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6
未来简史(笔记)1.成功孕育野心,而我们最新的成就也是推动人类设下更大胆的目标。
1、要说出有效的故事,其实并不容易。
难的点不在于讲故事,而在于要让人相信。
2、人类和黑猩猩的不同,是在超过了150人的门槛之后才开始显现的。
3、人类和黑猩猩的不同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
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为万物的主宰。
4、要在采集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
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人类开始能靠着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
5、所有的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积累,经过许多年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了。
6、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麻烦。
7、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
8、太有好奇心的母羊也是除之而后快。
太有好奇心,就容易走得离羊群远远的,对牧羊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一代一代下去,绵羊就越来越胖,越来越温和,也越来越不那么好奇。
9、不幸的是,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
它的一切只考虑到生存和繁殖,而不顾个体的痛苦和幸福。
10、为了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听话的役用动物,就必须打破它们的天性和社会链接、抑制它们的侵略和性能力、并限制它们的行动自由。
11、君王和先知会把自己营造成牧者的形象也就不那么意外,他们和他们的神照顾子民的方式,确实也像牧羊人照顾羊群一般。
12、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13、犬儒学派创立者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大帝说:麻烦你移动一下,别再挡住我的阳光。
14、地图上的空白可以说是欧洲在心理上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的表明他们愿意承认自己对一大部分的世界还一无所知。
15、现代科学和现代帝国背后的动机都是一种不满足,觉得在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重要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掌握。
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通用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1说实在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幻想狂人加科技狂热分子来说,这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来的书,那么书中有哪些地方吸引我的呢?首先,作者将人界定为智人、神人的概念。
并且在书中附赠的思维导图中会标着“历史起源于人创造了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而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智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人?作者为什么将我们称为智人呢?这就是书本身引导我想要去看的一个方面。
其次,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描述的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之后,有钱的人甚至都可以通过基因的选择来创造完美的后代,普通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异将会人为的被拉大,这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下,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是不是就失效了?作者在书中还描述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95%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智人中的绝大多数将沦为无用之人,那么如果社会真的走到了哪一步。
政府又将如何对待这些所谓的无用之人,是像纳粹法西斯一样,种族灭绝,还是像人类养鸡、猪一样,关在笼子里,给予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食物,直至死亡?当然,书中所提到的随着人类寿命的无限延长从而引起的各种社会变革,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人类的血缘情感将不再那么强烈,对于一个活了200岁的人来水,她很难对自己在10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曾经生育过的生命会有非常大的情感牵挂。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要学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
令我疑惑的是,真的到那个时候了,按照作者的逻辑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先进的地步,人类的学习是否还需要像现在这样艰难而漫长?是否学习方法也会发生质变?或者在那样的环境下,人究竟还是不是纯粹的人?还是只是披着人的外衣的人工智能了呢?再次,未来社会将是由人本主义转为信息主义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人的感情和内心里的认知将被忽略或者弱化,取而代之的就是数据,甚至你决定跟谁结婚共同生活靠自己的感觉来说都不靠谱,而大数据会告诉你该选择和谁一起生活。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未来简史》一书中,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通过对人类历史进行的全面分析,揭示了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这本书进行读后感和思考总结。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农业革命的发生。
赫拉利认为,这一事件使得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过渡到农业时代,开启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农业的出现,无疑给人类带来了食物的稳定供应和人口的爆发性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社会等级的分化以及劳动分工的产生。
