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年幼儿舞蹈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样本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一项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宗旨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幼儿喜爱幼儿园的生活,能够初步适应集体生活,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
2. 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独立进食,并享受轻松愉快的进餐过程。
3. 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了解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和擦嘴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个人毛巾和手帕。
4. 鼓励幼儿在幼儿园内午休,并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将其放置在指定位置。
5. 帮助幼儿识别表达情绪的不同表情,鼓励他们表达积极的情绪,并乐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
6. 增进幼儿对基本安全健康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关心自我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7. 培养幼儿听从基本指令和信号的能力,能随着童谣的节奏进行模拟操。
8. 训练幼儿以正确姿势行走和跑步,能够有序地排成圆形队伍。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家园沟通,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2. 在进餐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3.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提醒幼儿及时洗手,并教会他们使用手帕或纸巾。
4. 通过日常练习,培养幼儿穿脱衣服的技能。
5.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并帮助他们调整情绪,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6. 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丰富、轻松和自主的活动环境。
7. 通过体育游戏指导幼儿进行基本的走、跑动作练习,培养他们的音乐和动作协调性。
8. 提供充足的小型运动器材,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并学习整理器材。
9. 从简单的滚球游戏开始,逐步教授幼儿拍球和接球的技巧。
10. 编排富有趣味性且生活化的模仿操,配合轻松活泼的音乐和童谣。
1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舞蹈教学计划____月份:目标: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内容:a.律动练习、走步练习。
根据走步的方法和节奏、速度、力度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及情绪,不同形象的走,可以慢慢的走,雄壮的走,欢快的走。
b.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
根据幼儿步伐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表达游戏或律动,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____月份:园长应怎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内容:小跑步、后踢步、点步目标:根据舞蹈和幼儿发展水平的变化,让幼儿能够在歌表演以及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各种舞蹈步伐的特点。
____月份:踮步、踏点步、小跑步目标:通过幼儿在对这三种步伐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形体,增强幼儿足尖、足踝的力度及准备部位的协调性。
____月份:内容:模仿动作:打鼓,吹喇叭、小鸟飞、小兔跳、开火车、摘果子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能力,陶冶幼儿的兴趣和品格。
____月份:基本功练习-勾绷脚、地面压腿、一位练习、一位。
手位练习:兰花指、提碗、压碗、双晃手、单晃手、虎口掌、芭叶掌。
目标:1、训练幼儿手位的同时,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及动作韵味的培养。
2、加强幼儿地面形态动作的练习,要求幼儿学习正确的吸气、呼气。
舞蹈教学计划(二)教学目标:1、重点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让其真正的喜欢上舞蹈,从基本开始,由浅入深。
2、选材音乐明快、新颖,对幼儿产生吸引力,节奏强,易接受。
3、发展儿童的个性,注意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个别教育。
周次和目标:第一周: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2、交待舞蹈课的常规要求3、教授脚的形态和脚的基本位置第二周:1、复习脚的形态和位置2、教授手的形态和手的基本位置3、强化练习脚和手的形态和基本位置第三周:1、基本功训练-头部、肩部练习2、基本步伐-踮步、并步3、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一)第四周:1、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一)2、基本功训练-胸部、腰部练习3、基本步伐-蹦跳步、开合跳、后踢步4、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二)第五周:1、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前两节2、基本功训练-含胸屈腿、压胯练习3、基本步伐和手型-开掌、脚跟点地4、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三)第六周:1、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前三节2、基本功训练-勾绷脚、绕脚练习3、基本手型-单指、空心拳4、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四)第七周:1、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前四节2、基本功训练-振臂、下前腰练习3、舞蹈组合:“牛奶歌”(五)第八周:1、基本功训练-双屈腿、腰的软度练习2、强化所有舞蹈组合:“牛奶歌”第九周:1、基本功训练-胯部、膝部练习2、基本手型-兰花掌3、新授舞蹈组合:“踏浪”(一)第十周: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一)2、基本功训练-脚腕、手腕练习3、基本步伐-脚尖点地、移动重心4、新授舞蹈组合:“踏浪”(二)第十一周: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前两节2、基本功训练-仰卧举腿压胯?习3、基本步伐-膝弹动4、新授舞蹈组合:“踏浪”(三)第十二周: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前三节2、基本功训练-地面踢腿练习3、基本步伐-小碎步4、新授舞蹈组合:“踏浪”(四)第十三周: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前四节2、基本功训练-地面搬腿练习3、新授舞蹈组合:“踏浪”(五)第十四周:1、强化所有舞蹈组合:“踏浪”2、基本功训练-仰卧起坐、背肌练习第十五周:1、熟练基本功训练(一)2、熟练基本功训练(二)3、跟随音乐的节奏完成所有基本功动作第十六周-第十九周:1、学习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024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前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更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其优美的姿态和自信心。
