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中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对现代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启示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生态设计,成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哲学、宗教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古典园林最具特色的是其生态设计,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与自然的共存,而这一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
首先,古典园林采用了众多的生态要素使得其环境十分和谐。
古典园林常常包括池塘、溪流、山水、植被等生态要素,而这些要素不但可以增加人们的愉悦感,也能使得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
借鉴这一生态要素的理念,现代景观设计也采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例如花园、公园、人行道和道路两侧的花草树木。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能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保护城市环境,并减少污染。
其次,古典园林中的景点也往往注重自然的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古典园林往往会在景点保护范围内设置各种保护措施,例如防止人类破坏、防护树木等等,同时也注重建筑物的自然耐用性。
此外,古典园林还会有较多的自然树木和草地,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开花结果。
这些景观吸引着游客们前来,同时也保持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这一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现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会加入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理念,同时也注重建筑物的自然耐用性,这样才能良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人们注重突出各种元素的自然特点。
例如造山的高低形态能够使得山体的形态更接近自然,把挂果枝、盆栽的花卉错落有致地摆置在园中,更容易让人赏心悦目。
同时,古典园林中的室内建筑,例如亭、台、楼等等,也往往会采用自然的材料,例如竹子、芦苇、木材等,更能体现出古典园林的生态理念。
现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也逐渐注重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和保护节约环保的理念。
简析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关系及作用摘要:建筑与植物是组成园林的两大要素,二者之间的合理配置与相互作用能够提升整个园林环境美观度与协调性,突出园林主题与意境,令不同园林的不同建筑更加鲜活,充分发挥出植物配置的优势,赋予园林建筑与环境更多朝气、生机。
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概述了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关系,并初步研究了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建筑;作用;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园林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绿化和文明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园林建设,应做到植物配置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通过二者形成的良好关系与作用,最大限度增强园林景观艺术性、观赏性,带给游客更多美的享受,发挥出园林振奋精神、净化心灵的深层作用,同时丰富园林娱乐性与休闲性,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心的休憩场所,合理运用植物专业、建筑专业知识,打造良性循环、健康和谐的园林环境。
由此可见,研究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关系及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关系(一)彼此影响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园林工程,它的建筑与植物配置必然是相互影响的,二者规划设计与园林整体规划以及建设需求相符,通过彼此影响塑造并增强园林特色美,利用植物营造的意境、风声、水声赋予建筑动态、沁人心脾的音乐感,人们在建筑中观赏、休憩时,可体会到艺术熏陶,价时借助植物的生命力,带给建筑环境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1]。
建筑为植物提供了文化底蕴,植物为建筑起到了点睛之笔作用,二者彼此发展、彼此依存、彼此促进,达到了1+1大于2的园林建设效果。
(二)协调统一的关系园林中设置植物与建筑根本宗旨在于展示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从而表达出园林审美功能、整体功能,这就充分说明了二者间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合理利用植物的多变柔和线条与自然色彩,能够弥补建筑色彩缺失与线条过硬不足之处,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和环境,能够突出植物丰韵以及优美姿态[2]。
浅析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两个关键的要素。
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中与园林景
观相结合的建筑物,包括亭、楼、廊、桥、塔等。
而园林植物则是指在园林中种植的各种
植物,包括花卉、灌木、乔木、草地等。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园林建筑的存在可以为园林提供
结构和形式,使园林具有可观赏性和空间感。
园林建筑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和交
流的场所,增强园林的功能和实用性。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景观的配合和协调来体现。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建筑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达到与植物相互融合的效果。
在亭子周围种植花卉可
以为亭子增添色彩和生气,使其更加吸引人。
而园林植物则通过生长和变化来丰富园林的
层次和变化,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魅力。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还具有相互促进和保护的作用。
园林建筑可以为园林植物提供遮荫、支撑和保护,使其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展。
而园林植物则可以通过美化环境和调节气
候来为园林建筑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氛围。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们之间通过结构、形式、色彩
和功能的配合和协调,共同创造出美丽、舒适和有趣的园林景观。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
关系不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也是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紧密相关的关系。
只有
合理地运用和组合这两个要素,才能使园林设计更加完美和独特。
