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1.5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17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本专题内容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核心,属于高考命题的必考点之一。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本专题常考点有激素的种类、作用与激素调节的特点和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调节机制以及应用等。
由于本专题与生产生活关系联系紧密,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本专题的命题具有综合性,且多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探究等展开考查在复习时,考生可利用归纳法对重要激素的种类、生理作用及相应的分泌器官进行归纳总结;要善于利用模型图解,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并结合实例、构建模型,理解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机制,掌握各平衡调节涉及的激素的作用;通过具体事例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稳态调节中的关系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 血糖调节血糖调节3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基础集训】1.(2018某某11月选考,8)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答案 A2.(2018某某实验中学联考,34)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只存在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往往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反馈调节答案 C3.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答案 B考点2 血糖调节【基础集训】1.(2019某某某某六中期中,16)下列有关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浆时,胰岛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岛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C.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中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浆D.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细胞分解糖原答案 A2.(2019某某某某、某某等七市二模,12)经常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
课时规范练3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必备知识基础练考点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湖北黄冈期末)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其分级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婴幼儿时期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B.成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但不属于反射C.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排尿可以进行但不完全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均能使膀胱收缩2.(湖南长郡中学摸底)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是由轴突的特点来决定的B.如果②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C.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D.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没有受到脑的调控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的调控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考点二人脑的高级功能4.(山东菏泽三模)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规定,如车速最高不得超过120 km/h,同时要与前车保持200 m的距离。
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
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这种规定依据的是( )A.由于不同人的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行车安全作出了以上规定B.兴奋在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太小不能及时反应C.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使机体出现不协调,引起驾车不稳D.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为5.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动物皮肤会使血液里的物质UCA含量大幅度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
神经调节一、基础练1.(2020山东)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2.(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3.(2021江西南昌摸底)“生命在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运动员射门的瞬间,机体只有神经调节B.运动员在跨栏时肾上腺素增加,心跳呼吸加快C.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时,膜内K+浓度显著降低D.运动时产热增加,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4.(2020山东潍坊二模)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A.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B.缺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时长属于无关变量C.缺氧处理20 min时给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D.缺氧时细胞内ATP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5.(2020山东泰安模拟)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
第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明细]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正文)(×).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个神经元完成。
(—思考与讨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正文)(√).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静息电位。
(—图-)(×).神经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浓度比膜外低。
(—小字)(√).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加,+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小字)(√).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直接接触,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正文)(×).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氨基酸类等。
(—相关信息)(√).大脑皮层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
(—图-)(×).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正文)(√).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正文)(√)(·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和+的分布特征是( ).细胞外+和+浓度均高于细胞内.细胞外+和+浓度均低于细胞内.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相反.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相反答案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错误,正确。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 C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3.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C )A.S区B.W区C.V区D.H区[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语言区)、H区(听觉语言区)均正常。
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语言区)。
故选C。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又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2020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刷题练2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2.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 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3.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B.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较广泛 C.体液调节能影响神经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相同5.下列有关人体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B.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人体器官的活动,如合成抗利尿激素D.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6.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收缩产热B.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C.炎热环境中汗腺大量分泌汗液D.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7.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 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8.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9.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课时规范练24 神经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浙江6月选考,1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2.(湖北麻城实验中学期末)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心脏搏动速率减慢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同的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心率3.(河北,1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4.(江西九江模拟)饲养员长期给海狮喂食,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开始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反射活动,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共同参与B.建立该反射之后,只需给予脚步声刺激海狮就能分泌唾液C.吃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两种不同反射D.这一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化5.(河北邯郸模拟)河鲀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鲀毒素。
河鲀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极微量的河鲀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鲀毒素中毒症状D.河鲀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6.(广东茂名一模)下图是某种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形成类似突触结构的示意图。
第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明细]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点反射和反射弧.神经元()神经元结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反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答。
