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远离有毒物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6.11 KB
- 文档页数:9
5.3 远离有毒物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食品添加剂、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爱健康,珍惜生命,拒绝烟草,远离毒品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有关毒品的化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拒绝和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如何证明鸡蛋清中含蛋白质?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味,且鸡蛋清凝固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二、探究新知一、有毒物质的种类(一)、重金属盐1、提问:(1)常见的重金属盐有哪些?(2)重金属盐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的?结论:蛋白质在热、酸、甲醛及重金属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结构就会被破坏,生理活性随之消失。
讨论:1.若不慎误服重金属盐,在去医院之前可采取哪些方法来缓解症状?2.医院常用下列手段来杀菌消毒,请解释原因:煮沸法消毒医疗器械? 注射时用酒精棉球擦皮肤? 紫外线照射病房?3.长期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对人体有无危害?为什么?4.怎样解释生活中的这些事例?经常晒被子?流行感冒时室内用醋熏?豆浆中加盐卤制成豆腐?三、合作探究二、不吃变质的食品1.变质食品的特征:2.变质食品的危害:黄曲霉毒素的特征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其中以B1毒性最大。
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黄曲霉毒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具耐热性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为280℃。
远离有毒物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毒物质,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危害。
2.掌握如何防止有毒物质对健康造成伤害的方法。
3.能够识别化学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二、教学重难点1.有毒物质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及其防护措施。
三、教学内容分析1. 有毒物质的定义和危害首先,教师应该介绍有毒物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有毒物质是指损害生命或健康的物质。
接着,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来说明有毒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比如严重的中毒、癌症、生殖系统功能障碍等,让学生认识到有毒物质的危害性。
2. 有毒物质的来源在了解了有毒物质的危害之后,教师可以讲解有毒物质的来源,如化学品、某些食品等,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这些有毒物质。
3. 有毒物质的防护措施针对可能会接触到有毒物质的情况,教师应该讲解有毒物质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同时向学生展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
4. 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及其防护措施在实验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及其危害,并让学生明白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课内容,讲解化学实验室中特定有毒物质的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有毒物质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有毒物质的来源和防护措施,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识别有毒物质的能力是否提高。
2.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有毒物质的认知和防护能力,进行调查问卷,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计划时间教学过程第1-2课时引入,有毒物质的定义和危害。
第3-4课时有毒物质的来源和预防措施。
第5-6课时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毒物质及其防护措施。
远离有毒物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有毒物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2.有毒物质的危害与防范;3.化学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教学目标1.了解有毒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意识到有毒物质的危害,掌握其防范方法;3.了解化学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环节主要通过PPT等展示工具进行,讨论环节主要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节:有毒物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1.引入:通过展示视频,让学生了解有毒物质的危害;2.讲授:讲解有毒物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3.讨论:通过案例让学生互动讨论,加深对有毒物质的了解;4.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第二节:有毒物质的危害与防范1.引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有毒物质的危害;2.讲授:讲解有毒物质的危害及防范方法;3.讨论: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防范有毒物质的危害;4.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第三节:化学废物的处理与利用1.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废物的危害;2.讲授:讲解化学废物的处理方法及利用途径;3.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对化学废物进行处理与利用;4.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三、教学评估与测验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试:通过对学生上课期间的反应和收获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有毒物质和化学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2.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在课后检查学生有针对性学习的成果。
测验内容1.有毒物质的分类;2.有毒物质的危害及防范方法;3.化学废物的处理及利用方法。
四、教学实施的准备与要求教学准备1.讲解用的PPT等展示工具;2.案例材料;3.教学评估和测验材料。
教学要求1.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教师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3.加强案例的质量,使学生生动感性地了解有毒物质和化学废物,增强案例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知识梳理一、预防无机盐中毒1.除了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是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无机盐。
这些无机盐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进入人体。
2.蛋白质在受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时,结构就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丧失。
二、不吃变质食品霉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能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其中毒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___________以上的高温才能使其完全破坏。
三、拒绝烟草和远离毒品1.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其中最为有害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烟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结合,导致红细胞输送氧气的能力降低,严重时会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3.常见的毒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使人产生抗药性和对药物的依赖性,即通常所说的“毒瘾”。
请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离毒品就是保护你自己。
