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高考理综 物理 必会冲刺五 轻绳轻杆轻弹簧模型
- 格式:docx
- 大小:124.06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03 轻绳、轻杆、轻弹簧、接触面模型(2)3.轻绳、轻杆、接触面形成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i )轻绳形成的临界与极值由轻绳形成的临界状态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轻绳松弛与绷紧之间的临界状态,其力学特征是绳仍绷直但绳中张力为零;另一种是轻绳断裂之前的临界状态,其力学特征是绳中张力达到能够承受的最大值.(ii )轻杆形成的临界与极值与由轻绳形成的临界状态类似,一种杆对物体产生拉力与推力之间的临界状态,力学特征是该状态下杆对物体的作用力为零;另一种是轻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或最大压力所形成的临界状态.(iii )接触面形成的临界与极值 由接触面形成的临界状态相对较多:①接触面间分离形成的临界,力学特征是接触面间弹力为零②接触面间滑动形成的临界.力学特征是接触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③接触面间翻转、滚动形成的状态,力学特征是接触面间弹力的等效作用点与瞬时转轴重合.或说是接触面间弹力的作用线通过瞬时转轴.例10.物体A 质量为kg m 2=,用两根轻绳B 、C 连接到竖直墙上,在物体A 上加一恒力F ,若图中力F 、轻绳AB 与水平线夹角均为︒=60θ,要使两绳都能绷直,求恒力F 的大小。
【答案】N F N 1.236.11≤≤【解析】: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必须0021≥≥F F ,,再利用正交分解法作数学讨论。
作出A 的受力分析图,由正交分解法的平衡条件:例10题图例11.如图所示,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0N, 轻杆AC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000N, 问:A点最多能悬挂多重的物体?例11题图【答案】1366N【解析】:以结点A为研究对象,作出其受力图如图所示。
例11答图A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F N和T的合力大小为G。
若T取临界值时,G的最大值为G T;若F N取临界值时,G的最大值为G N,那么A点能悬挂的重物的最大值是G T和G N中的较小值。
在如图所示的力三角形中,由三力平衡条件得:75sin 60sin G F N =,75sin 45sin GF = 当F Nmax = 2000N 时,G N = F Nmax sin75°/sin60°= 2230N 当F max =1000N 时,G T = F max sin75°/sin45° =1366N.当F 最大时,重物的最大重力只能是1366N, 若挂上重2230N 的重物时,AB 绳早被拉断。
高中物理必考模型:轻绳、轻弹簧、轻杆联系与区别全解析轻绳特点轻绳模型的建立轻绳或称为细线,它的质量可忽略不计,轻绳是软的,不能产生侧向力,只能产生沿着绳子方向的力。
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以至于认为在受力时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
轻绳模型的特点①轻绳各处受力相等,且拉力方向沿着绳子;②轻绳不能伸长;③用轻绳连接的系统通过轻绳的碰撞、撞击时,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④轻绳的弹力会发生突变。
轻杆特点轻杆模型的建立轻杆的质量可忽略不计,轻杆是硬的,能产生侧向力,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以至于认为在受力时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或压缩。
轻杆模型的特点①轻杆各处受力相等,其力的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②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③轻杆受到的弹力的方式有拉力或压力。
轻弹簧特点轻弹簧模型的建立轻弹簧可以被压缩或拉伸,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有关。
轻弹簧的特点①轻弹簧各处受力相等,其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②弹力的大小为F=kx,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③弹簧的弹力不会发生突变。
特别提醒:橡皮筋与轻弹簧极为相似,只是橡皮筋不能被压缩静止或匀速运动例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绳悬挂于小车顶部,小车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求绳子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小车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小球也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对小球的弹力为F=mg,方向是沿着绳子向上。
若将轻绳换成轻弹簧,其结果是一样的。
例2、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弯折轻杆,杆下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
当小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求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可知小球受到杆对它一个的弹力和重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则可知杆对小球的弹力为F=mg,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注意:在这里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不是沿着杆的方向。
