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965.68 KB
  • 文档页数:3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指南

(试行)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2016年2月

目录

1.前言 (1)

2.适用范围 (1)

3.编制依据 (2)

4.术语和定义 (2)

5.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5)

5.1.工作程序 (5)

5.2.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6)

5.3.编制工作大纲 (7)

5.4.收集资料 (7)

5.5.现场调查 (8)

5.6.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8)

5.7.应急资源调查 (8)

5.8.阶段性回顾 (9)

5.9.预案编制 (9)

5.10.预案评审 (10)

5.11.预案发布 (10)

5.12.备案 (11)

5.13.信息公开 (11)

5.14.预案修订 (11)

6.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2)

6.1.应急预案的组成 (12)

6.2.综合应急预案 (12)

6.3.专项应急预案 (12)

6.4.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13)

7.格式要求 (13)

7.1.预案文本的要求 (13)

7.2.电子地图的要求 (14)

8.附则 (15)

9.附件 (15)

为适应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保障城市环境安全,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响应、处置能力,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本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上海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格式等基本要素。

1.前言

随着环保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发布和实施,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石化等行业外,环保部尚未正式发布通用的技术文件,规范企业应急预案编制。

为全面推进本市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的编制工作,指导企业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促进预案的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本指南。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以下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

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

(二)涉及生产、使用、存储、释放、处置或利用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

上述企业的已建、在建、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凡可能涉及环境风险或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均适用本指南。

国家和上海市主管部门对预案编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编制本指南。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1)环境风险

是指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2)突发环境事件

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

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4)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指从企业层面上总体阐述企业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简称“综合预案”。

(5)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是针对企业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重大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应急方案,具备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简称“专项预案”。

(6)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预案

是针对危险性较大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具有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的特点;简称“现场预案”。(7)环境敏感点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的定义,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8)企业环境应急资源

是指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可以使用的企业内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队伍等要素的总称,以及企业外部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包括与其他组织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情况等。(9)企业环境应急物资

是指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所需的非固定资产类自储或协议储存的消耗性物资。如个人防护类物资、污染控制物资、围堵物资、处理处置物资,包括处理、消解和吸收污染物(泄漏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还原剂等。

(10)企业环境应急装备

是指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所需的固定资产类自储或协议储存的设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应急监测装备、应急通信系统、应急交通设备、应急急救设备、电源(包括应急电源)、照明等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