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 第7卷 总目次
- 格式:pdf
- 大小:359.37 KB
- 文档页数:8
·综述·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克隆复合群258的分子流行特征刘婧娴1, 阿旺穷吉2, 刘 瑛1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克隆复合群; 碳青霉烯酶; 分子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378.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19 ) 04-0438-06DOI: 10.16718/j.1009-7708.2019.04.019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clonal complex 258LIU Jingxian, Awangqiongji, LIU Yi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nhua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92, China )作者单位: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92;2. 西藏阜康医院妇产儿童分院检验科。
第一作者简介: 刘婧娴(1988—),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细菌耐药机制相关研究。
通信作者:刘瑛,E-mail :liuying01@ 。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血流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肺炎克雷伯菌遗传背景丰富多样,据巴斯德研究所统计,目前已检出3 000余种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 )。
近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的广泛播散已成为最棘手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CPKP )是最常见的CRKP 之一。
2020年‘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总目次第12卷㊀总第1 6期㊃前沿报道㊃2019SABCS乳腺肿瘤外科治疗进展杨苏晋,王丹丹,唐金海㊀(1):1 ㊃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专栏㊃肿瘤专科医院医联体运营助力恶性肿瘤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王志刚,冯继锋㊀(5):385 江苏省 组团式 医疗援疆助力克州人民医院快速发展宋宁宏,唐金海㊀(6):497 ㊃专家共识㊃皮肤恶性肿瘤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策略专家共识(2020)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㊀(2):93 ㊃皮肤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㊃皮肤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高原,商冠宁㊀(2):100 肢端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结果分析杨发军,刘巍峰,孙扬,牛晓辉㊀(2):105 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修复方式的临床分析邱恩铎,夏铁男,张芷豪,张晓晶,商冠宁㊀(2):108 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跟部黑色素瘤切除㊀后的皮肤缺损刘佳勇,樊征夫,方志伟,白楚杰,薛瑞峰,李舒,张路,高天,谭智超㊀(2):112 ㊃专家论坛㊃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吴凤英,周彩存㊀(3):185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冯继锋,彭颖㊀(3):188 重视临床基本问题,推动乳腺外科学科发展辛灵,刘荫华㊀(4):281 乳腺癌多基因风险评分㊁风险预测和精准预防的研究进展范静依,沈洪兵㊀(4):285 影像学评估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进展王嘉,李伦,吴炅㊀(4):290 Her2阳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及研究进展朱逸慜,徐兵河㊀(4):294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王晓稼㊀(4):301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精准分期与个体化治疗邱鹏飞,王永胜㊀(4):306 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转化及预后的研究进展王肖寒,于理想,余之刚㊀(4):311 HR+乳腺癌精准治疗进展和未来郑敏,陈策实㊀(4):316 精准医学时代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选择沈乐桑,姜晶鑫,潘唯玮,陈武臻,黄建㊀(4):322 微无创消融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张彩,王智彪,丁强㊀(4):329 ㊃肺癌专题㊃EGFR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冒学莲,杨翊柠,汤珣,竺明晨,王承霞,陈艳,严枫㊀(3):192 小细胞肺癌患者基于肿瘤标志物异常更换化疗方案对疗效的影响李鑫,孙韬㊀(3):198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解剖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陈大庆,詹必成,陈剑㊀(3):203 围手术期视频宣教模式呼吸操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储云茜,刘艺婧,郭慧锦,石晶,卢凯华㊀(3):207 双能CT成像70keV单能量图像在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李旸,王海彦,杨泽宏,李冬雪,谢超㊀(3):211 肺癌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式结对护理方案对PICC置管导管维护和不良事件的作用佟琦,程敏琼,黄晓萍,周欣,薛群㊀(3):215 ㊃泌尿系统肿瘤㊃大体积嗜铬细胞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鄂少龙,张乃文,韩斌,吴斌㊀(6):500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许生,吴挺明,吴淑龄,陈化磊,胡鑫明,徐磊,古军,车宪平㊀(6):504 难治性小儿肾母细胞瘤中TOPOⅡ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孟德光,王佳荣,常晓峰,韩炜,史奎,滕怀炟,赵曼㊀(6):508 