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失眠病60例
- 格式:pdf
- 大小:183.07 KB
- 文档页数:2
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对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作用发布时间:2021-04-14T07:42:52.3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2期作者:吴春梅饶中英[导读] 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采取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进行研究,便具有一定的价值。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 629006【摘要】: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对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顽固性失眠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9年10月起至2020年10月止,采取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为实验组,采用地西泮治疗为对照组,每组人数为3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失眠症状减轻时间、睡眠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失眠症状减轻时间、睡眠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研究意义。
结论在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过程中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针灸;顽固性失眠;治疗作用当下,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睡眠质量,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顽固性失眠,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态。
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特征是夜晚不能进入睡眠状态,情绪波动大,顽固性失眠现象在医学上看来主要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1]。
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不会减轻病患的痛苦,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中医学治疗顽固性失眠是在遵循了脏腑器官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使气血运行的更加顺畅,补充元气、阴阳平稳,中医调理效果十分显著。
为此,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采取血府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进行研究,便具有一定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时间:2019年10月起至2020年10月止,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进行顽固性失眠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参数:将研究对象依据性别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49岁,平均年龄为(36.0±4.3)岁。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50例关键词失眠症针刺疗法逍遥丸近年来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病人,共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诊断标准。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2年,平均4.8年。
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4.9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①针刺:取主穴四神聪、百会、神庭、神门、内关、心俞、风池、照海。
配穴:肝郁化火配行间、足窍阴;痰热内扰配丰隆、中脘;心脾两虚配脾俞,心虚胆怯配胆俞、肝俞。
患者取坐位,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进行穴位皮肤消毒,选用28~30号1.5寸银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②内服中药逍遥丸加味,基本方:当归、柴胡、远志各10g,白芍、茯神、白术、夜交藤各15g,柏子仁20g,酸枣仁、珍珠母各30g,甘草5g。
加减:心情抑郁、脾气暴躁、易怒为肝郁化火,酌加牡丹皮、栀子、丹参、莲子心;面色无华、眩晕、视力模糊、肢体困重为血虚较甚,酌加太子参。
每日1剂,分2次煎服。
服法:午睡前和晚间睡前服用。
2.2 对照组:口服安定2.5mg,每日1次,睡前服用,配合谷维素30mg,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 22片,每日3次;七叶神安片2片,每日3次。
以上治法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
3 治疗结果经治后,治疗组: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19例,显效(睡眠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21例,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略有增加,不足3小时)7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3例。
头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黄琳娜;安军明;董虹凌;董联合;张晶【摘要】目的观察陕西头皮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哇仑(舒乐安定)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积分及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针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1(030)009【总页数】2页(P596-597)【关键词】针刺疗法;头针;失眠症【作者】黄琳娜;安军明;董虹凌;董联合;张晶【作者单位】西安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西安,710001;西安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西安,710001;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陕西,712046;西北有色医院,西安,710054;西安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西安,7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
失眠症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躯体的其他疾病。
患者通常首选口服催眠药物,这种治疗方法会产生诸多副反应,且易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的进程。
根据WHO最近一项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2.5%,且有上升趋势[1]。
笔者采用陕西头皮针治疗原发性失眠3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60例失眠症患者均为2008年至2009年本院针推康复科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0个月,平均17个月。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针药并用治疗失眠病案:唐某,女,52岁,2015年6月9日。
主诉:失眠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病史:自述失眠已久,心烦易怒,偶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不思饮食。
初诊:夜不能寐,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舌红苔白,脉弦。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审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血虚失养则心神不宁。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方药:逍遥散加减酸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合欢皮20克龙骨15克(先下)夜交藤20克柴胡15克神曲15克牡蛎15克(先下)牡丹皮15克茯神15克莱菔子15克龟板30克(先下)炒麦芽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当归15克石菖蒲15克炙远志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山楂15克。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针灸治法:醒脑调神,调和阴阳,安神利眠。
