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分析雁荡山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园林09-2 沈琴琴 43号摘要: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很强,它对各种经济结构都有一定的渗透力和牵引力,带动了其它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与之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故各级政府着力引导从生态环境保护,景点建设开发,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来加快旅游业经济的全面增长。
面对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的竞争,雁荡如何凭借旅游资源的优势,真正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典型区域,必须要深入研究。
要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寻找雁荡旅游经济发展的全新出路和方法,促进雁荡旅游产业格局的形成,并给全市旅游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字:雁荡山、旅游、经济、发展一、雁荡旅游产业的现状(一)雁荡山经济发展概况雁荡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86平方公里,涉及我市五镇四乡的56个行政村728个自然村,总人口为6316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该区域经济总量在全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粮食作物产量,乡镇工业总产值,还是人均收入均在全市属于中下游水平,景区内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7元,人均耕地0.28亩,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剩余劳力难以就地转移,大都外出从事商贸服务业,外出劳力占风景区实有劳动力的30%以上。
(二)雁荡山的旅游发展问题(1)景区发展不均衡,项目开发不全面,资源利用不充分。
通过对现状调查时发现以及总体规划研究时也认定,雁荡山主景区内的风景观赏游览仍停留在原始粗犷的自然状况,景点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不够,景点的科技文化含量不高。
主景区内多年来一直是“两灵一龙”的旅游下线未能改变,山顶(上线)和半山浏览(中线)项目未能开发,仅划入景区的许多奇峰异景也未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比如地质学价值,植被和历史文化价值还没有充分地显现,风景的美学价值也未能深切的交流,得到旅客的欣赏确认。
特别是海及海滨景观未被重视,雁荡镇域内的农村、民俗、历史、文化也未挖掘整理。
如烽火台、山寨等已逐被荒废失落。
(2)规划实施失误,旅游服务基地未上规模和档次。
雁荡山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发展学院:金融学院班级:11金融二班姓名:刘成梅学号:20112768 雁荡山位于中国东南温州市和台州市南部。
《载敬堂集》记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
2005年2月,有‘古火山立体模型’之称的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以该公园管理机构和地质展示馆均在北雁荡山等,北雁荡山或称捷称雁荡山。
广义的雁荡山景观,自北而南包括温岭的方山景区,乐清的显胜门景区、二灵景区、大龙湫景区,平阳的明王峰景区、石城景区和东南洞景区等。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而成,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境内,属于4A级旅游景区,部分位于永嘉县级温岭市。
距杭州约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
始开发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
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
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
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
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
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
清人施元孚游完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
高考语文病句题精选50题(解析版)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Predix是第一个全球专为工业数据与分析而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不仅能实时监控各类机器设备,还能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B.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个较为接近中国分类方式的例证,它不是随意的或荒诞不经的,而是具备深思熟虑和博学的特征的,并且有着内蕴繁复的笑声。
C.奶奶在长久的恸哭中并没感到有多少锥心的痛楚,而且领会到一种发泄胸中郁闷的快感,她一边哭着,一边重温着过去的幸福与欢乐、痛苦与忧伤。
D.掌起镇围绕“古韵小镇”为总体发展目标,着力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年代跨度较大、古迹较多较集中的陈家老街区块,打造“留得住乡愁”的街区。
【答案B】解析:A项语序不当,“第一个全球”应改为“全球第一个”;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而且”改成“反而”,此处是反向递进关系;D项句式杂糅,可将“围绕”改成“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扩写就是对原文进行深化、充实和扩展,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要求的文章,要注意忠于原文、找准扩写点并发挥创造性。
B.说起我俩的交情,那可深远着呢。
记得我和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整天约着四处闲逛,充满了幻想。
C.我私下揣测,苏轼本人也不一定明白自己要“为”何种“乐”,他只是备感永夜无聊,极欲借任一“乐”事以摆脱之。
D.在《慈溪日报》迎来创刊10000期之际,线上的网友到处都是一片祝贺的声音,他们由衷地为慈溪日报社感到高兴。
【答案C】解析:A项语序不当,“深化、充实和扩展”应改为“扩展、充实和深化”;B项表意不明,“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既可指“我”,也可指“你”;D项搭配不当,“线上的网友到处都是一片祝贺的声音”紧缩一下为“网友是声音”,主宾搭配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在美国传统文学中,海明威的宗师是马克·吐温和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直截了当和不拘陈规的叙述方式和节奏对他影响很大。
雁荡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雁荡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雁荡山的主要景点。
