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
- 格式:doc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东破亿登榜⾸全国合计 13 3972 48521. ⼴东省 1 0430 31322. ⼭东省 9579 30653. 河南省 9402 35674. 四川省 8041 82005. 江苏省 7865 99036. 河北省 7185 42027. 湖南省 6568 37228. 安徽省 5950 05109. 湖北省 5723 774010.浙江省 5442 689111.⼴西 4602 662912.云南省 4596 623913.江西省 4456 747514.辽宁省 4374 632315.⿊龙江省 3831 222416.陕西省 3732 737817.福建省 3689 421618.⼭西省 3571 211119.贵州省 3474 646820.重庆市 2884 617021.吉林省 2746 229722.⽢肃省 2557 525423.内蒙古 2470 632124.台湾省 2316.225.上海市 2301 914826.新疆 2181 333427.北京市 1961 236828.天津市 1293 822429.海南省 867 151830.⾹港 709.7631.宁夏 630 135032.青海省 562 672233.西藏 300 216634.澳门 55.23前3名⼈⼝多于德国,前7名多于英国,前10名多于韩国,前19名多于加拿⼤,前24名多于澳⼤利亚中国各省⾯积排名:1、新疆维吾尔⾃治区⾯积166万平⽅千⽶);2、西藏⾃治区⾯积122.8万平⽅千⽶);3、内蒙古⾃治区⾯积118.3万平⽅千⽶);4、青海省⾯积72.23万平⽅千⽶;5、四川省⾯积48.14万平⽅千⽶;6、⿊龙江省⾯积45.48万平⽅千⽶;7、⽢肃省⾯积45.44万平⽅千⽶;8、云南省⾯积38.33万平⽅千⽶;9、⼴西壮族⾃治区⾯积23.6万平⽅千⽶;10、湖南省⾯积21.18万平⽅千⽶;11、陕西省⾯积20.56万平⽅千⽶;12、河北省⾯积18.77万平⽅千⽶;13、吉林省⾯积18.74万平⽅千⽶;14、湖北省⾯积18.59万平⽅千⽶;15、⼴东省⾯积18万平⽅千⽶;16、贵州省⾯积17.6万平⽅千⽶;17、江西省⾯积16.7万平⽅千⽶;18、河南省⾯积16.7万平⽅千⽶;19、⼭西省⾯积15.63万平⽅千⽶;20、⼭东省⾯积15.38万平⽅千⽶;21、辽宁省⾯积14.59万平⽅千⽶;22、安徽省⾯积13.97万平⽅千⽶;23、福建省⾯积12.13万平⽅千⽶;24、江苏省⾯积10.26万平⽅千⽶;25、浙江省⾯积10.2万平⽅千⽶;26、重庆市⾯积8.23万平⽅千⽶;27、宁夏回族⾃治区⾯积6.64万平⽅千⽶;28、台湾省⾯积3.6万平⽅千⽶;29、海南省⾯答3.4万平⽅千⽶;30、北京市⾯积1.68万平⽅千⽶;31、天津市⾯积1.13万平⽅千⽶;32、上海市⾯积0.63万平⽅千⽶;33、⾹港特别⾏政区⾯积1101平⽅千⽶;34、澳门特别⾏政区⾯积25.4平⽅千⽶。
第六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引言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经历了五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到电力、电子、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每一次革命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那么,第六次工业革命又将以怎样的形式展开?本文将探讨第六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第六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将得到全面升级。
智能制造将通过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智能和个性化。
例如,智能工厂将更加灵活地处理多样化的订单,通过自主决策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快速交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第六次工业革命还将以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为标志。
随着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主流能源的替代品。
同时,工业生产过程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人机协作第六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标志是人机协作的普及。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步将使机器在处理复杂任务和数据分析方面更加高效和准确。
然而,人的创造力、情感和理解能力仍然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人机协作将成为新的工作模式,人们将与智能机器共同合作,发挥彼此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4. 个性化定制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将愈发凸显。
第六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就是个性化定制的普及。
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都将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
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能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符合其个性化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5. 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将是第六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将赋予数据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背景“全民健身季”、“全民健身日”等健身活动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锻炼。
而为了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对全国范围内的体育场地信息进行普查就显得格外重要。
意义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是中国体育场馆发展的一次重要测评和普查,旨在全面肯定和加强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挖掘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改善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扩大全民健身事业奠定重要基础。
体育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也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全民健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对于全国体育场地建设的规划,并督促地方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使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标本次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了解我国体育场地现状和发展趋势;2.为全民健身事业建设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3.发现全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内容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建设情况普查建设情况普查指的是对我国现有体育场地的总量、类型分布、建设年限、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全面调查,目的是及时了解体育场地建设情况,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社会需求普查社会需求普查指的是对群众对体育场地需求的调查,主要是了解群众对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期望和要求。
它是和建设情况普查相对称的,以群众的期望和需求为依据,对比现有的可用资源情况,可以更好地明确改善策略,提高资源匹配效率。
管理情况普查管理情况普查指的是对体育场地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体育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规范性、质量、安全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部分调查主要是为了帮助评估管理情况,了解体育场地的运营和管理状况,以便改进现有的工作,为进一步改善体育场地的建设和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体育场馆事业迈入了新发展的关键期。
龙源期刊网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作者:王新志来源:《学理论·学术版》2008年第06期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大会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二是明确了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党的路线是争取群众。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
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
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大会根据主席团和各省代表团的提名,选出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组成第六届中央委员会;选出由3名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审查委员会。
大会闭幕后,在六届一中全会上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7月20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党委会秘书长。
党的“六大”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它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存在的一系列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克服党内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工作的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开展全国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十分艰巨。
湘阴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从新泉镇的普查工作来看,存在不少的问题。
笔者就这次综合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作简要的分析。
一、普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锁定普查对象非常困难。
