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38
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卷(满分30分,考试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部分内分泌腺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可能患呆小症B.胰岛素不足,可能会导致糖尿病C.肾上腺素过多,可能患巨人症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答案】B【分析】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A错误。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会引起糖尿病,B正确。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发育,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患者的症状是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D错误。
故选B。
2.下面有关激素的分泌情况与其病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B.性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C.胰岛素分泌过多→糖尿病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答案】D【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A错误,D正确。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B错误。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记住书P79眼球结构图)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俗称眼白,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大小眼球壁中膜(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折射光线。
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2、瞳孔的大小与光线强弱关系(强小弱大)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扩大3、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象)→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4、照相机拍照时,镜头、光圈、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它们各相当于人眼球的哪部分结构?答:镜头——调焦(调节物距)一晶状体光圈——调光(调节光线进入)—瞳孔胶卷——感光-—视网膜5、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特点: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矫正:戴凸透镜二.人的耳和听觉1.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中耳: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鼓室;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如晕车);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平衡。
鼻炎患者可通过此结构引起中耳炎。
注意: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耳蜗(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1.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
2.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性。
3.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 讲解概念:介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神经调节的定义。
2. 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实例介绍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介绍神经调节的定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神经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体液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体液调节的定义。
2. 体液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实例介绍体液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概念:介绍体液调节的定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分析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体液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内分泌调节【教学目标】1. 了解内分泌调节的概念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真题分布】【题型解读】一、个体生命活动调节:动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每年的必考题,其中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较多,近年对免疫与健康部分也有较多考查。
除了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外,还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度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常结合代谢部分进行深度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结合农业生产时的具体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动物生命活动与人的生活和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与动物生命活动相关的情景比比皆是。
动物生命活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试题,发现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免疫的具体应用及分析、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情境在高考试题中得以考查,是本部分内容中的高频考点。
科学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论文也成为试题体情境,多以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的形式呈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预测2024年可能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针对某一稳态事例的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传染病的预防、激素调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结合光合作用的具体实例等方面选择素材命题,这些都可以借助生活、生产实践及科研成果等情景进行考查。
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明确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从生活、生产实践入手,以实践强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综合化。
要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应的资料、文献、数据等创设情景,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等。
典例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过程1.(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
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 作用位点如图。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以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指生物体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调节措施。
生物体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和行为来维持内稳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生物界中,有三种主要的调节方式,分别是内源性调节、外源性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内源性调节内源性调节是生物体通过内部机制来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
这种调节方式是由生物体内部的激素和酶等物质起到调节作用的。
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内分泌系统分泌并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目标细胞,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它能调节血糖水平,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会促使细胞摄取血糖,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细胞释放储存的血糖,提高血糖浓度。
此外,内源性调节还包括其他生理过程的调节,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调节等。
二、外源性调节外源性调节是生物体通过感知和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
这种调节方式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然后通过神经系统或体液传导信息到目标细胞,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
例如,当人体感受到寒冷的温度刺激时,神经系统会传递信号给皮肤血管,使其收缩,减少体表散热,从而保持体温的稳定。
外源性调节还包括其他生理过程的调节,如水分和盐分的平衡调节、呼吸调节等。
三、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是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相互配合来调节自身的生理过程。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电信号,体液系统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化学物质,两者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的功能。
例如,当人体感到饥饿时,神经系统会释放一种叫做神经肽Y的信号物质,它会刺激食欲中枢,引起食欲增加;同时,体液系统会释放一种叫做胃液的消化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神经体液调节还包括其他生理过程的调节,如心率调节、血压调节等。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内源性调节、外源性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三种。
这三种调节方式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物体的内稳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校年级设计者指导者课程模块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使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单元涵盖章、节第四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四节输激素调节课标要求1. 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2.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3.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4.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科学用眼和用耳能够保护眼和耳的健康5.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激素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主题名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概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在发挥着调节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构成机体的调节网络。
本单元主要介绍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和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
本单元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激素调节》共四节内容,第三节含有一个实验(膝跳反射)和一个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前三节属于神经调节的内容,第四节属于体液调节的内容。
关于神经调节,首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本单元在注重学生掌握概念的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针对单元)本单元内容涉及的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特别是神经调节这部分。