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类型:依据有无和非条件反()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深挖教材()反射弧各结构破坏对功能有何影响?提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破坏,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必修思考与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可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提示不能。
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题组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错误;食物引起味觉没有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后者属于反射,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来完成的,错误。
高考大题加固练(三)生命活动的调节1.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病;胰岛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解析:(1)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合成)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合成)的分泌增多,使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2)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血糖浓度上升时,刺激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这属于神经调节;胰岛素通过调节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这属于体液调节。
胰岛素的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4)因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它们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损伤,故属于自身免疫病,这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精练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7·浙江11月选考单科卷)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解析:选D ①是树突而不是神经末梢;该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 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2019·潍坊质检)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C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单向性的原因是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解析:选A 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当后膜受到新的刺激时,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即产生动作电位)的难度加大,因而GABA的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GABA能使其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说明结构改变后的GABA受体也具有转运Cl-的功能;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增加,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抑制加强;Cl-通过GABA的受体蛋白内流,使膜两侧静息电位水平增大。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B.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在某处给予一有效刺激,电流计一定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D.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发生了反射解析:选C给感受器一个适宜刺激、且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将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接在一离体神经纤维膜内,若给予的一有效刺激部位位于灵敏电流计的两电极之间、且距离两电极相等,则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因此将一离体神经纤维置于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对测定的静息电位影响不大,C正确;在反射弧某一部位给以适当刺激,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若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则没有发生反射,D错误。
2.(2019·潍坊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机体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与胞外Na+内流有关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神经系统可支配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故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不受激素的影响解析:选B反射弧是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错误;胞外Na+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受激素的影响,D错误。
3.(2019·济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B.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C.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解析:选C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D正确。
4.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B.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解析:选D人体细胞中不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各种感受器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从而引起神经元兴奋,A错误;细胞膜内外的K+浓度差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Na+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B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与大脑皮层建立联系,受大脑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正确。
5.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解析:选A GABA能导致Cl-通过受体蛋白内流,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A错误;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B正确;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降低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C正确;Cl-内流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增大,D正确。
6.感受器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时,在神经纤维上()A.神经递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B.膜上的多种蛋白与静息状态下电位的维持有关C.刺激的强度越大,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幅度越大D.产生神经冲动时,膜外的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解析:选B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信号的传递,并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错误;膜上的多种蛋白作为载体参与离子出入神经细胞,导致电位的维持与变化,B正确;兴奋的强度并不体现在电位差变化幅度上,而是体现在发生冲动的频度上,C错误;膜外兴奋时是负电位,电流方向用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表示,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错误。
7.(2019·怀化期末)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刺激后,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解析:选B兴奋在离体的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
刺激a 点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在运动神经元上是单向传递的,A错误;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B正确;刺激b点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不能通过突触传递兴奋,更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D错误。
8.(2015·江苏高考)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选D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
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该神经细胞膜外侧Na+大量内流,从而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Cl-内流会使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9.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如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但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选C分析图2可知,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分析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该局麻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导致Na+无法内流,使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
10.(2019·泉州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C处产生兴奋,②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负→正的变化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解析:选C根据图中突触的方向可知,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则①是效应器,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感受器→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A正确;刺激图中C处,兴奋传到②,引起②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最后再恢复到静息状态,所以②处膜外电位将发生正→负→正的变化,B正确;Ⅰ为突触前膜,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为突触后膜,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D正确。
11.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处,则②处细胞膜两侧只能出现三次电位变化B.该反射中,只发生一次“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了反射,故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③所处的中枢可接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解析:选D若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处,则②处细胞膜两侧只能出现两次电位变化,A 错误。
该反射弧中,有传入与传出两个神经元,二者之间通过突触相连,即图中的③;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即图中的⑤与传出神经相连处,也存在突触,因此共有两个突触,会发生两次“电→化学→电”的信号转变,B错误。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的灰质,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因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12.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解析:选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据图分析,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突触后膜相对应的受体结合,两者的受体不同,A错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二、非选择题13.据报道,抑郁症已影响全球3.5亿人口。
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5-羟色胺等物质密切相关,5-羟色胺在大脑皮层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子。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信号分子5-羟色胺作为____________在突触传递中发挥作用,5-羟色胺由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离不开内环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