浅析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共同构成园林的整体魅力和风貌。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浅析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一、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共生关系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园林建筑是园林空间的主导者,它是园林空间的定点,可以提供人们休息、观赏、游玩的场所,是形成园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园林植物则是园林空间的主角,它们是园林用地的基础,为园林空间提供了绿色的背景和生命力。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园林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之间的相互呼应是园林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园林植物可以突出建筑的特色,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提高了建筑的审美价值;而与园林植物相适应的园林建筑,在布局、形态、材料等方面也需要与植物进行协调,营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实现人、建筑、植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在生态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园林建筑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和保护,适当的园林建筑设计可以保护植物免受风吹、日晒、雨淋等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建筑的排水系统还能够降低地面水分含量,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
园林植物也可以为园林建筑提供遮荫、降温、调节空气湿度等作用,减少建筑物的使用能耗,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环保性。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相互覆盖,共同构成了园林的整体魅力和风貌,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搭建了和谐、美好的桥梁。
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摘要】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古典园林艺术的定义中,它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
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则与城市化和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理解和利用上。
在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面,古典园林的精致和对称之美经常被现代设计师借鉴。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为现代园林造景提供了灵感。
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启示在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促使现代园林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结合也展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存,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植物配置,造景,启示,结合。
1. 引言1.1 古典园林艺术的定义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代表之一。
古典园林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在有限空间中创造出宽敞、深远的景观,体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布局的精心规划和景观的构思,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的空间环境。
古典园林艺术强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自然景观,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古典园林通过精心安排植物、建筑和水景,打造出一种宛如仙境般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好体验。
古典园林艺术的美学理念深深影响了现代园林设计,使现代园林更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意境的营造。
1.2 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
随着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开始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日益增强。
城市中的绿地和园林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园林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自动灌溉系统、照明技术、植物育种等。
现代园林不仅被设计为美化城市环境,还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等。
植物造景与景观建筑“和谐”相处,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灵动的自然美,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
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因借、土自互补充,园林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使景观具有画意。
一、建筑与植物造景的关系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犹如一曲凝固的音乐,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但终究还缺少些生气。
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但是要和构成园林的主要因素——园林植物搭配起来,才能对景观产生更大的影响。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的关系可和谐一致。
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一种动态的均衡构图,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
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灵动的自然美,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
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应是相互因借、土自互补充,园林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使景观具有画意。
二、建筑与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植物可以协调建筑物使其和环境相融合, 而景观建筑则又把各种植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更好地表现了景观的美观效果。
2.1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所起的作用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通过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灵活性可以打破园林建筑生硬的关键,有助于软化园林建筑的呆板生硬的线条。
植物的给人的印象是柔软、曲折、婀娜多姿,迎风飞舞的感觉,而建筑物给人的则是较为生硬、机械的感觉,在进行配置园林建筑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协调这两种感觉,以实现和谐的平衡,同时也可以丰富园林建筑的趣味性,使园林建筑景物变得丰富多彩。
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摘要】古典园林艺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启示了现代园林的设计思路,引领着园林艺术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风格被广泛运用,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古典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变化出新的设计风格。
