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 格式:docx
- 大小:14.58 KB
- 文档页数:2
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做一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职教中心赵光华热爱教育意味着热爱学习,投身教育意味着投身学习。
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身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促进真正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读书因而成为人类的神圣话题。
人类始终是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发现、在读书中成长——尽管每个时代人类的阅读主题会有变化,阅读方式会有不同,但对读书的钟爱始终不会改变。
古今中外的名师无论学历高低,都具备好学不倦、自学终生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新课改是一场受一线教师欢迎的革命,但在实际的课程改革中又会遇到许多困难。
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多读书,多学习,适应新课改,真正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来自深厚的文化积淀,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来自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来自语文教师自身所闪烁的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教学是慢功,是硬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
读书是一种艺术,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
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
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更添一份厚重的质感——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阅读,为教师的形象更添一份厚重的质感--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教师要有才情,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这样才能拥有教师的个人魅力,长久地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朱自清、叶圣陶、茅盾等文学大家都做过中学语文教员,他们酷爱读书、写作,才有很深的造诣和学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作出了典范.一次到某小学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孩子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美中不足的是,她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儿童动画片,有一位小朋友说“樱桃小丸子”时,这位老师竟问“樱桃小丸子,是红烧的,还是清蒸的?”又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看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时,一位同事到我跟前,拿起来看了一下,说;“一看就知道是前苏联人写的小说!”……由此,我想到:读书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很多教师说,我们也想看看书,看看报,可哪来的时间啊,身为教师的我,对此深有感触。
我真的希望有关部门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但我也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
读书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在书中与大师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于漪、高万祥、魏书生、钱梦龙等著名的语文教师无一不是嗜书爱书的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胸中有丘壑,”挥洒自如,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赖于读书,读书的力量给了他们行动的力量。
“窦桂梅”,这是一个为教育界熟知的名字,然而她却感叹:“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篇一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知道了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规范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要做一位能传递幸福的教师教师是个与众不同的职业,要在自己幸福感提升的前提下,更要学会传达让别人幸福的信息,成为幸福的播种机,如果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撒幸福种子,就是为他们开花结果筑下良好根基。
一位名人说:“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只要我们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去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这样既会使学生感到幸福,同时,我你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二、要做一位爱学习爱读书的教师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要多一些书生气。
据统计:我们有20%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读书”。
“有时间的,但没有用于读书”的占17%。
“时间不多,偶尔会看一下,或者放假才有时间读书”占7%。
只有“18%“认为有足够时间读书”。
是否愿意读书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教师是否有想读书、是否有动力去读书的问题。
30-50岁的教师读书更少。
中小学教师读书面甚至比学生还窄。
教师与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也不在于教龄和水平,而是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醒我们:“如果你想给自己的教育生活增添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您就要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如果不学习,不读书何谈教育科研呢?三、要做一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
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会超出一般教师。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课、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形式。
但是我觉得读书应当作为首选。
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 他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
“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阅读能带来教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阅读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阅读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
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
爱读书、有休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
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
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
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
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香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
读书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沙后所小学姜晓波爱读书的教师方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
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教不出爱读书的学生;而一个爱读书的教师,则无需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他自身便是读书的典范。
可以说,一个厌倦读书的人,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是自己的失误更是学生们的不幸。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师者”要提升心灵境界就必须读书。
读书可以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和精神气质,丰富教育生命。
要做一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以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动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就要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就要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样,才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要教书,先读书,这是身为人师的首要责任。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们要深知,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出色,自己必须出色;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多读书,自己必须多读书,自觉地读好书。
可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面对书籍,却毫无兴趣。
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是不读书的,但教师是不可以不读书的。
不读书,我们用什么来传道授业解惑呢?倘若自己的灵魂熄灭了火焰,我们用什么来点燃学生的心灵呢?学子们对师者往往投以仰视,因为,那是他们为人之楷模。