这些变化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也孕育出了不平等和剥削的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文明迎来了一次空前的科技和生产力革命。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类从此不再依赖手工劳动的辛苦。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耗尽等问题。
赫拉利指出,这种巨大的生产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质的飞跃,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
面临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保护地球家园。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是《未来简史》中另一个重要的话题。
赫拉利认为,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将逐渐超越人类智能,在某些领域甚至可能达到或超过人类的智力水平。
这对于人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解决难题,使得人类社会更加繁荣和平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崛起也可能导致人类失去工作岗位、失去对于决策的控制权,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也可能因此发生巨大变革。
面对这一挑战,赫拉利提出人类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调整自己的教育体系和价值观,以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本书还涉及到了基因工程、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讨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有望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身的生物特性,延长寿命甚至实现对死亡的掌控。
然而,这也带来了许多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未来简史》完整版读书笔记《未来简史》完整版读书笔记《未来简史》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同时又趣味盎然的作品。
重要的是,这本书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公众号后台回复:“简史”,获取本文书籍PDF。
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大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无论外界的刺激如何提高,这种化学反应带给人类的体验总是有天花板的,而且很早就已经接近了上限。
所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幸福感并没有提高多少。
吃冰激凌很愉悦,找到真爱也令人愉悦,但是吃很多冰激凌所得到的愉悦既不能线性增加,也不能等同于找到真爱。
幸福感的核心是你的收获和期望的差值,而不是收获的绝对值;所以,我们要向内心寻找幸福,改变认知模型,降低期望值都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
人类的进步也得益于先辈们的冒险追求和持续探索,而内在的驱动力就是欲望、好奇心和不满足。
如果全人类都降低期望值,很容易获得满足感,从而停止外在的追求、不再冒险,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如果有一种药物,能欺骗大脑,直接催生这种幸福化学反应,让人类轻易得到幸福感,满足感,那么人类就会沉迷于这种药物而无法自拔。
这种药物确实存在,我们称之为海洛因,或者简称毒品,因为绝大部分人一旦尝试,就几乎会不可避免地上瘾,放弃外在的所有努力和追求,只想借助着一种最轻松的方式获得满足感体验。
所以我们都不敢轻易尝试挑战自己的“定力”。
做为骑象人,我们很难驾驭“本能”这头大象。
在通过电极刺激老鼠获得快感的试验中,那只可怜的老鼠就会不停地按下电源开关而无法自拔,直到精疲力尽后倒下。
人类的自控力并不比老鼠高多少。
还有一个令我细思极恐的事实是,战争导致了互联网和很多科技的发明、发现;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人类科学进展和生活水平,要比现在落后的多。
多么痛的领悟,再次说明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中国文化中的太极那般,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啊。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精选3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未来简史读书笔记(精选35篇)《未来简史》读书笔记(精选3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未来简史》读后感篇1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
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
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
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幸福圆满或许都需要重新定义。
然后想,今天的我和昨天有何不同?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能力,见识和眼光(含境界和定位)。
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
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
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
《未来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所著,讨论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未来可能的走向。
以下是一些 《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涵盖了一些主要观点和思考:1. 人类的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 赫拉利认为,认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使得人类能够创造和传递抽象的概念,进而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
2. 农业革命的影响:- 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口大幅增长,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劳动分工和国家的出现。
3. 帝国、宗教和货币的崛起:- 赫拉利讨论了帝国、宗教和货币在塑造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政治和经济格局。