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规划、建设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园林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从古典园林艺术中汲取营养,传承其传统,对于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将继续延续至未来,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启示、风格运用、规划影响、景观元素、变化、建设价值、借鉴意义、传统传承、未来影响。
1. 引言1.1 古典园林艺术的定义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对自然的理解和表现,以模拟、抽象和再造自然景观为主要手段,达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的目的。
其中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和园林工程技术,形成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园林艺术风格。
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山水情怀、人文精神”,强调模拟山水景观、塑造人文景观,通过构建精心设计的园林布局、景点互通和植被搭配来营造意境。
古典园林注重情感体验和意境营造,通过设计巧妙的景点和景观元素,引导人们产生聚焦、激动或沉思等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实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古典园林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古典园林艺术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1.2 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现代园林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至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现代园林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绿地和花坛布局,向注重人文精神、生态环境和艺术价值的多功能化、多样化发展。
植物文化在古典园林建筑装饰的应用璀璨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孕育了钟灵毓秀的山川河流和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
在漫长的植物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个人喜好赋予植物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古人崇尚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大量运用植物造景,还利用植物在传统文化当中的寓意来突出园林建筑环境的主题和意境。
建筑装修时将植物文化应用其中,不仅可提升园林建筑的美感,还可体现园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
本文旨在通过对具有江南特色的扬州古典园林建筑中应用的植物元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扬州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植物文化,以期为建筑装饰中的植物文化应用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的选择扬州园林的发展与扬州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经济上盐运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盐商来扬州安家落户,也为扬州带来新的建筑风格,其中以盐商黄至筠的个园尤为出名。
而晚清第一名园———扬州寄啸山庄(何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将传统与新潮结合到园林建筑当中,为扬州的私家住宅园林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寺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扬州作为古时重要的通商口岸,佛教文化在扬州传播也尤为盛行。
佛教禅宗教义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因此中国寺庙大多都修建于依山傍水的灵秀之地。
除了自然风貌的统一,在建筑装饰上,寺庙园林也是遵循禅意为寺庙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扬州的大明寺和高旻寺都是传承百年的古刹,因此在调查扬州古典园林除了独具特色的江南私家园林,庄严的寺庙园林也是调查的重要对象之一。
2调查内容及方法主要调查园林建筑装饰中出现的各种植物纹样。
古典园林建筑中有众多形式的装饰,按部位分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
外檐装饰位于室外,包含建筑屋檐下的各种装饰和实用构建,分别有挂落、门窗、栏杆、砖雕等。
内檐装饰位于室内,包含屋顶以下的各种装饰和实用构建,在室内各处均有分布,如花罩、屏风、书橱等。
有学者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个园、何园、大明寺、高旻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实地调查各类园林建筑并拍照记录,再根据不同部位的装饰进行整理、记录、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发作者:孙峰梅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5期孙峰梅(潍坊市奎文区园林绿化管理处,山东潍坊261000)摘要:现代园林发展不仅融入时代文化思想内涵,同时发扬古典园林造景精神,继承其方法,使古典园林与现代新要求融合。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可以提供太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现代园林;设计1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特点对比中国的古典园林的构成体系博大精深,自造园设计至植物的配置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而在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方面表达出另一个时代的不同风格和韵味。
将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植物配置的特点进行比较,对于研究园林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方面特点对比见表1:如表1所示,不同时代在造园设计方面,植物景观配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有所不同。
在古代,园林或为有钱势的私人所用,或为贵族所用,其审美性必然迎合这些贵族化生活的群体。
在现代都市,园林建设一般供大众群体游赏,城市公园或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造园时植物景观配置一方面反映出时代特点,同时迎合大众群体的观赏需要(张家骥,1990)。
古典园林在植物选择方面显得单一且重复率高。
例如苏州园林中植物重复性栽植的植物11种,白玉兰、罗汉松、桂花等,重复率100%。
私家园林也同样存在植物选择单一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现代园林中得到解决,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选择多种植物,并进行统一的管理、养护,缺陷就是少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点。
古典园林中讲究植物配置的规则化,经常运用对植、群植、散植等规律化种植。
同时讲究高山上种松、岸边要栽柳、水上要有莲等固定配置方法。
在现代,家家户户庭院内或者阳台上都会放置盆景或者盆栽。
现代园林不断创新古典花台形式,并逐渐转化为花坛,植物配置的手法也日益多元化。
现代园林发展不是单单融入时代文化思想内涵,而应同时继续发扬古典园林造景精神,继承其方法,使古典园林与现代新要求融合,并注入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注重科学方式,态度严谨地对现代园林进行改革创新。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摘要】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如注重园林整体布局的和谐与平衡。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元素、植物布局、水景设计以及景观规划都对现代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园林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