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浅析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模型的应用山西泽州县第一中学成文荣李智涛 048000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是力学中三个重要的理想模型,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与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有关的问题,笔者对三个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总结,并想通过一定的实例,对学生学习和应用给与启迪思考。
一、三个模型的相同点1、“轻”- 不计质量,不受重力。
2、在任何情况下,沿绳、杆和弹簧伸缩方向的张力、弹力处处相等.二、三个模型的不同点1、形变特点轻绳—可以任意弯曲,但不能伸长,即伸长形变不计。
轻杆—不能任意弯曲,不能伸长和缩短,即伸缩形变不计。
轻弹簧—可以伸长,也可以缩短,且伸缩形变不能忽略不计。
2、施力和受力特点轻绳 - 只能产生和承受沿绳方向的拉力.轻杆 - 不仅能产生和承受沿杆方向的拉力和压力,还能产生和承受不沿杆方向的拉力和压力。
轻弹簧—可以产生和承受沿弹簧伸缩方向的拉力和压力。
3、力的变化特点轻绳—张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和瞬时性。
轻杆 - 拉力和压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和瞬时性.轻弹簧—弹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需要时间,即只能渐变,不具有瞬时性,且在形变保持瞬间,弹力保持不变。
(注意 :当弹簧的自由端无重物时,形变消失不需要时间)4、连接体的运动特点轻绳 - 轻绳平动时,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或速度分量)总是相等,且等于省上各点的平动速度;轻绳转动并拉直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的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即弹性势能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在弹簧转动时,连接体的转动半径随弹力变化,速度方向不一定垂直于弹力。
5、作功和能量转化特点轻绳 - 在连接体作匀速率和变速率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绳的拉力都不作功;在绳突然拉直的瞬间,有机械能转化为绳的内能,即机械能不守恒.轻杆—在连接体作匀速率和变速率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轻杆的法向力对物体不作功,而切向力既可以对物体作正功,也可以对物体作负功,但系统机械能守恒。
物理建模 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模型阐述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模型,与这三个模型相关的问题在高中物理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涉及的情景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复杂,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高考的常考问题.为结点)图2-1-8【典例2】 一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物体a 、b ,在水平力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2-1-9所示,在水平面上时,力为F 1,弹簧长为L 1,在斜面上时,力为F 2,弹簧长为L 2,已知a 、b 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轻弹簧的原长为( ).图2-1-9A.L 1+L 22B.F 1L 1-F 2L 2F 2-F 1C.F 2L 1-F 1L 2F 2-F 1 D.F 2L 1+F 1L 2F 2+F 1即学即练 (2013·石家庄质检,18)如图2-1-10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 ,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 ,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 ,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 (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图2-1-10A .kLB .2kL C.32kL D.152kL 附:对应高考题组(PPT 课件文本,见教师用书)1.(2010·新课标全国卷,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 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 D.F 2-F 1l 2+l 12.(2011·山东卷,19)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 a ≠0,b 所受摩擦力F f 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 .F f a 大小不变B .F f a 方向改变C .F f b 仍然为零D .F f b 方向向右3.(2012·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是( ).物理建模 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模型阐述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模型,与这三个模型相关的问题在高中物理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涉及的情景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复杂,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高考的常考问题.为结点)图2-1-8解析 甲为自由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如下图甲所示的F N1.