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管控说明(2020新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552.00 KB
- 文档页数: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VOCs无组织排放的控制和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VOCs物料储存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设备与管线组件VOCs 泄漏控制要求、敵开液面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以及VOCs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要求、企业厂区内及周边污染监控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新建企业自2019年7月1日起,现有企业自2020年7月1日起,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按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需要和经济与技术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本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本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9年4月16日批准本标准自2019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VOCs物料储存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设备与管线组件VOCs 泄漏控制要求、敵开液面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以及VOCs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要求、企业厂区内及周边污染监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及VOCs无组织排放的现有企业或生产设施的VOCs无组织排放管理,以及涉及VOCs无组织排放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VOCs无组织排放管理国家发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已作规定的,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因安全因素或特殊工艺要求不能满足本标准规定的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可采取其他等效污染控制措施,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或依据排污许可证相关要求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附件1四川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指南— 3 —目录1.适用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7)4.家具制造行业生产工艺及VOC S排放 (8)4.1.木质家具生产工艺及VOC S排放 (8)4.2.软体家具生产工艺及VOC S排污 (11)4.3.金属家具生产工艺及VOC S排污 (11)4.4.其他家具生产工艺及VOC S排污 (12)4.5.家具制造行业VOC S污染物排放 (13)5.家具制造行业VOC S污染防治技术 (14)5.1.家具制造行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选择原则 (14)5.2.家具制造行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选择基本方法 (15)5.3.家具制造行业VOC S污染防治技术 (15)6.最佳可行技术 (22)6.1.清洁生产工艺最佳可行技术 (22)6.2.VOC S污染治理技术最佳可行技术 (25)6.3.环境管理 (29)— 4 —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家具制造行业排污单位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制定本指南。
可作为四川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的参考技术资料。
本指南起草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叶宏、钱骏、陈军辉、姜涛、孙蜀、杨怡阁— 5 —四川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四川省使用或部分使用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及有机溶剂的各类家具制造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3836.4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3347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51 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GJ 229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J 459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木质门和钢质门— 6 —HJ 571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板及其制品HJ 253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HJ 2541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粘剂HJ 254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具HJ/T 414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HJ/T 1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 386 工业废气吸附净化装置HJ/T 389 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JJF 1049 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校准DB51/2377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293.15K条件下蒸气压大于或等于10Pa,或者特定适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除CH4、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ICS 13.040.40Z 60DB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 524—2020代替 DB12/ 524-2014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Emission Control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2020 - 10 - 23 发布2020 - 11 - 01 实施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有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4)5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6)6其他控制要求 (7)7污染物监测要求 (7)8实施与监督 (9)附录A(资料性附录)VOCs 行业术语定义及重点行业 (10)附录B(规范性附录)各行业受控工艺设施和单项必测VOCs 物质 (12)附录C(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4)附录D(规范性附录)控制VOCs 排放的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15)附录E(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17)附录 F(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 (21)附录G(规范性附录)确定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25)附录 H(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26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改善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促进各行业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 524-2014)的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修订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明确了VOCs 的表征指标;——增加了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限值和监测方法;——收严了有组织排放限值;——完善了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加强了实施与监督。