因此,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需要注重方法、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让孩子们在舞蹈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乐趣。
本文将为你介绍2024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形体素养;•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表现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舞蹈入门初步学习舞蹈的基本步伐、姿态和动作,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形体素养。
幼儿舞蹈结合幼儿的身体特点和心理需求,选取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作品,并进行教学创编。
舞蹈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培养幼儿的自信与勇气。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通过舞蹈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增强幼儿对舞蹈的热爱。
视听教学法借助现代音乐、视觉影像等元素,向幼儿呈现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演示、模仿和练习,让幼儿在实践中领会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步骤1.舞蹈入门阶段:介绍舞蹈基本知识,教授基本步伐和姿态,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形体素养。
2.幼儿舞蹈阶段:设计适合幼儿的舞蹈作品,教授舞蹈动作,创编舞蹈节目,提高幼儿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3.舞蹈表演阶段:安排舞蹈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表演中展示所学技巧和表现力,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评价教学成效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日常评估和综合考评,及时发现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弥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潜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验和乐趣。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幼儿在舞蹈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增强其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手势舞蹈教学计划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1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年龄特点1.2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身体特点1.3 手势舞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意义二、教学目标设定2.1 情感目标2.2 身体发展目标2.3 社交目标2.4 音乐感知目标三、教学内容安排3.1 手势舞蹈的选择3.2 舞蹈动作的分解3.3 动作与音乐的配合3.4 教学内容的渐进式设计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4.1 视觉教学4.2 视听教学4.3 游戏教学4.4 情境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5.1 情境渲染5.2 示范教学5.3 学生模仿5.4 学生表演六、教学评价方法6.1 录像评价6.2 学生自评互评6.3 教师评价七、教学计划实施步骤7.1 教学准备7.2 教学过程7.3 教学总结八、教学安全保障8.1 教学场地的安全防护8.2 学生身体安全保障8.3 教学过程的意外应对措施九、教学效果分析9.1 学生表现情况分析9.2 教学计划实施效果分析9.3 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十、教学反思与展望10.1 教学反思10.2 教学展望在幼儿园教学中,手势舞蹈是一种结合动作、音乐和表情的教学形式。
通过手势舞蹈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特点,促进其身心发展,提高其情感表达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大班手势舞蹈教学计划方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幼儿园手势舞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教学背景分析1.1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大班学生通常处于4-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他们对多样化学习内容的需求。
1.2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身体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迅速,特别是在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方面有着较明显的提高。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形体的塑造,以此为基础开展手势舞蹈教学。
幼儿园小班舞蹈教学计划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舞蹈的基本元素,如:节奏、动作、表情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动作:基本步伐、手势、表情等。
2. 舞蹈曲目: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舞蹈曲目,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舞蹈房。
2. 教学器材:音乐播放设备、舞蹈镜、舞蹈服装等。
3. 教学资料:舞蹈动作图示、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活跃气氛。
2. 舞蹈动作教学(10分钟):a. 教师示范基本步伐和手势,讲解动作要领。
b. 幼儿跟随教师学做动作,教师逐一纠正错误。
c. 集体练习,加强动作的熟练度。
3. 舞蹈曲目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舞蹈曲目,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b. 幼儿跟随音乐做舞蹈动作,教师指导。
c. 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谈谈自己在舞蹈学习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舞蹈动作,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游戏化教学,将舞蹈动作融入趣味性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利用舞蹈镜,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
3. 分组练习,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
4. 鼓励幼儿在集体表演中展示自己,培养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 评估幼儿在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分析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舞蹈练习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舞蹈比赛或表演,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幼儿启蒙班舞蹈教学计划5篇幼儿启蒙班舞蹈教学计划篇1第一学期适龄宝贝:3-6岁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同时,增强舞蹈方向感,做到初步简单动作协调。