乙为固定杆,受力由O 点所处状态决定,此时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知杆的支持力F N2的方向与mg 和F 1的合力方向相反,如下图乙所示.答案 如解析图所示【典例2】 一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物体a 、b ,在水平力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2-1-9所示,在水平面上时,力为F 1,弹簧长为L 1,在斜面上时,力为F 2,弹簧长为L 2,已知a 、b 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轻弹簧的原长为( ).图2-1-9A.L 1+L 22B.F 1L 1-F 2L 2F 2-F 1C.F 2L 1-F 1L 2F 2-F 1 D.F 2L 1+F 1L 2F 2+F 1解析 设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原长为L 0,在水平面上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 1-μ(m 1+m 2)g =(m 1+m 2)a ,①隔离a 物体有k (L 1-L 0)-μm 1g =m 1a ,② 联立解得k (L 1-L 0)=m 1m 1+m 2F 1,③ 同理可得k (L 2-L 0)=m 1m 1+m 2F 2,④ 联立③④可得轻弹簧的原长为L 0=F 2L 1-F 1L 2F 2-F 1,C 对.答案 C反思总结 如何理解理想化模型——“轻弹簧”与“橡皮筋” (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 =kx ,x 是指形变量.(2)“轻”即指弹簧(或橡皮筋)的重力不计,所以同一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分析弹簧问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即学即练 (2013·石家庄质检,18)如图2-1-10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 ,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 ,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 ,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 (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图2-1-10A .kLB .2kL C.32kL D.152kL 解析 对裹片受力分析,由相似三角形可得:kL2L=F2?2L ?2-⎝⎛⎭⎫L 22得:F =152kL 则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F 丸=F =152kL ,故选项D 正确. 答案 D附:对应高考题组(PPT 课件文本,见教师用书)1.(2010·新课标全国卷,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 C.F 2+F 1l 2-l 1 D.F 2-F 1l 2+l 1解析 设弹簧原长为l ,由题意知,F 1=k (l -l 1),F 2=k (l 2-l ),两式联立,得k =F 2+F 1l 2-l 1,选项C 正确. 答案 C2.(2011·山东卷,19)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 f a≠0,b所受摩擦力F f 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F f a大小不变B.F f a方向改变C.F f b仍然为零D.F f b方向向右解析剪断右侧绳的瞬间,右侧细绳上拉力突变为零,而弹簧对两木块的拉力没有发生突变,与原来一样,所以b对地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受到静摩擦力F f b方向向右,C错误,D正确.剪断右侧绳的瞬间,木块a受到的各力都没有发生变化,A正确,B错误.答案AD3.(2012·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在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不同,旅客所受重力不同,故对飞机的压力不同,A错误.充足气的篮球平衡时,篮球壳对内部气体有压力作用,即内外气体对篮球壳压力的差值等于篮球壳对内部气体的压力,故B正确.书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箭尾应位于桌面上,故C错误.平地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其主动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其前进的动力,地面对其从动轮的摩擦力是阻力,汽车受到的动力与阻力平衡时才能匀速前进,故D正确.答案BD。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模型一、模型解读“轻绳”是指质量不计的柔软物体,只能产生沿绳方向伸长的弹性形变,阻碍与其相连接的物体沿绳伸长方向的运动,因形变量很小,故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不考虑绳的伸长,绳上只存在沿绳方向处处相等的拉力,且拉力大小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极短,即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轻杆”是指质量不计的刚性体,它不仅可以产生拉伸形变,还可以产生压缩、弯曲和扭转形变,因此,轻杆上的力既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压力,而且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并认为其内部弹力处处相等,由于轻杆受力时的形变量很小,故处理轻杆问题时不考虑其形变大小,其受力可以发生突变。
“轻质弹簧”是指质量不计、形变量明显的理想模型,可以产生拉伸和压缩形变,其弹力方向沿弹簧纵轴方向,弹力大小在弹性范围内遵循胡克定律,其内部弹力处处相等,由于弹簧形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且弹力大小随形变而渐变,因此,弹力不能突变。
二、典例剖析类型1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例1、如图1所示,小车上有一弯折轻杆,杆下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