(2)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1. 雁荡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 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1. 雁荡山的主要景点及其特色。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雁荡山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雁荡山的相关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雁荡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2)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雁荡山的主要景点及其特色。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雁荡山的主要景点及其特色。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补充。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表自己对雁荡山美景的感受,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雁荡山的特点和价值。
6. 课后作业(2)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关于雁荡山的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收获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雁荡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分析张锦镔;蔡志林;姚健;黄忠杰【摘要】雁荡山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于垂直落差大,因而形成多种气候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出现了亚热带及温带的气候景观.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变化自沿海平原地区向雁荡山区随着高度升高而递减,降水量等值线自东南沿海平原地带随着高度升高向雁荡山区递增.气候特征对发展优势农业、开发花木产业和旅游资源非常有利.【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403-405)【关键词】气候;垂直变化;资源;开发;雁荡山区【作者】张锦镔;蔡志林;姚健;黄忠杰【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气象局,浙江乐清325600;浙江省乐清市气象局,浙江乐清325600;浙江省乐清市气象局,浙江乐清325600;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乐清32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1 595.8 mm;无霜期266 d;年平均日照时数142.9 h;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7.8%。
雁荡山区纵贯乐清全市境内,约占陆域面积的70%,东邻乐清湾及东海,整个山系呈NNE-SSW走向。
乐清湾是个半封闭的内湾,有海域面积436.6 km2,与雁荡山组合,形成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地中海式”气候环境。
由于雁荡山垂直落差大,因而形成多种气候带[1]。
气候特征对发展优势农业、开发花木产业和旅游资源非常有利[2]。
雁荡山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高山丘陵连亘绵延起伏,海拔高度西北部平均800 m左右,有700 m以上高度的山峰8座,其中最高峰百岗尖1 056.6 m,很快降低到沿海平原的5~6 m,其水平距离不到20 km。
在山区,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气候。
从云层凝结高度(H)经验公式H=12.4×(T-Td)(T为气温,Td为露点温度)。
温州雁荡山的研学机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温州雁荡山地处于浙江省东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雁荡山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海洋山岳”的典范。
雁荡山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片教育宝地,蕴藏着丰富的研学机遇。
一、雁荡山的地理特点雁荡山地处在大洋山脚下,属于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多端,山峦连绵起伏,丘陵起伏不平。
在富饶的水源、湖泊环抱之间,构成了雁荡山独特的地理环境。
从海拔角度来看,雁荡山有高山、丘陵、山谷和岛屿等诸多地理类型,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为学生的研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雁荡山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这里的植被种类繁多,植物群落多样化,是珍稀植物的天堂。
不仅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雁荡山还拥有众多优美的湖泊和河流,水生态系统完整。
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机会。
三、文化底蕴深厚雁荡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保存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
学生们可以通过探访雁荡山的文化古迹和遗址,了解当地的历史演变,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悟出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更好地明辨是非,懂得珍惜历史遗产和传承文明。
四、研学机会丰富多样五、助推学生全面发展雁荡山的研学机遇不仅仅是一次外出参观了解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机会,更是一次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契机。
通过参与研学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二篇示例:温州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境内,是中国南方的一座著名风景名胜区。
雁荡山景区总面积约为298平方公里,是我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雁荡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除了旅游观光外,雁荡山还是一个研学的绝佳地点,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研学机会。
关于浙江省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发展调查报告————以乐清市雁荡山和四都乡旅游、文化资源为例李春芹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064班摘要:本文在对乐清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做出综合性阐述后,提出对于乐清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建议。
以雁荡山的自然旅游,四都乡的人文旅游为两大研究主线。
关键词:乐清市旅游资源雁荡山王十朋开发发展意见引言: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