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都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只有将流动人口在普查时点锁定于某个确定的地点,才能对其准确登记,做到不重不漏。
但是,当前城乡之间、城际之间、乡际之间,人口迁移流动不仅数量十分巨大,而且频率也非常高。
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投资房产、购买新房等现象十分普遍,城市里的很多居民同时拥有几处住房,往往造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形成人户分离;在农村,婚嫁人走不迁户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现象也较为普遍,人户分离现象十分突出。
这些都给我们锁定普查对象增大了难度,也非常容易造成人口普查的遗漏和重复。
2、普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
现在,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各方面信息,人口普查采取的是入户询问、当场填报的调查方式,因此,普查员调查登记中可能会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
人口普查主要以入户登记调查(甚至需要多次入户)为主要手段,“见面难”(找不到人或多次上门遇不到人)和“入户难”(不欢迎调查员入户或不配合调查)是当前困扰人口普查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调查、商业调查大量增加,群众难以分辨,厌烦情绪增多,配合程度下降。
普查对象的这些顾虑将直接导致其对普查工作配合程度的下降,直接影响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普查数据的质量。
3、一些特殊流动人员容易漏填。
一种是服务加工等行业的打工人员。
由于此类行业的人员素质要求低,待遇低,因此不少老板在招工时都提供食宿,这些雇员往往吃住都在单位的小仓库或加工厂内,在进行清查摸底的时候极易遗漏。
石家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石家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1016378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818365人,增长8.76%,年平均增长率为0.8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720331户,家庭户人口为944373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人减少0.2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087913人,占50.06%;女性人口为5075875人,占49.9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1下降为100.2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48125人,占15.23%;15-64岁人口为7789753人,占76.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825910人,占8.1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7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4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29179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3726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14984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98688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5013人上升为1271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964人上升为1709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8388人上升为4083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0165人下降为19549人。
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在当今社会,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在保障人民健康、指导医疗政策、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作为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凸显了医学伦理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领您深入探讨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的相关内容,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的意义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是指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对涉及伦理学的医学研究项目进行审查和批准的一种标识。
它的出现旨在规范和促进医学研究的合法性和伦理性,保障被试验者的权益和安全,同时提升医学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这一批号的颁发意味着医学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了严格的伦理审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具有合法、合规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2. 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的申请流程申请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和审核。
申请者首先需要准备完整的研究方案和相关材料,然后递交给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医学伦理学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核。
审核过程中将对研究的伦理合规性、受试者知情同意、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和利益等方面进行仔细审查。
通过审核后,申请者将获得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并可以开始医学研究项目的实施。
3. 对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的个人理解我认为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的设立是现代医学伦理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它通过制定严格的伦理审查标准和程序,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防范了伦理风险和侵权行为。
这一批号的设立也提升了医学研究的社会信任度,为医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期待这一批号能够不断完善和提升,更好地为医学研究和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医学伦理学审查批号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背景资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进行。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大致可分为普查准备、登记和复查、数据处理和公布三个阶段进行。
【知识链接】关键词:人口和人口流动简史1.中国古代人口数(秦汉大一统以来):基本上是盛世人口稳定,乱世人口减少,秦朝人口约3000万,汉朝鼎盛时约5000万。
汉朝到明代,中国人口大约在5,000—6,700万之间徘徊。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丁赋(人头税)并入地税,以后滋生人丁不再课税,人口隐瞒少了,人口增加甚快。
乾隆6年(公元1741年)在籍人口总数为143,411,559人(《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57),这在中国历史上全国总人口数第一次达到一亿以上。
从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经历53年,人口由1.43亿增加到3.13亿。
道光14年(公元1834年)人口总数为401,008,574人(《清实录•宣宗实录》卷261),全国人口第一次增加到4亿以上。
2.中国古代人口迁移(1)影响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说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具体说来有:①受自然灾害、饥饿、疾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迁移的基本原因。
②生产方式的影响:游牧民族受先进生产方式的吸引而产生民族迁移。
③战乱引起:由于黄河中下游长期是政治中心,战乱使中原人口流向相对稳定的南方,少数民族就流向中原地区。
④政府政策的指导、政治中心的转移以及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移民支边,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采取大规模的移民方法。
高一地理第六次段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66分)世界末日论者宣称地球将在2012年发生重大灾难,而巧合的是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于2012年左右达到峰值。
据此回答1~2题。
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 维持地表温度B. 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 产生潮汐现象D. 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2. 在“黑子峰年”(黑子数达到极大值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B.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C.消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D.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下图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当天某时光照图。
读图文资料,完成3~4题。
3. 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邯郸地区昼长夜短B. 新加坡(约1°N,104°E)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 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D. A、B、C三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4.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首次对接。