当小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求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1类型2 匀变速直线运动例2、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绳悬挂在小车顶部,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2类型3 弹力的突变问题例3. 如图3所示,小球在细线OB和水平细线AB的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则在剪断水平细线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图3例4. 如图4所示,一轻质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提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细线是水平的,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若突然剪断细线,则在剪断的瞬间,弹簧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小球加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等于_________。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图4。
高考物理专题分析及复习建议:轻绳、轻杆、弹簧模型专题复习 一.轻绳模型1。
轻绳模型的特点:“绳"在物理学上是个绝对柔软的物体,它只产生拉力(张力),绳的拉力沿着绳的方向并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它不能产生支持作用。
它的质量可忽略不计,轻绳是软的,不能产生侧向力,只能产生沿着绳子方向的力.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以至于认为在受力时形变极微小,看作不可伸长。
2.轻绳模型的规律:①轻绳各处受力相等,且拉力方向沿着绳子;②轻绳不能伸长;③用轻绳连接的系统通过轻绳的碰撞、撞击时,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④轻绳的弹力会发生突变。
3。
绳子的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绳上拉力大小的因素是绳子的方向而不是绳子的长度。
4.力对绳子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绳对物体的做的功。
5.绳连动问题:①当物体的运动方向沿绳子方向(与绳子平行)时,物体的速度与绳子的速度相同。
②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方向(与绳子不平行)时,物体的速度与绳子的速度不相同,一般以物体的速度作为实际速度,绳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分速度,当绳与物体的速度夹角为θ 时,= cos v v θ绳物例1:如图所示,将一根不能伸长、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 、B 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1θ,绳子张力为F 1;将绳子B 端移至C 点,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θ,绳子张力为F 2;将绳子B 端移至D 点,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3θ,绳子张力为F 3,不计摩擦,则( )A .1θ=2θ=3θB .1θ=2θ<3θC .F 1 〉F 2 〉F 3D .F 1 =F 2 〈F 31—1.如图所示,轻绳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下端悬挂一个重为10 N 的物体A ,B 是固定的表面光滑的小圆柱体.当A 静止时,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30°,B 受到绳的压力是 ( )A.5 NB 。
10 NC 。
5错误! ND.10错误! N1—2。
3.轻绳、轻杆、接触面形成的临界与极值问题(i )轻绳形成的临界与极值由轻绳形成的临界状态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轻绳松弛与绷紧之间的临界状态,其力学特征是绳仍绷直但绳中张力为零;另一种是轻绳断裂之前的临界状态,其力学特征是绳中张力达到能够承受的最大值.(ii )轻杆形成的临界与极值与由轻绳形成的临界状态类似,一种杆对物体产生拉力与推力之间的临界状态,力学特征是该状态下杆对物体的作用力为零;另一种是轻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或最大压力所形成的临界状态.(iii )接触面形成的临界与极值由接触面形成的临界状态相对较多:①接触面间分离形成的临界,力学特征是接触面间弹力为零②接触面间滑动形成的临界.力学特征是接触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③接触面间翻转、滚动形成的状态,力学特征是接触面间弹力的等效作用点与瞬时转轴重合.或说是接触面间弹力的作用线通过瞬时转轴.例10.物体A 质量为kg m 2=,用两根轻绳B 、C 连接到竖直墙上,在物体A 上加一恒力F ,若图中力F 、轻绳AB 与水平线夹角均为︒=60θ,要使两绳都能绷直,求恒力F 的大小。
【答案】N F N 1.236.11≤≤【解析】: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必须0021≥≥F F ,,再利用正交分解法作数学讨论。
作出A 的受力分析图,由正交分解法的平衡条件:例10题图例11.如图所示,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0N, 轻杆AC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000N, 问:A点最多能悬挂多重的物体?例11题图【答案】1366N【解析】:以结点A为研究对象,作出其受力图如图所示。
例11答图A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且F N和T的合力大小为G。
若T取临界值时,G的最大值为G T;若F N取临界值时,G的最大值为G N,那么A点能悬挂的重物的最大值是G T和G N中的较小值。
