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单元综合检测 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4)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8
第7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北京朝阳区统考)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A.太空椒和抗虫棉B.“番茄-马铃薯"和无子西瓜C.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无子番茄D.青霉素高产菌株和八倍体小黑麦解析太空椒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抗虫棉和矮秆抗虫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番茄—马铃薯”、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答案选B.答案B2.(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子番茄C.诱变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纯合子D.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未受精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而成;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的原理,不能快速得到纯合子.答案D3.(2012·海口调研)要把两个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解析把两个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应采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答案D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自然条件下,三倍体与二倍体能进行杂交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解析诱变育种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提高其突变率;杂交育种是将原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自然条件下,三倍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配子;诱变育种产生的突变体对生物本身来说,一般是不利的。
答案A5.(2012·济南调研)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一 生物进化理论1.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①基本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②意义: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基础。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①基础观点a .物种是可变的。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综合进化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地―――――→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①隔离⎩⎪⎨⎪⎧ ――→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产生生殖隔离3.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2011·广东佛山二模,24)我国科学家培育“荧光猪”的技术流程如图所示。
图中字母表示有关技术或原理,匹配正确的是(多选)( )。
A.a农杆菌转化法B.b体外受精C.c有丝分裂D.d胚胎移植解析 图中字母a表示的有关技术是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而农杆菌转化法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A错;图中字母b表示的有关技术是动物细胞核的移植,是无性繁殖,没有受精作用,B错;图中字母c表示的有关技术是体外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进行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C对;图中字母d表示的有关技术是胚胎移植,D对。
答案 CD2.下面是试管婴儿培育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可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增加排卵数量B.过程②在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就可以完成C.过程③的培养液中应该添加动物血清D.过程④成功的条件之一是受体对供体胚胎没有排斥反应解析 在完成过程②之前,需要将采集的精子放在人工合成的获能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完成精子的获能。
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一般情况下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
答案 B3.下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物质及结构变化情况。
熟悉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该过程中每个细胞DNA含量不变,但所有细胞中总DNA量为2n·2n,呈指数形式增长;囊胚的总体积不变,但由于细胞数目增多,故每个细胞的体积减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故有机物总量在减少。
答案 A4.(2011·威海质检)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标要求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考点一基因突变1.变异类型的概述2.基因突变(1)实例分析:镰状细胞贫血①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②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时间: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如:真核生物——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5)突变特点①________: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随机性: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以及同一个DNA 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第7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近期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它束手无策。
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
A.染色体的数目B.mRNA的含量C.基因的碱基序列D.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情况解析“超级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超级细菌”发生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所以应当检测DNA 的碱基序列。
答案 C2.(2012·吉林市调研)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该状态的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B.若①上有A基因,④上有a基因,则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①②③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④⑤⑥为另一个染色体组D.若①是X染色体,④是Y染色体,其余则是常染色体解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①和④上基因不相同,有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同一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C正确;①和④原来是同一着丝点上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二者同为X染色体或者同为Y染色体。
答案 C3.(2012·北京西城区)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D.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解析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差错,遗传密码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导致了等位基因的产生,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有基因的复制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因而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答案 B易错点拨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理解和拓展得不够,不能分析出突变后基因表达时可能发生的种种结果而错选。
课时规范练28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必备知识基础练考点一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1.某条染色体经过处理后,结构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的变化属于染色体易位B.该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不改变C.图示的变化过程中,染色体一定发生过断裂D.图示的变化不影响n和p基因的表达2.(河北沧州三模)现代香蕉的栽培种由尖叶蕉(AA)和长梗蕉(BB)两个原始种通过杂交而来,其中A、B分别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各包含11条染色体。
二倍体香蕉产量较低,三倍体香蕉中AAA和部分AAB的风味较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A的配子与BB的配子结合产生AB的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B.AAB减数分裂时会联会紊乱,故不可能产生可育配子C.AAA植株可由AAAA与AA植株杂交后产生的种子发育而来D.有丝分裂后期的尖叶蕉细胞中含有22对同源染色体3.(湖南永州一模)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染色体数目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B.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类型D.用秋水仙素处理某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变异株一定是二倍体4.(山东临沂模拟)某精原细胞中m、n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m为正常染色体,A~E表示基因。
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发生的特殊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染色体桥在减数分裂Ⅰ时随机断裂,后续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C.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占3/4D.图示“染色体桥”中不存在染色体的同源区段5.(湖南模拟)某动物(2n=42)群体中有一种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
若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则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时含有两条则称为重接纯合子。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一、选择题1.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不含同源染色体,①、②正确;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以是配子,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还可以是单倍体的体细胞,④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一中三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答案 C解析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错误;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3.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 C解析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西瓜,含有三倍体的胚,A错误;杂合子Aa自交,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不是由于基因重组,也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由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正确;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只发生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第7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4)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新题快递)500万年以前,人类和黑猩猩还是一家,人类经过基因代谢(即获得新基因,抛弃旧基因)而与黑猩猩区分开。
关于基因代谢的说法,不符合生物进化事实的是()。
A.基因代谢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人类的基因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类快C.500万年来黑猩猩没有发生基因代谢D.人类基因组中,脑基因组的基因代谢速率最快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不能判断出人类基因的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动物快。
答案 B2.(2012·福州调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解析生物的变异(如长颈鹿的长颈、抗药基因和黑色桦尺蛾)是自发产生的,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对各种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同种个体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即可以自由交配并且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而“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3.(2012·南昌一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解析③④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
⑦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 C4.(2012·北京海淀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是地理隔离,而不是生殖隔离。
答案 B5.(湖南六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A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性个体有两条X 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是患者,所以人群中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故不能得出B结论,因为有女性携带者,所以B错误;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所以C错误。
答案 D6.(汕头测评)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
三个环节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解析基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外界环境条件不可能使基因产生定向变异。
答案 B7.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C项错误。
答案 C8.(2012·郑州质检)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
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C.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D.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的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解析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鳉种群虽然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应属于同种物种,C错误。
答案 C9.(南通二模)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据题干信息可推知:甲、乙、丙属于三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甲、丙两个种群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它们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故它们的基因库组成中有些基因种类相同,有些基因种类不同,基因库组成并非完全不同。
答案 B10.(2012·太原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某基因出现的频率增加,则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A、a 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两曲线相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并不能得到Aa的杂合子比例越来越高的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 C11.(长春一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B.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导致生物发生变异并与之相互适应解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不一定都经过地理隔离。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A12.(西城测试)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细菌中的抗药性个体本来就存在,青霉素只是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变,所以选项A 错误。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一块某种甲虫成灾的菜地,先后使用了两种杀虫剂,该甲虫相对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以上现象:①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甲虫起了________作用。
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是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
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________重新适应环境。
(3)如果不使用杀虫剂,在保证该菜地收益的同时降低甲虫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用杀虫剂后,甲虫与杀虫剂之间存在生存斗争,曲线下降说明大部分无抗药性的甲虫死亡,曲线上升表示存活下来的具抗药性的甲虫繁衍。
(2)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的选择作用,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对甲虫具有定向选择作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虫在第六年时适应杀虫剂1的环境,在使用了新的杀虫剂2以后,甲虫抗药性增强的变异作为有利变异再次被选择并积累,最终存活下来的甲虫表现出对杀虫剂2环境的适应。
(3)不使用杀虫剂,要降低甲虫对菜地的危害,可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
答案(1)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2)①选择定向②自然选择有利变异(3)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得分要诀本题的得分要点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思想——甲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其实是环境即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甲虫的数量变化就是优胜劣汰的外在表现。
14.(12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