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2015-2016第二学年八年级期末生物试卷分析24团中学王秀卿 2016/7/2八年级生物期末会考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试题特点分析:今年的八年级期末生物考试试题,注意挖掘生物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
如第1题、第4题、第6题、第8题、第13题、第37题等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建立环保意识。
总体来看,试卷题目不是很简单,部分题目比较难,拿高分不是很容易,似乎没有按照考试比例走。
2、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90分钟。
考查内容是人教版七、八年级生物学上下全册,题型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3、学生成绩基本情况如下: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
1、选择题:选择题共30题,60分。
设计内容很广,部分选择题出错率较高,出错率较高的有4,5,6,12,19,20,29,30,分别考察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曲线图分析,血液循环,运动系统组成,基因的显隐性等内容。
体现出学生对这几个内容的概念性掌握到位,但是对于应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如曲线图的分析。
不会自己分析问题,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2、非选择题:利用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及实验题。
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等综合能力,本题得分情况对较好的学生来说得分较高,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成绩相对更差的学生来说可不是那么好得分。
31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还涉及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
这是一道教育意义非常好的题目,第3小题考察了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得分率不是很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学学科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情况1. 试卷涵盖的知识点- 选择部分:[涵盖了课标中5.1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5.2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5.3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5.4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5.5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8.2.3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等概念内容]-非选择部分:[列举了5.5.7人在青春期会出现一些显著的生理变化,如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出现第二性征、各项生理功能增人的由来,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的废物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2. 试卷的难易程度- 容易题:约占70%- 中等题:约占20%- 难题:约占10%二、试题分析三、试卷答题情况分析1. 选择题- 得分率较高的题目:[1题主要考查内容人类的起源,2题主要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3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6、7题主要考查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0题主要考查人体对外界的感知,11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2题主要考查食品安全],学生掌握较好的原因是[知识点简单、讲解透彻,属于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不需要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便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4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5题主要考察血流的管道——血管的特点,8题主要考查人体废物的排出,9题主要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错误原因主要有[概念不清、审题失误、学生对概念模棱两可,区分不清,不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试题的情境中去等]。
2.非选择题- 普遍回答正确的题目:[13题主要考查人的生殖及青春期的变化,14题主要考查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组成16题主要考查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18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反映出学生在人体生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科学探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为扎实。
生物试卷 第2页(共34页)绝密★启用前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 物(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3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变异 A .①② B .③① C .③④ D .③②2.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在起作用 ( )A .细胞质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壁3.右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B .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 .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4.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 )A .B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C .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D .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5.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 ) A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 .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 .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 .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6.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B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称白果C .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D .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7.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下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B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D .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8.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生物试卷 第3页(共34页) 生物试卷 第4页(共34页)( )A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遗传物质B .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C .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D .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9.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业考查试卷分析一.总体分析命题坚持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和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生物教材为依托,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等。
1.注重教材、侧重基础,试卷源于教材、质量监测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2.试题由易到难,形成梯度。
在兼顾大纲中有关各个层次教学内容的同时,对“8∶2∶0”中的“8”给的比较足,因此难度不是很大。