有害物质控制程序(QC080000-2012)1.0目的对公司产品所使用物料进行全面有效地控制,确保公司所有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国际玩具标准及客户要求。
2.0适用范围公司产品及使用物料所涉及到的区域、部门、职能及运作环节。
3.0职责3.1品质部3.1.1制定并执行公司有害物质控制方案;3.1.2负责公司内部有害物质的管控及相关有害物质检测;3.1.3协助、监督供应商对有害物质进行管理;3.1.4负责有害物质管控、培训及宣传等。
3.1.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3.2生产部3.2.1按照有害物质管理工作程序安排物流进行生产。
3.3工程部3.3.1确保工程资料中所使用物料符合有害物质标准的要求;3.3.2按照有害物质管理要求去评估及选用新的物料及供应商。
3.4计划部3.4.1负责供应商的选择及物料采购工作;3.4.2配合品质部对供应商的有害物质管理系统进行监督;3.4.3负责加工商的选取工作;3.4.4负责对供应商索取有害物质的检验报告。
3.5货仓3.5.1负责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物料及半成品的收、发、存、补等物料监管工作;3.5.2负责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成品的标示、收发等物料监管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
4.定义4.1有害物质:是指在其生产、使用或处置的任何阶段都具有会对人、其它生物或环境带来潜在危害特性物质。
5.内容5.1品质部制定并执行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文件指引,并且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程序》的培训。
当有害物质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出现更新时,应对采购、货仓及供应商进行相关的有害物质标准培训。
品质部依本程序全面推行有害物质管理的所有工作。
5.2来料供应商、加工商的监控5.2.1供应商的选择5.2.1.1计划部在选取符合要求的合格供应商及加工商前,采购人员应向供应商传递有害物质标准要求,如(DXC)对有害物质控制的要求等相关信息。
5.2.1.2所有原材料、辅料均需要满足符合有害物质环保指令要求。
2020年塑料包装行业VOC排放控制指导手册2020年6月目录第1 部分塑料包装印刷VOCS 排放控制技术指南 (1)一、源头削减 (1)(一)含VOC S 原辅材料 (1)(二)印刷工艺 (3)二、过程控制 (4)(一)储存 (4)(二)调配 (4)(三)输送 (4)(四)印刷 (5)(五)复合/覆膜/涂布/上光 (5)(六)烘干 (5)(七)清洗 (5)三、末端治理 (6)(一)凹版印刷 (6)(二)柔版印刷 (6)(三)复合 (7)(四)涂布 (7)(五)覆膜/上光 (7)(六)其他 (8)(七)非正常工况 (8)四、排放限值 (8)五、监测监控 (9)六、台账记录 (9)(一)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9)(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9)第2 部分VOCS 相关标准内容要点 (11)一、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内容要点 (11)(一)标准 (11)(二)内容要点 (11)二、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解释说明 (16)第3 部分VOCS 末端治理技术选择与运行维护要求 (23)一、治理技术适用范围 (23)二、治理设施运行维护 (29)三、治理设施台账记录 (37)(一)设施运行管理信息 (37)(二)非正常工况信息 (38)(三)日常维护信息 (39)第4 部分重点行业VOCS 排放监测技术指南 (40)一、监测内容、指标、频次的确定 (40)(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40)(二)监测指标的确定 (40)(三)监测频次的确定 (41)1、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频次 (41)2、监督帮扶抽查监测的频次 (41)二、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 (41)(一)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的通用要求 (41)(二)采样位置要求 (43)(三)采样平台要求 (44)(四)采样平台通道要求 (44)(五)采样孔要求 (44)三、监测要求 (45)(一)手工监测要求 (46)(二)自动监测要求 (48)1、自动监测的安装等管理要求 (48)2、自动监测的关键技术要求 (48)四、监测记录 (49)(一)手工监测的记录要求 (49)(二)自动监测的记录要求 (50)第1 部分塑料包装印刷VOCs 排放控制技术指南图1 包装印刷行业生产工艺与VOCs 排放环节示意图一、源头削减(一)含VOCs 原辅材料塑料包装印刷企业在2021 年4 月1 日起使用的油墨中VOCs 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在2020 年12 月1 日起使用的胶粘剂、清洗剂和涂料中VOCs 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进而引发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
因此,必须重视对VOCs的管控。
VOCs主要来源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料涂料制造、溶剂制造与使用等过程。
GB 38507-2020标准对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作出了规定,适用于出厂状态的各种油墨。
GB 38507-2020标准中油墨的定义、分类及VOCs含量限值1、油墨定义GB 38507-2020《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中,油墨为:由着色剂、连接料、辅助剂等成分组成的分散体系,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着色的物质[GB/T 15962-2018,定义2.1]。
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任何初沸点低于或等于250℃的有机化合物[HJ2542-2016,定义3.2]。
2、油墨分类油墨按产品组成中使用的主要稀释剂差异分为溶剂油墨、水性油墨、胶印油墨、能量固化油墨、雕刻凹印油墨。
水性油墨、胶印油墨、能量固化油墨、雕刻凹印油墨为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油墨产品。
其中溶剂油墨按印刷方式分为凹印油墨、柔印油墨、喷墨印刷油墨、网印油墨;水性油墨按印刷方式分为凹印油墨、柔印油墨、喷墨印刷油墨、网印油墨;胶印油墨按进纸和干燥方式分为单张胶印油墨、冷固轮转油墨、热固轮转油墨;能量固化油墨按印刷方式分为胶印油墨、柔印油墨、网印油墨、喷墨印刷油墨、凹印油墨;雕刻凹版油墨未作细分。
3、油墨中VOCs含量限值溶剂油墨:凹印油墨≤75%,柔印油墨≤75%,喷墨印刷油墨≤95%,网印油墨≤75%;水性油墨:凹印油墨(吸收性承印物≤15%,非吸收性承印物≤30%),柔印油墨(吸收性承印物≤5%,非吸收性承印物≤25%),喷墨印刷油墨≤30%,网印油墨≤30%;胶印油墨:单张胶印油墨≤3%,冷固轮转油墨≤3%,热固轮转油墨≤10%;能量固化油墨:胶印油墨≤2%,柔印油墨≤5%,网印油墨≤5%,喷墨印刷油墨≤10%,凹印油墨≤10%;雕刻凹印油墨:≤20%。