古典园林传承的园林艺术也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体现,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园林艺术的进步,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这种互相影响的关系促进了现代园林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使古典园林的传统价值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设计理念, 建筑元素, 植物布局, 水景设计, 景观规划, 园林艺术, 影响, 借鉴, 发展, 传统价值, 相辅相成, 进步1. 引言1.1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的重要性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典园林代表了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对古典园林的借鉴与传承,现代园林可以在设计理念和艺术表达上汲取灵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古典园林所包含的建筑、植物、水景等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可以为现代园林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古典园林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艺术也为现代园林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不仅是一种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更是对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促进了现代园林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1.2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首先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典园林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布局和景观设计上力图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观念。
这种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引导着设计师们在布局和植物选择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其次是追求简约、含蓄的审美倾向。
古典园林注重“留白”,在设计中常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和简洁的造型,以繁简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景观的美感。
论古典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搭配之间的关系“和谐”,这个词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运用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艺术领域,审美的标准之一就是和谐美。
和谐,最早使用在音乐领域,随着它的发展迅速,在古典园林建筑的领域里,在这样一门综合艺术的领域里,和谐,更是被作为了一个造园准则。
本文阐述了古典园林建筑特色与植物搭配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古典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以及对南北园林的建筑和它所体现出的文化,还有园林里不同的植物搭配都进行了分析,期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建筑特色与植物搭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谐”,这个词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运用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艺术领域,审美的标准之一就是和谐美。
然而在古典园林建筑的领域里,因为是一门综合艺术,和谐,更是被作为了一个造园准则。
以下就阐述了古典园林建筑特色与植物搭配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古典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以及对南北园林的建筑和它所体现出的文化,还有园林里不同的植物搭配都进行了分析,期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园林景观在整个古典园林建筑中,存在着一个精神依托,那就是古典园林建筑特色与植物搭配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园林景观之所以呈现出与众不同,有优秀的建筑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园林中的植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烘托出其中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一种灵魂,植物是一种表现,那么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就如同优美的古典音乐一般,建筑是一段悠扬的旋律,植物就是那值得期待的高潮部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虽然能让建筑看起来更具美感,但也要与整个园林环境相互搭配,数量上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古典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古典园林建筑要得到更好的美感,必需和园林中的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植物起到一种柔和的作用,减弱由于建筑物所带来的过硬的感觉,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带给人们一场视觉的盛宴。
浅谈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关系及作用摘要:园林建筑作为人工景观,有景观和使用两种功能,而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组成部分,在园林中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之间的相互之间关系和作用,提出不同建筑风格和不同建筑单体,以及在园林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不断处理好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之间的关系,为园林整体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园林建筑;植物配置;关系与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园林建筑属于以硬制景观来获得关注的一类景观,其实是一种人工美的表达形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担负了人工景观的作用。
而对于植物而言,也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之间的关系,使得园林整体具有一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感。
一概述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之间的关系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处理好彼此的关系,并协调搭配,才能构成美丽和谐的园林景观。
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植物在园林中的生长基地在园林建筑中可以提供出来,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物周围的小气候,这就好比在花园建筑中的桁架和屋顶,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场地。
同时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园林建筑也能很好得作为衬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例如,一些江南私家园林,往往都是将春雾海曙描绘在墙上作为景观,湖石、竹子还有在石阶上用草镶边,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园林的诗意。