教师读书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心灵境界,也将影响到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精神成长。
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就要象高尔基看见书,如同一个饿汉看见面包,杰克·伦敦看见书,如同一匹饿狼看见带血的肉那样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做一名快乐的爱读书的教师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
作为教师,教育天然需要我们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充实的灵魂和持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就是——读书。
读书,首先能够改变我们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
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合格的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个实践教育家,只就知识、才情方面的差别来说,何止十万八千里。
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所以,“为学生读书”是教师阅读的第一推动力。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强调高度的道德责任,教师阅读也只有建立在道德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充足的政策支持。
靠着强大的道德支撑,我们方能除脱“职称”、“待遇”的俗气,洗净浮躁急进的铅华,实实在在地协助自己朝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境界稳步前进。
落实到具体的阅读行为上,“为学生读书”使我们阅读获得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在宽泛的阅读领域中一下子便找到了自己得以立足和展开的中心。
虽然书籍浩如烟海,但具体到特定的教师个人,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相对清晰的,总是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能够予以梳理并形成矛盾的网络结构的。
依据这种网络的建构,我们的阅读渴望在丛生的矛盾和无序的理念中很快找到自己特有的路径,从而开创出有条不紊、卓有实效的个性化阅读。
假设你是语文教师,如果仅凭自己单方面的兴趣而不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开始便选偏了方向……比如,学生明明需要教师注重其独特的学习心理或思维方式,而教师却从“增强文学欣赏”上下功夫……纵然旁收博览,你可能永远也只能徘徊于“丛林边缘”,越读越不得其门而入;而假设你选准了矛盾的切入点,你会发现每条路的尽头都指引着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方向,同时,你阅读的每一个成果都将成为一个鲜明的路标。
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摘要】体育教师不仅擅长运动,还热爱读书,通过阅读激励学生。
他们将读书融入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通过爱读书,体育教师不仅让学生热爱阅读,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领导能力。
体育教师的努力和榜样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浅。
他们通过阅读和体育教学的结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关键词】体育教师、爱读书、激励、体育教学、课外阅读活动、综合素质教育、学生榜样、全面发展、认可1. 引言1.1 引言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渐渐成为学生们的榜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的教育理念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我也因此感到无比荣幸。
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可以让更多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无尽乐趣。
2. 正文2.1 拥有对读书的热爱拥有对读书的热爱,首先可以带给体育教师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
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体育教师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参考。
阅读也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条理清晰。
拥有对读书的热爱还可以激发体育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
阅读可以让体育教师更好地领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坚定教育信仰,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水平。
通过阅读优秀的教育著作和故事,体育教师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吸取成功的教育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拥有对读书的热爱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水平,更可以激发教育教学的热情和动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力量。
2.2 激励学生喜欢阅读激励学生喜欢阅读是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注重的重要方面。
语文教师随笔做一位爱读书的老师“文人语文”重功底,其实是对当代语文教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纵观千百年来,名著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的一点,源于由名著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
可以说,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我们试想一下:中学生都要求阅读名著,我们做老师的不读一点名著,增加一点文学功底能行吗?勤于读书,充实自我,这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要基础。
读书是教师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也是走向“能师”、“人师”的唯一途径。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腹有诗书课自雅”。
手不释卷,身上就有了书卷之气,心中就有了书生意气,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文学豪气。
”正所谓,“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教师读书,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我非常赞同程先生的文人语文,因为我深知:阅读与写作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由之路。
“文人语文”始终是凸显教师功底的教学。
是的,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
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
“文人语文”重功底,其实是对当代语文教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纵观千百年来,名著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的一点,源于由名著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
可以说,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我们试想一下:中学生都要求阅读名著,我们做老师的不读一点名著,增加一点文学功底能行吗?勤于读书,充实自我,这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要基础。
读书是教师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也是走向“能师”、“人师”的唯一途径。
教师读好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各位教师分享我对于教师读好书的一些见解和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而我们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也无法忽视。
阅读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教师读好书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阅读拓宽视野、提升修养。
每位教师都渴望给学生带去最好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自己就需要不断充实知识和提升修养。
读好书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领域和新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阅读也是培养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让我们更加宽容、理解和有智慧地去引导学生。
其次,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教学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而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阅读与教育相关的专业书籍、研究报告、教材辅导书等,从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此外,阅读还能够让我们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使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推动教学发展。
最后,阅读激发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的重要示范。
当我们积极地读书、分享读书心得时,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学生会看到我们的榜样,看到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进而被感染和激励,培养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读书活动、推荐读物,以及在课堂上分享阅读心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使他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塑造品格。