4.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并推动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自由主义和人权:- 赫拉利提出自由主义和人权是近现代社会制度的基石,但也指出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并不平衡,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6. 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崛起:- 书中对未来的猜测包括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可能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7. 历史的虚构性:- 赫拉利强调历史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是为了传达特定的观点和价值观。
他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概念,即人们通过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形成的群体。
8. 未来的挑战:- 在书的结尾,赫拉利讨论了人类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生态危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等。
这些读书笔记只是对 《未来简史》中一些主要观点的简要总结。
如果你对特定主题有更深入的兴趣,建议阅读原著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思考。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人类进入21世纪后, 曾经威胁人类生存的瘟疫, 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
已经不是无可避免的悲剧。
我们已经有能力把事情做的更好, 历史不会允许真空, 必然会出现新的议题。
即长生不死, 幸福快乐, 化身为神。
如果寿命增长, 那么人的婚姻年龄以及职业生涯, 以及退休年龄随之都会改变。
那么接下来的这场战斗便是永恒的青春, 快乐来的不易, 虽然我们在过去几十年获得了很大成就, 却很难看到哪个现象说现在的人比过去更满足, 所以人的快乐与幸福感来自于现实和自己的心理预期。
人要升级为神, 有三条路: 生物工程, 半机械人工程, 非有机生物工程。
住在宫殿里的人心中的议题永远与住在陋室里的人不同, 所以人类的发展方向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即二八定律。
当然, 追寻不代表得到。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重复过去, 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知道的越多, 反而能预测的就越少。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 那么就没有用处, 如果改变了行为, 本身便失去了意义。
与其他动物相比, 人类已经化身为神。
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 我们相信有一个并不存在神来指导着我们, 我们信奉不同的宗教, 有着不同的国家。
我们为之付出的东西很难有勇气推翻我们自己。
所以当我们祭祀的一开始就信奉神的存在。
人的行为开始变得有意义。
统治者靠宗教统领我们。
达尔文的进化论彻底改变了这个观点, 人类进入了科技革命。
便催生了人文主义。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人类更加注重人自己内身的感觉。
肯定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科技革命该诉我们人类本身也是一种算法。
那么我们到底比动物聪明到了那儿,可能因为只有智人能够大规模而很灵活的合作并加上我们的想象力。
我们相信许多虚无缥缈的东西存在。
以及一个重要的概念: 互为主体, 并不因为个人的感受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的互动沟通而存在。
人类编织出一张有意义的网, 并全然相信他。
但这张网迟早会拆散。
直到我们回头一看, 无法想象当时怎么会有人相信这样的事。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如果科学说得没错,幸福快乐是由生化系统所掌握的,那么唯一能确保长久心满意足的方法,就是去掌控这个系统。
2、人类的第三大议题就是为人类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神人“。
这第三项议题显然会将前两项议题纳入其中,而且也正是由前两项议题推动形成的。
我们希望拥有重新打造身体和心灵的能力,首要目的当然是逃避老死和痛苦。
3、这正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
4、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成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5、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
有神论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义者则是崇拜人。
(按:狩猎文明-泛灵论-人与动物;农业文明-有神论-人→上帝←动物;科技文明-人文主义-人)6、科学家已经让智人做过千千万万种怪异的实验,找遍了人类心脏的每个角落,看遍了大脑里的每一个缝隙,但仍未发现什么特殊之处。
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人拥有灵魂,猪则没有。
7、如果真去理解进化论,就会发现没有灵魂这件事。
8、所有的大规模人类合作,到头来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
9、人类编织出一张意义的网,并全然相信它,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
10、没有任何其他动物能对抗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或没有心灵,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的想象力。
11、智人则是活在一种三重现实之中。
除了树木、河流、恐惧和欲望,智人的世界还有各种关于金钱、神、国家和公司的虚构故事。
(按:客体、主体、互为主体)12、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就个人而言,科学家和神职人员可能很在意真理;但就整体而言,科学和宗教对真理的喜好远不及秩序和力量。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violating the principles, be tolerant to others, help as long as you can, don't push them out, leave a way for them, and know how to appreciate others from the heart, although this is oftendifficult.(页眉可删)《未来简史》读书笔记(通用6篇)《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读《未来简史》的第二部分有点迷糊,不知道重点在说什么。
直到结尾点出人类凭借创造出基于想像的“互为主体的现实”统治世界,才有点摸着头脑了。
作者的这个观点在《人类简史》里就说到过,那时候说的是“人类凭借编故事的能力统治世界。
