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贡三模解析版】2014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4年四川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卷答案13.(22分)(1)(8分)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
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9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5分)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14.【说明】本题以新课程目标倡导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立意,以“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设计试题线索,选择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近代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在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事物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等内容设计试题情景:采用年代轴、历史图像、史家评论等材料形式;以“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历史评价”为主线设计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能力要求逐层加深,“历史评价”部分要求考生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三个事件中任选一个进行评价,增加了考查内容的选择性,有利于增加试题覆盖面,提高试题信度。
第(1)问突出考查“历史叙述”能力。
试题以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设计试题情景,选择15世纪末 16世纪初到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组织材料,以年代轴的形式呈现,这一形式保持了近年来四川历史试题对历史时序的考查,增强了试题的延续性,更有助于引导高中教学重视历史时序的教学,克服高中新课程体系中过分强调专题、忽视历史时序的弊端。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中一味强调具体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学生历史叙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
此题设计意在宣扬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2)问突出考查“历史能力。
试题选择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包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内容设计试题,以图像方式出现。
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
XXXX年12月,在投入使用之前,它开始派人去参观位于该州西南部的白图镇北部。
它用冶铁作为武器,而且比以前更加锋利。
”(引自北宋苏轼的《石炭纪与铅》),这说明
a .当时民间手工业参与了市场;
b .当时手工业发展不平衡;
c .当时的炼铁技术已经抛弃了木材;
d .当时的煤被用作炼铁燃料;
25。
下面是一个高三学生学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的课文。
对以下史料来源的分析是()
《论语·墨子·孟子·丁燃书》
26。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雅典没有最高官员垄断行政权力”。
这实际上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 .直接民主
b .主权在民原则
c .轮流执政原则
d .权力重叠的制约机制
27。
“当人们被迫服从时,他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然而,一旦人们能够打破他们的枷锁,他们就会去做。
成都市2014 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24.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5.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 ,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人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 “里”定名。
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26. 有宋一代,神童辈出。
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
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
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皇权日趋随意独断B.乡学教育成效显著C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科举考试流于形式27. 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28.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
1908 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 元,酌定为150元。
据此可推断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B•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C.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29. 1930 年代中共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
绝密★启用前201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大联考命题中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引自北宋苏轼所著《石炭并引》),这说明了A. 当时的民间手工业参与市场 B.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并不平衡C.当时冶铁的技术已摒弃木材 D.当时的煤炭已作为冶铁燃料25.下面是高三某同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时标注的文字,分析下面史料的出处为()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焚书》26.恩格斯曾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实际上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实行直接民主制B.主权在民原则C.轮番为治原则D.权力交叉的制约机制27.“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A.孟德斯鸠B.伏尔泰C.普罗塔戈拉D.卢梭28.阅读下表,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高于欧洲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B.圈地运动为英国经济提供了国内市场C.英国在此期间占据了海上霸权的优势D.新航路开辟初期英国积极殖民掠夺29.在英国,战争极大扩大了劳合·乔治和丘吉尔的权力,丘吉尔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绕过议会而由战时内阁直接做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回答1~2题。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学科 网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 2.A 3.C 4.A 5.D 6.C 7.D 8.B 9.D 10.B 11.B 12.C 13.(1)侧重点:汉字、文学、佛教,特别是程朱理学。
(6分)目的:建构日本幕府的统治思想,维护封建幕府的统治。
(2分)(2)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
(“西学东渐”)(2分)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
(6分,任答3点)(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西方文化(2分)。
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
(1分)“五四”以后,用西方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2分)。
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1分)时代使命:唤醒国人,探索改造中国民族复兴之路。
(2分)(4)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14.(1)变化趋势:古代选官制度呈现了从重血缘、门第向重才能转变(2分)由世袭、推荐到考试选拔转变(2分)。
主要特点: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缺乏实用性;日益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考试内容、形式不断变化;培养了大量人才特别是官吏。
(任2点4分)(2)举措:清末新政改革了学制;采用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明确了新教育的宗旨。