选穴:百会、风池、内关、神门、太阳、三阴交均为双侧。
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
二诊:2015年6月15日。
服药七剂,睡眠已有改善,每晚能短时间睡眠,心烦、耳鸣、目赤等症状均有所减轻。
但有时还伴有头痛头晕。
上方加天麻15克、白芷15克。
七剂,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之。
针灸处方不变。
三诊:2015年6月22日。
睡眠、心烦改善明显,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有光泽,饮食改善,嘱效不更方,继续服二诊方药七剂。
针灸处方不变。
按语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
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虚。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血虚失养而心神不宁。
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本方用逍遥散化裁,方中柴胡苦平,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赤芍、牡丹皮、黄芩、栀子清热凉血、泻肝胆火;肝病易传脾,木郁则土衰,故以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脾病则胃病,故以麦芽、山楂、神曲、莱菔子和胃消食;以酸枣仁、柏子仁、炙远志补心安神定悸;龙骨咸平质重,长于重镇安神,敛浮阳而止汗;牡蛎长于益阴潜阳,镇惊安神,二者相须为用,镇潜浮越之阳,固摄耗竭之阴,重镇安神之功益著,以治神志不宁之标;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龟板滋阴潜阳,补肾;石菖蒲开心窍,醒神志;天麻、白芷息肝风,平肝阳止头晕头痛;川芎调肝和血,且使诸药补而不滞,并配合针灸治疗以增加醒脑调神,调和阴阳,安神利眠之力。
针药TDP配合治疗失眠40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安神方、TDP配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针刺、安神方加减口服、TDP穴位照射治疗失眠40例。
结果:40例患者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有效率92.5%。
结论:针刺、安神方、TDP配合治疗失眠效佳。
关键词:中医;针刺;不寐;TDP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进展速度较慢,病情迁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身体、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西医治疗失眠一般采取镇静类药物,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长时间应用会有成瘾性,且大剂量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远期效果不佳。
祖国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饮食不节以及病后年迈等引起,导致人体心肾不交以及阴阳不和,产生夜不能寐等,治疗原则以保持平衡阴阳及宁心安神为主。
笔者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集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为失眠的患者40例,采用针刺、自拟安神方、TDP配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为20天~6年不等。
1.2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单纯性失眠诊断标准。
以不能正常睡眠为主症,轻者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或醒后不易入睡或睡中易惊醒或睡中多梦,重者整夜难以入睡伴口苦、痰多等。
1.3排除标准均排除脑部、肝、肾及其他系统疾病和妊娠期、嗜酒者。
1.4治疗方法1.4.1自拟安神方酸枣仁15g,百合15g,龙骨(先煎)15g,法半夏6g,夜交藤15g,合欢皮15g,丹参12g,牡蛎(先煎)15g,茯神12g,薏苡仁12g,龟板(先煎)15g,远志9g加减:易怒口苦加龙胆草、黄芩、栀子、郁金,合欢皮加倍;痰多色黄加黄连、栀子、瓜蒌;痰多色白易咯加白术、陈皮,法半夏、薏苡仁,茯神加倍;心烦、五心烦热加黄连、阿胶;肢倦神疲,不思饮食加党参、白术、当归;易惊加党参,龙骨易龙齿;耳鸣、心慌加黄连、肉桂。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120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对照组单纯采用酸枣仁汤合生脉散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6.7%,睡眠时间为(5.86±0.21)h,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睡眠时间为(7.62±0.11)h,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睡眠时间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排除因术后、疼痛、药物各系统严重疾病等引起的失眠。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酸枣仁汤和生脉散治疗药物组成:酸枣仁20g,党参10g,白术10g,茯神10g,酸枣仁10g,远志10g,柏子仁10g,当归15g,丹参10g,炙甘草10g加水适量,浸泡45min,武火煎沸,文火煎煮30~40min,煎煮2次,取汁300ml,早晚饭前后分服,每日1剂同,治疗组除了采用上述中药治疗外,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诸穴位常规消毒,神庭、百会、四神聪、内关、足三里、安眠平补平泻,神门、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
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日后开始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 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33.3%),显效20例(33.3%),好转15例(25.0%),无效5例(6.3%),总有效率93.7(%),睡眠时间为(7.62±0.11)h;对照组痊愈4例(6.7%),显效20例(33.3%),好转10例(16.7%),无效26例(43.3%),总有效率56.7(%),睡眠时间为(5.86±0.21)h,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结论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由心神失养或不安引起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失眠发布时间:2021-09-02T11:32:09.09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谢弢[导读] 睡眠困难也叫失眠,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
谢弢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康复科四川德阳618000睡眠困难也叫失眠,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由于身心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睡眠困难情况。
睡眠不足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与继发性失眠相比,顽固性失眠治疗难度更大,顽固性失眠主要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顽固性失眠症状主要表现为晚上难以入睡、持续睡眠困难、白天具有强烈疲倦感等等。
一些患者越想尽快入睡,就越难以入睡,进而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焦虑不安等等,使患者失眠症状进一步严重,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20%左右的人群都患有睡眠障碍,并且很多人都有喝咖啡、浓茶的习惯,因身体摄入太多咖啡因、咖啡碱,使中枢神经兴奋从而会加重失眠症状。
再加上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比较快,很多人三餐时间都不固定,一些人由于需要熬夜加班还会吃夜宵,对身体消化系统增加巨大负担,消化系统在工作时会导致机体出现兴奋状态,进而引发睡眠困难。
失眠对患者的身心都有着很大影响,失眠的病人皮肤缺少光泽,心理会出现焦虑不安甚至抑郁,如果长期失眠还会增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要提高对失眠的重视。