知识导学1.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消失理解为: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称之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吸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
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
《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知道甲醛、重金属盐、浓硝酸等对人体的危害,并能认识到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环境、关心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类比实验法。
【教学难点】酸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主要介绍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为自己和家人设计合理的食谱,以使我们更加健康,谁能告诉我你今天中午打算吃什么?谁能分析一下王XX的膳食结构是否合理,为什么?生活中,有些物质能为人类提供有用物质,而有些物质却能使人中毒。
做钡餐时,误服可溶性的氯化钡(BaCl2)能使人中毒,能用泻药硫酸镁(MgSO4)解毒的原因是什么?服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的物质也可以解毒,那么,除了氯化钡外,还有哪些物质有毒?为什么氯化钡能使人中毒,而服鸡蛋清可以解毒呢?如何防止中毒?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类问题。
二、讲授新课:预防无机盐中毒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是如何使人中毒的呢?做出猜想:教师提示人体中最重要的组成是蛋白质,然后师生合作共同做出猜想:人体中毒可能是有毒物质和体内蛋白质发生反应了,引出要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收集证据:设疑:能否用人体来完成实验?从而引出类比实验法。
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由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然后组织思考,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论解释课前问题:为什么摄入氯化钡能使人中毒,而服鸡蛋清又可以解毒呢?进一步引导讨论得出有关防毒、解毒和消毒的有关应用。
阅读探究:阅读课本多识一点栏目并思考,铅中毒的主要症状、铅污染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课题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重金属盐、黄曲霉毒素、毒品等对人体生理活动造成的危害。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②息进行加工。
③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④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掌握金属保护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重大课题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难点: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一、重金属盐能否使人中毒?三、拒绝烟草猜想:方案设计:实验现象:结论:二、不吃变质食品四、远离毒品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创设问题情境:1、观看视频:植物奶油事件2、像这样由不安全食品引发的相关事件,大家还知道多少?【阅读】课本联想与启示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活动探究,学习新知【教师讲述】【信息交流】谈谈你都知道哪些物质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思考】你知道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吗?【引出课题】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有毒物质的学习,首先来看重金属盐。
【板书课题】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一、重金属盐【引入问题】重金属盐进入人体破坏了什么?【实验探究】重金属盐是否能破坏蛋白质?【得出结论】重金属盐使人中毒有什么症状呢?【观看视频】水俣病【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周围确实发生了重金属盐中毒事故,如提出猜测后动手实验,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小组讨论,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远离有毒物质教案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2.了解变质食品对人体的危害3.了解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对人体和公共环境的危害4.知道常见毒品的名称及危害,懂得“远离毒品就是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过程、现象结论【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酒精灯:蒸馏水、鸡蛋清、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条小鱼、5根香烟(烟头)【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以及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二、新课导入⑴{设问}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它们都是各种元素组成的,上节课它们能为我们提供营养,是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吃?为什么?{讨论}那么你能告诉全班同学们你知道多少?{阅读} 课本95页全文,你又知道了什么?{讲解、板书} 同学们知道这些物质主要是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通过水进入体内对人体有害。
{设问} 它们是怎么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呢?{提问} 什么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讲解} 鸡蛋清是常见的蛋白质,以它为例看它是怎么“中毒”的。
下面我们一起做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投影}{实验探究}1.出示仪器让学生说出名称。
2.出示药品。
{投影}3. 步骤:①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在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在将所得液体均分倒6支试管中。
②将其中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在其余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醛等有机物都能使蛋白质发生性质改变,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
所以人摄取这些物质,就会是组成细胞的蛋白质、酶等发生变性从而丧失其应有的生理功能,而导致人体中毒。
初中化学远离有毒物质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有毒物质的危害性,掌握远离有毒物质的
方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并问学生这些物质对身体有何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预防接触这些有毒物质。
二、学习有毒物质的危害性(15分钟)
1. 讲解有毒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如损害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2. 展示一些有毒物质对环境的破坏,如对水源、土壤等的污染。
三、远离有毒物质的方法(20分钟)
1.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识别有毒物质,例如通过标识、气味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远离有毒物质的方法,如戴防护口罩、手套等。
3. 结合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远离有毒物质,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远离有毒物质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有毒物质,保护自己的健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整理一份关于有毒物质的危害性及远离方法的小抄,以便复习和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毒物质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远离
有毒物质的方法,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有毒物质,
保护自己的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重点:1.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2.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方法技巧:本节主要介绍含重金属的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引导我们要远离有毒物质,关爱健康,珍惜生命。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应分清哪些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并远离有毒物质。