”那样说的时候我好像一下就懂了。
作者在第二部分用两章的文字解释了凭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人类跟动物的关系变化,从狩猎采集时代的众生平等,到农耕时代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豢养家畜。
人创造了神和宗教来合理化人高级于动物这一原来并不存在的现实,并借助神与自然沟通,做交易。
接着人类从农耕时代进入科技时代,人类可以凭借科技经济政治直接有效的解决原来需要神作为中介的各种自然问题。
神也面临下岗危机。
神和宗教就是人类创造——或者也可以说是编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
大概这样的“事实”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是很难理解很难接受的观念,所以作者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实验,传说,说明动物和人一样拥有情感,意识,甚至有部分的动物比人聪明,比人有更强大的力量。
但7万年的演化结果是人类统治着所有动物,而不是人类被更聪明更强壮的动物统治。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只有人类懂得高效灵活的大规模合作,而这种合作正是基于想像的秩序,比如宗教,体制,法律,价值观,信用,货币等等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只要大家都信,这些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糖比火药更致命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而在20世纪,这一比例降至5%;到了21世纪初,更是只占全球死亡总数的约1%。
23 2012年,全球约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战争致死12万,犯罪致死50万)。
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有80万,死于糖尿病的更是有150万。
24现在,糖可比火药更致命。
从物质转变为知识全球经济导向也已经从物质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
过去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比如金矿、麦田、油井,现在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是知识。
发动战争虽然能抢下油田,却无法霸占知识。
因此,随着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战争能带来的获利已下降;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越来越局限在世界的特定区域(比如中东和中非),这些地方仍然维持着老式的物质经济。
卢旺达在1998年入侵邻国刚果(金),抢占该国丰富的钶钽铁矿(Coltan),这种矿产是生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而刚果(金)钶钽铁矿的蕴藏量足足占了全球的80%。
卢旺达靠着掠夺来的钶钽铁矿,每年能赚2.4亿美元,对于贫困的卢旺达来说这可是一大笔收入。
25相较之下,如果中国入侵美国加州夺下硅谷,却是毫无道理,因为就算中国获胜,硅谷也没有硅矿可动。
中国能够赚到几十亿美元的方式之一,是和苹果及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合作,购买软件、制造产品。
卢旺达辛辛苦苦从刚果(金)抢夺钶钽铁矿的全年所得,还不如中国平平安安靠贸易在一天之内赚得多。
目前“和平”这个词已经有了新的意义。
过去想到和平,只是“暂时没有战争”;而现在想到和平,是指“难以想象会有战争”。
1913年的人说法德两国和平,意思是法德两国此刻并无战事,但明年谁知道会怎样;但我们现在说法德两国和平,意思是在任何可预见的情况下这两国都不可能爆发战争。
这种意义上的和平,现在不仅存在于法德两国之间,而且存在于全球大多数(但不是全部)国家之间。
1776年《独立宣言》1776年,除了生命权和自由权以外,美国的开国元勋也把“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为人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但必须强调,美国《独立宣言》保障的是“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享有”幸福的权利。
关键的一点是,托马斯·杰斐逊并未要求国家对国民的幸福负起责任,而只是要限制国家的权力。
当时是希望让人能够享有选择的权利,不用受国家监督。
如果我觉得自己和约翰结婚比和玛丽结婚快乐、住在旧金山比住在盐湖城幸福、当酒保比当奶农开心,那我就有权利去追求这些幸福,就算我做了错的决定,国家也不该干涉。
【线粒体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制造“三亲宝宝”,以避免线粒体遗传疾病。
这种婴儿的细胞核DNA 来自父母,而线粒体DNA则来自第三人。
2000年,密歇根州西布鲁姆菲尔德(West Bloomfield)的莎伦·萨里嫩(Sharon Saarinen)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阿兰娜(Alana)。
阿兰娜的细胞核DNA来自母亲莎伦和父亲保罗,但她的线粒体DNA来自另一位女性。
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阿兰娜有三位亲生父母。
一年后,2001年,美国政府因为安全和伦理问题而禁止了这项技术。
但在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投票通过了所谓的“三亲胚胎”法,允许使用此项技术和进行相关研究。
50截至目前,要替换细胞核DNA在技术上及法律上都还不可行,但等到解决技术困难,过去允许更换缺陷线粒体DNA的相同逻辑,似乎也能套用在细胞核DNA上。
资本论-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在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据以预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将日益激烈,无产阶级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马克思当时十分肯定,革命将率先发端于工业革命的领头国,例如英、法、美,接着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
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
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位弟子认真看待他的理论、仔细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的火炬逐渐得到追随者而壮大,资本家开始有所警觉,也跟着细读了《资本论》,并采用了许多马克思分析时的工具和见解。
现今世界上的动物与人工循环的动物对比世界上现在有4万头狮子,但有6亿只家猫;有90万头非洲水牛,但有15亿头驯化的牛;有5000万只企鹅,但有200亿只鸡。
自1970年以来,虽然人类的生态意识不断提升,但野生动物族群仍然减少了一半(并不是说它们在1970年很繁盛)。
1980年,欧洲还有20亿只野鸟,到了2009年只剩16亿只,但同年欧洲肉鸡和蛋鸡的数量合计达到了19亿。
4目前,全球大型动物(也就是体重不只是几公斤而已)有超过90%不是人类就是家畜。