并从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性上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做到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详细考。
既体现了考试的重点与教学重点的统一,也使比较优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起到有利于促进发展学生较高层次能力的导向作用。
总的来说, 试卷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题目中尽可能多照顾到知识面和知识点的考查。
具体体现在Ⅰ卷中每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都采用多知识点的综合测试方式;在Ⅱ卷的大题中力求涉及更多的主干知识,并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全面性;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实验能力、应变能力、文字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每一道题都让学生感觉能入手,都有得分点。
基本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的学识水平。
二.试题结构及分值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四道大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三.试卷评析从Ⅱ卷阅卷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如下:1、识图作答题:考查知识比较全面,难度适中,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本题估计平均分为15分左右(满分20分)。
21题估计平均分为5—6分(满分7分)。
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2题估计平均分为4—5分(满分7分)。
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23题估计平均分为5—6分(满分6分)。
考查“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典型错误:此题的得分率较高,不过还是有少数小题学生出错较多,最为严重的是22小题,“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很多人答不对,学生对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的理解没有真正掌握。
2016年山东青岛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中考生物】ﻭﻪﻭﻪﻭ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2016年山东青岛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详细内容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考真题尽在出国留学网!ﻭﻪ2016年山东青岛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ﻪ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在以下每小题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ﻭﻭ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ﻪA.弹钢琴的机器人B.馒头上长出的”黑毛”ﻪﻭﻪC.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ﻭﻪﻭ2.大雨过后蚯蚓钻出地面的原因是ﻪﻭﻪ A.土中温度降低B.钻出地面取食C.土中水多、氧少,无法呼吸D.喜欢干燥的环境ﻪﻭﻪ3.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现卖鱼叔叔不断向鱼池里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ﻭﻪA.减少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ﻪ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提高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ﻪﻭﻪ 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ﻪﻪA.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ﻪﻭC.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D.染色体是由DNA分子和基因组成的ﻪﻭﻪﻭ 5.经过飞船搭载的青椒种子返回地面,经研究人员播种后培育出了”太空椒”,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ﻪA.环境的改变B.营养条件的改变C.人工选择、培育D.遗传物质的改变ﻭﻪﻭ 6.关于花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ﻪﻭA.花一般具有花托、萼片、花瓣和花蕊 B.雄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ﻪﻭﻪ C.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D.卵细胞存在于子房内的胚珠中ﻪﻭ7.右图表示食物中的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
据此推断有机物乙是ﻪ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8.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相符的一项是ﻪﻭ A.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关ﻭﻪB.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ﻭC.坏血病与缺铁有关ﻭﻪﻭD.侏儒症与缺甲状腺激素有关ﻭﻪ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ﻪﻭﻪ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ﻭﻪ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ﻪ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ﻭﻪ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ﻭ10.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蕴含着许多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ﻪﻪA.枫叶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B.使枫叶变红的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ﻪC.枫叶和红花都是组织D.光是影响秋天枫叶变红的决定性因素ﻪﻪ1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
2016青岛生物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B. 控制物质进出C. 传递信息D. 能量转换答案:B2.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A. 能量转换B. 储存遗传信息C. 传递信息D. 控制物质进出答案:B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B. 液泡C. 线粒体D. 叶绿体答案:A4.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A. 复制加倍B. 平均分配C. 消失D. 增加答案:B5.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A. 细胞数量增多B. 细胞体积增大C. 形成不同的组织D. 细胞功能增强答案:C6.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储存遗传物质B. 储存能量C. 合成蛋白质D. 能量转换答案:D7.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A. 储存能量B. 合成蛋白质C. 能量转换D. 储存遗传物质答案:C8.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细胞质答案:B9. 细胞凋亡是由()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基因D. 细胞质答案:C10.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主要由()组成。
A. 细胞壁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核酸C. 细胞膜和核酸D. 核酸和细胞质答案:B11.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答案:A12.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B. 线粒体和核糖体C. 线粒体和内质网D. 叶绿体和核糖体答案:A13. 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B14. 植物细胞中,呼吸作用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A15. 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染色体D. 核糖体答案:C16. 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答案:C17. 细胞中,脂质合成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C18. 细胞中,废物处理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溶酶体D. 高尔基体答案:C19. 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D20. 细胞中,细胞壁合成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膜D. 高尔基体答案:D21. 细胞中,细胞分裂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C22. 细胞中,细胞分化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C23. 细胞中,细胞凋亡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C24. 细胞中,细胞衰老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D25. 细胞中,细胞死亡的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26. 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一、背景与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近期进行的初中生物试卷进行全面分析。