醋酸氯已定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早期黏液分泌功能的影响彭康,宋震,李节,孙晓磊,王军起,陈仁富㊀(6):513 miR⁃122抑制Sprouty2促进肾癌细胞增殖周海,潘凯,陈玉明,申余勇,周明,贺兴军,费尚春,王小祥㊀(6):518 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改良VIP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朱舒苏,高克瑜,张萌,沈剑楠,薛松,张成静,孙晓青,陈仁富,孙晓磊㊀(6):524 ㊃论㊀㊀著㊃神经降压素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许雅萍,苏子剑,刘小瑜㊀(1):4 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形成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分析刘鹏,张轲,李建科,易波,邓自建,燕锦㊀(1):9 亚砷酸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对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梁颖,程钢,黄邓高㊀(1):13 调强放疗联合DSOX方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miRNA⁃17水平及预后的影响刘小军,莫秀娟,高飞,贾利,王允,代红春,易光明,韩建军,贾霖,钟海宇㊀(1):18 乳腺癌DCE⁃MRI表现特征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㊀性研究李凡,汪瑞,周军㊀(2):117 血浆D⁃二聚体在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王文闻,肖燕,王琦㊀(3):219 基于文献分析的精准乳腺癌个体化医疗进展研究房晨,张秀梅,刘思宏㊀(4):334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关系田甜,邓飞,唐金海㊀(4):338 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特征免疫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筛选及功能预测分析苏芃,毛晓韵,关舒,崔梦遥,金紫凝,金锋㊀(4):348 乳腺癌术后接受EC⁃T方案化疗患者放疗开始时间对预后的影响谌琴,章俊,谢亚敏㊀(4):356 lncRNAHulc和miR⁃9⁃5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黄振宇,杨剑波,凌雪君,赖万强,李艳华㊀(4):360 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蛋白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研究王桂臣,薛鸣,高阳㊀(4):366肿瘤直径>1cm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李小磊,庄大勇,贺青卿,周鹏,岳涛,郑鲁明,范子义,于芳㊀(5):387 老年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周思成,裴炜,郑朝旭,梁建伟,刘骞,周志祥,王锡山㊀(5):392 肝肿瘤精准放疗前磁粒子信标植入的可行性研究冯勇,张玉峰,郭文杰,姜雪松,尹丽,孙丽,翟振宇,郭昌,何侠㊀(5):396 四肢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及并发症文立,乔军,孟凡青,王冬梅,陈骏,陈亭亭,王雪迪,王守丰㊀(5):401阿西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㊁凋亡及自噬的影响研究潘晟,梅文超,黄林飞,夏甘霖,陶艳娥,徐竞,李俊㊀(5):407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姜林宏,张鹤达,钟山亮,唐金海㊀(6):529 三黄煎剂对乳腺癌患者机体慢性应激状态及血液黏稠状态的改善作用张曦平,王聪,王倩雯,曹思涵,邵心怡,梁烁,冯鸣,王欢欢,姚昶㊀(6):534 不同营养评定(诊断)方法在胃癌围术期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李菊芳,徐皓,何中原,陈丽㊀(6):539 我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肿瘤外科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张红萍㊀(6):543 含雷替曲塞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王育梅,陆建伟,彭伟,陆翠华㊀(6):548 ㊃临床与基础研究㊃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刘喻,王磊,於恩桥,孙洁,刘建夏㊀(1):23 RNA甲基转移酶BCDIN3D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包昶宇,钟勇㊀(1):28 乳腺导管内癌及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临床㊁病理及超声特征对比研究聂晨蕾,易春蓓,巩海燕,王慧,苏彤,栗翠英㊀(1):32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评价肝癌切除术后生存预后的价值颜朗,严俊,何天时㊀(1):37 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围治疗期相关癌变指标变化胡鹏,朱小鹏㊀(1):41胸腔镜剑突下入路对纵隔肿瘤术后感染和疼痛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李绍鹏,麻成方,李志华,吕坤,魏春勇,洪琼川㊀(1):45 大肠癌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㊁血小板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研究唐国富,綦晓龙,李敏,李厚泽㊀(1):49 免腹部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第三间隙效应的影响张明府,吴永丰㊀(1):54CD4+CD29+T细胞含量及其免疫检查点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及远期存活率的关系田文,高敬华,张菁华,李永生㊀(1):59 白藜芦醇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活力㊁增殖基因mRNA表达及Wnt信号通路的影响侯政瑶,高杰,吴雨,孙晓宁,杨小琛㊀(1):63 LEEP和CK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宫颈原位腺癌的效果分析陈真,闫志强,任青,崔开颖,邢峰㊀(1):67 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胶质瘤吴鸣,罗良生,樊友武,林忠,吴有志,史岩,吴维宁㊀(2):122 分子分型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谢惠君,李洪梅,吴柳华,陈建安,陈勇,王晓华㊀(2):126 结直肠癌肺转移和同时性肝转移生存分析邓自建,张轲,易波,刘鹏,燕锦㊀(2):130 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切除脑干胶质瘤效果观察郑永㊀(2):135 