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春晓 咏柳》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5 KB
- 文档页数:1
一年级《春晓》教学设计一年级《春晓》教学设计《春晓》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年级《春晓》教学设计1《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1、引入激趣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
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精读理解(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
教师要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
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
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品读领悟(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
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咏柳的古诗诵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柳》这首古诗。
理解《咏柳》的内容,了解古诗中咏柳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咏柳》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古诗的热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柳》这首古诗。
理解《咏柳》的内容,了解古诗中咏柳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理解《咏柳》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咏柳》这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古诗的译文、注释等。
3.2 学生准备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语法和词汇。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诗的初步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柳树的自然特征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咏柳》的兴趣。
4.2 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咏柳》,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4.3 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咏柳》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4.4 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咏柳》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和解读古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听写、默写和朗读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咏柳》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咏柳》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意象的把握和诗人的情感的感知。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古诗朗读比赛目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古诗的兴趣。
小学咏柳古诗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咏柳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咏柳古诗的背景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咏柳古诗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4.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或者教学文稿;2. 简笔画或图片展示咏柳古诗的场景;3. 测验题或教学练习。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展示咏柳古诗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咏柳古诗的兴趣;2. 向学生简要介绍咏柳古诗的背景和特点。
正文:1. 共同朗读古诗《咏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诗歌的语调和节奏;2. 分组朗读《咏柳》,每组选择一个节奏感强的人担任朗读leader,其他学生根据leader的节奏进行朗读;3. 分析诗歌创作的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咏柳古诗的主题和传达的情感;4. 引导学生描述咏柳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并且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5. 讨论和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意义;6. 让学生自由地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创作一首咏柳古诗,并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柳树的喜爱或赞美。
总结:1. 回顾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创作成果;2. 强调咏柳古诗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古诗的益处;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景观,以及用心感受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巩固练习:1. 分发测验题或教学练习,检查学生对咏柳古诗的理解程度;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默写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古诗。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收集更多的古诗中咏柳的佳作;2. 组织学生参观柳树和其他植物的展览或园艺活动。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着重分析学生的反馈和反应;2. 修改和调整教案,以便在下次教学中更好地实施。
以上是一个针对小学咏柳古诗的教案示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春晓咏柳》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说】本课共有两首古诗,这两首诗言简意赅,贴近儿童生活。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春晓》中诗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瞬间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那声声鸟鸣、落地花瓣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由喜而惜的阵阵情怀。
在《村居》中千里莺啼、花草杨柳、春风轻雾,令人陶醉;少年儿童在大好春光中尽情放飞、玩耍。
在文字的引导下、在声声的诵读中怎不叫人爱春和奋发!【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春天,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使人从心底由衷地喜欢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五、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六、指导写字1、书写生字“古、声、多”。
一年级下册春晓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下册《春晓》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春晓》,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春晓》的意境和主题。
2. 学习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 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1. 课文《春晓》的复印件。
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春天的景色和变化。
3. 学生的朗读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呈现一幅春天的图片或播放春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春天吗?春天有什么特点和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导入:1. 分发《春晓》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诗歌的标题和作者。
2. 提问学生:“你们猜测一下,这首诗是关于什么的?”引导学生思考。
主体:1. 教师朗读《春晓》,让学生跟读。
2.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重要词语,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
4. 分组让学生合作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技巧。
5.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和变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
总结:1. 回顾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诗歌《春晓》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诗有什么启示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
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春天的变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绘画、写作或拍摄照片等形式。
2. 邀请学生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作品。