门窗在园林中也起到了画框的作用,自然景观与框架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景观进行了反映。
植物和园林建筑共同组成景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景观的意境,特别是对于亭台楼榭,作为中国传统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园林建筑的设计可以说体现了植物分隔的层次感,将植物的美感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12 植物配置在园林建筑的作用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配置植物,将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充分体现和突出出来,一方面起到了对园林建筑刚性线条的软化作用,将建筑的钝感转化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感。
园林植物造景理念浅析(3篇)目录园林植物造景理念浅析(3篇) (1)1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对现代城市绿化的启示 (1)2城市植物造景特色探讨 (6)1 引言 (6)2 徐州市新城区概况 (6)3 徐州市新城区植物造景的影响因素 (7)4 徐州市新城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9)5 徐州市新城区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讨 (11)6 结语 (13)3城市中央徽派建筑园林植物造景浅析 (14)1 以往城市中央模式的小区园林造景出现的问题 (14)2 园林造景遵循原则 (15)3 城市中央小区园林重点元素的组合 (16)4 追求“以人为本”“生态平衡”的理念 (19)5 美好愿望 (19)1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对现代城市绿化的启示[摘要]21世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多学者在关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了物质文明与环境的共存,实现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植物造景观念的思想根源着手,介绍了我国园林的特征,阐述了传统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希望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对现代城市的绿化。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种类比较繁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现今,传统的植物造景观念对于现代化城市绿化有很重要的影响,人们不仅要求在审美观念上得到提高,还要求将我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应用到绿化中去,以反映我国园林的整体美感和艺术感,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受到古代传统园林建造观念的影响,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天人合一”自然观在我国古时期,人们依靠天时、地理和人文生活,他们都认为在这个地球的系统之中,人、自然和社会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存在的,它们都有共同的“根”。
因此,无论是人类,还是飞禽走兽,都要服从宇宙这个大系统的发展而发展。
“天人合一”自然观就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去看世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古时期的人们在对待人和自然时,一直在注重追求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获取了最大程度的美感。
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肉体与灵魂——论园林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灵魂,也就是其中心,人是这样,一张设计图也是如此。
古往今来,世界各个国家几乎都有其独特的园林艺术的代表样式.如: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日本的庭院式园林,西欧的对称式园林以及埃及的皇家园林等.这些都是人类史上光辉的一页,在世界园林中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但是请大家细细品味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些代表中有一个共通之处,也就是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体——建筑.这就是其整体的灵魂!我的启蒙恩师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建筑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是的,一个园子的风格怎样,几乎完全取决于园中的建筑形式.从园中建筑形式上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中国式园林,哪些是西方园林。
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等。
下面就以其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为代表进行论述。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成就而在世界上独树一臶,它本于自然,外师造化,精练而典型的再现自然界山水风景之美,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讲究诗情画意的蕴涵,力求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协调,体现一种天人和谐的哲理。
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其中,中国古典建筑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它所具备的多种的建筑类型,完备的建筑技术,鲜明的建筑风格,广阔的分布地域以及在东亚的影响范围.下面就单以建筑风格来论证以上所阐发的观点.首先,中国的古典建筑的建筑风格大体可以称为正厢式建筑,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一正两厢”的格局的建筑体臸为基本模式,其来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所倡导的长幼尊卑之序,男女内外之别的伦理关系,而这种伦理关系体现在建筑上便产生了严谨的“一正两厢”的封建院落的布局模式。
而且在中国古典的皇家建筑,宗教建筑,乡土建设上也都采用的是“一正两厢”式建筑手法。
这一点在《大宅门》等电视剧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此就不予以多说了。
其次,中国搞园林事业的人都知道,中国古园林追求天人合一,虽为人做,却如天造的造园手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摘要】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对于园林景观的美化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园林建筑对园林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而园林植物则可以为园林建筑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优化的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能够提升整个园林的景观品质。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优美的园林场景。
加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研究与实践对于打造更具魅力的园林空间至关重要。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互依存,共同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为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园林体验。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关系、协调性、影响、生长、衬托作用、优化设计、案例分析、相互依存、优美场景、研究、实践。
