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的故事]孝顺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24个孝道故事【引言】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孝道就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24个孝道故事,以展现孝道的魅力和价值。
【孝道故事1-6:古代圣贤的孝道事迹】1.卧冰求鲤:讲述孔子弟子子夏,为救治母亲病痛,不惧严寒,卧冰求鲤的感人故事。
2.子路负米:子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不顾路途遥远,背米回家,尽孝道于母亲生前。
3.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亲自为生病的母亲煎药,并尝药以确保药效。
4.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终于定居于学校附近。
5.岳飞尽孝:岳飞为国捐躯,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激励他为国家尽忠。
6.陶渊明祭酒:陶渊明在父亲去世后,为守孝道,辞官归隐,亲自耕种以养母。
【孝道故事7-12:现代人物的孝道故事】7.陈毅探母:陈毅元帅在战争年代,抽出时间探望母亲,尽显孝道。
8.鲁迅敬孝:鲁迅在母亲病重期间,亲自照顾,并在文章中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9.谢婉莹侍母:谢婉莹,当代作家,长期照顾生病的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10.田世国捐肾救母:田世国为救治母亲,毅然决定捐肾,展现了现代孝子之心。
11.刘德华跪拜父母:刘德华在成名后,不忘初心,跪拜父母,感恩养育之恩。
12.徐霞客徒步探母:徐霞客在母亲生病期间,徒步数百里寻找名医,救治母亲。
【孝道故事13-18:动植物展现孝道的事例】13.鸟儿反哺:鸟儿在父母年老体衰时,会喂养父母,彰显孝道。
14.羔羊跪乳:羔羊在吃奶时,总是跪着,仿佛在感谢母羊的养育之恩。
15.乌鸦反哺:乌鸦在父母年老无法觅食时,会将食物喂养给父母。
16.蜜蜂孝敬:蜜蜂会将从花朵中采集的花粉献给蜂王,表示敬意。
17.螳螂照顾后代:螳螂在产卵后,会守护卵袋,直至孵化。
18.蜥蜴护卵:蜥蜴会在产卵后,用自己的身体覆盖卵袋,为其提供温暖。
【孝道故事19-24:平凡人的孝道感动】19.公交车上的让座:乘客为年迈的老人让座,传递孝道之美。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开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隆,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3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他常常思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可以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孝敬长辈的故事篇5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孝心故事大全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孝心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推崇。
孝心故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传承着孝道精神,感人至深,启迪人心。
下面,我们将为您呈现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亲情之美。
故事一,《孝顺母亲的小草》。
在一个贫苦的山村,有一位孝顺的女孩。
她的母亲年老多病,生活非常艰难。
女孩知道母亲最喜欢的是一种野生的小草,她每天都会爬山采摘,然后放在母亲的枕边。
有一天,女孩病倒了,母亲急得哭了出来。
女孩知道母亲的心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去找那种小草。
她艰难地爬上山,终于找到了那种小草。
当她回到家时,已是筋疲力尽。
但她看到母亲满脸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故事二,《孝敬父亲的木屐》。
有一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每天清晨,儿子都会将父亲用的木屐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在父亲的床前。
有一天,儿子出门办事,忘记了给父亲擦木屐。
当他回到家时,看到父亲自己用力擦拭木屐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酸楚。
从那天起,儿子下定决心,无论多忙,都要记得给父亲擦木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对父亲最简单却也最真挚的孝敬。
故事三,《孝心如水的女儿》。
有一对姐妹,她们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疾病,需要定期输液。
姐姐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照顾母亲,而妹妹却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母亲。
她每天早晨煮粥,给母亲擦洗,陪着母亲聊天,让母亲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姐姐看在眼里,心里暗暗佩服妹妹的孝心,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孝顺母亲。
这些孝心故事,或许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古老,但它们所传递的孝道精神却是永恒的。
孝心,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贫富,不分地域。
它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一种家风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心存孝道,将这份美德传承下去,让孝心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子路啊,他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穷得叮当响那种。
但是呢,他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就特别想吃米饭。
可家里哪有米啊?子路就想办法呗。
他家附近有个亲戚比较富裕,家里有米。
子路就大着胆子去借米了。
那亲戚家离他家还挺远的,子路一路小跑着去。
到了亲戚家,他就把父母想吃米的事儿一说,亲戚看这孩子这么孝顺,就借给了他米。
子路高兴得不得了,又一路小跑着把米背回家,给父母煮了香喷喷的米饭。
他父母吃着米饭,那心里肯定是暖乎乎的,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啊。
子路虽然穷,但是在孝顺父母这件事儿上,那可真是没话说。
二、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可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大孝子。
他的母亲薄太后生病了,这一病啊,就病了好久。
刘恒那叫一个担心啊,每天都亲自去照顾母亲。
他母亲喝的药,他都要先尝一尝。
为啥呢?他得看看药的温度合不合适,太烫了怕母亲喝着难受,太凉了又怕没效果。
而且啊,他还得尝尝药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味道,万一药有问题,那可不能给母亲喝啊。
他每天就守在母亲的床边,衣不解带的。
母亲病情严重的时候,他就整宿整宿地不合眼,就盼着母亲能好起来。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薄太后的病慢慢就好了。
汉文帝这孝顺的事儿啊,在当时就被传为佳话,大家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好皇帝呢。
三、黄庭坚涤亲溺器黄庭坚呢,是北宋时候的大文学家、书法家。
他可是个大名人,但是在孝顺父母这件事儿上,那也是做得非常细致。
他的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太方便,生活上很多事儿都需要人照顾。
黄庭坚就亲自照顾母亲的起居。
他母亲有个情况,就是上厕所不太方便,需要用溺器(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便盆)。
黄庭坚呢,他不嫌脏不嫌累,每天都亲自给母亲洗刷溺器。
要知道,他可是个大文人,在当时社会地位挺高的。
但是他觉得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没有什么比照顾好母亲更重要的了。