总结一下,教师读好书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修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教学发展;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激发激情、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我们牢记阅读的重要性,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引路人。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课、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形式。
但是我觉得读书应当作为首选。
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 他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
“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阅读能带来教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阅读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阅读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
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
爱读书、有休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
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
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
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
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香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
书香教师读书事迹材料书香教师读书事迹材料7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那么相关的事迹材料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香教师读书事迹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书香教师读书事迹材料1姚利欢,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教师,从教10年来,不忘育人初心,践行以德树人,以学促教,荣获济源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园级“读书先进个人”、“读书之星”、“文明教师”、“师德标兵”等。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坚持,有人坚持踏实努力,有人坚持个性张扬,而我的那一份坚持便是——读书。
我爱读书,但并非天生爱读书。
一、感恩天幼教我读书20xx年,我有幸走进天坛路幼儿园,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对天幼的认识,从从前的听说到切身的体验,从切身的体验到油然的敬意,我诧异于这所年轻的幼儿园为何可以一路成长、一路芬芳,每一个天幼人为何可以以园为家、锐意进取……如果一定要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的话,那就是——信念!信念指明方向,信念给人力量,信念不言放弃。
天幼人的那一份信念坚定了我的那一份坚持。
20xx年,结合教体局多年来晒书房、晒书单等系列活动,天幼积极响应教体局号召,正式成立“天幼燃梦团”,从园长到教师再到家长,全园燃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读书风暴,霎时间,你读书我买单、生日送书、燃梦打卡、好书推荐、读书沙龙、共读一本书等活动持续开展。
我真庆幸自己能身在其中啊!一年多来,在天幼这片沃土,我坚持二百多天的燃梦打卡,不知不觉阅读了19本书,摘抄了两本读书笔记,撰写了二十余篇教育随笔。
“天幼燃梦团”就像给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我在书的世界里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浅薄,更让我觉察到学海无涯,术业有道。
二、感恩读书助我成长苏联著名学者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这一年多的燃梦阅读中,每一本书,都像星星之火点亮我的心灯,让我在和平、爱和自由中遇见更多美好。
优秀读书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读书人先进事迹材料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张XX,女,XX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XX省XX市人,XXXX年参加工作。
现任XX县教育局副局长兼XX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
她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信条,倾心投入教育事业,用智慧和才华点亮学生前行的路。
一、刻苦钻研,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张XX老师深知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她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她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汲取新知识、新理念,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
二、锐意进取,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张XX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她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小小发明家”、“校园科技节”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她还鼓励教师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三、倾心教育,做一名奉献型教师张XX老师视教育事业为生命,倾心教育、热爱学生。
她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能力。
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形成了一种“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良好氛围。
她还经常组织师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团结协作,做一名合作型教师张XX老师注重团结协作,积极与同事们交流合作。
她认为团队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她经常与教师们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廉洁自律,做一名道德型教师张XX老师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她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不接受吃请、不参与赌博等违法违纪行为。
她还经常提醒身边的同事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做一名爱读书的体育教师作者:宋积花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06期西汉刘向有一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018年,在省内支教这段难忘的时间里,由于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充足,笔者渐渐地喜欢上了书本,以前不爱读书的笔者,竟第一次连续不断地读完路遥的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四本书,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笔者慢慢养成了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
闲暇时,通过回看自己的体育教学比赛录像和承担的校内体育公开课,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语言匮乏、单调以及知识和能力不足显现出的“愚”,更觉得需要寻找“善读”的“药”,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笔者的体育课。
一、读好书,精选读书内容一本好书,就是一副良药。
以前,由于读书的范围比较狭窄,对于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一直迷茫不清,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地体验到了阅读好书的快乐。
1.体育教育专业类书籍尝试选择一些与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紧密相关的书籍,如:《中国学校体育》《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等相关体育教学类的期刊、书籍与《走下讲台做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相关教育科研类书籍。
从而了解全国同行的教育倾向及专业发展状况,借鉴其他学科教师好的做法,类推自己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
2.人文类书籍以《红楼梦》等名著为代表的国学经典类;以《平凡的世界》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类。
在这些优秀的人文宝藏中,汲取优秀的人文素养,不断厚重自己的人文底蕴。
3.教育教学专题网站在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及时获得各类活动信息,如: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网站、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官方博客、素言体育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了解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最新要求,获得最新的热点动态。
4.学生们喜欢的书籍选择阅读学生们喜欢的书籍,如:《让孩子树立自信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以及一些绘本等,这样可以丰富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师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们听不懂了,又何愁体育教师课堂没有故事?一本好书就是一副良药,它可以破除我们知识的陈旧,可以改善我们精神的匮乏,可以避免我们不懂学生的尴尬,更可以让我们与时俱进!二、善读书,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1.书要“三读”“快读”是一个批量阅读的好方法。