在如图所示的力三角形中,由三力平衡条件得:75sin 60sin G F N =, 75sin 45sin G F = 当F Nmax = 2000N 时, G N = F Nmax sin75°/sin60°= 2230N当F max =1000N 时,G T = F max sin75°/sin45° =1366N.当F 最大时,重物的最大重力只能是1366N, 若挂上重2230N 的重物时,AB 绳早被拉断。
圆周运动中的轻绳、轻杆和轻弹簧圆周运动中常涉及到“轻绳”、“轻杆”和“轻弹簧”模型,“轻绳”“轻杆”及“轻弹簧”是由各种实际情况中的绳、杆和弹簧抽象出来的理想物理模型.作为这一类模型,一般情况下,“轻”往往是(相对其他物体来说)指其质量可以忽略,所受重力可以忽略,而绳和杆则往往是其形体在同一直线上,且其长度不发生变化,而弹簧可以伸长也可以被压缩.由此导致这类模型在圆周运动中具有其特有的关系。
一、轻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沿绳收缩方向的拉力【例1】如图1所示,一摆长为L的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要使摆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那么摆球在最底点的速度v0至少要多大?解析小球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T=mv2/L,由于m、L一定,所以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v越小,此时绳中拉力T就越小,当T=0时,小球具有不脱离轨的最小速度,因此当v0最小时,在最高点有mg=mv2/L,从最底点到最高点,小球机械能守恒,有(1/2)mv02=2mgL+(1/2)mv2,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0的最小值为v0=.【总结】由于轻绳只能有拉力作用,因此只有当v0≥才能使小球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它的这种规律与竖直平面内放置一半径为L的轨道,小球在内轨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情况类似.二、轻杆对物体既可以有拉力也可以有支撑力【例2】在例1中,将轻绳换成轻杆,要使摆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底点小球的速度v0至少要多大?解析如图2所示,小球在最高点既可以受到轻杆的拉力,又可以受到轻杆的支撑力,所以小球在最高点的合外力最小可以为零.因此,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最小且不脱离轨道,此速度可以为零.而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值v=则是小球在最高点受到轻杆对它弹力方向变化的临界值.即v<时,轻杆对它有向上的支撑力;v=时,轻杆对它无作用力;v>时,轻杆对它有向下的拉力.从最底点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02=2mgL,解得v0=.【总结】由于轻杆对物体的作用既可以是拉力,又可以是支撑力,则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底点的速度只要大于即可.它的这种规律与竖直平面内放置圆管,小球在圆管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相类似.如图3所示.三、轻弹簧对物体既可以有拉力,也可以有支持力,但长度随力的变化而变化例3有原长为L0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固定图1图2图3图4在转盘上的O点,如图4所示.物块随同转盘一起以角速度ω转动,物块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求物块在转盘上的位置范围.【解析】由题意知,物块与转盘间有最大静摩擦力fm,当物块转动半径最小时,设为r1,此时弹簧被压缩的量为L0-r1,对物块而言,受有指向圆心的最大静摩擦力fm及弹簧的弹力F,且F=k(L0-r1),则fm-k(L0-r1)=mr1ω2,解得r1=(fm-kL0)/(mω2-k).当物块转动半径最大时,设为r2,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r2-L0),对物块而言,受有指向圆心的弹簧的弹力F及最大静摩擦力fm,且F=k(r2-L0),则k(r2-L0)-fm=mr2ω2,解得r2=(fm+kL0)/(k-mω2).所以物块所处的位置为(fm-kL0)/(mω2-k)≤r≤(fm+kL0)/(k-mω2).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清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区别,现列表如下进行比较:类别特性作用力效果作用力方向形体在同一直线上的变化具体体现轻绳只能是拉力只能沿绳方向不变化轻杆既可以是拉力又可以是支撑力沿杆方向不变化轻弹簧既可以是拉力又可以是“推”力沿弹簧方向变化。
必会冲刺五轻绳轻杆轻弹簧模型【必会冲刺】必会冲刺五轻绳、轻杆、轻弹簧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5·江西南昌第二中学)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一个小型起重机起吊重物的示意图.一根轻绳跨过光滑的动滑轮,轻绳的一端系在位置A处,动滑轮的下端挂上重物,轻绳的另一端挂在起重机的吊钩C处.起吊重物前,重物处于静止状态.起吊重物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吊钩从位置C竖直向上缓慢地移动到位置B,然后再让吊钩从位置B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到D,最后把重物卸载某一个位置.则关于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小B.吊钩从C向B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C.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D.吊钩从B向D移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2.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另一端可绕O点转动.现使轻杆在同一竖直面内做匀速转动,测得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g LB.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当轻杆转到水平位置时,轻杆对小球作用力方向指向圆心OD.