影响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郑捷㊀(2):140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㊁癌胚抗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屈雪,秦晓松㊀(2):144 长链非编码RNAMALAT1对NSCLS增殖㊁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孙秀凤,周芬,吴婷㊀(2):148 microRNA⁃130b的表达对靶向治疗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应朝辉,隗玉川,程万宏㊀(2):153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道疾病老年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风险性及危险因素分析邱月,董琳,吴彤,朱越雨濛㊀(2):158重组人干扰素a2b联合顺铂对骨肉瘤的作用及其对VEGF表达的影响阮湘虹,王艳,杜娟,陈玉华,李利㊀(2):162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程良,高薇,杨毫,江中辉,蒋小凤,施贵冬,周瑜,付茂勇㊀(3):223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应激指标㊁营养状况㊁远期生存率的影响陈怡,曾玲,杨沁,吴蓓,曾义岚㊀(3):228 食管癌患者的SCC㊁CEA㊁CYFRA21⁃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华星,李从进,荆成宝㊀(3):233 香菇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行紫杉醇化疗的增敏作用钟姣,王哲,吴洪斌㊀(3):236 SAT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郎洁,孙强,张超㊀(3):241 结直肠癌中GOLPH3㊁CXCR7㊁CXCL1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李想才,金川㊀(3):246 弹性超声㊁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㊁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恶性结节术前诊断价值分析王玉国,武心萍,隆仙琴,谈芝含,丁文波㊀(3):251 经皮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的疗效分析王文平,黄倩,张爱华,韦光亮㊀(3):255 经腹和经腹膜后途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方式选择及相关手术风险评估武学虎,张红双,鲍国㊀(3):259 人乳头瘤状病毒16/18型蛋白E6及P53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李欣,李清虹㊀(3):262 cN0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快速病理对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管小青,李辉,沈毅,卜玉林,丁海波,吴波,史松槟,徐本文,吴川,郑向欣,顾书成,吴骥,邱兴,陆柏林,侍孝红, 江小玲,袁牧,柏建印,张旭旭,杨鹏㊀(5):412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一线化疗失败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房亮,李斌,郑凤萍,尹忠文,雒谌龙,吴清斌,巩湘浩㊀(5):417 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性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及尿控影响的比较研究袁海建,郑兵,张伟,黄海鸣,徐卫东㊀(5):42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顾亚奇,余红东,周茂旭,王成,黄强㊀(5):425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及预后相关性唐元新,段鹤,王黎明,唐世磊,张德巍㊀(5):429 病灶刮除后不同填充方式治疗膝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回顾分析唐定波,肖继伟,王晓芹,易颖㊀(5):433 基于H⁃NMR技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徐海娥,李潘,张慧,刘建辉,袁冰,侯大卫㊀(5):438 17例非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袁建伟,宣兰兰,张亚铭㊀(5):443 倾向评分匹配法探讨预后营养指数与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颜歆,潘华,彭宏伟㊀(5):448专用扩皮鞘微创扩皮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MST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何琳莉,李辉㊀(5):452 长链非编码RNA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廖云忠,彭小萍,方恒,江广斌㊀(5):456血清CYFRA21⁃1㊁NSE㊁CEA㊁CA125及SCC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丁运生,林雨虹,杨静,王庆㊀(5):460 IL⁃17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李兴东,高宏建,赵虹㊀(5):465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汪雪娟,张平洋,张慧林㊀(5):469 KRAS基因沉默介导MAPK1/MAPK3信号通路对乳头状甲状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㊀张芬,余建琴,张怀念㊀(5):473 内镜下导丝导管交换技术应用在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刘加宁,李运红,朱美玲,张聿凤,唐成㊀(6):553 淋巴细胞亚群在鼻咽癌高癌家系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兰炎根,陈舒华,李嘉,黎雄文,邓晔㊀(6):556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潘奏成,林云志,郭万成,魏良敏,夏骏㊀(6):560能量合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晚期肿瘤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杜雪菲,杨琼,张振军,宋长亮,王亚飞,张晓慧,谢文垚㊀(6):564 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蔡明,苟菊香,宁宁㊀(6):568 持续/复发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生存的影响因素朱国华,邹贤,王国瑞,李秀龙㊀(6):571 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24例的临床效果吴维宁,芮翔宇,田威,王钢锐,吴有志㊀(6):576 