2、逐步规范舞蹈姿态,基本做到腿直、脚绷、背挺。
3、增强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觉,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4、发展幼儿柔韧性和协调性,帮助树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培养孩子舞台感觉及团结友爱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节奏训练2、基本功训练3、幼儿成品舞蹈编排4、舞台感训练舞蹈教学计划一、基训部分地面:1、勾绷脚组合拍手(训练目的:脚的灵活与后背直立)2、吸伸腿组合(训练目的:腿直脚绷有延伸感)3、前压腿组合(训练目的:前腿韧带的柔韧性)4、青蛙趴(训练目的:为横叉打基础)5、手抓脚踝跪下腰,手撑地起后弯腰(训练目的:腰的柔韧性)(辅助练习:推腰1、2。
推胯前顶。
两头起撑花篮。
)二、中间:1、走步与拍手组合(训练目的:沉肩拔背走步与节奏训练)2、蹦跳步组合(训练目的:训练膝盖灵活与正步位)3、头与肩的动作组合(训练目的:正确做到低头、仰头、转头与肩的灵活性)4、站的练习(改变自然体态: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三、成品舞蹈?快乐的我》计划在(18节课)完成以上内容与训练幼儿启蒙班舞蹈教学计划篇2一、情况分析本学期随着班级的增加,教师队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现南园共有11个班级,其中大班2个,中班3个,小班6个。
一线教师22名,其中7名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
大量新教师的涌入显示着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团队。
优势:1、本园有区学科骨干教师两名,幼儿园学科带头人三名。
园内85%是年轻教师,工作热情高,年轻就代表着活力和冲劲,有充足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
同时教师们认真、踏实、求上进的工作作风也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渐在形成各尽所长、互助互利、团结协作的氛围。
2、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实践和研讨,教师们的教育观、儿童观有了新的认识。
幼儿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并通过教学,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和动作。
同时,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1. 基本舞蹈姿势和动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和基本的舞蹈动作如跳跃、舞步等。
2. 舞蹈节奏感培养: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节奏感训练,帮助幼儿掌握舞蹈的节奏感和节奏变化。
3. 舞蹈形体训练:通过各种形体训练,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协调能力。
4. 舞蹈技巧训练:教授一些基本的舞蹈技巧,包括转身、抬腿、转圈等,让幼儿能够展现出更多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5. 舞蹈创作和表达:鼓励幼儿自由舞蹈创作,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和模仿,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和姿势。
2. 游戏教学: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并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舞蹈技巧。
3. 小组合作: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表演。
4. 自由创作: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舞蹈思维。
评估方式:1. 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演情况,评估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2. 记录评估:教师记录幼儿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和表演成果,根据记录来评估幼儿的学习进步。
3. 反馈评估: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根据反馈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
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2周的教学周期。
教学资源准备:音乐播放器、音乐CD、舞蹈道具如彩色丝带、玩具音乐节奏器等。
备注: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方式和活动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5篇)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 培养节奏感。
3、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 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二、周次和目标:第一周:1、练习队形, 站立、压脚背跪坐的姿势。
2、交待舞蹈课的常规要求。
3、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颈、肩肘手、跨、脚尖、脚背、脚跟等)。
认识身体动作分解:1-8:用手边指各部位边大声说, 头头-胸胸-肚子肚子-头胸肚子2-8:反复一次。
3-8:肩肩-肘肘-腕子腕子-手手(左右各一次)4-8:跨跨-膝盖膝盖-脚腕脚腕-脚脚5-8:双手向左旁平伸, 反复一次。
6-8:前伸手, 低头-后伸手, 仰头7-8:左前方-右后方(双手平伸)8-8:反复一次第二周: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
(站立、压脚背跪坐、认识身体动作)2、学习盘腿坐, 要求幼儿双腿盘坐、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手部动作组合分解:手放在腰后, 站立。
1-8:双手前伸五指伸开, 手(打开-合拢)2-8:手腕左右转动, 五指张开。
手由前伸-双山膀(手转动)3-8:左手握拳-打开, 反复一次4-8:手画圈-手放背后-双手向前伸出(最后一拍)重复一次第三周: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
(盘腿坐、手部动作)2、学习伸腿坐, 要求幼儿双腿伸直并拢、双手轻放在身体两边, 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3、学习小舞蹈《两只老虎》: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1-8:双手五指张开伸直, 两臂上举, 膝弹动两臂屈伸在两旁(左右一次)2-8:小碎步, 两臂上举, 小碎步, 两臂侧平举3-8:右手单指指眼睛, 双手向后立掌同时小碎步4-8:山膀位, 击掌经头顶双手打开间奏:跟随音乐点头第四周: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
(伸腿坐、小舞蹈)2、学习踵趾步, 小八字步准备。
1-8: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 脚跟落地。
右腿向2点屈膝, 身体向左后倾斜, 面向2点上方2-8:右腿直立, 左脚向6点撤步, 脚尖点地, 脚面向外, 身体略前倾面向8点上方, 反复一次。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计划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舞蹈的基本元素,如:节奏、动作、表情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跟上舞蹈的节奏,做出基本的舞蹈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名称:《小星星》2. 舞蹈动作:蹦跳、转身、弯腰等基本动作。