轻杆在匀速转动过程中,轻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最大值为mg3.如图甲、乙所示,A、B两小球分别用弹簧和轻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 sin θ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C.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2g sin θD.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零4.(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T”形架,表面光滑,滑块A、B分别套在水平杆与竖直杆上,A、B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A、B质量相等,且可看做质点,如图所示.开始时细绳水平伸直,A、B静止.由静止释放B后,已知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滑块B沿着竖直杆下滑的速度为v,则连接A、B的绳长为 ()A . 24v g B . 23v g C . 234v g D . 243v g5. (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 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并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 ,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 )A . 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 . 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mg LC . 圆环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 . 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二、 多项选择题6. (2015·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通过光滑的铰链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最初杆处于水平地面上.当杆在外力的作用下由水平位置缓慢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所受弹力的方向一定沿杆B . 所受弹力一直减小C . 所受合力不变D . 所受弹力始终做正功7.(2015·辽宁师大附中)如图所示,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a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8.(2015·山东潍坊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该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竖直杆运动到B点,已知OA长度小于OB长度,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形变量相同时弹性势能相同.小球在此过程中()A.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位置有两个B.弹簧弹力的功率为零的位置有两个C.弹簧弹力对小球所做的正功等于小球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D.弹簧弹力做正功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距离等于小球弹簧弹力做负功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距离三、简答题9.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0 kg、m B=5 kg.两者之间用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绳相连.求:(1) 如A和B对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6,μB=0.2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绳的张力为多少?(2) 如果把A和B位置互换,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各是多少?(3) 如果斜面为光滑时,则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绳的张力又各是多少?10.(2015·陕西西工大附中)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时,装置可安全工作.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一质量为m的小车若以速度v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1) 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2) 若以速度v0(已知)撞击,将导致轻杆右移L4,求小车与弹簧分离时速度(k未知).(3) 在(2)问情景下,求为使装置安全工作,允许该小车撞击的最大速度v m(k未知).【必会冲刺答案】必会冲刺五轻绳、轻杆、轻弹簧模型1.【答案】D【解析】因物体重力不变,故重力与两绳子的拉力为平衡力,并且绳子两端的张力相等,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θ,在由C到B上移的过程中有2Tcos θ=mg,由几何关系可知,C到B的过程中A到BC的垂直距离不变,故θ为定值,轻绳上的拉力不变.故A、B错误;由B到D的过程中,绳长不变,夹角2θ一定增大,则由A中分析可知,T一定增大,故C错误,D正确.2.【答案】B【解析】根据可知,a=2vL,v=A错误;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由于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为g,故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B正确;当轻杆转到水平位置时,小球受向下的重力mg和杆的弹力作用,合力方向指向圆心,故轻杆对小球作用力方向应该斜向上方向,不可能指向圆心O,选项C错误;轻杆在匀速转动过程中,在最低点时轻杆对小球作用力最大,其最大值为F=mg+ma=2mg,选项D错误.3.