本次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在生物学科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识别可能的学习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优化。
二、试卷概述本次初中生物试卷主题围绕人体生理、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三大部分。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覆盖了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实践应用和问题解决等能力。
试卷难度总体适中,但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学生表现分析根据批改结果,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学科上表现良好,成绩符合预期。
然而,有部分学生在某些题型上表现出较高的错误率,尤其是涉及人体生理和生态系统的题目。
这可能源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对知识的记忆不够牢固。
此外,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方面表现欠佳,这可能需要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启示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这是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2、增强实践应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3、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了解其学习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五、建议与展望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增加实践操作:学校可以增加生物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3、强化生活联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物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
生物考试成绩质量分析七年级生物考试质量分析本次考试七年级生物学科的成绩情况如下:从以上情况看出七(5)班的总体情况稍好,七(10)班相对差一些,平均分相差了20分,其他几项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下面根据此情况我做一下具体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考试的试题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
试卷由两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突出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整体来看,试题难度不大。
学生得分情况,难题得分率23.26%;中等题得分率34.44%;容易题得分率40.99%。
本试卷考书本上的知识点比较多,让学生考试的时候体会到生物知识的简易,从而生起研究的信心。
试卷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积极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今后的研究生活中要经常注意社会实际问题,常用生物学视角观察问题,感悟到生物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生物就在我的身边,我们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但试卷的不足之处是,本次是期中考试,我们考试的重点应该是第十章、第十一章,前面第八章和第九章虽然也是考试范围但是不应该出那么多的题量。
在者第40题选择题“下例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这是十二章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讲本题超纲。
生物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生产实践中。
这无疑对教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如何教会学生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按着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重能力、方法、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落在实处,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探索和发现;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会研究、会思考、会创新;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以致用。
八年级生物调研考试试卷分析2017、1、12八年级生物调研考试试卷分析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卷面满分50分。
一、试卷总体情况本次八年级生物期末调研考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30题,60分。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54分,最低分是14分。
失分最多的是2.5.6.10.11.18.19题,学生还有一部分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八题,20个空计20分。
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基础题较多,因此学生得分率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失分不少特别是第23小题的相关知识,学生概念混淆对于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弄不清,不知道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只是针对于昆虫而言,还有就是26小题填的答案不完全,不清楚近亲指的就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另外27题由于题目要求不清也导致一些同学出错,从而导致失分严重,成绩不理想。
第三大题,连线题,共2题,8分。
都是容易题,其考察的是学生所掌握的昆虫及鸟类发育类型,因此本题的得分也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有个别基础不牢固的同学得分是比较低的,就是没有把知识点记牢固,没有吃透。
第四大题,探究实验题,共2题,利用实验回答问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课外资料的阅读、分析等综合能力及实验观察能力的考察本题得分情况对较好的学生来说得分较高,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成绩相对更差的学生来说也不是那么好得分。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从学生试卷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1、知识结构不系统、含混不清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不进行及时梳理,学多了,时间长了就会混为一谈,考试时,提出这部分知识就会出错,即使是很简单的题也会出错。
青岛中考各科考题点评2016年青岛中考各科考题点评语文试题关注生活、英语少了5道选择题、物理难度系数有所降低……昨天,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2016年中考各科试卷点评,从命题专家、初三教师和考生等角度权威分析今年中考试卷。
试题密切关注生活从选材到题目设计都注重“密切关注生活,凸显语文本色”,体现了正确的学科命题导向。
无论是语言运用板块还是阅读板块,试题所选材料都与现实生活中值得关注的热点密切相关,凸显语文本色。
试题突出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考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作文题目同样体现了“语文本色”。
以“有××相伴滋味长”为例,“有××相伴”选材面广,人人都有话可说;“滋味长”则要求学生写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必然会有与某人、某事物、某种生活体验或精神感受相伴的经历。
