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精华考点

  • 格式:docx
  • 大小:359.27 KB
  • 文档页数:10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精华考点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 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

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 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

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

载药 850 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越贡献。多。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 1 卷。含药最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

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

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故阴虚津亏5.咸:能软、能下,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

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

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四)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升降沉浮

(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

相同。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

(二)所示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

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潜阳息风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

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病位在下在里类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

药。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

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治疗病势上逆病症,常选用药性沉降的

五、归经

(一)含义: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

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

(三)确立依据: 1.药物特性: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味辛,故归肺经。2.药物疗效:

如苏子、白

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至,故归肺经。

六、有毒与无毒

一、毒的特性:1.狭义的毒:药物不良反应。2.广义的“毒”:(1)药物的总称;(2)药物的偏性。

二、确立依据:1.是否含有毒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有品种、来源、采集时间、加工炮制、制剂工艺、给药途径等。

四、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

疗程过长7.配伍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第三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一、功效

(一)含义: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效、效能、效用、作用。

(二)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

(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表里——发表、温里。寒热——散表寒、清里热等。

(2)针对病因辨证的功效:六淫——祛风、解暑。疫疠——解毒。七情——安神、镇惊。饮

食劳伤——消

食、补虚。外伤——生肌、敛疮

(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心——养心、清心。肝——清肝、柔肝等,以及奇恒之府——利胆、泻三焦火、

醒神(脑)。

(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气——补气、行气。血——补血、活血。津液——化痰、利水。

邪。凉血。(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经络——舒筋活络、和解少阳。六经——散太阳经风

(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卫——疏散风热。气——清气分热。营——清营。血——

(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清中焦湿热、温中散寒。

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1)对因功效:因指病因,属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属于扶正的功效

有补气、助阳、

滋阴等,属于调理脏腑或气血的功效有疏肝、宣肺、和中、理气、安神等,属于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有消食、利

水、排石、排脓等

(2)对症功效:如止汗、平喘、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

(3)对病证功效:如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条虫。

(4)对现代病症功效:如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

二、主治病证

1.病名类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

2.证名类主治病证,如热淋、风寒表证。

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

当代使用最多是证名,其次是病名,症状名最少。

痢疾。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二、单味药配伍

(一)七情配伍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人参治脱证,黄连治(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

效。如黄芪与茯

苓,增强黄芪利水的作用。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

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等。

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相须、相使表示增效;相畏、相杀表示减毒,相恶表示减效,相反

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三、中成药配伍(新增内容)注意实例

(二)内容(注意病例)

1.功似配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以增强药效。病证单一,症状较重多用功似配伍。

(1)同为内服的如治中风后遗症,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颗粒+活血通脉的愈风宁心片或银杏叶片等.又如治高血

压,天麻钩藤颗粒+脑立清丸或平肝清肝息风的羚羊角胶囊等,

(2).同为外用的如治混合痔,复方荆芥熏洗剂,或痔疮外洗药熏洗;然后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入或马应龙麝

香痔疮膏外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