他的这种孝顺行为,也让周围的人都特别敬佩他。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孝敬父母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让人铭记于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儿子》。
从前,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儿子的照顾。
儿子每天早早起床,为父亲做好早餐,然后搀扶父亲出门散步。
晚上,儿子还要为父亲洗脚按摩,给他讲故事。
父亲虽然年迈,但因为儿子的孝顺,一直很开心。
直到父亲离世,儿子仍然怀念着父亲的笑容和温暖的陪伴。
故事二,《感恩的女儿》。
有一个女儿,她的母亲一直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照顾家人的一切。
女儿长大后,她明白了母亲的辛苦和付出,便决定要好好孝顺母亲。
每逢母亲的生日,女儿都会亲手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母亲在女儿的孝顺和关爱中,过得很幸福满足。
故事三,《无私的父亲》。
一个父亲为了供养家庭,日夜辛勤工作,从不言苦。
尽管他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从不抱怨,默默地为家人付出。
他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不仅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们。
孩子们在父亲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他们深深地感激父亲的无私奉献。
故事四,《懂事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孩子的照顾。
孩子懂事地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还经常陪伴他们聊天散步。
父母虽然年迈,但因为孩子的孝顺,一直很开心。
他们感慨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他们一生的幸福。
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的生活如何,都应该铭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老年生活幸福美满。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儿女,让孝敬父母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传承。
尽孝的故事:
1. 虞舜孝感动天: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
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
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
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2. 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郯国国君。
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感动,以鹿乳相赠。
3. 子路负米: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
他家里很贫穷,但为了奉养父母,不惜负米百里之外,把米挑回家。
后来子路做了大官,仍然保持着孝心,被孔子称赞为“孝哉子路!”
4. 黄香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
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极为孝顺。
夏天炎热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他为父亲温热被子。
黄香的孝行感动了世人,被赞誉为“江夏黄香,天下无双。
”
5. 卧冰求鲤:东汉时,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的母亲喜欢吃鲤鱼,但当时正值寒冬,无法捕捉到鲤鱼。
王祥便卧在冰上,祈求能捕捉到鲤鱼。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冰裂,跃出两条鲤鱼。
王祥把鲤鱼带回家,孝敬母亲。
这些故事都传颂着尽孝的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孝心故事孝心故事(精选1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孝心故事(精选16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孝心故事篇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心故事篇2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
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
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
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
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留意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最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必须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
关于孝心的经典故事
1、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2、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3、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
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中华孝道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孝道传统,孝敬父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中华孝道的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牛郎的小伙子,他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他一直孝顺顾家,孝敬父母。
他每天早出晚归,放牛放到山上,晚上回家给父母做饭,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
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七仙女,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便将最小的七仙女嫁给了他。
从此以后,牛郎和织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他也一直孝顺着七仙女。
故事二,范蠡的孝心。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谋士,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孝顺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有一次,范蠡在外面做官,父亲病倒了,他连夜赶回家中,亲自照料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后来,范蠡成为了吴国的大臣,他依然孝顺父母,时常回家看望他们,尽孝尽力。
范蠡的孝心感动了吴王,也感动了后人。
故事三,孝顺的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孝心也是令人敬佩的。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对父母孝顺有加,经常给父母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生病了,他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照料母亲,直到母亲康复。
后来,孟子成为了一代大儒,但他仍然孝顺父母,时常回家看望他们,尽孝尽力。