(3分)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人才,从而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5分)(3)1949—1956: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3分)1957—1966: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左倾”错误开始泛滥;全国人民努力战胜三年经济困难;加强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
(3分)1976年10月以后:逐步进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秘密★启用前自贡市普高2014届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注意事项:①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②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
每小题3分,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糟粕(pò)盘桓(huán)募(mò)捐敷衍塞(sâ)责B.自诩(xǔ)忖(chún)度戏谑(xuâ)挑拨(bō)离间C.露(lù)脸隽(juàn)永溯(sù)源模棱(lãnɡ)两可D.憎恶(wù)怂(sǒnɡ)恿蜕(tuì)变含蓄蕴藉(jiâ)答案:D(A“募”读mù,B“忖”读cǔn,C“露”读l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绿洲交头接耳食不果腹委曲求全B.抵牾竭泽而鱼包罗万象声名鹊起C.坐阵连绵不断俯首帖耳搜肠刮肚D.松弛人情世故以身作则精采纷呈答案:A(B鱼→渔,C阵→镇,D采→彩)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吴天明是不少第五代导演的伯乐。
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4年6月12日下午3:00—4:30]四川省自贡市初2014届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一)历史试题卷综合素质(一)试题卷由思想品德、历史两个学科试题卷组成,思想品德学科满分40分,历史学科满分40分,综合素质(一)总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科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
1.它是一个拥有伟大气度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众所周知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都是他们的杰作。
该文明是A.埃及文明B.两河文明C.希腊文明D.印度文明2.古希腊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对民主政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有①梭伦②伯里克利③亚历山大④恺撒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3.堪称为两河流域的骄傲,终成为古代东方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在人类法律文明演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文明成就是A.《汉谟拉比法典》B.《马可·波罗游记》C.《一千零一夜》D.《荷马史诗》4.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
某某省某某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①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②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④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经过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等各种历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又通过复杂的染色体DNA全序检测法,最终得出曹操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
对此你认为复旦大学得出这一研究成果的基本方法最应该是A.充分利用并整理了原始资料 B.注意掌握了唯物史观等史学观点C.充分利用了最新高科技技术 D.收集、整理、研究材料,得出结论4.国学大师王国维谈到人生境界时指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段话中,王国维使用的文学形式是A.诗 B.词 C.赋 D.散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中王国维的三境界中,其中第一境界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第二境界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蝶恋花》,第三境界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据此分析王国维使用的文学形式是词,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词5.右图为1896年李鸿章到访美国之际,《纽约时报》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自己的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日周报》”,反映出李留给美国人乐于学习西方知识的积极形象。
最能说明李鸿章这一形象的是A.奉行“外须和戎”,签订屈辱条约B.镇压太平天国,力图挽救清朝统治C.办理洋务事业,引入西方工业文明D.主X实业救国,创办了民族轻工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896年”“乐于学习西方知识”,由此可知 A “签订屈辱条约”的表述不合题意,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应该在1851—1864年,与题干时间不合,D与题干无关。
秘密★启用前某某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2.女主主政,古而有之。
唐代的武则天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盛世,为大唐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一些宋代理学家却“吹毛求疵”,胡说什么“女主乱政”。
说明这些理学家存在着A.性别歧视思想 B.男女平等思想C.仁政德治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3.历史上的某某是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是西部经济文化的中心。
下列哪些材料可以用以研究宋时的某某①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成为粮仓②“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某某商品经济的发展③苏轼的文学成就可以作为当时某某文化发展的研究资料④《蜀道难》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某某的交通状况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4.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X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5.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
秘密★启用前2014四川省自贡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4.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
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A.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儒家的社会理想是达到“仁”、实现“仁政”,但是需要从个人基本品质方面培养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美德,故A项正确;B项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属于孔子本人的思想主张,不是材料思想主线,故B项错误;C项是孟子本人思想主张,不是材料思想主线,故C项错误;D项属于荀子本人思想主张,也不是材料思想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A2.(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其中第二回革命主要是指()①察举制的实行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③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④分封制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察举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该题是组合型试题,注意利用排除法。
结合材料可知,第二回革命发生的时期是汉朝,而分封制建立于西周,排除选项中含有④的选项即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华西都市报》2013年12月17日报道:成都老官山汉墓考古取得重要发现。
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4台蜀锦提花机的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填补了我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