1. 引言1.1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意义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意义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优美的园林场景。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园林增添层次感和深度感,使整体布局更加丰富多样。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相互搭配还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的不同需求和审美追求。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协调性也体现了园林设计师的艺术功力和设计理念,通过巧妙的配置和搭配,达到了视觉美感和心灵愉悦的统一。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意义在于为园林景观提供了有机的结构和美学意义,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和谐、舒适、宜人的氛围,满足人们对于自然与建筑的美好想象和追求。
1.2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协调性的重要性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协调性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园林建筑作为园林场景中的主体,其设计风格、色彩、形态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园林的风格和氛围。
而园林植物则是园林的灵魂,它们的种类、布局、以及生长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园林的整体效果。
只有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达到完美的协调和配合,才能打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协调性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功能和氛围的统一上。
浅析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
园林建筑指的是在室外空间中设置的各种建筑设施和装置,如亭、台、楼、阁、桥、廊、塔、柱、墙等,园林植物则是在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包括花、草、树、灌木等。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园林建筑不仅可以增添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感,还可以增加游人的活动空间和舒适度。
同时,园林建筑也可以作为园林的景点,成为游人停留休息、拍照留念的地方。
园林植物则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既可以为园林增加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调节气候。
同时,园林植物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如花园、公园、植物园等。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园林建筑需要园林植物的烘托和衬托,园林植物则需要园林建筑的保护和引导。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应该紧密结合,相互协调,达到最佳效果。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搭配应该体现出相对协调、和谐美感。
比如,在园林中设置古风建筑时,可以搭配一些古树名木或具有古代韵味的花卉,以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
此外,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选用也要考虑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园林建筑应该设计合理,使得它们在不同季节都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景致。
而园林植物的选用也应该考虑到它们的四季表现,使得在不同的季节里,园林中的植物都能够展现其最美的一面。
总之,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中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元素。
园林设计师应该根据园林风格和场地特点,合理搭配、选用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让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色、氛围和心情,从而达到最佳的观赏和休闲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注重自然和人文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古典园林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氛围。
现代景观设计也强调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的使用,营造出自然的、舒适的环境。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使设计更加有机、协调。
古典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流线性。
通过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和纵向景观的设置,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现代景观设计也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流线性,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和路径的引导,创造出一种流畅、有序的空间序列。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方式,使设计更具有深度和层次感。
古典园林设计注重细节和意境的表现。
在古典园林中,通过各种细节的处理和意境的营造,使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美学体验。
现代景观设计也注重细节和意境的表现,通过细腻而精确的设计手法,给人们带来愉悦和美好的心灵享受。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细节处理和意境营造,使设计更加精致和富有情感。
古典园林设计注重园林元素的符号意义。
在古典园林中,各种园林元素都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象征性。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园林元素的配置,古典园林表达了主人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现代景观设计也注重园林元素的符号意义,通过植物、造型等元素的运用,表达设计主题和理念。
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符号意义,使设计更具有内涵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加自然、协调、有机,同时注重空间的层次感、流线性、细节和意境的表现,使设计更具深度和层次感,同时注重园林元素的符号意义,使设计更具有内涵和艺术性。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借鉴,可以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提升和发展。
古典园林中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对现代的启示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对话,谋求环境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焦点话题。
自然,搞好城市中植物与建筑的配置也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中之中。
通过探讨古典园林中植物与建筑的配置理念来寻求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脉,使之能够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并试图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的设计意识中得到发展和延续。
