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1.12 KB
- 文档页数:5
初二(下)期末语文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一)快速诵读本文6——23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答:2.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那几件详写,那几件略写?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答: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4.理解下列句子。
1)“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2)“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5.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第二三天便.还我”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3)“……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较晚了他所担任的功课……”4)“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二)仔细阅读24——38段,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及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2.作者为什么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这种选择对你有哪些启发?答:3.简要概括24—31段的主要内容。
答:4.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认识?答:5.如何理解29——31小节中的三个“他们”?答:6.“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7.“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一句中“良心发现”是指:。
“增加勇气”是指: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0.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请综合文中32 、38两段的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他说:“我的梦想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字词1藤野先生不逊.(xùn)诘.责(jiã)订.正(dìng)深恶.(wù)痛疾解剖.(pōu)绯.红(fēi)标致.(zhì)托辞.(cí)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cuî)杳.无消息(yǎo)匿.名信(nì)成群结队.(对)2我的母亲文绉绉..(zhōu)绰.号(chuî)气量.(liàng)佃.户(diàn)眼翳.(yì)责罚.(fá)质.问(zhì)广漠.(mî)宽恕.(shù)牢骚.(sāo)侮.辱(wǔ)4、列夫*托尔斯泰黝.黑(yǒu)滞.留(zhì)愚钝.(dùn)器宇轩.昂(xuān)禁锢..(jìn gù)犀.利(xī)侏儒..(nàgîu)..(zhūrú)酒肆.(sì)尴尬..(gān’gà)粗制滥.(làn)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guǎ)鹤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颔.(hàn)首低眉诚惶.(huáng)诚恐无可置.疑(zhì)黯.(àn)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yín)锃.亮(zâng)失调.(tiáo)崎岖..(qíqū)粗鄙.(bǐ)6、雪博.(搏)识美艳消释褪.尽(tuì)凛冽..(lǐnliâ)升腾脂粉奁.(lián)胭脂.(zh ī)朔.方(shuî)9、海燕苍茫胆怯.(qiâ)翡翠..(wānyán)..(fěicuì)蜿蜒11、敬畏自然蓬蒿..(pãnghāo)咫.尺(zhǐ)狼藉.(jí)呐.喊(nà)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 ù)精巧绝伦.(lún)美味佳肴.(yáo)鲲.鹏(kūn)斥鴳.(yàn)15 喂——出来哂.笑(shěn)拍板牟.取(mïu)黑咕隆咚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众目睽睽.(kuí)铆.钉(mǎo)16 云南的歌会蹲踞..(chïuhâ)熹.微(xī)譬.喻(pì)淳.朴(chún)即物起兴.(x ..(dūnjù)酬和ìng)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yín)凤哕.(huì)第 1 页共4 页。
2020年八(下)语文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班级姓名学号一、记叙文阅读。
我的母亲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八年级下期现代文学阅读期末复习《藤野先生》作者:鲁迅1.作者为什么觉得“东京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2.“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赏析答:“这名目”是指日暮里。
“日暮”这个词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它往往与悲伤、愁苦的情感联在一起。
鲁迅去日本,只身处异邦,景物不同,风俗各异,特别是远离亲人,实有“去国杯乡”之感,因而见“日暮里”三字便勾起了思乡之情。
3.句子赏析(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生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答: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盘着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这些人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满清王朝的政治倾向,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烂的精神状态。
(2)实在标致极了。
答:“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了,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
用“实在”修饰“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群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的鄙夷和反感。
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如果改为“实在丑极了”,就显得太直露,失去了嘲讽意味。
(3)“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说明作者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
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他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自己同胞不觉醒时地痛苦心情。
答:这里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作者写在仙台的艰苦环境有什么用意?答:与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立志求学报国的决心。