食管⁃残胃吻合联合胃空肠吻合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周晓华,芮鸿庆,濮阳永强,吴向荣,张晶,陈环球㊀(6):581 空肠十二指肠侧侧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蔡耀庆,涂瑞沙,余书勇,郝云鹤,陆以亮㊀(6):586 T⁃cadherin通过Wnt/ERK/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自噬㊁细胞周期阻滞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研究李立新,蒲竞,蔡翠芳,李文详㊀(6):589 胃癌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黄保荣,刘晓宏,严玲霞,张雄㊀(6):596 ㊃综述与讲座㊃LncRNA与肿瘤铂类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施辰,曹海霞,娄芮,徐陈欣,冯继锋㊀(1):70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思志强,张莹,孙彬栩,贾英杰,董阿茹汗㊀(1):74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李凡,周军㊀(1):79 运动干预在肺癌手术患者预后中的研究进展储云茜,郭慧锦,刘艺婧,石晶,卢凯华㊀(2):166 PD⁃1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钱磊,冯继锋㊀(2):169 长链非编码RNA在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彭颖,冯继锋㊀(2):174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陶丹,张圆,冯继锋㊀(3):266 进展期胃癌腹腔种植转移的研究进展刘之林,张成武㊀(3):271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进展马宇桥,陈吉祥㊀(3):276 腹部皮瓣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胡清,龚建平,李淳一,俞乔,李建㊀(4):371 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王竞翊,马哿,夏添松,王水㊀(4):37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肾癌中的研究进展张飞飞,纪长威,赵晓智,郭宏骞㊀(5):480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情况研究进展王雷,刘彬,陆运,薛涛㊀(5):489 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马晓龙,王锡山㊀(6):600 ㊃肿瘤护理㊃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对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陶琳,付岚,张晓霞,冯先琼,Fu,Mei.R㊀(1):8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舌癌患者手术后负性生活事件㊁生活质量的影响包佳莹,王晓平,吕萌,王思思㊀(1):89 饮食干预在肿瘤合并糖尿病行胸部放疗患者中的应用钱文婷,邢桂红,王颖,陈薇,徐德静㊀(2):180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中重度负性情绪倾向发生率指标的应用分析徐静茹,管金梅㊀(4):380 医⁃护⁃患共享决策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ERAS模式中的应用张文晋,张代英,李浩翰,王玲㊀(5):493。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投稿须知《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
主要刊载感染性疾病与抗微生物化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临床经验,旨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 读者对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医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及从事抗微生物化疗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各级人员。
● 征稿内容与栏目本刊设置的栏目有:论著(5 000字左右)、病例报告(3 000字左右)、综述(5 000字左右)、讲座(5 000字左右)、合理用药(1 000字左右)、编译、国内外动态、信息交流等。
欢迎作者投稿,来稿请注明栏目名称。
● 投稿注意事项1. 投稿要求 来稿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如系科研基金项目,则须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等,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及主要研究领域),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邮箱和联系电话(手机号),及通信作者(姓名,邮箱),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2. 稿件要求 来稿格式要求5号宋体字,1.5倍行距,word排版。
● 撰稿要求1. 篇名 篇名要简明、切题,不用副题,以不超过20字为宜。
尽量避免 “…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
篇名中一般不用缩写符号和代号,公知公用者(如DNA、CD4等)除外。
篇名要求中、英文对照。
2. 作者署名与单位 作者署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编排过程中不能改动,外国作者不译成汉文。
作者单位需列出全称至科室或部门,并注明省、市名和邮政编码。
作者单位要求中英文对照,英文单位名称附在英文篇名下。
多单位合作研究的文稿,除第一作者需注明省、市名和邮政编码外,其余按署名顺序列出作者单位(包括科室或部门)的全称。
・综述・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治疗进展李光辉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念珠菌病; 曲霉病; 隐球菌病;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R 379.4;379.6;3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708(2008)0420277204Upd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stemic f ungal infectionsL I Guang 2hui. (Institute of A ntibiotics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 hanghai 200040,China )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