标签:古典园林;植物;建筑;城市环境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80-01 1建筑与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关系
在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建筑属于硬质景观,而植物则归属为软质景观,这一硬一软的相互组合,自然会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建筑的硬朗线条和植物的婀娜多姿犹如阳刚和温柔,搭配的好,便可奏出和谐的乐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组合关系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这里山水、花木等一切造园要素与建筑以及建筑小品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各个元素彼此吸引,相互协调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且在此基础上,优化对方特性,使各自展现出优美的姿态,从而在园林总体格调上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
说起园林植物,它可以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比如利用草坪、树丛、树群、树林、花丛、花群等丛植类型的植物,这些植物在美化周围环境的同时;对相邻的建筑也起到了衬托衔接的作用,使原本优美的建筑线条得到彰显。
而针对一些刻板生硬的建筑线条和造型,通过合理的植物配植,利用植物的春夏秋冬的多样色彩及其柔和多变的线条可以使建筑扬长避短,如基础种植和建筑角隅的种植;相反,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古人已经做过很多的论述,比如李渔的《闲情偶寄》就提到:利用建筑的墙柱、门、窗形成的景框框以植物、山石,意境颇深,而且画面的内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妙不可言。
也有利用树枝、树干作为景框,使建筑入画,以彰显建筑,并能增加画面层次。
因此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相互因借,扬长避短之效,呈现出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
使空间环境协调统一。
1.1园林植物配植应与建筑风格相统一
在园林中,很多建筑都是具有一定的场景寓意和建造者或主人的情感内涵的,其中的月洞门、漏窗和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这样的配置手法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如北方皇家园林中,往往选择树体高大、四季常青、延年苍劲的树种作为基调,如侧柏、柏、油松、白皮松等树木,以显示帝业的经久兴旺、万古长青。
这些本土植物,耐旱、耐寒、树姿雄伟、高大、枝叶浓重,与皇家建筑甚是协调。
而南方私家园林,面积一般不大,但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景色,突出“小中见大”园林格局,而建筑比重较大,建筑色泽淡雅,呈现出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
在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关系上,常采用寓意、借景、漏景、泄景、对景、框景等艺术手法来突出移步移景、景随时移的空间效果。
建筑的各种空间及小庭院,常成为主人造景的主要场所。
并且在植物选择上也很讲究,着重观赏价值高、具有韵味的小乔木与花灌木,也有以植物命名某建筑或某一处景点,如拙政园里的“海棠春坞”的小庭院中,一棵海棠,数块太湖石,和周围建筑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江南风景。
1.2植物与门、窗、墙、角隅的配植
在园林中游玩,讲究“身游”“神游”。
身游讲究的是身体行动,神游讲究的是更高一层的游园方式,是一种精神活动,在面积稍大的园林内可身游,而在小面积的园林中则多不宜身游,只可神游。
多数可身游的园林中,往往通过水池、湖水、道路、建筑、植物来分隔空间,很多植物可作为背景、主景出现来和建筑环境相配置。
而在只可神游小庭院内就需要通过门、窗、墙与植物、水面、山石组成变化无穷的空间。
无论在可神游还是在可身游的园林中,门是游客进出的必经之地,门和墙连在一起可以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所以门的造型也很重要,是圆形、扇形、还是镂空式,要结合周围的建筑风格和所要表达的寓意而定。
在古典园林中,窗常被作为框景、漏景的道具,坐在室内的人可以通过窗框看到外面时时变化的风景,不同的窗框与精心配置的植物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由于窗框的尺度是固定不变的,植物却不断生长,因此要选择生长速度慢、造型优美的植物,诸如芭蕉、苏铁类、棕竹、考顺竹、南天竺、佛肚竹等。
近旁还可配些石头,增添其稳定感,这样动静结合,构成相对持久的画面。
墙的功能主要为了分隔空间,白色的墙面就像画纸,通过植物花木的配植,俨然以植物自然的姿态与色彩作画。
故在白墙前宜配植红枫、山茶、杜鹃、构骨、南天竺等,红色的叶、花、果跃然墙上,色彩更加鲜明。
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可以通过合理的配植物对其进行软化、缓和。
也可在角隅处做些小装饰,如用几块山石在角隅处堆出一个栽植池,石隙种上沿阶草,池中植上杜鹃、南天竺等优美的花灌木,组成一景,分散其对角隅硬直的线条的注意程度。
2古典园林对构建优美人居环境的启示
2.1现代城市建筑与植物配置对传统的借鉴
《园冶》中讲到“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尽管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建筑,但笔者觉得城市建设也应如此,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实、冬有绿。
而且还要突出城市特色。
生态性城市的建设已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与植物的关系仍然处理的不尽人意,有些不但浪费了土地资源又破坏了城市形象,单从城市绿化问题上来说,一些预留绿地常被后来的建筑所占用,城市中几乎充满生硬的建筑线条,缺乏生机,更别说形成城市特色和个性了。
近年来,很多城市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开始摸索城市环境的发展计划,笔者认为山东日照、浙江杭州以及苏州的工业园区等一些城市就是一些成功的范例。
身置苏州的工业园区内,可以看出设计者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如此精练,公路旁巧妙运用高低矮植物打造自然风光,很自然的把呆板的高楼大厦隐藏在后,毫无造作,行走在其中的人仿佛置身于田野之中;但是并非密而不漏,在需要放的地方,又如柳岸花明又一村,有张有弛。
穿行在其间的忙碌人们在这里得到了身心的放松。
2.2现代城市中植物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城市中还有些功能性的建筑如交警亭、候车亭、厕所、立体交通等一些建筑小品,当这些建筑小品的尺寸、色彩、造型以及线条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时,或者显得较为突兀时,也可以借助植物配植来美化它们的线条。
世界级典型花园城市德国波恩,掩映在茫茫绿色之中,在这里看不到摩天大厦,也看不到喧闹的街道,看到只有被绿色花草笼罩的城市景观,城市立体交通
绿树成荫,青环翠绕,再现天然园林景观,以人工环境的城市与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
在国内,我们常见的公园中的休息亭,往往都得不到合理安置,很多单独置放在光秃秃的广场上,一到夏季利用率非常的低。
但是部分城市就做的比较好,如以浓郁、成群的树丛花木为背景或以常绿树丛隐亭其中,在心理上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景观上也使得空间环境更加协调幽静。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目前部分地区公园内利用自然材料建造了不少的建筑小品或建筑构筑物,如上海松江方塔园茅草亭在一片竹林掩映之下,平添了许多都市森林之野趣。
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从闹市中寻找舒适的自然生活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也是每个城市的发展趋向。
古典园林的设计意识必将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根源,继承和发展园林中精华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心理渴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栋.从造园到现代景观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3.
[3]屈永健.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