阅读的方法 2.2能力目标 (1)培养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培养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培养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2.3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与第二学期学习的AutoCAD课程相结合,参加绘图员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课程教学内容及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模块,对不同模块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1.平面图形画法 (1)国家标准 (2)绘图工具及使用 (3)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要求 重点: (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

中职机械制图试卷[整理版]

中职机械制图试卷[整理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机械制图》期末结业考试试卷4、细实线不可用作 ( )。 A.可见轮廓线 B.尺寸线 C.尺寸界线 D.剖面线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5.在形位公差代号中,“”代表( )。得分 A.直线度 B. 圆柱度 C.圆度 D. 平面度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6(直线AB平行于H面上的投影是( )。 1、尺寸界线用绘制。 2、是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A(实长不变; B(长度缩短; C(聚为一点 7(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 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1) 、 (2) 、 (3) 。 4、轴测图分为和两大类。 5、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分为、和综合三种基本组 合形式。 (a) (b) (c) (d)6、确定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称为。 7、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 和。 8(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 )图形,称为断面图。 8、标注时,大于半圆的圆弧应注 (直径、半径),小于半圆的 圆弧应注 (直径、半径)。 A(可见结构 B(断面 9、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所选定的基准称为。C(剖切结构 D(剖切平面后的结构

10、为零件加工和测量而选定的基准为。 9、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由前向后投射得到的视图,称为( );由上向11、国标中的每一标准均有专用代号,如“,,,,,,,,,,,,,下投射得到的视图,称为( );由左向右投射得到的视图,称为( )。,”其中”GB”表示。通常称为三面视图或三视图。 12、尺寸种类有、和总体尺寸。A(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B(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 A3号图纸的幅面尺寸B?L为:( ) C(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 D(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 A(594?841 B(420?594 C(297?420 D(210?297 10、选择正确的移出剖面图。 2. 一圆柱,用倾斜于轴线的平面去截,截交线的形状是( )。 A.圆 B.椭圆 C.矩形 D.以上都不对 3. 图样中的尺寸,以( )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9、正等轴测图中,沿三个轴向的轴向伸缩系数均为0.82,作图时为了方 便而简化为1。 ( ) 10、画组合体视图和识读组合体一般采用形体分析法。 ( ) 11、绘图铅笔用“B”和“H”表示铅芯的软硬程度。 ( ) 12、视图中的一个线框可能对应空间一个面,这个面可能是平面,也可能 是曲面,也可看作对应空间一个立体。 ( ) 13、件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上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 清晰的图形上。 ( ) 14、尺寸公差又简称公差,它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是实现零件互换性 的必备的重要条件。 ( ) 15、形位公差共有十四个项目,在零件图样中,形位公差应采用代号标注。

1机械制图(一)

《机械制图(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计划学时:9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机械制图(一)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具备识读与绘制机械图样能力和实际技能而开设的。本课程目的是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的产品及工装设备设计、加工、装配调试工作时技术图样的识读和绘制打下基础。 1.2设计思路 鉴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为多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为实现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 1.本课程标准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目标。教学项目的设置应有针对性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的完成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 2.机械制图(一)计划学时90,教学目标主要是合理表达机件结构并标注尺寸。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仪器绘图及徒手绘图的实际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其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2.2.1 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能正确完成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 ●能应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方法正确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能使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机件并选择最优表达方案; ●能正确标注机件尺寸; 2.2.2 知识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 ●能正确掌握、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 ●掌握基本立体、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 ●掌握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方法; ●掌握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画法和标注; 2.2.3 其他目标 ●自我学习能力; ●良好职业习惯; ●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型: 技术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汽修主撰人:刘巧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 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 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和所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1.通过学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绘制出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的图样。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2.正投影法基本原理是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正投影作图基础、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应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能阅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有关图样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件以及《尺寸公差》等国家标准。 三、学时分配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平面图形画法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二)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及线段分析。 (三)教学内容 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 3.几何作图。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三视图的等量关系和方位关系,充分理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并会应用投影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及应用。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同学良好的从空间到平面然后再回到空间的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任务: 1、学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的基本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投影方法(只要掌握正投影法)3)培养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然后再回到空间的思维能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 5)了解掌握工程机械图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作图方法,做到能读懂,会分析 6)通过对工程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进一步加强对机件的表达能力

和分析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立体上点、线、面的基本几何作图和基本定理 3)基本体求截交线、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4)阅读和绘制组合体的方法 5)对机件的正确表达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 2)绘图的工具及其使用(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等)3)基本几何作图(多边形、椭圆、锥度、斜度、圆弧连接等) 4)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图步骤 模块二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斜投影法及特性),正投影法中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模块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分析: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及投影特性。 模块四立体的投影 基本体的三视图:平面体(棱柱、棱锥),回转体(圆柱、圆锥、圆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80课时)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图样的初步知识、几何作图、投影作图、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标准件与常用件、装配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基础投影理论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识引绘、以画助读,着重培养识图能力。要求图熟练地读懂中等复杂程 序的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并适当掌握绘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绘制一般零件图和 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较熟练地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各类零件图(如简单减速箱体),对较复杂的零件 图(如床头箱),可以在对照半成品或毛坯的情况下读懂图样。 较顺利地读懂一般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如简单的齿轮减速箱、车床尾、机用虎钳)。对较复杂的装配图(如普通机床的变速箱、机械手、较复杂的夹具和模具等),会分清零件的图形轮廓、零件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学习特点及学习方法。 3.了解我国工程图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3.我国工程发展简介。 教学建议: 1.讲述机械制图的重要性时,围绕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这一中心,说明机械工人为 什么必须懂得图示方法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2.简要介绍各章内容时不宜过细的涉及正文内容。 3.应向学生强调图样的严肃性,介绍本单位因图样问题产生废品,给国家造成重大 损失的实例。展示一些工厂和历届毕业生优秀的图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 提高学习兴趣。 4.讲述发展史时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 第一章图样的初步知识 教学要求: 1.为满足学生在生产劳动中的急需,初步了解和认识图样,掌握图样的基本内容, 为技能训练与下厂实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识读简单图样。 2.明确投影概念掌握投影原理,以投影规律引导学生以识图为主,以练促读。充分 运用和对照模型、实物和立体图画简单形体三视图、切泥型、按立体图找三视图,为 今后系统学习投影理论奠定良好基础。 3.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掌握国家标准中图线规格、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等有关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