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课外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10课往事依依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事依依》中间接引用《千家诗》的内容,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展现出一幅四季风光图。
B.《往事依依》一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献身的事业的深情。
C.《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以及学生时代的读书乐趣。
D.《往事依依》通过“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道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擦星星的人王伟锋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漫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
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
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
”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
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
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
”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
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
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
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
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期中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我”曾从蛇口中救下一只隐鼠,后来这只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我”隐鼠是被猫吃了,这使“我”决心和猫为敌。
B.唐僧师徒经过黄风岭时,遇到一只老虎精拦路,孙悟空、八戒与其打斗时,它抓下自己的虎皮盖在卧虎石上,然后化阵狂风掳走了唐僧。
C.到东关看五猖会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事,但临行前父亲却叫我背《鉴略》,这让“我”很扫兴,“我”一直不明白父亲那时为什么要叫我背书。
D.盘丝洞的七个女妖请黄花观的道士为她们报仇,道士用毒气毒死了唐僧、八戒、沙僧,悟空想尽办法,后来求黎山老母用三枚解毒丹救活了他们。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战狼II》这部电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票房新高。
C.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轻人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2. 所有试题必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或草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 下图《京口三山图卷》(局部) 是清代严绳孙、张纯修、禹之鼎分段所绘。
请欣赏这幅画,从A、B两句诗中选择一句为这幅画配诗,并用楷体将这句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含标点符号)(2分)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4分)①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的作家之一。
②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③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④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地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⑤史铁生居住在自己的内心苦苦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坚定地与未明事物斗争,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2.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敬畏残疾一如既往追求B. 敬佩残缺一如既往追索C. 敬畏残缺无休无止追索D. 敬佩残疾无休无止追求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当代”和 “生命”都是名词,“是”和“体验”都是动词。
B. “幽暗”是多义词,根据语境,这里的意思是形容光线不足、环境阴暗的状态。
C. 选段第④句中的“重要”和“重大”是同义词,但在搭配上有区别。
D. 选段第⑤句中的画线部分有语病,两个句子顺序安排不合理,应该互换位置。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取决(jué) 遮敝 (bì) 静谧(mì) 茫然无措(cùo)B. 徘徊(huí) 棱镜(léng) 着落(zhuó) 翻来复去(fù )C. 朗润(rùn) 恃弄(shì) 确凿(zháo) 风流倜傥(tǎng)D. 吞噬(shì) 沁凉(qìn) 黄晕(yùn) 人迹罕至(hǎn)5.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默写与运用。
(1) 潮平两岸阔,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 夕阳西下,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 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对此我们可以按《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两句所说,督促自己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学开展主题为“颂革命英雄,学革命英雄”的故事分享周活动,同学热情洋溢,纷纷积极参与。
(1) 为了准备一个感人的中国革命英雄故事,同学们都使出浑身解数,以下研究方法不妥当的一项是:______A.小语去学校图书馆寻找上架建议为“中国革命”“抗日英雄”等的书籍。
B.小文在网上搜索时,输入浏览器的关键词是“中国革命英雄故事”。
C.小语准备前往杭州,参观民族英雄岳飞的纪念馆,并制作vlog。
D.小文前往一大会址参观,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解,寻找英雄故事灵感。
(2) 讲好革命英雄故事需要周全准备,以下考虑不周的是______和______两点。
A.了解听故事的对象B.重点突出,条理清晰C.使用优美的书面语D.营造氛围,感人肺腑E.关注讲故事的场合F.增加笑点,活跃气氛(3) 同学们在故事会上又一次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邱少云、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老班长”和“郝副营长”……他们的故事实在感人肺腑。
请从中选择一位英雄人物,用一句话概括他的英雄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60字左右)。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AI,“智”胜赛场①巴黎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誉为“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