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第一篇: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做一名爱读书的老师闲暇时经常捧起书有意无意地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真的需要读书。
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读书因而成为人类的神圣话题。
人类始终是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发现、在读书中成长——尽管每个时代人类的阅读主题会有变化,阅读方式会有不同,但对读书的钟爱始终不会改变。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的阅读就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可以说“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教师不读书,不思考,如何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师。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
一个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
我深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
这需要我们每时每刻去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的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
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当下,人们读书往往受到影视文化的冲击,荧光屏前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但荧光屏前的欣赏,只能是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式,更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最佳途径。
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在当今社会,体育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体能锻炼和技能训练,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名爱读书的体育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阅历,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书籍,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只有自己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阅读体育相关的书籍。
可以利用体育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推荐一些经典的体育书籍给学生,启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体育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知识的渴望,提升他们对体育知识的认知水平。
爱读书的体育教师还应该将阅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
可以在体育课上布置一些跟体育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同的运动技能和规则,充实自己的运动知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作文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对体育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展览,或者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健康和运动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阅读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热爱体育、健康向上的学子。
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1. 引言1.1 探讨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重要导师之一,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爱读书的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老师的影响,如果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受到启发,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体育教师的爱读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探讨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体育教师也需要爱读书。
1.2 为什么体育教师也需要爱读书体育教师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水平,还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思维。
阅读可以让体育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激发教师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读书不仅可以让体育教师不断成长,还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如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做一个爱读书的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体育教师达到这一目标:1. 以身作则: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热爱阅读的态度。
在课堂上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2.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阅读角或书柜,放置各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杂志。
也可以邀请作家或读书俱乐部成员到学校进行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制定阅读计划:通过制定具体的阅读任务和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人,世间一遭儿,最忌精神空虚,碌碌余生。
而作为一名教师,教师工作
的育人性则天然地要求我们充实精神,完善灵魂,锤炼情怀。
而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读书能致远。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方能深厚底蕴,方能成真新锐。
读书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读一本好书,体验那些带着生命体温的
瞬间,感知书中蕴含的爱的力量,美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于无声无息间产生精神共鸣,达到情感共振,实现超时空对话。
读书是沉淀内心,追溯根源,自知自醒的有益事。
在当今这种快节奏的时
代里,在信息碎片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读书可以让自己在浮躁的环境下,追求自己想要的教育美好;可以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外面美好世界的窗,成就生命中的美好。
用心读书让自己得以站在时代的前沿与制高点上进行思考和筹谋,从而引导自身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教师胸有沟壑,心向高远。
肖川先生曾言:“书中有光明,可以烛照我们的内心;书中有警示,让我们的人生之舟绕过暗礁和险滩;书中有天籁之音,让我们回到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
以书为友,恰如“隐身”串门,不必招呼便可登堂入室,得要领便是恰逢知己,酣畅淋漓;不得要领也可再次拜访,以期突破。
”而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以书为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高低正是取决于此。
”读书,促使教师的职业智慧不断发展,教育机智得以锤炼,让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处处焕发着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快乐。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台阶,让教师视野宽阔、精神富裕。
读好书可以拓展教师的眼界和心胸,助其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收获最有分量的内容;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
对于爱读书、善读书的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沉浸其中的过程。
出神入化而又富有亲和力,引导着学生感受其中,受到熏陶。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应该学会读书。
其一,在读书过程中应自觉地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
其二,读书应该和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读书,还应不断地思考和反思。
一旦进入思索和反思状态,尤其当读书、研究和自我反思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也就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种思想的自觉或精神的自觉的哲学境界。
其三,读书应该和写作结合起来。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
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读书和思考的同时进行写作,这是一种可贵的生活状态,一种诗意的美好的人生境界。
读书、研究、思考、写作,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随时随地为提高自己而持续不断地读书;边读书,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边写作,力求集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实践者、写作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充实了,人生就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