【答案】C【解析】图甲中,挡板对B的弹力为2mg sin θ,则撤去挡板时,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故A的加速度为零,B的加速度为a B=2mgsinm=2g sin θ;图乙撤去挡板后,杆的弹力会突变,两球加速度相同,均为g sin θ,故选C.4.【答案】D【解析】设绳子长度为l,根据牵连速度可知,v A cos 30°=v cos 60°,v A,B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两物体的动能,mgl sin 30°=212Amv+12mv2,可以得出l=243vg,所以D项正确;A、B、C项错误.5.【答案】C【解析】圆环沿杆下滑过程中,弹簧的拉力对圆环做功,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图中弹簧水平时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可得物体下降的高度为hL,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量为ΔE p=mgh=L,故B正确;圆环先加速后减速到零,故圆环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根据圆环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圆环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则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6.【答案】CD【解析】由平衡知识可知,小球所受弹力与重力平衡,故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不变,故选项A、B错误;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故所受合力始终为零,选项C正确;弹力方向竖直向上,故所受弹力始终做正功,选项D正确.7.【答案】BD【解析】当a到达底端时,b的速度为零,b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轻杆对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A错误;a运动到最低点时,b的速度为零,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A gh=12mA2Av,解得vA故B正确;b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对b的作用力先是动力后是阻力,所以b对a的作用力就先是阻力后是动力,所以在b减速的过程中,b对a是向下的拉力,此时a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a、b整体的机械能守恒,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的速度最大,此时b受到a的推力为零,b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故D正确.8.【答案】AC【解析】因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故可知在A位置时弹簧压缩,在B位置时,弹簧伸长,且压缩量等于伸长量,由此可知弹簧原长位置有一个在A点上方,另一个在A点下方对称的位置,在这两个位置小球的重力加速度均为g,选项A正确;A处速度为零,弹力功率为零;下滑过程弹簧弹力与杆子垂直,弹力功率为零;当弹簧原长时弹力为零,功率为零,故弹力功率为零的位置共有3处,故B错误;因A点与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则弹簧弹力对小球所做的正功等于小球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故C正确;因做负功时弹力大,则弹簧弹力做正功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距离大于小球克服弹簧弹力做功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距离,故D错误.9.【答案】(1) 0 3.27 m/s20(2) 0.96 m/s20.96 m/s211.5 N(3) 5 m/s2 5m/s20【解析】(1) 设绳子的张力为F T,物体A和B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a A和a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m A g sin θ-F T-μA m A g cos θ=m A a A;对B有m B g sin θ+F T-μB m B g cos θ=m B a B;设F T=0,即假设绳子没有张力,联立解得g cos θ(μA-μB)=a B-a A,因μA>μB,故a B>a A.说明物体B运动比物体A的运动快,绳松弛,所以F T=0的假设成立.故有a A=g(sinθ-μA cos θ)=-0.196 m/s2,因而与实际不符,则A静止.a B=g(sin θ-μB cos θ)=3.27 m/s2.(2) B与A互换,则g cos θ(μA-μB)=a B-a A>0,即B运动得比A快,所以A、B之间有拉力且共速,用整体法m A g sin θ+m B g sin θ-μA m A g cos θ-μB m B g cos θ=(m A+m B)a,代入数据得a=0.96 m/s2,用隔离法对B有m B g sin θ-μB m B g cos θ-F T=m B a,代入数据求出F T=11.5 N.(3) 斜面光滑摩擦不计,则A和B沿斜面的加速度均为a=g sin θ=5 m/s2,两物间无作用力,即绳的张力为0.10. 【答案】(1) fk (2)(3) 【解析】(1) 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摩擦力,弹簧压缩量为x ,kx =f ,解得x =fk .(2) 开始压缩到分离,由系统能量关系2012mv -2112mv =f 4L ,则v 1.(3) 轻杆开始移动后,弹簧压缩量x 不再变化,弹性势能一定,速度v 0时,由系统能量关系2012mv =E k +E p +4L f ;速度最大时v m 时,由系统能量关系212m mv =E k +E p +f L ,得212m mv -2012mv =34f L ,则v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