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朗读材料和作品,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与春天相关的诗歌,扩展学生的诗歌欣赏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春天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是否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3. 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春晓》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热爱。
关于《咏柳》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咏”、“妆”等6个字,会写“碧”“妆”等5个字。
2.读好古诗,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3.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读好古诗,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唱歌激趣,谈话交流。
1.播放歌曲《滴里里》2.刚才老师从这首歌里发现了点什么,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3.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首关于春天的歌。
4.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睡中唤醒,冰雪融化,树木抽芽,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睁开惺松的睡眼醒过来。
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眼,红的、黄的、白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就像赶集似的`奔涌而来,多美啊!好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赞美春天的可爱。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谁能来背一背!5.学生背诵《村居》二、情境中导入古诗的学习。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古诗《咏柳》,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师板书,生书空)三、扫清障碍,读通诗文。
1.自读古诗读好这首诗?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识字小能手”!4.谁愿意当当“小老师”领大家一起读?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学生练读)6.谁感觉自己已经读好了,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表现读)四、读中感悟。
1.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2.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3.指导书写“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4.由字引句,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5.生答:碧玉。
指导书写“碧”6.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透过视图,让学生把诗中的话变成画,从而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学会有韵律感的诵读古诗,能读出春天的美,柳树的美,春风的神奇。
3、透过朗读描述春天的古诗,进一步体会春天的美,诗句的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4、能根据图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作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把诗读出语气。
难点:激发学生爱诗、爱春天的情感,自己创作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把同类诗与本诗相联系,初步体会情感同学们,此刻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我们又能够在温暖的阳光下愉快地游戏了,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呀,春天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也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完美,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来描述、赞美了春天的可爱,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国学课上学习了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吗我们此刻玩一个看图猜诗名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春晓》、《村居》两首古诗及相应画面2、欣赏春天画面,激发其情感走进了春天,我也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春天,因此,我把春天那美丽的景色拍了下来,想看吗那就请你跟着老师一齐走进春天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春天的画面3、介绍柳树的小知识,对柳树有初步认识。
看到这些画面,你最想说什么在这些画面中,你见到的最多的是什么(学生答:柳树)柳树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早春二月它便穿上了淡绿色的春装,向我们报告春的来临,到了六月,柳絮漫天飞,那是它们在寻找自己的新家,而当秋风卷走大批黄叶时,它却依然绿意融融,因此又有人把春天叫作“柳条春”。
4、引出课题、解题、读题想明白刘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最想把唐朝著名大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推荐给大家。
咏柳的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咏柳》这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咏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诵读《咏柳》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美。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谈谈对树木的印象。
b. 提问:你们听说过或读过关于树的诗歌吗?2. 新课导入:a. 简介《咏柳》这首古诗的作者贺知章。
b. 展示与《咏柳》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3. 诵读指导:a. 带领学生诵读《咏柳》,注意节奏和韵律。
b.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 内容讲解:a. 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如“翠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分析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5. 情感体验:a.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古诗描绘的场景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b.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感悟和体会。
6. 作业布置:a. 要求学生背诵《咏柳》。
b. 请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7. 总结: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b. 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贺知章的其他作品,如《咏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2. 对比《咏柳》和《咏梅》,让学生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2. 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并简要分享其对新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与热爱。
2.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了解古诗大意。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背诵这两首古诗。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能背哪些古诗?
指名背诵,表扬鼓励。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
1.师板书:春晓。
师:谁会读?(指名读,请小老师读)
2.师:谁已经会读了?请他读一读(表扬)。
3.听老师读,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听录音,跟着读(两遍)。
5.再听老师读一读,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6.师生合作读,一人读一行(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揭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
7.生看图,师讲古诗大意: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的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师:谁已经背出来了,请来试一试。
(看图试背,师表扬鼓励)
9.齐背古诗
三、学第二首古诗
1.板书:咏柳(指名认读)
诗得作者是谁呢?(贺知章)师板书。
会背的站起来背一背(表扬鼓励)。
2.听录音,想想你听到了什么?
3.请小老师领读古诗(两遍)。
4.听录音,跟着读(注意停顿)。
生质疑问词,师揭示,生试讲古诗大意。
5.生看图,师讲诗意: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下垂披佛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你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尖刀的二月春风啊!
6.指名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
1.男生、女生分别朗读两首古诗。
2.指名背诵。
3.小组开展背古诗比赛,选出优胜者,表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