3. 舞蹈音乐:欢快的儿歌《小星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独立完成舞蹈。
2. 教学难点:幼儿在舞蹈中能够保持节奏的稳定,动作的协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舞蹈音乐、舞蹈图解、星星贴纸。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舞蹈房。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蹦跳、转身等,让幼儿适应舞蹈的节奏。
2. 教学基本动作(10分钟):a.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幼儿跟随模仿。
b. 针对幼儿在动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c.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0分钟):a. 幼儿集体练习舞蹈,教师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b. 教师随机抽取幼儿进行表演,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总结与奖励(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舞蹈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b. 幼儿展示舞蹈,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
c. 发放星星贴纸,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
2.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培养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3. 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舞蹈。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舞蹈表现,评价其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 收集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如舞蹈视频、照片等,进行评价。
3. 关注幼儿在舞蹈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评价其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舞蹈比赛,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2. 邀请家长参与舞蹈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幼儿舞蹈启蒙班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一、工作目标:1、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2、训练幼儿协调,速度,肌力,耐力,瞬发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3、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4、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5、培养幼儿具备通过舞蹈,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二、具体工作安排第一周:熟悉幼儿新授:方位练习第二周:复习:方位练习新授:肩部练习,小碎步,第三周:复习:肩部练习,小碎步,新授:表情舞(配乐:大西瓜)第四周:复习:表情舞(配乐:大西瓜)新授:芭蕾手位走步和敬礼第五周:复习:复习:芭蕾手位走步和敬礼新授:鸭走步(配乐:来了一群小鸭子)音乐反应(一)第六周:复习:音乐反应(一)鸭走步(配乐:来了一群小鸭子)新授:手位(一)第七周:复习:手位(一)新授:第八周:复习:手位(一、二)手位(二)新授:推指绕腕第九周:复习:推指绕腕新授:综合训练(歌曲:小毛驴)音乐反应(二)第十周:复习:综合训练(歌曲:小毛驴)音乐反应(二)新授:鸡走步第十一周:复习:鸡走步新授:综合训练(歌曲:小天使)第十二周:复习:综合训练(歌曲:小天使)新授:提腰、松腰(歌曲:泥娃娃)第十三周:复习:提腰、松腰(歌曲:泥娃娃)新授:民族舞蹈(一)(____舞:欢乐的玩吧配乐:西域风情)第十四周:复习:民族舞蹈(一)(____舞:欢乐的玩吧配乐:西域风情)新授:民族舞蹈(二)(____舞:欢乐的玩吧配乐:西域风情)第十五周:复习:民族舞蹈(二)(____舞:欢乐的玩吧配乐:西域风情)新授:民族舞蹈(三)(____舞:欢乐的玩吧配乐:西域风情)第十六周:复习:民族舞蹈(一、二、三)(____舞:欢乐的玩吧配乐:西域风情)第十七·十八周:总复习二十周:汇报演出幼儿舞蹈启蒙班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二)活动目标1、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15篇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幼儿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周次和目标:第一周: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2、交待舞蹈课的常规要求3、教授脚的形态和脚的基本位置4、教授手的形态和脚的基本位置第二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基本功训练——头部、肩部、胸部练习3、基本步伐——踏步、走步、蹦跳步、开合跳4、新授舞蹈组合:“向前冲”(一)第三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基本功训练——腰部、含胸屈腿、压胯练习3、基本步伐——半蹲、脚尖地点、移动重心4、新授舞蹈组合:“向前冲”(二)第四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基本功训练——勾绷脚、绕脚、振臂练习3、基本步伐——弹动、摆动4、新授舞蹈组合:“向前冲”(三)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复习上周学习内容、基本功训练——下前腰、双屈腿、腰的.软度(一)练习、基本步伐——蹦跳步、滑步、新授舞蹈组合:“向前冲”(四)、复习上周学习内容、基本功训练——腰的软度(二)、胯部、膝部练习、新授舞蹈组合:“向前冲”(五)、复习上周学习内容、基本功训练——脚腕、手腕、仰卧举腿压胯练习、复习所有舞蹈组合:“向前冲”、复习上周学习内容、基本功训练——地面踢腿练习、基本步伐——膝弹动、脚跟点地、踮步、小碎步、新授舞蹈组合:“我爱洗澡”(一)2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基本功训练——地面搬腿练习3、基本手型——拳、开掌、并掌4、新授舞蹈组合:“我爱洗澡”(二)第十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基本功训练——仰卧起坐、背肌练习3、基本步伐——踏跳步4、新授舞蹈组合:“我爱洗澡”(三)第十一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强化基本功训练3、新授舞蹈组合:“我爱洗澡”(四)第十二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练习跟随音乐训练基本功3、新授舞蹈组合:“我爱洗澡”(五)第十三周:1、复习所有舞蹈组合:“我爱洗澡”2、基本功训练3、新授芭蕾手位(一)第十四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基本功训练3、新授芭蕾手位(二)第十五周: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2、芭蕾基本脚位3、强化芭蕾手位和脚位第十六周——第十九周:1、学习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幼儿舞蹈启蒙班教学计划为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为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起。