涉voc管理制度一、前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在室温下易挥发并能够在大气中形成臭氧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有机化合物。
VOCs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VOCs的管理和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VOC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VOCs的定义、来源、危害、管理要求以及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二、VOCs的定义1. VOCs是指在室温下易挥发并能够在大气中形成臭氧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等过程中的挥发排放,包括溶剂蒸发、燃烧排放、油漆涂料等多种方式。
2. VOCs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等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较大。
3. 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
因此,对VOCs的管理和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三、VOCs的来源1. 工业生产:包括石化行业、化工行业、印染行业等。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VOCs排放,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2. 交通运输:包括汽车尾气、船舶排放、飞机尾气等。
这些排放在城市交通拥堵的地区尤为突出,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 建筑装饰:包括油漆涂料、装修材料、家具等。
这些装饰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VOCs。
4. 其他排放源: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化学品储存、垃圾处理等。
这些排放源也会产生大量的VOCs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四、VOCs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VOCs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危害更大。
2. 对环境的危害:VOCs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排放后易与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voc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VOC(挥发性有机物)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护环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VOC设备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 VOC设备指能够控制或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喷涂设备、烘干设备、汽车油漆房等。
第四条 VOC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等环节。
第五条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监督和管理VOC设备的使用,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第六条公司将在设备购置时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低排放设备,并鼓励更新更高效、更环保的设备。
第七条公司要求员工在使用VOC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在VOC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机报告,及时维修处理。
第九条员工在使用VOC设备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条公司定期对VOC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公司还将建立VOC设备的台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资产完整。
第十二条公司要建立VOC设备管理档案,包括设备购置记录、维护保养记录、使用记录等,以备查阅。
第十三条公司还将制定定期的设备检查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四条公司要制订应急预案,当VOC设备发生故障或意外排放时,能够迅速处理,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第十五条公司也将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对VOC设备的操作熟练性和安全意识。
第十六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奖惩措施,对遵守制度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的员工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任何修改或违反,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处理。
第十八条审定单位:公司董事会。
第二章 VOC设备管理制度第一条设备购置(一)公司将设备购置列入年度采购计划,按计划进行采购。
(二)在设备购置时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低排放设备,避免购买过时的高排放设备。
vocs环保管理制度VOCs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厂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员工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VOCs排放的生产、储存、使用和处理过程。
二、组织管理1. 成立VOCs管理小组,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VOCs的日常监测和管理。
三、排放标准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VOCs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定期审查和更新排放标准,确保与最新的环保要求保持一致。
四、排放控制1. 对VOCs排放源进行识别和分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VOCs的产生和排放。
五、监测与报告1. 建立VOCs排放监测体系,定期对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2. 记录监测数据,并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六、应急管理1. 制定VOCs泄漏和事故应急响应计划。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培训与教育1. 对涉及VOCs操作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八、监督检查1. 定期对VOCs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并采取纠正措施。
九、持续改进1.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VOCs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 定期评估VOCs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VOCs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任何修改和补充,需经管理小组审议通过,并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