3.作者去仙台途中,为什么去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日暮里是因为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水户是因为明的遗民朱舜水住过的地方,也是说国家衰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字词注音烂慢(man)绯(fei)红油光可鉴(jian)芦荟(hui)不逊(xun)匿(ni)名诘(jie)责抑扬顿挫(cu6)深恶(wb)痛疾磨磨蹭蹭(mo ceng)迢迢(tiao)文绐绐(zhou)(gu)宽恕(shu)庶(shCi)黝黑禁锢(gu)侏儒(zhu ru)尴尬(gan ga)炽热(chi)粗制滥(Ian)造藏污纳垢(gou)正襟(jTn)危坐颔(han)首低眉黯(an)然失色广袤(mao)无垠(yin)髭(zT)S(quan)锂(zeng)滞(zhi)留酒肆(si)搓捻(cud nian )繁衍(yfin)迁徙(XI )觅食(mi)郁郁寡(gud)欢(ming)思遐想花团锦簇(cu)小憩(qi)冥奁(lian)朔(shu6)方胭脂(yan zhi)褪(tui)尽粘(zhan)连凛冽(lin lie)灼灼(zhuo)慷慨(kang kai)伫立(zhu)睥睨(pi ni)污秽(hui)咆哮(pao xiao)革堂革堂齬轄(tang ta)迸(beng)射播弄(nong)虐待(nue)雷霆(ting)鞭挞(ta)踌躇(chou chu)祈祷(qi dao)彷徨(pang huang罪孽(nie)霁(ji)眷(ju^n)念荷戟(H)稽何)首肠(yang)谷一撮(cuo)翡翠(fei cui)蜿蜒(wan yan)胆怯(qiQ)执拗(niu)馈赠(kui)真谛(di)璀璨(cui can)镶嵌(qian)酷肖(xiao)长吁(xu)短叹千山万壑(he)心扉(fei)憔(q诒o)悴(cui)馈(kui)赠蓬蒿(hao)咫(zhi)尺美味佳肴(诟。
)萧瑟(xiao se)和煦(hexu)干涸(he)吞噬(shi)裸露(luolu)媲(pi)美挑衅(xin)相形见细(chu)缄(jian)默窥探(kuT)凋(diWo)零哂(shen)缥(pido)碧轩(xuWn)邈(miao)嘤嘤(ying)W( yuan )飞戾(n )天横柯上蔽(bi)疏(shd)条交映短褐(hQ)穿结箪(d2n)瓢屡空晏(y2n)如衔(xiQn)觞(shWng)赋诗硕(shu6)师叱(chi)咄(dud)俟(si)负箧(qie)^(ye)屣(xi)^(jun)裂衾(qfn)珮(p&)环篁(huang)竹ift(chi)清冽(1沦) 蒙络摇缀(zhui)参(cGn)差(cT)披拂(fli)斗(d6u)折蛇行犬牙差(cD互浩浩汤汤(shang)霏霏(冏)悄(qiao)怆(chuQng)幽邃(sui)山岳潜(qidn)行隐曜(yao)檣(qiQng)倾楫(ji)摧忧谗(ch自n)畏讥琅(lang)^(ya)暝(ming)繁阴Mn)弈(yi) 觥(gdng)筹交错阴翳M)汗流泱(》■浅鬣(咤) 红装而蹇(jidn)者曝(pii)沙之鸟呷(xi2)浪之鳞二、文学常识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小编整理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我的母亲》阅读答案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欧阳夏丹《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酬劳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
下面为您推举欧阳夏丹《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13分)我的母亲欧阳夏丹①这几天在家里整理旧衣物的时候,无意间翻出了母亲的老照片,不禁看呆了。
年轻时的她可真美:笑颜如花、青春飞扬,眼神是那么的单纯、洁净。
我久久地凝视着照片中的她,已然很难将其和此刻在厨房里弯着腰、驼着背,还忙前忙后的母亲联系在一起。
②1994年,我上高二,正在苦读备战高考。
也正是在这一年,父亲被查出是肝癌晚期,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剩下的三个女人:母亲、姐姐和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所措。
但很快,母亲做出确定,让我每天正常上学,复习功课,而她和姐姐则轮番倒班,去医院照看父亲。
我印象中从那以后,母亲就再没睡过一个踏实觉,常常是夜里低眉垂眼地拖着疲乏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
而不用去医院的日子,她还得照看家里的大事小情,做饭烧菜、换灯泡修水管③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转瞬,快过年了。
除夕那天,母亲早早地起来预备年夜饭,芋头扣肉、豆腐圆子、蛋饺,这些都是父亲最爱吃的,母亲做好后把它们像艺术品一样的认真装进饭盒里,盖得严严实实,就拉着我们姐妹俩去医院了。
病房里,我们一边吃着,一边给父亲讲各种笑话逗他乐,父亲吃东西要嚼很久,他不怎么说话,只是微笑着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又看看我和姐姐,生怕这段难得的相聚时光会戛然而止似的。
④然而,父亲终究还是没能熬过去,他永久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真的成了我们在一起团聚的最终一个春节。
母亲因为操劳、难过过度,两年后即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做了大手术。
手术后,母亲消沉了一段时间,或许,对一个那么美,又那么爱美的女人来说,身体的残缺是一个无法言说的伤痛吧。
但没过多久,母亲就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她重新挺直腰杆儿,穿上秀丽的衣服,带着自信的笑容跟别人打招呼,甚至,连一度不情愿去尝试的推拿按摩,也变成了她每周必选的项目,当按摩人员充满怀疑地看着母亲的身体时,母亲坦然解释说:"噢,别担忧,我就是做过手术而已。
八年级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我的母亲》第4~7自然段,完成1~5题。
1.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2.第5自然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3.“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中的“慈母”和“严父”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怎样评价母亲的教子方法?请你根据文段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敬畏自然》第1~4自然段,完成6~9题。
6.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______,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______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______毕竟不是大海,______,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7.第2自然段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8.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原因是什么?9.作者为什么担忧地说,那些矿坑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三、阅读《云南的歌会》第2、3自然段,完成10~13题。
10.文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中“种种不同方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哪些方式?“种种不同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1.文中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时的胜利情形,其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试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动词:________________(2)作用:________________12.第3自然段首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3.从描写的笔法看,第3自然段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这段描写好在哪里?四、阅读《端午的鸭蛋》第2、3自然段,完成14~18题。
1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第2、3自然段的内容。
(1)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面三个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1)我的家乡是水乡。