舞蹈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体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全方位的、完整的培养了孩子们健全、完美的品格。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少儿舞蹈课程属于普及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1.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四、教学内容第一教学单元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
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一、理论课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二、舞蹈的基本训练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
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第二课时(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表演,动作提高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第二课时(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第十六周欣赏课成品舞表演汇报幼儿舞蹈启蒙班教学计划(二)一、班级特点分析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____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
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计划(8篇)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计划(精选8篇)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计划篇1舞蹈是人体艺术,他要求舞者良好的体型和必要的舞蹈条件。
幼儿舞蹈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反映幼儿的童趣、童心,是幼儿喜闻乐见爱学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对于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幼儿理解、联想、想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
部分幼儿站姿仍存自然形态的习惯,因此首先要克服幼儿的自然形态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炼后背和腿的能力;其次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然后,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教会幼儿听音乐,养成跟着音乐来做动作的习惯。
幼儿的生理特点是:人小,稳定性差,但软度和开度较好,而软度和开度又是一切舞蹈动作的根本点,所以,借助平整的地板来帮助幼儿进行软、开度的训练,由于幼儿是躺或坐在地上进行训练的负担较小,容易掌握动作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因此在舞蹈时,动作尽量简单。
上肢在摇动同时,下肢动作不要太大。
如:小丁字步、连续跳等。
动作简单,孩子易学会,这对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他们不会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
另外,动作要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强调某种正规的动作,这会影响他们学的兴趣,稍加点情趣,效果就不一样。
因此本学期活动安排如下: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一、舞蹈基础训练。
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
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4—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二、表演性组合。
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
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
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基础训练与表演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幼儿园舞蹈训练及各种演出需要,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计划篇2一、舞蹈教学目标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幼儿舞蹈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2、训练幼儿舞蹈的基本动作,提高舞蹈技巧和艺术水平。
3、让幼儿学会舞蹈表演的技巧和技能,如面部表情、身体形态、身体控制等。
4、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质。
二、教学内容1、基本动作训练这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幼儿需要学习的基本动作包括:基本站姿、步伐、跳跃、转身、旋转、弯曲、伸展、跳跃等基本舞蹈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模仿舞蹈老师的动作(2)加强肢体协调性,保持舞姿的美感(3)锻炼身体柔韧性,保持肌肉弹性,提高舞蹈水平2、舞蹈节目剧案幼儿舞蹈教学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性别、兴趣、特长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舞蹈节目剧案。
其中的内容要做到与幼儿年龄相适应、舞蹈风格多样、表现力强烈,以及对幼儿的身体素质与技艺要求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舞蹈节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2)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形象等方面的感性体验(3)加强独唱、和声、钢琴、打击乐等技能训练3、舞蹈实践在实践中让幼儿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基本动作和节目剧案的训练,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对舞蹈的技巧掌握。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舞蹈配合的活动(2)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练习幼儿的舞蹈技巧,提高幼儿的动作感知能力(3)在实践中加强舞蹈表演的技巧和技能,提高表演水平三、教学策略1、以趣味为主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舞蹈教学必须满足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采用趣味性、具有普遍性和时尚性的教学方法,创造充满乐趣和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教学,每个幼儿的性格、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都有所不同,需要采用面向每个人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创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3、强调语言引导,提高幼儿表演水平幼儿舞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引导,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舞蹈表演,接受舞蹈表演时的情感刺激,培养幼儿较强的肢体表达力、气息控制和语感。
