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2005演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82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服务器界面使用及数据库原理知识的应用1.实验目的(1)通过使用SQL Server 2005的控制界面感受SQL Server 2005。
(2)熟悉SQL Server 2005所需的软、硬件要求。
(3)熟悉SQL Server 2005支持的身份验证种类。
(4)掌握SQL Server 2005服务的几种启动方法。
(5)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常规使用。
(6)掌握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方法——E-R图。
2.实验准备(1)了解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常规使用。
(2)了解SQL Server 2005所需的软、硬件要求。
(3)了解SQL Server 2005支持的身份验证种类。
(4)了解SQL Server 2005服务的几种启动方法。
(5)了解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方法——E-R图。
3.实验内容(1)分别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SQL Server和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登录SQL Server 2005集成控制台。
(2)利用SQL Server Configuration Manager配置SQL Server 2005服务器。
(3)利用SQL Server 2005创建的默认帐户,通过注册服务器向导首次注册服务器。
(4)试着创建一些由SQL Server 2005验证的账户,删除第一次注册的服务器后用新建的账户来注册服务器。
(5)为某一个数据库服务器指定服务器别名,然后通过服务器别名注册该数据库服务器。
(6)熟悉和学习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7)设计E-R图。
参照书上19页的优化模式,要求注明实体的主码、联系的类型和主码。
数据表的创建1.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2)了解SQL Server 的基本数据类型。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数据库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企业、机构和个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
因此,加强数据库安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数据库安全的现状与挑战1. 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数据库数据泄露事件,涉及大量个人信息、企业商业机密等。
这些事件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黑客攻击日益猖獗: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提升,针对数据库的攻击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如SQL注入、暴力破解、网络钓鱼等。
3. 内部威胁加剧:内部员工的不当操作、离职员工的恶意破坏等内部因素,也成为数据库安全的重要隐患。
4. 数据安全法规日益严格: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数据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1.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2. 维护企业商业秘密:企业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商业机密,泄露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破产。
3. 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国家重要部门数据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一旦遭受攻击,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加强数据库安全的措施1. 完善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2. 加强访问控制:严格控制数据库访问权限,实施最小权限原则,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3. 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4.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5. 部署安全防护设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防护设备,提高数据库安全防护能力。
sql server 2005 英文版SQL Server 2005, released by Microsoft in 2005, marked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evolution of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It introduced several innovative features and improvements that enhanced the performance,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of enterprise-grade databases.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ore components and capabilities of SQL Server 2005, providing both a technical overview and a discussion on its impact on the industry.**1. Enhanced Performance and Scalability**SQL Server 2005 introduced sever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s that made it more efficient and responsive. These included improvements in query processing, indexing, and data caching. Additionally, it supported online operations such as index creation and重建, minimizing downtime and enabling continuous database operations.The scalability of SQL Server 2005 was also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support for larger databases and more concurrent users. This made it a viable choice formission-critical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d high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2. Enhanced Security Features**Security was a key focus in SQL Server 2005,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new features to protect data and prevent unauthorized access. These included stronger encryption algorithms,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and enhanced auditing capabilities.With these new security features, organizations could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their data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of data breaches or unauthorized access.**3. Integration with Other Microsoft Technologies**SQL Server 2005 was tight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Microsoft technologies, providing seamless integration with Windows Server, .NET Framework, and Office System. This integration allowed organizations to leverage theirexisting Microsoft investments and streamline operations across different platforms.**4. Advanced Analytics and Reporting**SQL Server 2005 included advanced analytics and reporting capabilities, making it a powerful tool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ecision support. It supported data mining,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 and reporting services, enabling organizations to extract valuable insights from their data.**5. Simplified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SQL Server 2005 introduced several features to simplify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These included an improv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enhanced scripting capabilities, a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ools. These features made it easier for database administrators to monitor, maintain, and troubleshoot databases.