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 格式:docx
- 大小:40.06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全册背诵所有篇目九年级上册古诗词
课内古诗
《忆江南》(温庭筠)《渔家傲》(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课外古诗
《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中吕·朝天子》(王磐)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
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蒹葭》(诗经)
课外古诗
《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一、课本重点课文及知识点。
- 文学常识。
- 作者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本词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 内容理解。
-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意境开阔。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通过描写长城、黄河等景物,写出了雪景的雄浑壮阔。
- 下阕议论抒情,评价历史英雄人物,抒发词人的伟大抱负。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词人以“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对这些历史英雄进行委婉的批评,最后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词人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 语言特色。
- 用词精准,如“封”字写出了冰天雪地的凝然安静,“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飘舞。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等,使词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 文学常识。
-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 内容理解。
-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然后分别论述了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
- 在论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和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事例,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 论述敬业时,作者认为“主一无适便是敬”,并列举了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论述乐业时,作者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入手,阐述了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的观点。
- 论证方法。
- 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百丈禅师的事例)、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等人的话)、对比论证(如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进行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全部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全部如下:1、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九年级优秀初中语文教案(5篇)九年级优秀初中语文教案(5篇)书本把语文丰富的知识都挥散出来,那些美丽的修辞方法,标点,符号,把语言的魅力,都挥放出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豪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优秀初中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九年级优秀初中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学习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课前学习: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
(学生交流)5.小结。
(三)拓展延伸: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目录第一篇:诗歌鉴赏1. 诗歌的基本特点• 1.1 语言的美• 1.2 表现手法• 1.3 内容表达2. 五言绝句• 2.1 唐诗的发展• 2.2 五言绝句的特点• 2.3 名句欣赏3. 七言绝句• 3.1 唐诗的大发展• 3.2 七言绝句的特点• 3.3 名句欣赏4. 近代诗歌• 4.1 新诗的特点• 4.2 新诗运动的兴起• 4.3 新诗的形式与风格第二篇:古代文学鉴赏1. 古代文学的发展• 1.1 史书与传记• 1.2 力作欣赏:《史记》2. 文言小说• 2.1 盛唐时期的小说• 2.2 北朝文学与南朝文学• 2.3 力作欣赏:《红楼梦》3. 明清小说• 3.1 明代文学的特点• 3.2 清代文学的特点• 3.3 力作欣赏:《西游记》第三篇:现代文学鉴赏1. 现代散文• 1.1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1.2 现代散文的发展• 1.3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欣赏2. 现代戏剧• 2.1 戏剧的定义与特点• 2.2 戏剧的分类• 2.3 代表剧作家及其作品欣赏3. 现代诗歌• 3.1 诗歌的现代转型• 3.2 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欣赏第四篇:修辞与鉴赏1. 修辞手法• 1.1 比喻与拟人• 1.2 夸张与借代• 1.3 排比与疑问2. 鉴赏技巧• 2.1 字词的选择• 2.2 句子结构与节奏• 2.3 言语与情感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的目录。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览,每个部分都会有详细的内容和相关的鉴赏、欣赏案例。
希望这个目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语文课程中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考试作文范文篇1爱有温度,是多少度呢?“发试卷啦!”英语老师高呼着来到教室。
我回到座位,美美地想着,我这次应该考试应该不会差吧,因为我的班里的成绩一向来领先,不知道这次具体是多少分呢?大概九十几吧,不过这次好象有几题做不出来,可能八十几分了……正当我的脑海不停地飞转着,一句话突然打断的我的思绪,“Lily,78!”我一下子惊呆了,很不情愿地走上讲台拿了卷子。