作者简介:李光辉(19622)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
通讯作者:李光辉,E 2mail :liguanghui @ 。
近2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980—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率由2‰增加至3.8‰,念珠菌血流感染增加5倍。
据欧洲一份报道在教学医院的尸检病例中,真菌感染由1978—1982年的1.6%增加至1988—1992年的4.1%。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 IS )显示:1995—2002年期间念珠菌菌血症占医院获得血流感染中的第4位,但病死率居首位。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于1992—1993年进行的大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的年发病率为178.3/百万。
其中,念珠菌病年发病率为72.8/百万,隐球菌病为65.5/百万,曲霉病为12.4/百万,球孢子菌病为15.3/百万,组织胞浆菌病为7.1/百万[1]。
CDC 同期进行的另一项大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念珠菌血症的年发病率为8~10/10万,病死率29%~40%,1岁以下婴幼儿年发病率高达75/10万,65岁以上老年人年发病率达45/10万[2]。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0年第7卷总目次(按内容分类排列)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构建院内营养不良管理体系,建设“无饿医院”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进展萝卜硫素在乳腺癌、卵巢癌及宫颈癌中的潜在作用专家论坛肿瘤营养相关状况诊断标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橙皮苷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雷公藤红素与肿瘤代谢的关系研究进展胃癌手术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及肠道微生态调节的研究进展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全程管理癌性肠梗阻内科治疗的“6字方针”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恶性肿瘤营养治疗通路专家共识(2018)》解读:外科空肠造痿肝癌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癌性恶液质骨骼肌蛋白降解机制恶性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诊疗晚期肿瘤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治疗进展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代谢紊乱恶性肠梗阻营养通路的选择乳酸脱氢酶与肿瘤免疫代谢研究进展肿瘤恶液质药物治疗进展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及其临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共识、指南与标准关于加强临床营养教育的若干建议食管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肿瘤患者食欲评价和调节的专家共识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的特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疗专家共识王莉,杨柳青,李素云,等(4):381-386焦静,郑瑾,赵参军(4):387-390张维,李苏宜(4):391-395于恺英,刘俐惠,石汉平(1):1-6陈菲,梁婷婷,吕铮,等(1):7-12谢琪,王强,高淑清,等(1):13-17李晔,宋蒙蒙,常文军,等(1):18-21陈杰,廉博,李孟彬,等(1):22-26张片红,邵丹丹(2):137-140陈永兵,于恺英,饶本强,等(2):141-144张雪莹,秦环龙(2):145-150吴紫祥,王琪,詹天玮,等(2):151-154朱明炜,刘承宇(2):155-159张颖,王新颖(3):255-258马怀幸,李苏宜(3):259-262白倩,王建(3):263-266罗贵娟,缪明永(3):267-271张勇胜,刘硒碲,陈俊强(3):272-275周文丽,缪明永(4):396-401王琳(4):402-406尉浩斌,张小丹,李苏宜(4):407-14李增宁,许红霞,任雨薇,等(1):27-31李涛,李宝生,吕家华,等(1):32-2崔久嵬,卓文磊,黄岚,等(2):160-168李增宁,李晓玲,陈伟,等(2):169-177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3):276-282中国营养学会骨健康与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內营养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北方慢性病防治分会(3):283-288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4):415-17卵巢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4):418-420论著!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GAS5的表达及意义齐丽宁,朱继红,郭艳蒲,等(1):43-6益生菌联合麦芽糊精果糖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影响头颈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莱菔硫烷诱导线粒体裂变抑制血管生成mUE25b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研究食管癌术后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纵向研究路径式营养管理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的应用研究基于CiteSpace肿瘤相关肌肉减少症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HB、LAC、Lp-PLA2水平监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影响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治疗研究促炎性饮食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营养风险与腹膜后肿瘤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术后感染情况的分析肌肉测量与PG-SGA评估在胃癌患者营养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FA、VitB12、Fer及HCY的检测与预后分析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外周血的影响抑郁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预后营养指数