在本次奥运会上,____中国健儿取得了辉煌战绩,____中国 AI技术也向世界展示了无限潜力与深远影响。
六年级下册读书吧必读书《唐诗三百首》导读、检测及答案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中考、高考将适当涉及小学内容。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下面以四、五、六年级必读书相关中考真题为例:是我们四、五、六年级的必读书目!事实证明,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
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唐诗宋词三百首》导读一首唐诗百读不厌,一首宋词千年传颂。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青莲居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
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感受到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它们也许是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嘱托;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
千家诗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1. “燕赵悲歌士”的下一句是: [单选题] *前路日将斜寸心言不尽相逢剧孟家(正确答案)2. “犹有六朝僧”的上一句是: [单选题]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正确答案)3. “楚俗饶词客”的下一句是: [单选题] *何人最往还(正确答案)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4. “萧萧送雁群”的上一句是: [单选题] *何处秋风至(正确答案)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5. 山空松子落,_____。
[单选题]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幽人应未眠(正确答案)6. 返照入闾巷,______。
[单选题]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忧来谁共语(正确答案)7. 浮沉千古事,_______。
[单选题]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谁与问东流(正确答案)8. 北风吹白云,_____。
[单选题] *秋声不可闻万里渡河汾(正确答案)心绪逢摇落9. 秋风不相待,______。
[单选题]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先至洛阳城(正确答案)10. ________,何处得秋霜 [单选题] *不知明镜里(正确答案)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11. ______,云阁薄边功。
[单选题]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汉庭荣巧宦(正确答案)12. “仗剑行千里”的下一句是: [单选题]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微躯敢一言(正确答案)13. ______,无人送酒来 [单选题] *强欲登高去(正确答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4.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这首诗的题目叫什么?[单选题] *易水送别赠乔侍郎题竹林寺(正确答案)别卢秦卿15. 沅湘流不尽,_____。
[单选题]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屈子怨何深(正确答案)16. ______,今日水犹寒。
[单选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正确答案)。
《中国神话故事》(本试卷总分50分,其中卷面得分47分,家长评分3分。
)一、 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1分)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 B )。
A 、女娲B 、盘古C 、吴刚2、盘古的血液变成了( C )。
A 、雷霆闪电B 、鸟兽虫鱼C 、江河湖海3、谁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C )A 、黄帝B 、仓颉C 、神农4、第一个教人们栽桑养蚕的人是谁?后被人称为蚕母。
( A) A 、嫘姐 B 、女娲 C 、祝融5、黄帝把什么作为新部落统一联盟后的新图腾?( A )A 、龙B 、凤C 、龙凤6、夸父是通过什么方法追逐太阳的?( A )A 、奔跑B 、骑马C 、飞行7、泰山石敢当是一个怎样的人?( B )A 、欺压百姓,专做坏事的人B 、能为百姓去妖降魔的人C、一个贪心的人 8、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C )A 、贪心之人B 、凶残之人C 、德行出众之人9、谁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B) A 、鲧 B 、大禹 C 、舜10、谁发现了盐,被后人尊称为盐王?( C )A 、舜B 、钱王C 、詹渔夫11、八仙中,在海边吹箫想念龙女的是谁?( A )A 、韩湘子B 、吕洞宾C 、汉钟离12、沉香的母亲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叫( B )。
A 、采女B 、三圣母C 、龙女13、航海保护神是谁?( A )A 、妈祖B 、善财C 、观音菩萨14、嫦娥吞下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后飞走了,她飞到哪里成仙?( B )A、火星B、月亮C、地球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4分)1、混沌是一个没有眼耳口鼻的半神,因为开了七窍而去世。
……………………………(√)2、从昆仑山沿着天梯往上爬,最高的地方就是天,那是天帝的常住之地。
……………(√)3、大禹是一个很爱家的人,他在治水时三次经过家门前都回家看望了妻子和孩子。
……(×)4、精卫填海是为了痛恨大海夺去自己的生命。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读书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共5套)必读书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任务《中国古代寓言》第一到第三组二、名著导读1.填一填。
(1)【整体感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________,但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提取信息】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就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巧妙的方式,留下了数不清的寓言。
(3)【整体感知】“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解读信息】《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________。
2.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提取信息】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塞翁失马(2)【整体感知】“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3)【整体感知】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若浅尝辄止,盲目自满,是学不到真本领”的寓言故事是()。
A.曲突徒薪B.万字C.宣王好射D.梁上君子3.【整体感知】根据故事试着写出相应的道理。
三、精彩片段凤凰和猫头鹰惠子在魏国做宰相,他的老朋友庄子到魏国来。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到魏国来,是想夺你宰相的位子。