世界末日肯定不是下周二有些人担心,我们今天仍然可能因为大规模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而有灭绝的危险,好莱坞电影靠着这样的忧虑就赚了数十亿美元,但实际上这样的风险小之又小。
生物大灭绝大约好几百万年才会有一次。
确实,在未来1亿年间可能会有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但大概不是下周二这种时间。
与其害怕小行星,还不如害怕人类自己。
人文主义崇拜人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
有神论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义者则是崇拜人。
人文主义的奠基概念认为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宇宙间所有意义和权力的来源。
……有神论以神之名作为传统农业的理由,人文主义则是以人之名作为现代工业化农业的借口。
《圣经》与自然选择谁怕达尔文?2012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只有15%的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全靠自然选择,并无神的介入;32%认为,人类可能是经过持续几百万年的过程,才从早期生命形式进化成现在的模样,但这一切正是上帝的精心安排;46%则认为,正如《圣经》所言,人是由上帝在过去大约1万年间创造的。
就算大学读了三年,也完全不会影响这些看法。
同一项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中,46%相信《圣经》里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只有14%认为人类进化没有神的监督。
就算是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还是有25%的人相信《圣经》,只有29%相信人类是单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成。
意识的来源动物福利法修正案2012年7月7日,许多神经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权威专家齐聚剑桥大学,签署《剑桥意识宣言》(The Cambridge Declaration on Consciousness),其中提到:“各种证据均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
因此,证据已充分显示,负责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并非人类所独有。
非人类动物,包括所有哺乳类动物、鸟类,以及章鱼等其他生物,均拥有这些神经基础物质。
”为了响应科学界的转向,2015年5月,新西兰议会开全球国家先例,通过《动物福利法修正案》(Animal Welfare Amendment Act),在法律上承认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
该法规定,从此必须认识到动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须适当维护动物的福利。
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几乎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在1914年,为数仅300万的俄国贵族、官员和商人就能作威作福,控制超过1.8亿农民和工人。
俄国精英熟知如何合作守卫其共同利益,但那1.8亿平民却无法有效动员。
事实上,那些精英有一大部分的努力重点,正是要确保这1.8亿底层民众无法学会合作。
想掀起一场革命,只靠人数绝对远远不够。
革命靠的通常是一小群人结成的网络,而不是一大群人的动作。
如果你想发动一场革命,不要问:“有多少人会支持我的想法?”而是要问:“我有多少支持者能够有效合作?”俄国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引爆点并不是 1.8亿农民起身反抗沙皇,而是一小群共产主义者在对的时间站到了对的位置上。
当时俄国中上阶层人数至少有300万人,但共产主义者仅有23000名。
有意义的网人类编织出一张意义的网,并全然相信它,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直到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可能有人真心相信这样的事。
事后看来,为了进入天堂而参加十字军,听起来就像彻底疯了。
事后看来,冷战似乎是件更疯狂的事。
不过才短短30年前,怎么可能有人因为相信能打造出人间天堂,就不惜为此冒着核弹浩劫的危险?而在现在的100年后,我们现在对民主和人权的信念,也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后代感到同样难以理解。
葡萄牙人橡皮章签证1940年春,纳粹德国从北方攻进法国,大部分法国犹太人都试着往南逃离法国。
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签证,于是成千上万的法国犹太人夹杂在洪水般的难民潮中,一起包围着波尔多的葡萄牙领事馆,希望得到一张能救命的纸。
虽然葡萄牙政府下令,驻法领事需要经过外交部批准才能签发签证,但在波尔多的领事阿里斯蒂德·德·索萨·门德斯(Aristides de Sousa Mendes)决定无视命令,这也让他30年的外交生涯随风而逝。
纳粹坦克不断逼近波尔多,索萨·门德斯等人长达10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不停签发签证、在文件上盖章。
索萨·门德斯签发了数千张签证,最后因疲惫不支而倒地。
葡萄牙政府当时根本不想接受这些难民,派出专员将这位不听命令的领事遣送回国解职。
然而,虽然这些官员对人类的苦难似乎毫无感受,却对文件深表尊重,不管是法国、西班牙还是葡萄牙的官员,对于索萨·门德斯抗命签发的签证仍然愿意遵守,于是让可能多达3万人逃出了纳粹德国的死亡陷阱。
索萨·门德斯手中的武器可以说只有一个橡皮图章,但却完成了大屠杀期间单人推动的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文字记录的神圣性通常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1958——1961年,毛泽东领导的红色中国实行“大跃进”,希望让中国快速成为超级强国。
为了把余粮转为财政金,并投入到工业和军事计划中,毛泽东下令将农业产量增加两倍甚至三倍。
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命令,从中央到地方,一直下达到村。
地方官员不敢提出批评,还希望拍拍上级马屁,于是捏造出各种农业产量激增的假报告。
这些虚假的数字又一路回传,每到一级就又夸大一些,在这里添上一笔、那里加一个零。
圣经中充满了虚构神话错误就算到了今天,美国总统宣誓就职的时候,手也是放在《圣经》上。
同样,在包括英美在内的全世界许多国家,证人上法庭做证,也会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说出事实、完整的事实,也唯有事实。
然而,发这个誓的时候,他们所凭依的书里竟是充满虚构、神话和错误,岂不讽刺?经济增长的在今天,不论是印度教复兴主义者、虔诚的穆斯林、日本民族主义者还是中国共产党,虽然可能各自宣称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但他们都同样相信,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增长。
……至于日本首相——民族主义者安倍晋三,自2012年上台,承诺将挽救日本沉寂20年的经济困局,其措施大胆而不寻常,有“安倍经济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