对以上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成都地区的丝织业很发达B.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西汉有关历史的认识C.西汉时成都地区的中医学全国领先D.考古发现说明了当时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主要类别、形态(丝织业);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医学【解析】从材料提花机的模型出土,可以看出该地区丝织业发达,解读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填补了我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可以看出该发现能丰富对西汉历史认识,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西汉成都地区情况,没有当时全国中医学发展情况的对比,难以看出其全国领先,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在该次发现中,医学竹简数量众多,且当时造纸技术不完善,可以得出当时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的结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4.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
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其中涉及的内容有()①青苗法②市易法③保甲法④农田水利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王安石变法【解析】该题应注意材料信息提取与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要求把王安石变法措施与现代社会现象(国家银行、警察)比较,其中青苗法与市易法带有国家银行性质,而保甲法是指编定保甲,平时维持治安,战时从军,该法与现代警察较为类似;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各地开垦荒地和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是保障农业生产的措施,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没有关系,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5.朱熹被康熙皇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下列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是()A.先义后利、舍生取义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D.格物致知、存理灭欲【考点】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程朱理学(朱熹思想主张)【解析】A项属于孟子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B项属于董仲舒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C项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家主张,故C项错误;D项是朱熹的方法论和人生观,故D项正确。
【答案】D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1927—1937年的中国历史有如下的总结:“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
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
”对此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践踏民主体制,是历史的反动B.蒋介石专制独裁错过了建立民主体制的历史机遇C.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是历史的产物D.在当时民主和专制独裁斗争激烈【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蒋介石独裁统治)【解析】从材料“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可以看出其并不认为蒋介石独裁是历史的反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可以看出其认为蒋介石独裁是建立民主的重要阶段,故B项错误;结合A、B两项的解释,可以看出其认为蒋介石的独裁是历史的必然阶段,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当时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只是在说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合理性,故D项错误。
【答案】C7.简单地说,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右图最主要是为了说明()A.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B.日本陆军的近一半身陷在中国战场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材料是反映日本军队的分布情况,没有反映其对世界带来的危害,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并非该图要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有关盟军反攻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近一半的陆军,由此充分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
【答案】D8.1800—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与上表有关的主要因素有()①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该题是组合型题目,注意利用排除法。
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要政策,与材料反映1800—1870年的状况没有关系,故①错误;工业革命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助于1800—1870年间国际贸易的发展,故②③正确;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9.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把进化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直接导致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C.开始了民主、科学的启蒙D.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考点】进化论;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解析】否定上帝权威与严复翻译《天演论》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中的“直接导致”的表述不恰当,故B项错误;西方民主与科学开始时间早于进化论出现,故C项错误;进化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冲击了神创论,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故D 项正确。
【答案】D10.《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
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解析】结合材料“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可以看出该措施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推行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属于苏联改革时期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B11.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材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考点】毛泽东思想——“三个世界”理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反霸统一战线构想【解析】该时期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不过材料没有反映这方面信息,故A项错误;毛泽东三个世界思想划分是为了联合第三世界,拉拢第二世界,形成统一战线反对美苏霸权,故B项正确;中国并未参与不结盟运动,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该时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不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12.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体现的史观有()A.全球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B.文明史观社会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解析】材料中对洋务运动的批判,反映的是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而认为洋务运动符合时代潮流,则反映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也就是看其怎样推动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社会,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全球史观,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故B项错误;结合A、B 两项分析可以D项信息材料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