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正式版
- 格式:doc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中历史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中历史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3、理解政治精英个人品质对历史发展的特殊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师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败胡佛,实施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他是谁?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讲授新课】一、临危受命(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给美国造成的危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 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把美国人民推向深渊,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二、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理证券业。
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识记罗斯福新罗斯福新政政的实施的内容〔项目〕。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运用方法罗斯福运用具史料分析新政和体史实过程讲述钦佩罗斯福不怕困国家垄分析罗图片展示难、推行改革的勇断资本斯福新学生自学气。
主义两政对美相互讨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个重要国历史问题探究历史开展和以后资概念,罗开展产本主义开展产生深斯福新生的重远影响。
政的特大影响。
点。
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和启示。
教学设想设计特点: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积极探究。
根本思路:揭示问题→探求对策→对症下药→理解意义→畅谈启示。
教学方法:“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美国“罗斯福就职典礼〞片段,引导学生回忆70多年前面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带着美国走出困境的。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片断:罗斯福就职演说1一、临危受命教师讲述:临危——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受命——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探究1】通过该材料请你概括出经济危机的病因在哪里?治理危机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提供资料:材料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天寒地冻,北风吼叫,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结论: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生产的相对过剩);解决的策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一方面抑过热的生产,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让学生熟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色和影响力。
2.让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本质。
【教课重难点】1.罗斯福新政的特色和影响力。
2.罗斯福新政本质。
【教课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罗斯福新政本课第一要让学生学会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色和影响力,而后要充足认识到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让学生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学习罗斯福总统为人民谋福祉的优异质量,最后要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最后是要保护财产阶级的利益,是要拯救资本主义制度。
二、罗斯福新政整体归纳:(1)一个理念: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干涉,赶快挣脱危机。
(2)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 1933 — 1935 年,侧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中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②第二阶段: 1936 —1939 年,侧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三个方面 (3R)①救援 (Relief) :指救援急需帮助的大量失业者和穷人。
②中兴 (Recovery) :是指为失业者供给工作时机,使堕入冷清的经济恢复运行。
③改革 (Reform) :指采纳长久举措改良全国整体经济情况。
三、罗斯福新政实行的必定性1.资本主义自己发展的调整要求。
资本主义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以后,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除去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坏。
2.由美国国情决定的。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涉国家经济,同时美国遭到经济危机打击较为严重。
3.20 世纪 30 年月,国家干涉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盛思潮,为新政供给了理论依照。
4.美国独立以来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行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供给了借鉴。
四、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问题内容详细举措目的重修人们对银行股市崩溃银行破产整改财政金融整改银行的信心工业生产节余;公司破《工业中兴法》,最低工解决节余;和缓矛调整工业生产产资,最高工时盾减耕减产,政府收买节余稳订价钱;保障利农业产品价钱猛跌调整农业生产产品益社会救援;以工代《社会保障法》,兴建工增添就业;和缓矛失业剧增;矛盾重重赈程盾五、罗斯福新政的特色(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听任政策,转向国家干涉经济。
高中历史第18课《罗斯福新政》新人教版必修﹙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屏幕上展示罗斯福的照片,并说本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和这位伟人分不开,请同学们说说与罗斯福有关的事迹有哪些?[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新政背景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有限的干预已无济于事。
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新政内容(1)(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在工业方面)复兴工业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鹰运动”,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3)(在农业方面)调整农业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对农民有何好处?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商品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解释此现象),这些有利于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罗斯福新政》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前一课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条理比较清晰,主要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教师突出重点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正式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罗斯福新政》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前一课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条理比较清晰,主要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教师突出重点问题,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情境导入(模拟美国大选,教师准备好材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胡佛和罗斯福,进行竞选演说)胡佛: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国家虽然现在仍处于经济危机中,但是,危机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我们固有的传统经济政策,我相信“繁荣就在眼前”……罗斯福:“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
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
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
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怖,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
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全班同学鼓掌配合)画外音:罗斯福以他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
人物导入罗斯福多媒体课件展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画像。
提问:大家知道这个人物是谁吗你了解有关他的哪些故事学生回答: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教师介绍: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生于纽约,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
1921年,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痊愈后,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政治活动。
1928年,当选纽约州州长。
1933年3月4日,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那时,50岁的他,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
罗斯福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启用“智囊团”和他一道探索并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新政试验——即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
在一百天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同时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
罗斯福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面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总统;又因在新政中表现出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誉为“狮子”和“狐狸”。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了解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对美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8课罗斯福新政推进新课合作学习:教师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分析本课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摆脱危机困境”三个部分分别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问题情境1:请大家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自主学习:罗斯福为扭转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与胡佛展开竞选,当选了美国总统。
过程评价:的确如此。
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但这些措施非但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反而使形势更加恶化。
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300万,社会也因此更加动荡不安,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板书)一、背景1.胡佛反危机的失败2.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过渡)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
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
但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执政后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时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但改革的决心已定,而改革又是全方位的,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问题情境2:多媒体课件展示:罗斯福新政内容示意图,总体上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板书)二、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2.工业方面3.农业方面4.社会福利方面合作学习: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介绍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提问: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回答: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过程评价: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当时整个国家银行信贷体系陷入瘫痪,所以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尽快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改革也就首先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开始。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教师分析: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蓝鹰标志法》,制定了包括工时、工资、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
其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提问:罗斯福新政中“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对农民有何好处?回答: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过程评价: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这些有利于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教师讲解:罗斯福新政还涉及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项目除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者和贫困者进行救济。
请大家思考一下,当时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呢?回答:兴办公共工程可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过程评价:大家的认识很对。
“以工代赈”这一措施不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问题情境3:你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过渡: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
这些立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民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