此时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但仍昼长于夜C. 太阳直射点由较高纬向较低纬移动D.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5.该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读“太阳直射点回归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时A.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半年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时A.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B.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8.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变化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9.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10.下列四副热力环流图中,画法正确的是读“气旋和反气旋图”,回答11~12题。
1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A.甲B.乙C.丙D.丁12.形成我国北方秋季晴朗天气的是A.甲B.乙C.丙D.丁1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的是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该海区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暖流B .北半球、寒流C .南半球、暖流D .南半球、寒流 15.关于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增温、增湿B .增温、减湿C .降温、增湿D .降温、减湿 16.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 )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植物蒸腾 D.水汽输送 17.喜玛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两大板块的相互作用( )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B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C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张裂D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张裂 18.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下列四幅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①②③④热冷热热热热热冷冷冷冷冷《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23—24题 20.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A .暖锋过境B .冷锋过境C .准静止锋过境D .暖气团影响 2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22.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读甲、乙两图,回答23题。
23.甲乙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侵蚀D .风力沉积 24.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A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B .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C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 .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25.上面哪幅图表示我们家乡郑州的气候类型( )2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二分日的是我国东部某校学生在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在下列各地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7.A-B -C 之间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 B.向斜C.地堑 D.断块山28.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找出记录错误:A.该处的褶皱构造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岩层主要是变质岩C.B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A-B -C 之间的地质构造底部适合修建隧道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气压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30.图中a、b、c、d、e五地中,最不可能出现降水的是A. a d eB. b d eC. a b dD. a c左下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 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右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3~34题。
31.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32. 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有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33. 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A. 北半球、气旋B. 北半球、反气旋C. 南半球、气旋D. 南半球、反气旋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34~36题。
34. 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5. 甲地比乙地()A.气压高B.风力大C.气温高D.湿度大36. 有关丙、丁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丙地,气压下降B. 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C. 丙地,大风降温D. 丁地,阴雨绵绵37. 读“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
若近期陆地降水持续减少,可能的原因是A. 陆地升温明显B. 海洋持续升温C. 图示大气环流增强D. 大型水库建设过多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图中阴影为气压带,回答38~40题。
38. M处盛行风向为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39. 此季节A. 邯郸盛行东南季风B. 南极点可见到极光现象C. 北京昼长夜短D. 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40. 若M地的时间是2012年2月28日14时,北京时间为A. 2月28日4时B. 2月28日16时C. 2月29日4时D. 3月1日4时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
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
据此,完成41~42题。
41. 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①北太平洋暖流 ②加利福尼亚寒流 ③阿拉斯加暖流 ④北大西洋暖流 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②42. 使该“垃圾洲”让美国海岸面临“危险局面”的洋流是A. 加利福尼亚寒流B. 北赤道暖流C. 日本暖流D. 阿拉斯加暖流 读“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判断43~44题。
43 此图反映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A. 臭氧层空洞B. 全球变暖C. 两极冰川融化D. 植被破坏44. 下列做法中,能有效缓解该问题的是A.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 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 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二、综合题 45.(1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岩层形态看,M 处的地质构造为___ ;该处形成山岭的主要原因是 。
(2)N 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 , 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理由是 。
(4)在外力作用下,①处的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岩4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并于2012年4月8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
图15是航行路线,图16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 )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7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 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
B 处的气侯类型是 ,此时的气候特点是 ,原因是 。
(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 ,原因是 ;经过③时很艰难,原因是 。
(3)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17中公转轨道A 、B 、C 、D 四段中的 (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4)图17中甲处的节气是_______。
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此时郑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图17海洋图15图16图17高一地理答题卷45、(10分)(1)(2)(3)(4)46、(24分)(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