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作用实施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s. This interest has been spurred by research showing that students who engage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tend to have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higher motivation, and stronge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English often result in passive learning, where students are merely recipients of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own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other han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in small groups to solve problems, discuss ideas, and complete tasks. Thi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eamwork,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being studied.Given the benefits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t is important for educators to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this approach into their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s. By doing so, teachers can create an engaging and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ir own learning and are able to develop the skills they need to succeed academically and beyond.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aching English 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examining the definition, significance, method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we aim to understand how this approach can enhance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students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Through this exploration, we hope to iden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conside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Ultimately, our goal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use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students work together in small groups to achieve a common learning goal. This approach encourages active particip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tudents, leading to an enhanced learning experience.2.2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that involves students working together in small groups to achieve common learning goals. This method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for its numerous benefit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One of the main significances of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hat it promotes active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among students. By working together in small group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collaborate, communicate, and share ideas with their peers.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improves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Furthermore,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helps in developing students' social skills and teamwork abilities. Through working closely with their peers, students learn how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listen, and resolve conflicts. Theseinterpersonal skills are crucial for success in both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In addition,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fosters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belonging among students. By working together towards a common goal, students build trust and camaraderie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Overall, smal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social skills, and overall learning experience. It promotes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preparing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school and beyond.2.3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确定小组成员: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小组成员。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设计方法时常被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堂研究,阐述如何组建小组以及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工作以及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运用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有效运用的探索研究江苏省南通大公镇初级中学李文娟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更加使学生“乐学”、“好学”。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是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
1.学习小组的组成及分工我们班一共有40名学生,在开学一周内,通过课堂教学和摸底测验后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口语能力、个性以及小组管理能力等,然后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上的学生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平均分配到十个小组,每组包含成绩高、中、低不同的4名学生,确保使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保证小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
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重新分组或更换不同组员,来平衡每组学生的英语水平,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接着,进行小组各成员的责任分工。
小组组长的确立非常重要,不但要求他的英语水平达到班级前列,更重要的是要求他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心、热心和小组管理能力,拥有这样的品质才能使他重视这个团队、才能使他愿意帮助同组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进步、才能使他做好这个小组长管理好这个小组。
在一个小组中,小组长的主要工作是引导所有组员开展小组活动以及检查活动完成情况,组员则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好教师布置的各项活动任务并就活动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全组分工协作、共同投入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才能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所需做的工作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在这之前教师需要进行认真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过程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是个人不能独立解决,在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才能够解决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意义。
再议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实施步骤,供参考:1.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任务。
例如,给学生发放一本小说,要求他们分组阅读,并且在小组中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内容。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合作写作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写作任务,如写信、写日记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合作学习游戏法:设计一些基于游戏的活动,如单词接龙、词义配对等,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其中,并通过游戏的竞争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1.小组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合作搭档的因素进行分组。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照学生自愿组队、师生协商分组等方式进行分组。
2.清晰任务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职责。
3.小组协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合作、互相支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4.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让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
5.小组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展示他们的成果。
同时,可以通过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摘要: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遍性,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成绩好的学生。
普遍参与性原则既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发现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
因而,小组合作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个同学暂时落后而放弃他关键词:分组合作评价实施一、小组合作的特征与含义:特征:现行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发挥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个性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得到强化。
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含义: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
1.集体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较单独活动更高级的行为。
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合作更好地提供了同学间的这种相互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还需经常向其它组员解释材料,进行讲解等等,根据认知的精制理论,这也是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当然耐心倾听其它同学解释的学生也会比单独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所以通过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促进认知发展。
2.自控合作理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
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别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
谈初中英语小组活动教学法小组活动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那么,小组活动教学法如何实施呢?一、小组活动学习的分组形式: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说每位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小组活动的学习形式,但教师大多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习的,这种没有事先准备而临时拼凑的组合带有一定的散漫性、随意性,对学生相互间合作意识的养成作用并不是很大。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1、座次就近原则分组形式。
座次就近原则分组形式,就是指按照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作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我们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时,一般都会兼顾好(中)差生的搭配及男女生的比例协调。
采用该种小组形式,既可保证组内成员英语成绩的互补,又可保证男女性别的互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纠正、共同进步,学生在讨论时气氛也不会冷场。
2、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分组形式。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分组形式就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照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采用该种小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允许各小组解决的问题难度上有所差异,学习时间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此种学习形式既保证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又可保证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饭吃”。
二、小组活动学习的操作方法:小组活动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两人一组型:此种方法适用于学习简单的对话。
例如:在学习讨论 seasons时,两人一组操练如下:a: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b: it’s an easy question.i think i like summer best./ a: why do you think so? /b: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in summer. i enjoy swimming very much. /a: …b: …2、三人或四人一组型:此种方法适用于讲解时态等带有语法性的知识。
初中英语教案详案小组合作一、教学背景1. 教材内容:本课将采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语法部分,主要学习一般现在时态。
2.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英语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小组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3.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用法和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
2. 教学难点:一般现在时态的运用,特别是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练习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打招呼,引入本课主题:“一般现在时态”。
3.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27的练习题,巩固已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学习:a.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每组图片描述一个场景,如:图片一是两个人在画画,图片二是一个人在跳舞等。
b.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张图片,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图片内容。
c. 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 语法讲解:a. 教师讲解一般现在时态的构成:主语+动词原形。
b. 教师讲解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描述经常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c. 教师讲解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对话。
7.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一般现在时态的掌握情况。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教材P28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和实施的。
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的交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
它将班级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向导,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讨论为基本方式,讲究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的多边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机制,增加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改善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单一模式,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班级集体授课制的不足,使课堂活动形成多边互动,信息交流多向化。