通常情况下,临床治疗失眠主要借助西药的方法来实施,尽管西药治疗有着显著效果,但是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很多,很容易导致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伴随着我国中医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多的人对中医的了解,利用针灸结合内服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受到了广泛关注。
以下就利用针、药如何治疗顽固性失眠进行探讨。
一、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一)针灸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采用头、腹、背三步曲联合治疗,往往会取得出奇的疗效。
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采用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结果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4%和95.0%,对照组分别为48.3%和78. 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标签:“方氏”头皮针;皮内针;四花穴;失眠症失眠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
目前两医没有特殊治疗手段,各类安眠药纷繁复杂但是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如患者服后会出现口干,嗜睡,头昏,乏力,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
针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长久以来一直被应用于治疗失眠,却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的优势。
“方氏”头皮针由陕西中医院原针灸科方云鹏主任医师发明,它综合运用西医大脑皮层定位系统与中医经络体系理论的成果,将头部整体分为“伏脏、伏像、倒脏、倒像”4个部分和11大中枢,形成自身独有的“脏象”理论及治疗方法[4],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见效迅速等特点。
另外头皮针是针刺头皮组织中特定部位和区域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的经别相合后达于头面。
头皮针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临床证明“方氏”头皮针在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疗效突出。
因此笔者选用伏象头部,伏脏上焦,此为对应取穴,能安神定志,明目醒脑。
信号穴为感觉性中枢反射区域,对失眠的调节效果显著;思维穴为思维中枢头皮投影区,具有镇静安神、调节睡眠的作用。
记忆穴是识字和阅读中枢在头皮的投影区,治疗失眠疗效可靠。
伏象“内关”,伏象“三阴交”为仿体针取穴法,就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脏象,以及阴阳五行辨证取穴的理论,摹仿体针取穴的方法,在“伏脏、伏象”上选取失眠效穴“内关、三阴交”,取其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的功效。
综合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失眠60例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的60例失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配合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足底放射疗法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用西医药物艾司唑仑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治疗失眠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西药治疗。
标签:失眠症;针灸治疗;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足底反射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3-0070-02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
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1]。
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对失眠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6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40.5±8.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9.6±4.3)月。
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45.1±4.6)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23.4±6.8)月。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纳入标准[2]。
失眠症的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的长度不够,且不能进入深睡眠,起床后仍感到疲劳,不能恢复原有的状态。
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症60例作者:张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7期【关键词】针刺;失眠症失眠症尤其顽固性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能加重和诱发躯体的其他疾病。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是由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失眠症患者通常首选口服催眠药物,这种治疗方法会产生诸多副作用,且损害他们的认知功能,加速衰老的进程。
本文对照研究了针刺疗法与口服安眠药物舒乐安定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疗效优于口服安眠药舒乐安定。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康复科就诊的失眠症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疗法组(治疗组)和口服安眠药物舒乐安定组(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5~70岁,病程2个月~30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8~67岁,病程最长3个月~28年。
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确诊。
排除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
1.2.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诊断标准拟定。
以失眠为主诉,并有下列8项中5项:①头晕;②头痛;③多梦;④倦怠;⑤健忘;⑥心悸;⑦纳差;⑧烦躁易怒。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选取合谷、外关、后溪、阳陵泉、太冲等穴位,经局部常规消毒后,以直径0.30mm,长50mm毫针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
针刺1次/d,7d为1个疗程,休息2d,再行下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口服安眠药物舒乐安定治疗。
每晚临睡前,嘱患者口服剂量为1mg1片的舒乐安定1片。
针药并用治疗失眠38例临床观察
何源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8(026)005
【摘要】失眠,中医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失常、病后体虚导致心神失养、阳不入阴、阴阳失交,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失眠轻者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常常彻夜难眠,且伴随头昏、心悸、乏力、多梦等症状。
虽然临床治疗本病方法多种多样,但多数镇静催眠药物疗效欠佳,且长期服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及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何源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3;R246.1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治疗老年气血亏虚型失眠144例临床观察
2.针药并用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3.针药并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4.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5.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8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