一看卷子,只见密密密麻麻的叉叉印入眼帘,十分地刺眼,它们仿佛在嘲笑我,我的眼泪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了。
我故意把橡皮丢下去,装作弯腰捡的样子擦了一下眼泪。
我恨自己,为什么考出如此差的分数?我想,要不要出这个教学楼呢?如果出去,在外面等我的妈妈一定会问我考了几分,那我就完蛋了;如果不出去,我回不了家,而且妈妈也会担心的。
我该如何是好?这个问题害得我一节课都没听好。
“下课了!”别的同学飞快地整理书包跨出了教学楼,我却坐在座位上发呆。
等别的同学都走了,我才慢腾腾地整理书包,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教学楼。
“这次放学好迟啊”,妈妈拉着我的手去坐出租车。
在出租车上,妈妈温柔地问我,“元元,这次你考了多少啊,分享一下嘛”一说到考试分数,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下来,“考得不好吧?没关系,下次努力取得好成绩,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妈妈边说边将她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嗯!妈妈,我一定会努力的!”在我心里,妈妈的手传递给我的温度,那就是爱的温度,母爱的温度,它给我力量,给我信心,让我永远忘不了。
九年级语文考试作文范文篇2其实,从小到大我已流过无数次泪,记不清是摔了一跤还是因为爸妈不给零食吃了。
但我却真真切切记得那一次流泪。
到了初中,学校要开运动会,我竟出人意料地报了名。
我选了一项相对于自己而言比较拿手的项目——跳远。
于是,我便忙乎起来了,不分白天夜晚地在沙池边试跳,可是老天似乎不大关照我,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但我从来都不在乎,还一直天真地认为我这样努力,好歹也能捞个名次。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目录第一单元民族团结课文1.《梁山伯与祝英台》2.《小松鼠找食》3.《葫芦兄弟的故事》古诗文赏析1.《白日依山尽》2.《菩萨蛮·平山堂前有柏梁》3.《题西林壁》作文1.《我们小区的秋天》2.《祝融山的秘密》语法1.介词的用法2.语法填空练习第二单元科学与艺术课文1.《电视的发明》2.《醒世姻缘传》节选3.《儿童的艺术欣赏》古诗文赏析1.《夜泊牛渚怀古》2.《湖心亭看雪》3.《阿房宫赋》作文1.《我的梦想作家之旅》2.《我的阳光朋友》1.动词语态2.状语从句练习第三单元政治与社会课文1.《费尽心思我为你》2.《儿童的十个朋友》3.《守夜者》古诗文赏析1.《人月圆·明月几时有》2.《杜甫·春夜喜雨》3.《清平调·长相思》作文1.《我的梦想岗位》2.《居住环境的改变》语法1.名词的性与数2.表语从句练习第四单元历史与记忆课文1.《沉默的证言》2.《读《红楼梦》有感》3.《复活的信念》古诗文赏析1.《菩提寺》2.《上酒》3.《短歌行》作文1.《我的纪念日》2.《少年奇幻之旅》1.形容词的用法2.宾语从句练习第五单元自然与人生课文1.《微笑》2.《道德经》节选3.《黑脸先生》古诗文赏析1.《山居秋暝》2.《登鹳雀楼》3.《陋室铭》作文1.《我的理想家园》2.《邻居家的大使》语法1.副词的用法2.主语从句练习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的目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总结一、修辞格和修辞手法修辞格和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例如:别人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座高山。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形象的生动性。
例如:风儿在树林里低语。
3. 排比:重复使用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词组或句子,加强语言表达的力度。
例如:山高,水长,草绿。
4. 对仗:在词句的结构和音韵上进行呼应,使句子更加和谐。
例如:几度春风,吹绿了树叶;一江秋水,镜照了明月。
5. 借代:用字面意义相近的词语来代替真实的事物,常见的有借指、借代、比喻等。
例如: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过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老人。
二、古诗文鉴赏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鉴赏古诗文,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 诗歌鉴赏(1)词牌介绍:杂诗、古骈、乐府、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2)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3)鉴赏技巧: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意境。
2. 文言文鉴赏(1)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论语》等。
(2)古代文人及其代表作:曹操、杜牧、杜甫、苏轼等。
(3)鉴赏技巧:理解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阅读理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效的写作技巧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能力。
1. 阅读理解技巧(1)信息获取:通过读懂文章中的关键句,找到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推理判断: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关系,推断出作者的意图或者某种结论。
(3)扩展思维:通过对文章的扩展和延伸,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2. 写作技巧(1)标题的选择:恰当地选择标题,能够准确传达文章的主题。
(2)段落的组织:合理分段,使文章的逻辑结构清晰明确。
(3)语言表达:准确选择恰当的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精彩。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谪.守(zhé) 浩浩汤汤.(tāng) 伛偻.提携(lǚ) 折.腰(zhé)B.隐曜.(yào) 阴风怒号.(hào) 觥.筹交错(gōng) 成吉思汗.(hàn)C.阴翳.(yì) 岸芷汀.兰(dīng) 雾凇沆砀.(dànɡ)稍逊.风骚(xùn)D.金樽.(zūn) 水声潺.潺(chán) 薄暮冥冥.(míng) 分.外(f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锦鳞繁阴政通人和横无际崖B.波澜苍颜泉香酒冽樯倾楫摧C.皓月歧路朝晖夕阴心旷神怡D.林霏侧畔静影沉壁忧谗畏讥3.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须晴日须:等到B.折腰:鞠躬,倾倒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