因此,不管写“有家人(好友、老师等)相伴”“有书(体育运动等)相伴”还是“有坚强(孤独、乐观等)相伴”,都会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然而这个题目的侧重点在于“滋味长”,即这种经历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令人回味的,而回味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必须沉静下来,回顾、反思生活经历,提炼出这种经历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题目没有审题障碍,但却要求学生认真思索方能领悟题目内涵,写出丰富、悠长的“滋味”来。
重点考查数学素养这套试题从整体上看,突出能力立意,淡化知识点的记忆和重现,试题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试题紧扣数学核心内容,考查数学素养,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的考查。
试题加强了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题目的时代感强。
题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对过程方法的经历与体验。
试题体现了人文性。
试题为不同学习特质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解答路径,如第23题,几何直观能力强和文字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殊途同归;试题界面友好,如第7题“静心”文字对学生给予友好暗示。
青岛市2016年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36.(1)正确答案是“线粒体”,本小题的得分率较高。
(2)正确答案是“A→D→C ”,不少学生的食物链中没有箭头,或出现非生物部分。
(3)正确答案是“细菌和真菌,”本小题的得分率较高。
(4)正确答案是“光合作用”,不少学生写成“呼吸作用”,出错的原因是审题不认真,或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实质区分不清。
(5)正确答案是“成熟区”,不少学生写成“根毛”。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而“根毛”仅是“成熟区”的一部分。
(6)正确答案是“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出行等”,不少学生答题空喊口号,措施不具体。
如:“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等。
37.(1)正确答案依次是“不完全变态,受精卵(或卵),若虫,成虫,蛹,完全变态”。
个别学生把“卵”字写错;部分学生将“若虫”写成“幼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的三个过程依次是“卵、若虫,成虫”,这个问题必须严格按照课本的黑体字进行答题,否则,不得分。
(2)正确答案是“2”,部分学生写成“1”,将“胎盘”与“脐带”混淆。
(3)正确答案是“③④”
(4)正确答案是“无性生殖”,个别学生写成“营养生殖”,教材中已删掉了“营养生殖”这一说法。
此类问题能用课本“黑体字”回答的,一定要使用课本“黑体字”。
否则,不得分。
38.(1)第一空的正确答案为“母体的遗传特性”(八下P4黑体字),很多学生写成“亲本的优良性状”,本次考试中没有扣分,但在以后考试中必须答“母体的遗传特性”,否则不得分。
第二空正确答案为“保证根的正常呼吸”,部分学生错写成“保证根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氧等。
”
(2)正确答案为“酵母菌无氧”,个别学生写成“霉菌”,有的写错了“酵母菌”的“酵”字。
(3)正确答案为“除去水分,破坏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写成“没有水分”或“杀死细菌、真菌”,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或理解错误。
(4)正确答案为“营养细胞壁薄,液泡大”,本题出错较少。
(5)正确答案为“复杂反射神经系统”,部分学生将“神经系统”写成“大脑皮层”。
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控的两大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以此处只能写“神经系统”。
39.(1)正确答案为“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传染源”,部分学生将“病原体”的“原”和“传染源”的“源”混淆。
对病毒的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描述不准确,写成“没有细胞”或“没有细胞构成”;有的甚至写成“没有细胞组织”;也有的写成“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他生物体内也由DNA和蛋白质,所以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
(2)正确答案为“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部分学生将“传播途径”写成“传播路径”或“传播图经”。
(3)正确答案为“非处方”,本题出错率较低。
(4)正确答案为“淋巴抗体特异性”,部分学生将“淋巴”写成“琳巴”,“特异性”写成“特疫性”。
40.(1)正确答案为“7条”,部分学生写成“3对半”或“7个”,也有的只写“7”。
(2)正确答案为“相对性状 BB或Bb”,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将“BB或Bb”错写成“AA或Aa”;也有的学生写成“BB和Bb”或“BB/Bb”。
(3)正确答案为“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部分学生写成“双子叶植物,网状脉”。
(4)正确答案为“有机物”,部分学生写成“营养物质”或“能量”或“淀粉”、“蛋白质”。
本题审题的关键词是“食用”和“燃烧”,含有营养物质并且能够燃烧的是“有机物”。
(5)正确答案为“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很多学生写成“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本题正确率很低。
41.(1)正确答案为“复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少数学生将“复燃”写成“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抓住问题关键,答非所问。
(2)正确答案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反之,也正确。
但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从习惯角度答题,避免在中考时失分。
部分学生写成“距离光越近,产生气泡越多”,停留在简单概述实验现象的层次,没有透过现象挖掘其本质。
(3)正确答案为“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纸袋遮盖起来(或放在黑暗处),左”,本小题学生出错较少。
(4)正确答案为“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可,本次阅卷中,答案比较灵活,以后考试中,将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来批阅。
(5)本题正确答案为:
(储存着能量)
很多学生书写不完整,每缺失一个项目,扣0.5分,扣完为止。
综合以上存在的问题及2015年中考试卷,建议如下:(一)研究《课程标准》,精读《考试说明》
《2016年考试说明》是指导复习和命题的具体依据,每位老师要细心揣摩里面的内容和后面的样题。
我们要按照
《考试说明》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点整理清楚,把握各个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四册书融会贯通,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
(二)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万变不离其宗”,不要片面地追求做题量,而忽视了对课本的复习。
青岛教研室张老师曾强调“能用课本语言来回答的问题,必须用课本语言,尤其是课本黑体字内容,不容篡改。
”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对课本的复习。
(三)关注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十个主题需要掌握的核心重要概念。
这些重要概念就是考查的重点。
分析2015年中考试卷,命题点都是源于这些重要概念。
课标是教学的魂,教材是教学的扶手。
在《课标》的指导下,立足课本,关注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精心策划复习教学过程,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落实好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教学。
(四)强化探究实验教学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近几年的试题加强了实验的考查力度,而且今后的实验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甚至单独进行实验考查,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实验教学。
建议:(1) 重视对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的训练;(2) 重视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3) 重视分析探究实
验的结果;(4)重视探究实验图谱与知识的转化,即进行相应的知识迁移。
(五)关注细节,强化训练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错字”现象,“字迹模糊”现象以及“审题不清”现象较为频繁,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细节,强化训练。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并注重答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答题具有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避免不必要的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