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追求“问题解决”的思维氛围,达到“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景观。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缩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创设共同的活动目标,改变学生独向教师负责的模式,促使学生与学生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活动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
学生之间有了实质性的联系,他们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使有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得到了同伴的帮助,有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立刻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指导。
基础好的同学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理解材料的机会,进而也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系统。
又因为在一堂短短45分钟的课堂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争辩、汇报,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增加,使有限的时空增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其实践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背景。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现状,以及其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均等、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本文将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展望其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理论基础源于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分工、问题解决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互动环境,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在认知科学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因为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质疑、反思和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
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摘要: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学习者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学习氛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语感,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因此,运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合作式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改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技能’转变。
”英语学习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情境,需要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合作式学习为学生英语交际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一、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法成功实施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英语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
1.英语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使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兴趣有新鲜感,而且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4、小组活动座位的安排可根据情况而定。
如果在课堂上,那要根据合作的内容不同采取t字型、环型、面对面型、扇型等的座位方式;如果在课外,则采用自由灵活的方式,不拘泥与固定模式。
992018年37期总第425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文/苏劲松引言擅于与人交流、配合集体工作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所亟需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样人才的一个有效渠道。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展开得并不科学、合理,学生未能从中获得良好的训练。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念上个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David Koonts提出一种互相协调、互相帮助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该项教学策略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开来,获得无数教育者的效仿、研究,被称为“极富创意”的教学理念,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
在运用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反馈,获得教育者极高的评价,甚至有研究学者认为,这是近些年最为有效、重要的教育革新。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入至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师、学生形成一个循环的信息交流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特征、任务类型,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探讨、交流关于英语的话题,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每位学生都是小组的重要一部分,都对小组的成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教师将会综合评比小组间的成绩,以此督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严以律己、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有四点要求,做好这四点才能够实现有效性教力、水平“异质性”;第三点,实现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学习互相交融、共同进步;第四点,凸显生本理念,突出教师的导向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科学分组与明确分工。
为了促使小组成员有效分工合作、积极热情交流,小组分配应秉承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这便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基础能力、认知特征、文化背景、个性与喜好存在着“异质”属性。
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就会呈现出“同质性”特征。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非常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下面是一个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例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快乐英语游戏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活动材料:PPT、单词卡片、小奖品活动过程:1. 活动开场(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有关英语的趣味图片或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单词接龙(10分钟)- 教师分发单词卡片给每个学生。
- 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手中的单词卡片,说出以前一个单词的结尾字母作为开头字母的一个新单词。
- 如果学生说不出新单词或者说错,就需要跳过一轮。
- 每轮结束后,胜出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
3. 词语网络(15分钟)- 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个单词,例如"book"。
- 学生一起讨论与"book"相关的其他词语,例如"read"、"library"等。
-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记录他们说出的词语。
- 将学生说出的词语用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词语网络。
4. 语言比拼(10分钟)- 教师分别展示一张中文单词和一张英文单词的卡片。
- 学生需要尽快说出与展示的中文单词对应的英文单词。
- 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
5. 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好英语,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源。
二、活动实施2. 单词接龙- 教师将单词卡片分发给每个学生,并解释游戏规则。
- 学生依次进行单词接龙,说出新单词。
-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奖励胜出的学生。
通过以上活动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巩固英语基础知识。
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及实施方式闽侯四中钱立娟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使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参与实践;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教师对“task-based”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缺乏经验,以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
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师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
小组活动是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来组织学习通过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学习活动。
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活动中参与者之间运用英语进行理解和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语言,感悟语言知识规律,表达自我观点,讨论有关问题。
小组活动一般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段或某一个环节的操作形式。
“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我们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 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
试析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小组合作具有促进学习、鼓励互动和提高参与度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英语口语教学。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口语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
同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
学生的口语练习既需要有口语训练,也需要有听力和阅读的支持。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学习策略和口语习惯,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口语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因此,小组合作是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小组合作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发扬自我、自主学习。
同时,学生也因为可以在小组中探讨各自的英语口语问题和想法,而对英语学习逐渐产生了自己的认识。
在小组的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在一个安全和友好的环境中练习口语,体验到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
小组合作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共同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和如何分享学习资源。
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辩论、课堂交流和课外活动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口语需求设置不同的题材和活动。
例如,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们在模拟情景中实践英语口语,小组辩论可以让学生们接触英语口语交流的形式,课堂交流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口语技能,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更深入、更广阔的环境中接触英语口语。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关注和引导,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批评,并在讲解配合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内容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引导学生抓住口语教学的关键。
此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关于口音、语法和词汇使用的问题等。
这些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顺利地掌握英语口语技能。
最后,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友好性,巩固学生的听力阅读技能,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
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
它为课堂教学改革吹进了一股清凉的风,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它强调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要把时间和机会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以此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和教为学服务的目的。
1、英语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
英语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以常用的四人小组为例,一般应选拔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合作活动);成绩中下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讨论、交流的结果);成绩中上的学生担任发言人(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代表全组向老师发言);学习弱者担任检查者(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同时,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人人有责,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2、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英语学习是语言交流的学习,没有合作,就无法交流,反之,也一样。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特别是在讨论一些话题或阅读文章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更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更正自己的想法;组长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活动(比如进行“作调查”、“讨论学习”、“阅读文章”、“角色表演”等活动时),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当然也可以是轮流组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方式摘要: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小组活动初中英语实施方式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
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
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
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
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
这
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
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
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
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
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
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
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
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
所。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
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生学习二语,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
3、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
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
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
本人曾以问卷形式进行过”对初中生所喜欢的英语课堂活动的调查”,课堂小组活动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方式之一。
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少等特点。
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们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
课堂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
课堂小组活动组织得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英语课的成败,它来自于师生的共同创造,它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