C.俱往矣俱:都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D.妖娆:娇艳美好惟余莽莽惟余:只剩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B.翼然临.于泉上临:靠近C.焉得更.有此人更:还D.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湖中人鸟声俱绝C.百废具兴 D.玉盘珍羞直万钱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B.然: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C.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D.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8.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得一项()(2分)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
(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
(豆腐渣:指质量差)C.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
(蛋糕:喻经济利益)D.小轿车得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10.古诗文默写。
(16分)(1) ,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
”[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5)《沁园春.雪》中点明全文中心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6)《沁园春.雪》中描写作者想象景色的句子是:,,。
(7),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1.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6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2分)(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2分)备选人物: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的看法。
下面是小玲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2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
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改为“”。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
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沁园春·雪》,完成下列各题(10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下面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的写出了大雪茫茫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情景,有写实进入想象。
C、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过低,无法与现代人相比。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3、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4.《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B、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C.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D.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
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泡桐花开泡桐花开在农历四月。
每天傍晚归来,只要一转进那条长着泡桐树的小巷,我的脚步就会放慢放轻,仿佛去赴一个一年一度的约定。
我常常伫立树下凝望泡桐,它出奇地高大,仿佛与蓝云接壤,颇有伟岸的男子气。
它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在半空中流淌着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花朵紫中带白,密密地簇生着犹如一个个花塔,外层的花朵有点像塔上的铃铛,风吹过簌簌作响。
也有不少花朵随风而落,在大地上铺陈出一小块紫色地毯,既诗意又清丽。
仔细端详泡桐花会发现它们状如喇叭,安详地躺在地上构筑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泡桐花还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那气味不象玫瑰、百合的香气那样优雅,而是带点粗犷,会出其不意地窜入人的嗅觉,让人蓦地意识到它的存在。
那气味并不浓烈,而是恬淡、辽远的,让入的心弥漫起一种温柔怅惘,陷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的空灵状态。
那气味不属于精致的城市,而是带着乡间味儿,令人联想起森林、平原、山野,散发着幽深、潮湿的泥土气息。
也许正是泡桐花的形、色、味在不经意间交织成了它的风骨,我总觉得泡桐花是一种淡泊、隐逸同时又有些寂寥的花。
由于树干高大,它不仅超然于群花之上而且还超出了人的视线,显出一份“不与百花争春”的高古。
很少听人提起“泡桐花开了”,它自生自长、花开花落,不用人操心也难以引入关注,有着“繁华飘零两不知”的清冷寂寞。
记忆中泡桐花演绎得如火如荼的一次,是多年前的华山之行。
当火车欢快地奔驰在关中平原上时,窗外一片片泡桐花轻盈掠过,柔美得仿佛一个个紫色的梦。
华山脚下也遍植着泡桐,紫色的花朵无声无息地飘在农田、山野间,很有与世无争的远古韵味。
我住的旅馆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庭院,院中长着一棵高大的、开花的泡桐,站在树底下仰望蓝天,我感觉红尘仿佛片片落英于顷刻间坠落,我的心灵在一阕古老的田一园牧歌中穿梭,有着尘埃落定之后的清爽与澄明。
后来泡桐就见得少了,要么是孤独的一棵,最多也是齐齐的一排。
而且它们继续在都市中隐身而去,远望仿佛一个身材优美的紫色背影。
城市在扩大着、发展着,常可见泡桐与拆迁的老屋一起倒地的场面,而新城的建设中绝难再见泡桐的踪影了。
泡桐的气质似乎不太适合以速度、效率为代表的现代繁华,它们渐渐走远了,同时永远地带走了一段超脱、悠闲、宁静的古老岁月,也带走了我那个紫色的梦幻。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泡桐花,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分)2、细读第3自然段,分析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3、写华山之行的部分属于(叙述顺序),(1分)结合本文分析其表达作用。
(2分)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紫色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