这些中华孝道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当下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孝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道之风在我们心中永远传承下去。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孝顺的人,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和美好。
孝道经典故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孝道经典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我们今天孝道精神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吧。
故事一,《孝感动天》。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叫孟光。
他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他对孟光说,“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你不妨把我推下山去,让我自生自灭。
”孟光听后,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孟光将父亲推到了山下,并对他说,“父亲,我将在山上等候你,如果你需要我,只需喊一声,我就会立即下来救你。
”父亲被孟光的孝心所感动,最终没有喊叫,而是自己艰难地爬上了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并不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话,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心去体会父母的心意,做出正确的选择。
故事二,《千里送鹅母》。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春的孝子,他的母亲住在千里之外。
每逢母亲生日,他都会骑马千里送礼。
有一年,他听说母亲最喜欢的是鹅肉,于是他决定送一只鹅给母亲。
他骑马千里,终于到达母亲家门,却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了。
杨春非常悲伤,他在母亲的坟前哭泣,不愿离去。
后来,他决定将那只鹅放在母亲的坟前,作为对母亲的思念和怀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并不在于物质的奉献,而是在于对父母的思念和怀念。
故事三,《孝心感动神仙》。
古代有一个叫文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
有一天,文成听说有一位神仙在附近出现,于是他决定去拜访神仙,希望神仙能够延长母亲的寿命。
当他找到神仙时,神仙告诉他,“你的孝心已经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你母亲的寿命已经延长了。
”文成听后非常高兴,他回到家中,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感动天上的神仙,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对我们今天孝道精神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关于孝顺的故事]孝顺的故事
【其他企业范文】
一:[孝顺的故事]孝顺女智斗不孝子
古时,有一个老人,夫人早亡,膝边有二男一女。
女儿出嫁了,儿子儿媳倒也孝顺。
老人手头尚积有些金银财宝,安享晚年,丰衣足食。
一日,两个儿子要求父亲将金银细软分给他俩,作为经商的本钱。
老人经不起苦苦哀求,便同意了。
想不到儿子分得金银即变了卦,不但不孝老父亲,而且让媳妇每日咒骂老人。
为赡养老人之事,弟兄也争执不休,最后才勉强决定轮流赡养老人,每人养一个月。
从此,老人过着被虐待的日子!
二月二十八日,老大对父亲说:“今天满一个月了,明天即是三月份,你该上老二家了。
”而老二却说:“今天才二十八日,还差三天才是三十一日,老大该再养你三天。
”于是,老人象个皮球似地被踢来踢去,没奈何来到女儿家。
好在女儿孝顺,老人才得安生。
孝顺女对兄长不孝父亲之事义愤填膺,便施一计教训两个兄长。
恰好这时侄儿来作客,她买了好多食物和新衣服一套送给侄儿说:“姑姑现在阔气多了。
因为,你爷爷带来一批珠宝。
”侄儿回家后,把情形讲给家人听。
这一来,兄弟俩坐立不安了,商议了一回,老着脸皮将老人接了回来。
每日好鱼好肉,说不尽满嘴献媚奉承话。
直到老人仙逝后,搜遍家园的四面八方,也不见一点珠宝之影。
此时此刻,妹妹才悲愤地泄露“天机”,羞得两位厚颜无耻的兄长恨不能钻入地缝里!
二:[孝顺的故事]孝敬父母从自我做起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我国孝敬父母的事例举不枚举。
下面我举两个让我感动至今的故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驱赶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
在家中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孝敬父母的楷模吗?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
其实,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做一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如:我们每天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洗衣服等;好好学习,不辜负爸妈对我们的期望。
特别节日时,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过生日时,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让他们开心。
只要我们对父母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其实孝敬父母就这么简单。
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能让爸妈欣慰,高
兴和快乐。
那我们又何了而不为呢?
评语:本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表现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
该学生在认真阅读活动读本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由学校选拔推荐。
指导老师:石柳柳
三:[孝顺的故事]以孝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孝的点点滴滴以孝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孝的点点滴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每当想起这首诗,就会想起唐代大诗人孟郊的名诗,这首诗包含了母亲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孩子对母亲的报答之恩。
这首诗的意义我们铭记在心。
当然,在生活中也有意义深刻的情感,这些有的让我们想发自内心的祝福,有的让我们感动……这些点点滴滴都蕴含着人的孝心和关爱。
当我想起今天的故事时,我就会不停地回味着那浓浓的孝心。
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他的父亲,这个年轻人,用几个月的时间改造了一辆摩托车,用他的假期带着他父亲去旅游,他的父亲大概在70~80岁左右。
他说过:“趁着父亲还能动的时候,带着他去旅旅游,散散心,当他年迈时,走不动时看着自己拍的照片时,也就心满意足了。
”
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带着父亲环游世界,在旅途中,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那辆被改造过的摩托车,一直为他们父子服
务着,一直坚韧不拔。
儿子精心地照顾着父亲的安危,即使在旅程的路上有过困难和挫折,他们都一点一点的去度过。
在几个月的旅程中,他们就这样骑着那辆被改造过的摩托车,环游了:山西·陕西等一些景点,最后,又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跟北京的老伯谈起了玩往事,有说有笑。
一路走来,他们去了十多万公里,拍了无数张照片,这些照片整整把一面墙都贴满了,父亲看着这些照片欣慰地笑了。
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这位做儿子的带着自己的父亲去旅游,表明了他对父亲的一片孝心,让父亲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年。
所以,我们也要从小树立起孝敬父母的习惯,珍惜那一瞬间的感动让自己的孝心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让我们现在做起,尽一尽自己的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