2、要结合所学,拓宽视野。
要通过书籍报刊、网上查询、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3、可结合一些警示性标语如“吸毒一口,掉进虎口”等来加深对吸毒危害的了解。
易错点: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其中有些元素在人体内又是必需的,只要摄入不过量,便不会造成中毒,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有些同学往往一概而论,出现错误。
教学建议:本节采用课件效果更佳。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提问:1、人体中有哪些常量元素、微量元素?2、钡盐溶解性?二、新授:(一)预防无机盐中毒问题探究:生活中下列物品含铅,你该怎么做?1、印刷书报的油墨。
2、铅笔外表的油漆。
3、含铅汽油、松花蛋、爆米花、含铅的上釉瓷器;含铅的化妆品。
[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0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产生白色沉淀)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加热鸡蛋清(产生白色沉淀)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补充如何识别蛋白质:将其在火上灼烧,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昧[结论]:蛋白质在热、浓硝酸、甲醛及重金属盐作用及紫外线照射下,结构就会被破坏,生理活性随之消失。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重金属盐、毒品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2.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3.初步形成关爱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质的意识。
4.认识到掌握化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内容分析吸烟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我国的吸烟人数,特别是青少年吸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吸毒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化学物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所有的这些都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所以,从化学角度介绍这些物质,宣传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本单元前两节介绍了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和某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是从正面讲人与环境的和谐依存关系,本节内容则是从另一方面讲外部环境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能使学生全面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媒体选择学生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胶头滴管、鸡蛋清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酒精溶液、浓硝酸;腐烂苹果;录像;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总结吸烟的害处“远离有毒物质”一、教学内容分析吸烟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我国的吸烟人数特别是青少年吸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吸毒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化学物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所有这些都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所以,从化学角度介绍这些物质,宣传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本单元前两节介绍了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和某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是从正面讲人与环境的和谐依存关系,本节内容则是从另一方面讲外部环境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能使学生全面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哪些物质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究竟是因为它破坏了我们体内的哪种成分使我们的生命受到危害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
远离有毒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金属盐、甲醛、黄曲霉素、一氧化碳、毒品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了解蛋白质的一些重要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
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关爱健康、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质的意识;认识到掌握化学知识能够帮
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
贡献。
【教学重点】
1. 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的物质。
2. 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密切,是近几年来中
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远离烟草” 手抄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拒绝毒品”的相关知识。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
三、远离烟草。
过渡:在现今社会,吸烟的人非常多。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十几岁的学生也已经吸烟成瘾,让人无
比痛惜。
你身边有没有吸烟的同学?吸烟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一条新闻:
【播放新闻】:法国举行的世界抽烟比赛。
观看新闻,认识吸烟的危害。
在法国曾举办了一次世界抽烟比赛。
一名男子在6
小时43 分内连续抽掉126 根香烟而笑傲江湖。
可当他
走到领奖台时,却猝然倒下,长辞人间!你知道他死
组内展示手抄报。
小组合作,交流讨通过观看新闻和手抄亡的原因吗?
论。
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吸烟【展示手抄报,交流合作】
认识香烟中的有巨大危害,为了健康,远组内展示自己绘制的手抄报,小组合作,讨论交
流一下问题:
1. 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害物质及其危害,了
解被动吸烟的危害。
烟草。
这部分内容与生活息
2. 香烟中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危害性最强的有哪
相关,学生很熟悉,相应几种?各有什么危害?
素材都很容易搜集,所以
3. 被动吸烟有哪些危害?
生的手抄报制作的都很精
4. 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怎么做?
形象、生动。
同学间相互展总结:最后有一首诗想送给大家:“千山鸟飞绝
既增加了自信,又可以相万径人踪灭;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烟)灭。
”健康
学习借鉴。
自己搜集相关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希望大家可以抵制诱惑
材,更能深刻认识到香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远离烟草。
当然我们不仅要
做到自己不吸烟,如果看到家人抽烟,我相信有了这
节课的帮助,你一定能成功地帮助他把烟瘾戒掉。
四.拒绝毒品。
组内交流展示个
人成果,并认真观看
危害,远离烟草。
过渡:烟瘾相对好戒,但是也有的物质一旦上瘾,同学的展示和老师的
就很难再戒掉,这就是—毒品。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分享,认识毒品的危
通过组内成员展示、第四个主题——拒绝毒品。
害,并总结归纳如何
别同学上台展示、学生课
1.【组内交流展示】
教学反思: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本节课的内容
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熟悉,相应的素材都很容易搜集,所以课堂上就完全放手给学生,让
学生课前准备“远离烟草”的手抄报,录制“不吃变质食品”的微课,设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课件,课堂上学生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大家准备的都很认真,手抄报设计的图文并茂;微课和课件
生动、形象,音乐、视频、图片应用的恰到好处。
同学之间相互展示,既增加了自信,又可以
相互学习借鉴。
同时自己搜集相关素材,印象更为深刻,在相互的交流、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很自然
的形成了不吃变质食品、远离烟草、拒绝毒品的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把时间放
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更精彩的课堂,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