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结构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需要着力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尽可能采取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课题。
说到“调节”,听起来好像是啥高大上的东西对吧?其实不然,说白了,它就是咱们身体每天都在做的那些小动作,像是调温器一样,确保你不管是躲在空调下,还是跑去晒太阳,都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里面有很多的“自动化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好比咱们家里的厨房,水、电、煤气啥都有,谁也不怕错乱。
人体的调节,简单来说,就是确保这些“系统”都能有条不紊地运行,让你不管是在吃饭、睡觉,还是运动、工作,都能把状态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水平。
说起这“调节”,你可能还会想:这不就是调节温度、调节血压这些吗?嗯,的确是的。
比如说,你感冒发烧了,身体就会自动调节体温,让你多出点汗,把病毒赶出去;或者是你运动后,心跳加速,身体立马调整呼吸、心率,让你恢复平稳。
要是你今天吃了大餐,身体就得开始调节消化系统,加速胃液分泌,确保食物能被消化吸收。
这些“自动驾驶”的调节,背后可是有一大堆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和小细节,别看它们做得悄无声息,实际上每一项都不容小觑。
就拿神经系统来说,可能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大脑是个“指挥官”。
不管是手指头的一个小动作,还是大脑的深度思考,都得经过大脑发出的指令。
这就是大脑神经元之间通过电信号来调节的结果,神经系统的任务其实是管理咱们身体的所有“电力供应”,说白了,它就是控制所有活动的总开关。
你想想看,当你跑步时,身体各个部分都得协调起来,肌肉得运动,呼吸得加速,心脏得跳得更快。
这些都得通过神经系统来调度。
每一丝微小的调节,都是它在背后默默“指挥”着。
至于内分泌系统嘛,那就是另一个“幕后大佬”了。
它通过各种激素来调节身体,比如“开心激素”——多巴胺,让你在开心时充满活力;“压力激素”——皮质醇,让你在压力下还能保持清醒。
而这些激素的水平,一旦有波动,身体的状态就会变得不稳定。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1)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①植物人没有损伤脑干。
➢②走路歪斜,酒精麻痹小脑。
➢③胡言乱语,酒精麻痹大脑(语言中枢)。
4、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脊髓的功能是反射和传导。
➢脊髓的外围是白质,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
➢脊髓的中央是灰质,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排便反射、排尿反射、下肢受刺激而收缩的防御反射等。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辨析神经、神经纤维、神经末梢①神经纤维:单个神经元的轴突+鞘②神经末梢:轴突末梢③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膜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草履虫、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叫应激性。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或腺体)组成。
➢传入神经受损,无感觉无反射。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有感觉无反射。
➢缩手反射:先缩手再感觉到烫。
2、反射类型: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吃梅止渴、飞蛾扑火。
七下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两类。
内部调节由体内的调节系统来完成,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外部调节则是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引起相应的生理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调节系统,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网络和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化学传递,在不同的生理和环境刺激下,调节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活动。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皮肤的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分泌来降低体温。
另外,神经系统还可以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呼吸、消化、排泄等。
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是由分泌内分泌物质的内分泌腺和通过血液传递这些物质的靶器官组成的。
内分泌腺分布在全身,包括下丘脑的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
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能够直接影响目标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和代谢。
例如,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它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防止血糖过高。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相对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三、体温调节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维持合适的体温对于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热量的产生和散失来调节体温。
正常情况下,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
当体温升高时,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将通过增加汗腺分泌、扩张皮肤的血管以及调节呼吸和心跳等措施来散热,促使体温降低;当体温过低时,身体会通过增加新陈代谢、收缩表皮小动脉、发抖等手段来增加体温。
四、水盐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另一个重要调节机制。
体液的平衡主要是通过肾脏、皮肤和呼吸道来调节。
肾脏利用排尿的方式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的浓度。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保留体内的水分。
此外,体内的盐分浓度也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肾脏可以通过调节盐的吸收或排泄来保持水盐平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梳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视网膜: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脉络膜: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主要)。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折射光线。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成像部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②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③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
2、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由耳廓(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组成。
②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组成。
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头部位置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一、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原理:1.反馈机制:即负反馈调节。
它通过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之间的通路,通过控制信号的负反馈作用,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反的变化,维持稳态。
2.正反馈:与负反馈相反,它通过加强刺激的传入,使得机体的变化越来越大,远离稳态。
3.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实现的,而内分泌调节是通过体液的分泌和传递来实现的。
二、人体调节机制的类型: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通过对内脏器官的调节来控制和调节器官的功能及其血液供应。
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组成,它通过血液对机体的各个细胞和器官起调节作用。
3.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调节人体各器官及功能。
4.循环系统:通过控制心脏收缩力和频率、平滑肌的收缩力度、血管的血管阻力等,维持恒定的血压和血液的流量。
三、调节器官和调节物质:1.调节器官:生物体中许多器官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响应,其中包括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
如皮肤、眼、耳、鼻等感受器官,大脑和脊髓等控制中枢,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官。
2.调节物质:包括神经递质和激素两大类。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传递的化学物质,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例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
这些物质通过血液传递,对机体内部产生调节作用。
四、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1.体温调节:人体能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出汗等方式,调节体温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2.血压调节:通过调节心脏收缩力和频率、血管的血管阻力等,维持恒定的血压。
3.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浓度,使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4.酸碱平衡调节: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的作用,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PH值的稳定。
5.水盐平衡调节:通过肾脏的调节,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水盐平衡。
以上只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人体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且多种多样。
第六章人体体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三层:外膜(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中膜(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内膜(即________)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白色,坚固起保护作用)(2)、________(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3)、(感受光刺激并成像)(4)、(透明,有弹性,起主要折射光线作用)(5)、视神经(6)、_______(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7)、(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8)、(有色素,中央为,调节通光量)(9)、_______(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视网膜上________ 接受获得图像信息是,会通过________将信息传给________,形成视觉。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径过,晶状体曲度切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到视网膜的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
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加以矫正。
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3、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从阳光灿烂的地方到暗室,瞳孔的变化是。
4、由远看近,晶状体的变化是。
由近看远,晶状体的变化是。
5、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做类比,镜头是,光圈是,胶卷指,暗箱的壁指。
6.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其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是______和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