**SQL Server 2005的影响与未来展望**SQL Server 2005的发布对数据库管理系统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qlserver2005英文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SQL Server 2005 is a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d by Microsoft. It was released on November 7, 2005, and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atabase systems used by organizations worldwide. SQL Server 2005 introduced several new features and improvements compared to its predecessor, SQL Server 2000, making it a powerful and reliable choice for managing data.第二篇示例:SQL Server 2005 is a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d by Microsoft. It was released on November 7, 2005 and is the successor to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5 comes with various new features and enhancements that make it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第三篇示例:SQL Server 2005 is a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RDBMS) developed by Microsoft. It was released onNovember 7, 2005, and is the successor to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5 introduces many new features and enhancements that make it a powerful and versatile database platform for modern enterprises.第四篇示例:SQL Server 2005 introduces several new features and enhancements over its predecessor, SQL Server 2000.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s the integration of Framework, which allows developers to build powerful and scalable applications using languages such as C# and Visual . This integration enables seam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SQL Server applications, making it easier to develop and deploy data-driven solutions.。
1 什么是SQL?SQL 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使我们有能力访问数据库SQL 是一种ANSI 的标准计算机语言2 SQL 能做什么?SQL 面向数据库执行查询SQL 可从数据库取回数据SQL 可在数据库中插入新的纪录SQL 可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SQL 可从数据库删除记录SQL 可创建新数据库SQL 可在数据库中创建新表SQL 可在数据库中创建存储过程SQL 可在数据库中创建视图SQL 可以设置表、存储过程和视图的权限3SQL 是一种标准- 但是...SQL 是一门ANSI 的标准计算机语言,用来访问和操作数据库系统。
SQL 语句用于取回和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SQL 可与数据库程序协同工作,比如MS Access、DB2、Informix、MS SQL Server、Oracle、Sybase 以及其他数据库系统。
不幸地是,存在着很多不同版本的SQL 语言,但是为了与ANSI 标准相兼容,它们必须以相似的方式共同地来支持一些主要的关键词(比如SELECT、UPDATE、DELETE、INSERT、WHERE 等等)。
注释:除了SQL 标准之外,大部分SQL 数据库程序都拥有它们自己的私有扩展!在您的网站中使用SQL要创建发布数据库中数据的网站,您需要以下要素:RDBMS 数据库程序(比如MS Access, SQL Server, MySQL)服务器端脚本语言(比如PHP 或ASP)SQLHTML / CSSRDBMSRDBMS 指的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 是SQL 的基础,同样也是所有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比如MS SQL Server, IBM DB2, Oracle, MySQL 以及Microsoft Access。
RDBMS 中的数据存储在被称为表(tables)的数据库对象中。
表是相关的数据项的集合,它由列和行组成。
SQL 语句您需要在数据库上执行的大部分工作都由SQL 语句完成。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蔡启林学号:201013432实验一:认识SQL server 2005一、实验目的:●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基本操作环境和系统框架。
●熟悉SQL server 2005 的安装。
●搭建今后实验的平台。
二.实验平台: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2003server或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标准版。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1.在操作系统上,安装SQL server 2005标准版。
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说明对系统的影响。
2.学会启动、停止数据服务。
3.了解SQL Server 2005各个组件的具体功能。
四. 实验过程(注:该部分要求在实验报告中给出具体步骤和内容,辅以必要的图示说明)注:图片需要上机运行SQL Server软件之后,可用QQ的抓图工具把运行窗口抓下来,粘贴在word文档中。
1.SQL Server2005安装详细图解:选择基于 x86 的操作系统(8)选择服务器组件、工具、联机丛书和示例(C)点击下一步填写姓名和可选的公司名称注意:这个地方可以只选择第一项:SQL Server Database Services 和最后一项工作站组件、联机丛书和开发工具这里推荐操作:选择“浏览”路径为系统文件存放盘以外的空间直接使用默认实例点击下一步即可。
选择:使用内置系统账户然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混合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然后设置自己的密码点击下一步选择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点击安装后系统开始配置选择,再点一步后进行安装进度界面2.点击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后出现第一次运行进行环境配置的界面,当然这是系统自己在配置。
配置完成后,弹出连接服务器选项:3.服务器组件说明SQL Server 数据库引擎数据库引擎包括数据库引擎(用于存储、处理和保护数据的核心服务)、复制、全文搜索以及用于管理关系数据和XML 数据的工具。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几个单词:1数据(Data)2数据库(Database,DB)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1.1数据和信息1.数据(Data):对客观事务及其活动的抽象符号表示或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可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学生的考试成绩85和562.信息(Information):消化理解了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知识。
学生通过思考及格和不及格3.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或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1.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部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其本质上是一个电子文档。
简单地说,数据库就是一个“数据仓库”。
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1.3 数据库管理的发展1.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数据不能长期保存(没有磁盘、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应用程序本身管理数据(程序和数据是一个整体)●数据不共享(一个程序中的数据无法被其他使用)●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存储结构改变需修改程序)2.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出现了磁盘)∙ 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 数据冗余大(数据文件根据应用程序的需要建立,各个程序必须建立自己的文件)∙ 共享性差∙ 数据独立性差3.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结构化:特定的数据模型表示事务以及事务之间的联系∙ 共享性高:减少数据冗余,减少更新异常∙ 数据独立性强:程序和数据相对独立∙ 独立的数据操作界面:通过命令或界面(菜单、工具栏、对话框)对数据库访问和处理。