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的生存相关性分析肺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调查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营养不良状况调查研究mUP298靶向TGIF2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营养干预影响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及预防情况分析晚期结直肠癌营养指标与化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丝氨酸转运蛋白SFXN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321例恶性肿瘤患者人体成分分析研究术后PNI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二十二碳六烯酸联合顺钳对胃癌细胞MGC-8O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肠道菌群变化与宫颈癌放疗结束时间临床研究PLR、NLR对食管鳞癌放化疗/放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一种营养配方粉对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IncRNA ANCR对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恶性机械性肠梗阻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VEGF、TGF-1和PD-L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肿瘤患者“营养认知-食欲-功能”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应用抗生素锁技术预防婴幼儿输液港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低聚肽强化麦芽糊精果糖液对胃癌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测晚期胰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简明膳食自评工具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马东波(1):47-51王璇,秦楠,姜桂春(1):52-56王雅倩,郑向宇,陈芳芳,等(1):57-63陈鹏飞,霍显浩,刘文庆,等(1):64-69周红,谢钦,周敖如,等(1):70-74缪艳,罗春艳,李亚铃,等(1):75-79赵灵利,李婷婷,吴一凡,等(1):80-85李黎,卢幻真,丁利萍,等(1):86-92王春燕,谷巍,侯丽萍,等(1):93-97李维,陈格亮,花超,等(1):98-103李晓玲,谢颖,曹威,等(1):104-111黄靖,刘莉,刘莉慧,等(2):178-182刘祖平,白鍊,曾永红,等(2):183-187彭海艳,戴静,王文博,等(2):188-192周坤,郑遵荣,周玉珍(2):193-198王燕,石剑,贡丽雅,等(2):199-203郑先斌,高劲,花蕾,等(2):204-208李一鸣,邹曼,庄亮,等(2):209-213陈薇,丁芹,陈健,等(2):214-219慕佳冶,于倩,郭义明,等(2):220-224杜经柱,陈奇,尹浩,等(2):225-230张文荣,韩莹,邓海连,等(2):231-236秦丹,靳帅,张力川,等(3):289-294贺艳玲,蔡华,张军玲,等(3):295-300江换钢,罗园,钟亚华,等(3):301-306张玲玲,王丽娇,杜红珍,等(3):307-311吴平,杜仁佳,俞筠,等(3):312-316徐利本,吴朝阳,王远东(3):317-320盛翔,朱瑞娟,李苏宜(3):321-326李科,李涛,吕家华,等(3):327-332刘猛,石汉平,周合冰,等(3):333-339岳琰,唐忠胜,陈汇(3):340-346刘杏,张维,马怀幸,等(3):347-351侯建英,朱巍(3):352-357赵文芝,吉琳琳,于恺英,等(4):421-27于海蛟,朱昱冰,李稳霞,等(4):428-32刘刚,沈场(4):433-37刘怡茜,王健,刘凌翔,等(4):438-42于媛,李敏,丛明华(4):443-447omega-3脂肪酸用于肿瘤恶液质患者口服营养补充的meta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能量消耗研究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左卡尼汀对结直肠癌化疗营养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癌术后疗效及预后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营养治疗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综述维生素B6与肺癌关系研究进展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在肺癌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老年肿瘤患者营养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肠漏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的代谢营养问题营养不良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潜在机制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治疗研究进展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诊治进展肿瘤营养诊疗系统的实施与应用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纳米制剂在肿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肿瘤放疗患者的家庭营养治疗恶性肠梗阻营养制剂的选择恶性肠梗阻的营养治疗策略胃癌围术期免疫营养治疗进展亚硒酸盐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定量CT在肿瘤恶液质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肌肉减少症的营养与运动干预研究进展李庭,曾俊,邓洪飞,等(4):448455陈丽君,廖欣,喻金龙,等(4):455b59辛森,唐新颜(4):460b64余晶晶,顾润环,李晓洁,等(4):465b68胡刚,杨建武,黄镇,等(4):469b73刘小飞,罗宏宇,李国权,等(4):474b78张丽,薛静(4):479b83刘彩萍,魏蕾,刘燕青(1):112-116汤敏誉,曾源,郝哲学,等(1):117-121徐敏(1):122-125郑峰娟,刘伟,秦楠,等(1):126-130张西,石汉平(1):131-136蔡建良,董光,石汉平(2):236-239刘乾,尹振宇,屈才浩,等(2):240-244贺艳玲,蔡华,张军玲,等(2):245-249邹红波,严夏霖,余震(2):250-254于恺英,冯彩云,陈永兵,等(3):358-361高慧,付强,孙洁,等(3):362-365杨丽萍,高劲(3):366-370孙洁,姚颖(3):371-378周蕊,朱翠凤(3):375-379王森舟,柳仪,赵君慧,等(4):484-89李雨珊,周岚(4):490-496陈东,王传彬,史彬,等(4):497-501阳静,朱翠凤(4):5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