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极致:浪尖上的衡水中学

文/叶水涛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以衡水中学为话题,评说全民追捧高考状元,媒体热炒高考状元的现象。白岩松认为,社会过渡关注“状元”,媒体一年一度炒作状元,对应试教育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降温。他对衡水中学这种高考牛校的成绩表示感慨,认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你不能不承认衡水中学教育的成功和办学的成就,但对“衡中现象”是否能导向于素质教育方向表示担忧。

熊丙奇则以较为激烈的口气,批评衡水中学所代表的那些“超级学校”,批评的理由及改革的设想大体三点:其一,这是唯考分为评价标准所导致的结果,其根本出路在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手段,降低考分对学生素质评价的权重,逐步以综合素质评定取代现今的一考定终生、以考分论英雄的高考招生制度。其二,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以应试为目标进行教学与训练,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因为,学校教育中有更为重要的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等,这些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没有得到体现。这些因素在高考试卷中也无法呈现。其三,教育部早在几年前就明令禁止,不允许学校以考分排名次,不允许宣传炒作高考状元。熊丙奇认为,教育部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是因为没有动真格查处违规的个人和单位。熊丙奇建议教育部要重申纪律,加强督查,严肃查处违规单位与人员,以儆效尤。

透过白岩松和熊丙奇的对话,可以看到全社会对“衡中现象”的关注,他们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衡水中学,希望对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有一个恰当的评价,他们更希望通过专家的剖析,能理解衡水中学这类所谓“超级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们从哪里来,它们的今天得失是否包含着某种历史的必然,它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他们非常希望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回应社会的关注,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1、怎样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看待高考制度。2、怎样客观公平地评价衡水中学。这不仅仅是对一所学校功过是非的评价。

考试制度是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考试当然包含评价,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价,而是负有选择使命的评价,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任何一种制度都天然地带有某种缺陷,人们之所以选择考试制度,并不是这种制度完美无缺,而是没有比它更好的、更为客观公正的制度。中国历史上曾经试行过人才举荐制度,但是失败了。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高第良将怯如鸡,寒素清白浊如泥。”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这种制度沿袭至今越千年,尽管内容和性质有了根本的不同,但在形式上仍有许多相通之处。

考试制度的沿革是民族文化的革新与传承。考试作为高等院校选拔学生的手段,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高考制度先天地带有缺陷,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它必须与时俱进地作出各种改革,但迄今为止,所有改革尝试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朝一日,以一种理想化的评价制度来取代现今的考试制度,起码现在还看不到有任何可能。现今所作各种

加分的尝试,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考试制度,倒是产生了许多新的弊端、新的麻烦。况且,各种“加分”依然是一种量化手段,它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成熟度一再受到质疑。

没有任何理由不承认高考制度、遵循高考规则。高考既然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就必然有人胜出,有人淘汰,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怎样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考出高分,不能简单地视为“应试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竞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按规则进行的竞争都应视为公平的竞争,获胜者自然赢得赞扬和敬佩,这并无不妥。人类社会不能没有合作,也不能没有竞争,一定程度上说,竞争也是一种合作,它培养社会的规则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成长。

考试制度既是社会历史的文化选择,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高考制度是所有考试制度中最为严密、完整与公平的制度,尽管它有许多缺点,它也不断地在改革中,但作为国家制度,每个公民都要有足够的尊重,认真的执行,学者更不应有理性缺失的轻薄议论。你可以批评它,但必须承认,你现在还找不到更好的制度来取代它。如果接受了考试制度,又对这种制度产生的结果表示不满,横加指责,似乎考得好便是应试的有效,属于应试教育;考得不好应该得到赞扬,因为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嫌疑。这在现实中是很荒唐的,在理论上是混乱的。通过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以贬低高考制度,通过臆想中的推断来妖魔化高考成绩优秀的学校,这起码是不严肃的,也是不公正的。