在2024年的幼儿园舞蹈中班教学计划中,我们将以培养幼儿的舞蹈兴趣和基本舞蹈技能为目标,通过有趣、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同时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具体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提高身体协调性。
3.通过舞蹈教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4.引导幼儿感受舞蹈艺术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舞蹈基础训练:包括基本站姿、走步、跑跳等动作,以及简单的手位、脚位练习。
2.舞蹈组合学习: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舞蹈组合,如儿童舞蹈、民族舞蹈等,让幼儿在模仿和学习中体会舞蹈的乐趣。
3.节奏感训练:通过使用各种乐器和道具,如小鼓、响板等,让幼儿在听觉和动觉的结合中增强节奏感。
4.舞蹈创编: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将舞蹈动作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舞蹈。
2.模仿教学法: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和舞蹈视频,让幼儿模仿学习舞蹈动作。
3.音乐教学法:配合舞蹈教学,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学习舞蹈。
4.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景,如森林、海洋等,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舞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活动安排1.每周安排2-3次舞蹈课程,每次课程时间约为30分钟。
2.课程开始时,先进行热身运动,如简单的伸展运动和模仿游戏。
3.然后进行舞蹈基础训练,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习新的舞蹈动作。
4.中间环节可以穿插节奏感训练和舞蹈组合学习。
5.课程结束前,进行放松运动,让幼儿的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五、评估与反馈1.通过观察幼儿在舞蹈课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舞蹈技能和兴趣发展。
2.定期组织舞蹈表演,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鼓励家长参与舞蹈教学,通过家庭作业或亲子舞蹈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舞蹈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
标题:2024年幼儿园舞蹈教学计划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舞蹈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和肢体的美妙结合。
为了在2024年幼儿园的舞蹈教学能够更加系统化、趣味化,特制定以下舞蹈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舞蹈学习,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舞蹈风格和民族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认知。
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训练:包括基本功练习,如压腿、劈叉、下腰等,以及简单的舞蹈组合训练。
2.舞蹈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舞蹈类型,如民族舞、儿童舞、现代舞等。
3.音乐欣赏:配合舞蹈教学,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在舞蹈的同时,也能感受音乐的美妙。
4.舞台表演:定期组织舞蹈汇演,让幼儿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游戏教学法:将舞蹈动作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2.模仿教学法:通过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让幼儿逐步掌握舞蹈技巧。
3.情景教学法:根据舞蹈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舞蹈的情感和意义。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舞蹈的风格和动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1.春季学期:以儿童舞和民族舞为主,注重基础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
2.夏季学期:增加现代舞和舞蹈创编的内容,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发挥想象力。
3.秋季学期:复习巩固春季学期的舞蹈动作,同时学习新的舞蹈组合。
4.冬季学期:以舞蹈汇演为主要目标,加强排练和舞台表现力的训练。
五、评估与反馈:1.日常观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阶段考核:每学期末进行舞蹈考核,评估幼儿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舞蹈教学计划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舞蹈教学,培养小班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通过舞蹈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优雅的举止。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针对3-5岁的小班学生,他们通常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身体灵活性,但缺乏舞蹈基础和专注力。
三、教学内容1.基础训练:包括基本的舞蹈姿势、手位、脚位、节奏训练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舞蹈基础。
2.舞蹈元素: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如跳跃、旋转、摆动等,增强学生的身体控制力和协调性。
3.舞蹈剧目:选择适合小班学生的舞蹈剧目进行教学,如儿童舞蹈、民族舞蹈等,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4.音乐欣赏:配合舞蹈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节奏感。
5.舞台表演:定期组织小型演出,让学生体验舞台表演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游戏教学法:将舞蹈动作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2.模仿教学法: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和观看视频,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
3.重复练习法:对于复杂的舞蹈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4.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鼓励与表扬: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舞蹈基础训练,建立课堂常规。
第二周:学习基本舞蹈姿势和手位。
第三周:学习基本舞蹈脚位和步伐。
第四周:结合音乐进行节奏训练。
第五周: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第六周:舞蹈动作组合练习。
第七周:初步学习舞蹈剧目。
第八周:舞蹈剧目分解动作教学。
第九周:舞蹈剧目连贯动作教学。
第十周:舞蹈剧目排练。
第十一周:舞台表演彩排。
第十二周:小型演出。
六、评估与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演出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在家中的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