《我的母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题我的母亲(节选)邹韬奋①母亲喜欢看小说,那些旧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
她讲得媚媚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销。
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和在上面看到穷的景象一样地不明白其所以然。
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
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②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③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④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于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新人教版试题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练习试卷一)《藤野先生》(13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看电影事件2、选文二三段出现了两处“他们”分别指那些人?(4分)第一处指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爱国青年,第二处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3、作者为什么说“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这句话说明作者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
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他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自己同胞不觉醒时地痛苦心情。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变化了”分别指什么?请具体写出。
(4分)“那时”:看电影。
“那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我的意见”:学医救国。
“变化了”:弃医从文。
(二)《我的母亲》(17分)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6 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节选的主要内容。
(3分) 17 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3分) 18 从哪些方面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3分) 19体会下列语句包含了怎样的情感?(3分)(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 20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说出你评价的理由。
(3分)研读《我的母亲》(节选,作者胡适)完成17-21题。
(15分)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浮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7.文中有四个加横线的词,有一个用词不当,跟原文不符,请选择。
()(2分) A.教训 B.责备 C.轻浮 D.责罚 18.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并说出这件事对应了母亲怎样的个性。
(3分)概括: (2分) 母亲的个性:(1分) 19.前文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后文又说“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这样说是不是矛盾的?请做一分析。
(1+2分) 20. 选文既写了“母之严”,又写了“母之慈”,请找出表现“母之慈”的句子,并结合生活说出你对“母之慈”的感受。
(2+2分)句子:感受: 21. 结合文中母亲形象,写出几句评价母亲或赞美母爱的话,其中要引入一句名言或格言。
(3分)一、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mí)广漠(mò) 捞着(lāo)嬉戏(xī) B.掷铜钱(zhì)厌恶(wù) 摹画(mó)管束(sù) C.眼翳病(yì)抽屉(tī) 容忍(rón��) 泡茶(pào) D.文绉绉(zhōu)绰号(zhuō) 牢骚(sāo)锁匙(shī)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A.卑劣,不道德。
( ) B.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 ) C.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 )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_______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惩罚 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刑罚 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4.下列句子中属于主谓句的一项是( )。
A.穿上吧,凉了。
B.于是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C.到了后半夜,快要“封门”了。
D.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5.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6.对文中第一句中“野蛮的孩子”一语,我们该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文绉绉:庶祖母: 8.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中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热点考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
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
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
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青紫色。
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
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
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
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
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
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
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
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
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
”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
”“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
“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
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
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
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2.第二段中母亲为什么“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