评价高考制度,即使去除所有社会功利性的色彩,纯粹从智力游戏的角度看,它依然要遵循游戏规则,体现“追求卓越、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享誉全球的奥运会及奥林匹克精神所收获的也并非全是赞扬和称誉,人们对现代奥运会一项常见的指责是:对奥林匹克运动员的培养无助于体育锻炼,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不仅与全民体育锻炼无关,而且对运动员来说是体质的损害而非促进。奥林匹克源自古希腊人追求身体的健美和身心的全面完善,但实情却未必理想,高强度的日常训练难免损害运动员的健康。奥林匹克理念可以包含各种东西,但不包含“健康长寿”这类概念,用是否增进身体健康来评价奥运会便属于文不对题。可见,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价值指向,各种越界的批评指责,貌似公正,实则偏颇。让选拔性的高考招生制度承担教育的普惠性,去除其竞争性,这是强人所难的苛求。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质的规定性,不能主观地、泛化地诠释。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自身的缺陷,不能对它求全责备。所有社会现象都是一种文化,体现了历史的必然,呼应现实需要,并不能随意地对它进行改造或轻易地将它消灭。高考制度是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手段,不能无限地放大它的功能和效应。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关乎人类千秋万代的文化传承,推动人类历史的文明进步。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与期望,关系年轻一代的生命成长与精神发育。教育问题自然会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然而,社会的问题决不全然是教育的问题,不是教育都能解决的。教育的问题也并非因为高考

制度的问题,不是考试制度所能解决的。如果将所有的不满归咎于教育,归咎于考试制度,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考试,这种超负荷、超功能的期望都不是理性的思维,不合情理也无济于事。

民众的情绪是急切的,也是善良的,正惟如此,需要得到专家的引导。但可惜的是,一些专家常常迎合大众的情绪,误导社会舆论。衡水中学这样的所谓“超级学校”,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发挥,体现了一种卓越的精神,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难能的,也是可贵的。衡水中学之所以受到地方政府的信任,受到父老乡亲的称赞,之所以能吸引到优秀的生源,正是社会各界对它办学理念的认可,对它卓越成就的认可。而不是如我们专家端坐在象牙塔里臆想的那样,似乎认可赞同衡水中学是一种缺少文化和理论修养的盲目行为,似乎青少年在这所学校将会受到精神的摧残,以致终生受到伤害。

至于用一种新的测评体系取代高考制度,从而解放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考生,这宏愿当然令人神往,此项成就大概能得诺贝尔奖,我们期待着。但在没有实现之前,不要先行吹嘘,并以此假想作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有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铁床匪,将经过的路人放到他的床上,长的截短,短的拉长。鲁迅先生说,拎着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是不可能的,决不是因为旁边看的人摇了摇头的缘故。专家的玄想不能实现,绝不是因为衡水中学这类“超级学校”的存在。“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才能打破。”特定社会的各种制度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高考制度及围绕高考制度产生的各种议论也是如此。

衡水市只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并非省会城市,并不占所谓的“天时”。衡水市不是经济重镇,不是经济特区,也不占“地利”。衡水中学不是传统的历史名校,并不以师资阵容壮大和生源出色而称著。它似乎也没什么人脉,没听说受到什么特殊的照顾或刻意的打造,即使从《南方周末》的报道中,也只是看到地方政府投资,将一所原来破破烂烂的学校建成一所功能配套和建筑标准的学校而已。相对于许多省会城市的学校,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豪华学校,衡水中学还属于寒酸的。有专家说:“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倾一方之力,用特殊政策打造一两所名校并不困难。”他认为衡水中学是地方政府倾力打造出来的,是靠特殊政策组建教师队伍并招到优秀生源而造就的。衡水中学被简化为:钱+特殊政策。将办好一所学校看得很方便,视若儿戏,“不困难”便是他们的论断,但事实到底如何呢?

衡水中学建校于1951年,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依然默默无闻,窘迫而艰难。但在九十年代末,衡水中学异军突起,在高考中取得傲人的成绩,从此以后,衡水中学的成绩越来越好,声名鹊起,渐渐发展为如今的所谓“超级学校”,成为全国最牛的高考神校。其间,

衡水中学并未享有所谓的特殊政策。衡水中学的发展,它的崭露头角有一个过程,有一个质量逐渐提升的过程。衡中的腾飞,起码是一个由屌丝到土豪的励志故事,而不是灰姑娘遇到王子的童话故事。它的脱颖而出,决不是金钱的奇迹,政策的庇佑,这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