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46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工商管理一班6号许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

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啤酒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酒种,全球约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啤酒。在中国,这

种常盛不衰的饮品更被冠之以“液体面包”的美誉。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啤酒消费量自改

革开放以来逐年增长,虽然中国啤酒生产的绝对值令人惊叹,但就现今的人均消费水平看,却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与此同时,整个中国啤酒市场在持续增长几年之后,从21世纪初开始呈现出下降

的趋势。中国啤酒企业前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在集中暴露,严重制约了全行业的迅速发展。

主要问题表现在:1 •部分国有知名名牌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化增长、追求产品产量或产值的高速增长,导致名为“低成本扩张”,实为高成本经营,增加了企业负担;2•约有59 • 3 %的啤酒企

业年产不足10万吨,规模小、布局散、资金缺、技术设备陈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外资投向啤酒企业不断增多,其外国

品牌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成熟的营销技术,更令国内的中小企业步履艰难。

从80年代中期第一轮外资进入国内啤酒市场,国际大型啤酒企业开始对我国啤酒市场的“跑马圈地”,到2004年,大的啤酒集团基本完成战略布局,这种行业的快速整合在促进啤酒行业发展的同时,产能急剧扩张也为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带来巨大压力。惟销量定英雄成为啤酒行业不成文的规矩,开瓶费、免费赠饮,不管是哪种品牌的啤酒销售商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销售量。有的地方为争夺市场份额、控制终端而衍生的五花八门的价格战、促销战不断升级,陷入几乎没有赢家的竞争,

导致企业利润的大面积“塌方”。

尽管如此,中国啤酒企业的也面临着众多机遇。

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其巨大的消费群体及市场潜力为啤酒企业的销售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二、中国啤酒已经走入收官阶段。从全国几千家企业到目前只有不足三百家企业,中国啤酒用了2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上半程是以收购为主流,下半程尤其是经济危机来临前,企业开始考虑重点以建厂为主,原因在于收购对象越来越少的同时,企业对于消化被购企业的消化及文化、品牌兼容都成为了大问题。

三、中国啤酒的整体增幅趋稳并不再是高速增长。2008-2009年两年中,行业增幅稳定在6%左右,之前啤酒行业的增幅远远高于10%这种数字上的变化也催生了啤酒行业理性回归,产能泡沫

逐步消退的同时,企业对于基地市场的打造,企业利润追求等方面将逐步加强。

四、行业格局将逐步清晰。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越过严冬的二三线企业不仅会成为巨头们窥视、争夺的焦点,更将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不可或缺的一只力量。企业之间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依然存在,但是大鱼吃大鱼故事也可能上演,甚至会出现小鱼吃大鱼的可能。局部市场垄断依然是主题。在市场表现上也就

是价格带上全程覆盖,以及全渠道的密集铺货。品牌建设将会是企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课题,但是品牌落地问题将会是考验企业营销能力的重点。

对于青岛啤酒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战略分析:

1.PEST 模型分析

(1)政策

国家酒业总体政策是“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酒业以调整酒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酒产品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2)经济

在人均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啤酒消费需求量必然越大,人口规模与啤酒市场需求

规模有着正相关关系。

(3)社会

啤酒消费不同于白酒,其消费量一般都较大,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与啤酒消费量和啤酒

消费层次呈正相关关系。

(4)科技

气温与啤酒消费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情况下,气温愈高,啤酒消费量越大,

这主要是因为啤酒,特别是冰冻啤酒不仅满足了饮酒的需求,而且还能达到解暑之功效。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同行竞争者:

在中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地方的自主品牌,青岛啤酒在向其它地区发展过程遇到了同样是啤酒

制造商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等等,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率先挑起涨价大旗,直言坚持“利润换市场”,而雪花啤酒现在是占领中国啤酒第一的位子。

所以以上两个厂家是为主要分析对象:燕京啤酒是国内唯一没有外资背景的龙头企业,坚持依

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上,华北市场45%北京市场在85%

以上;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目

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经营48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5%分额。

青岛啤酒规范经营中,以口味良好,宣传到位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地位,但该公司目前缺乏

工厂生产,这将制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2)供应商

由于酒类的生产管理不是很严厉,再加上制造啤酒的原料简单,所以在市面上容易出现一些小作坊流出的散装的啤酒,或者是一些合法的小型酿酒厂生产出的酒品对各个本地市场是有一定的冲击力。

(3)替代品

因为国家支持、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所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10〜12度的淡色啤酒;7〜8度的淡味啤酒;风味啤酒(姜汁啤酒、螺旋藻啤酒、菊花啤酒等);特色啤酒(干啤、冰啤、小麦啤酒等);低酒精度啤酒(果汁啤、低醇、无醇啤

酒等)。

(4)在供应商议价

从啤酒的制造成本上看,原料的价格相对便宜,作为制造商的同时也是供应商,由于市场上的原料价格浮动使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有浮动,但是浮动的价格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之类。所以造成了供应者的议价能力不是很强。

(5)中间商

中间商将货物从供应商手里拿过来后,增加相应的费用和利润。

3.SWOT分析

优势(S)

1)百年青岛的全球品牌优势,足以迎合市场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2)与AB的合作强化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

3)青岛啤酒已经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管理体制网络;

4)生产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厂,便于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劣势(W

1)营销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2)没有绝对的定价能力;

3)现有固定客户渠道网络不建全,产品在市场上覆盖率低;

4)并购带来的隐性负担需要消化;

机会(O)

1)城市化和消费升级;

2)啤酒消费的品牌化趋势逐步形成;

3)并购仍能提供增长机会;

威胁(T)

1)竞争激烈,市场格局未定;

2)价格战仍是扩大市场的主要策略;

3)市场分割导致规模效应不能完全发挥;

4)成本增长压力与定价能力缺乏双重挤压。

4.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1)产品

青啤的核心产品是“青岛啤酒”品牌啤酒,定位于中高档市场,面向全国销售和海外市场,主要由母公司下属青岛啤酒一厂、青岛啤酒二厂、青岛啤酒四厂、青岛啤酒五公司、青岛啤酒深圳公司和青岛啤酒上海公司生产。其他收购企业的地方啤酒品牌在标签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定位于中低档市场,地产地销,以占领当地市场为目标,在产品品质达到“青岛啤酒”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当地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