如:VFP,∙ ACCESS,∙ SQL SERVER∙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定义、操纵和控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Web数据库技术●并行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商务智能技术●内容管理技术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第二节数据库系统概述2.1 数据库系统(DBS)构成1.硬件系统(Hard Ware,HW)2.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3.数据库(DataBase,DB)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建立、使用、维护数据库)5.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及相关接口软件(Development Tools,TOOLS)VB,NET,C# ,PowerBuilder,Java,Delphi ,JDBC ,ODBC6.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DBAS)企业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7.用户(USER )∙ 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数据库系统的建立、管理、运行、维护)∙ 数据库分析师:Data Base Designer/Analyst,(需求分析,建立概念和逻辑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 应用程序员:Application Programmer(根据需求,用PB等开发应用系统)∙ 终端用户:End User(银行出纳、窗口售票员、仓库管理员等,会使用就行)2.2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个人计算机系统(Personal Computer,PC)是宿主机也是终端,共享性、安全性差,适合数据量小和客户少的信息管理系统2.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lient/Server,C/S)两层C/S结构:客户层和服务器层三层C/S结构:客户层、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层3.浏览器/服务器系统(Browser/Server,B/S)也是一种C/S结构,客户端、Web服务器、服务器2.3 数据库(DB)的三级模式结构1内模式∙ 物理结构(内模式、存储模式、物理模式)∙ 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BMS 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内模式DDL )来定义内模式2 模式∙ 整体逻辑结构(模式/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全局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现实世界某应用环境(企业或单位)的所有信息内容集合的表示,∙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三级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不∙ 涉及物理存储细节和具体应用程序∙ DBMS 提供的模式描述语言(模式DDL )来定义模式3 外模式∙ 局部逻辑结构(外模式/子模式/应用模式/用户模式/局部模式) ∙ 数据库用户看到并允许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数据库用户的视图∙ 外模式是三级结构的最外层,∙是保护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DBMS 提供子模式描述语言(子模式DDL )来定义子模式2.4 数据库(DB )的二级映象1 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映像,使得外模式中的局部数据及其结构(定义)不变,程序不用修改。
2 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像,使得整体模式不变,∙ 当然外模式及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数据库对象 SQL 中的DDL视图 Create View基本表 Create Table数据库文件 Create Database第三节数据模型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3.1数据模型三个世界的转换:(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务抽象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1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事务及联系。
2信息世界(概念模型):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描述,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不考虑在计算机和DBMS上的具体实现。
3机器世界(数据模型):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3.2概念模型是客观世界到概念(信息)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常用表示方法是E-R图。
3.3 数据模型的种类●层次模型:树形结构,独立性差(一对一,一对多)●网状模型:实体集和实体集中的对象较多时,使用很麻烦●关系模型:有数学基础,规范化,概念单一(二维表格,独立性较强)●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第四节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4.1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按照规范法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1.需求分析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费时间的一步。
需求分析首先要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画出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 ,DFD),然后建立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并把数据字典图集和数据字典的内容返回客户,进行用户确认,最后形成文档资料。
需求分析是设计数据库的起点,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反映了客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数据字典:存放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完整型约束和物理存储结构,数据库运行是的统计信息)2.概念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 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 图来描述。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在下节重点介绍。
3.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设计E-R 图转换成具体DBMS 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基本表),形成数据库的模式,并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TABLE )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 )形成数据库的外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对逻辑设计的关系模型,根据DBMS 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DATABASE )内模式。
5.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需求分析阶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数据库经常性的维护工作主要由数据库管理员来完成,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监视、分析和改造,以及数据库的重构。
第五节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目标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
描述概念模式的是E-R图。
5.1 概念模型基本概念: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务和活动的抽象一个学生联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选课属性(Attribute):描述实体和联系的特性学号,∙ 姓名,∙ 性别主码(Primary Key):能够惟一标识实体集中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学号学号,课程号外码(Foreign Key)不是本实体的主码,是另一实体的主码,用于实现联系。
选课联系中的学号和课程号联系分类:一个实体集中每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集中的多少个实体存在联系。
∙ 一对一联系(1:1)例如:公司和总经理,∙ 学校和校长∙ 一对多联系(1:n)例如:班级和学生,∙ 家庭和成员,∙ 学生与班长∙ 多对多联系(m:n)例如:学生和课程,∙ 工人和零件,∙ 读者和图书E-R模型的基本构件:实体:矩形;联系:菱形;属性:椭圆形;相连关系:连接线5.2 数据库概念设计方法概念设计的的一般步骤:1.初始化工程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从目的描述和范围描述开始,确定建模目标,开发建模计划,组织建模队伍,收集源材料,制定约束和规范。
其中收集源材料是这阶段的重点。
通过调查和观察结果,由业务流程、原有系统的输入输出、各种报表、收集的原始数据形成了基本数据资料表。
2.定义实体实体集合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和属性集,可以从收集的源材料—基本数据资料表中直接或间接标识出大部分实体。
根据源材料名字表中表示物的术语以及具有“代码”结尾的术语,如客户代码、代理商代码、产品代码等将其名词部分代表的实体标识出来,从而初步找出潜在的实体,形成初步实体表。
3.定义联系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规则和实际情况确定出连接关系、关系名和说明,确定关系类型,是标识关系、非标识关系(强制的或可选的)还是非确定关系、分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