”惠子信以为真,慌了手脚,连忙下令搜查庄子。
搜查了三天三夜,没有找到。
庄子听说此事,觉得好笑,便自己跑去见惠子,说:“我这次到魏国来,路上看见一件好笑的事,你想听吗?惠子说:“你说吧!”庄子说:“你知道吗?凤凰非常爱清洁。
它从南海飞到北方去,所经过的地方,不是梧桐树它不栖息;不是香甜的果子它不吃;不是清洁的泉水它不喝。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
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
”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
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
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
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
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
《千家诗》小学生课外必读书阅读题
(内容全,有答案)
一、阅读题
(一)阅读《往事依依》片段,回答问题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不超过40字)
回忆学生时代读书尤其是读《千家诗》而沉醉意境、美不胜收的情景。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_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_益智_作用。
(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运用_对比_的修辞方
法,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_魅力_。
3、这两段文字侧重回忆读《千家诗》,作者回忆的往事为什么与读书(画)有
关?这对青少年有什么启迪?请联系全文的主旨,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所读的那些书(画),编织了童年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开启心智,成长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激励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多读书,读好书,对社会有贡献。
(意对即可)
(二)《千家诗》阅读
①童年时无知,不知艰辛,总爱把生活编织成美丽的花环。
及今回忆,童年生活也确实富于情趣,充满幻想。
说起来今天的青少年不易相信。
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哪像今天这样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户户都有收音机?那时收音机很少,留声机也不多,听听唱片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开留声机发条即使摇酸手也甘心。
电影院很少,票价高,对孩童来说,看一场饱眼福也不容易……条件如此贫乏,生活岂能丰富多彩?那美丽的生活花环又怎样编织得起来?如今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有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油光纸石印本的《千家诗》。
②我们祖国大地山河非常美丽,我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真是令人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的诗就是歌咏祖国风物的,而且按春夏秋冬顺序编排,打开书往下
念,四季风光就会依次展现在眼前。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③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节,《千家诗》中对重要节日如新年、清明、七夕、中秋、冬至等无不有诗。
一到清明,就想起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一到中秋,不禁感慨地吟诵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不长看”;特别是新年吟诵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
《千家诗》中这些风俗诗大大增添了童年的生活情趣。
④熟读千家诗,能丰富幼小心灵的想象力。
不说别的,只看诗句中丰富的颜色就给生活涂上了多么绚丽的色彩。
“万紫千红”“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真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小脑袋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
那时候总觉得诗比说话、散文多点什么,可又说不出所以然。
只觉得一首诗尽管寥寥数字,但表达的内容丰富,能使人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生动的图景。
长大以后读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方知好诗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多读好诗,脑子不干枯,思绪常绵绵。
人们皆知东西老化、硬化最可悲。
我认为多读点诗能活跃思想,丰富想象,使脑子“软化”呢。
⑤《千家诗》就是这样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如今一吟诵到其中的诗句,就能唤起童年生活的回忆,那么动人,那么亲切。
⑥可是,历来人们对《千家诗》的评价并不高。
我查了查《辞海》中的《千家诗》这一词目,评论是:“选编庸陋,注解肤浅,时有谬说。
”这也是实情,
它比起目前出版的许多儿童诗的确差得多。
但奇怪的是新出的许多好的诗选似乎未曾像《千家诗》旧时对儿童起多大作用,这不禁又使我联想起对培养绘画起大作用的《芥子园画谱》,当今许多老一辈国画家都与它有深厚因缘。
大画家潘天寿也由此经历,《潘天寿传略》中记载:“不久,又凑钱购得《芥子园画谱》一套,更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这本《芥子园画谱》成了学画唯一启蒙教师,并进一步揭发了对绘画的热爱。
”无疑,当今有许多比《芥子园画谱》编得好的学画教科书,似乎也未能像《芥子园画谱》旧时起那么大作用。
我从中想到:读诗也罢,学画也罢,即使条件大大改善,学习中不一心一意陶醉其中,也未见得一定取得好成果。
学习归根到底要靠自己。
⑦书店的书丰富起来,《千家诗》重新编印出版,不同版本一种又一种,每出来一本,我就买一本,他们确实给我不少欢乐。
尽管如此,我还是难以忘怀失去的泛黄破损的《千家诗》,是它,曾经编织过我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有删节)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千家诗》就是这样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
2.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千家诗》的内容?
有关描绘祖国风物、四季美景、重要节日以及丰富的颜色的诗。
3.文中第②小节引用四季风光诗句是为了具体解说: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会依次展现在眼前;而第④小节中用“万紫千红”等词语是为了说明:诗句中丰富的颜色就给生活涂上了多么绚丽的色彩。
(用文中原句回答)4.结合第④小节,联系自己读诗的体会,谈谈好诗应具有哪些特点?(至少三点)
可以从形象美、情感美、音韵美、简洁美、含蓄美等方面展开。
5.文章是如何得出“读诗也罢,学画也罢,即使条件大大改善,学习者如不一心一意陶醉其中,也未见得一定取得好成果”这一结论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文章从旧时与现在读书学画的条件的对比,以及自己读诗得到的益处,潘天寿学画的故事中得出了结论,我们应从中感悟到,在学业上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一心一意地学,如痴如醉地学,真正陶醉在其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