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内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人口近116万。
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
既然被称为“旅游胜地”,乐清市的旅游、文化资源自有其独特之处。
乐清山水似有情,风光如画。
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使得乐清具有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
乐清现有旅游资源单体530个,其中三级以上优秀资源单体140个,等级和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乐清旅游景区面积大,密度广,种类多,品位高,特色鲜明,集山、江、海、湖、岛、泉之大成。
“国家地质公园”雁荡山之奇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雁荡山之险峻;“温州市级风景名胜区”灵山之俊美;绵延76公里旅游画廊之逶迤;“海岸长142公里金色海湾”乐清湾之广远;清江芙蓉池之清逸;“国家级文保单位”南阁牌楼群之悠远;“省级文保单位”东塔、王十朋墓、高友矶墓、真如寺石塔、龙鼻洞摩崖石刻五宝齐聚……乐清历史似有神,人文荟萃。
乐清建县于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距今已有1600 余年历史,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御鹤来此垒台吹箫而得名,被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称为“子晋江山”。
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
王十朋为南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元史》称李孝光“以文章负名于世”,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铸于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镬,属亚洲第一大镬。
乐清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来抓,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旅游强市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确定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市区为核心,雁荡山、中雁荡山为重点,旅游画廊、滨海游廊为一体的“一心一环”旅游新格局。
分析雁荡山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园林09-2 沈琴琴 43号摘要: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很强,它对各种经济结构都有一定的渗透力和牵引力,带动了其它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与之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故各级政府着力引导从生态环境保护,景点建设开发,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来加快旅游业经济的全面增长。
面对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的竞争,雁荡如何凭借旅游资源的优势,真正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典型区域,必须要深入研究。
要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寻找雁荡旅游经济发展的全新出路和方法,促进雁荡旅游产业格局的形成,并给全市旅游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字:雁荡山、旅游、经济、发展一、雁荡旅游产业的现状(一)雁荡山经济发展概况雁荡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86平方公里,涉及我市五镇四乡的56个行政村728个自然村,总人口为6316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该区域经济总量在全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粮食作物产量,乡镇工业总产值,还是人均收入均在全市属于中下游水平,景区内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7元,人均耕地0.28亩,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剩余劳力难以就地转移,大都外出从事商贸服务业,外出劳力占风景区实有劳动力的30%以上。
(二)雁荡山的旅游发展问题(1)景区发展不均衡,项目开发不全面,资源利用不充分。
通过对现状调查时发现以及总体规划研究时也认定,雁荡山主景区内的风景观赏游览仍停留在原始粗犷的自然状况,景点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不够,景点的科技文化含量不高。
主景区内多年来一直是“两灵一龙”的旅游下线未能改变,山顶(上线)和半山浏览(中线)项目未能开发,仅划入景区的许多奇峰异景也未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比如地质学价值,植被和历史文化价值还没有充分地显现,风景的美学价值也未能深切的交流,得到旅客的欣赏确认。
特别是海及海滨景观未被重视,雁荡镇域内的农村、民俗、历史、文化也未挖掘整理。
如烽火台、山寨等已逐被荒废失落。
(2)规划实施失误,旅游服务基地未上规模和档次。
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报告第一章雁荡山地理调查一、雁荡山地区地理概况雁荡山主要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见图2-1,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千米。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
二、雁荡山地区地质调查在中生代时期,亚洲大陆板块受太平洋板块低角度斜向俯冲、碰撞,形成了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
由于火山爆发形成一系列的火山碎屑流、熔结凝灰岩和石英正长岩等,经过1亿多年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形成雁荡山火山。
雁荡山是白垩纪时期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复活型破火山,其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①火山爆发大量岩浆排出;②岩浆房中出现腾空而塌陷,称之为破火山阶段;③火山再次复活,一般喷溢熔岩或成为岩穹,称之为破火山复活阶段。
雁荡山先后经历了四期喷发,形成由下而上四个岩石地层单元。
火山喷发后又有岩浆侵入,构成一个侵入岩单元,这使得雁荡山具有环形和放射状火山的典型构造,火山岩类型较齐全,岩石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为主,可据岩性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岩石地层单元(K1y1、K1y2、K1y3、K1y4),其中第一岩石地层单元(K1y1)为低硅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厚度688米,总体上呈环状分布于雁荡山破火山外缘带;第二岩石地层单元(K1y2)为岩浆平静溢流形成的巨厚层流纹岩,构成了雁荡山的主要景点,厚度大于600米,分布于火山外环,局部有浸出相流纹岩穹;第三岩石地层单元(K1y3)为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并夹有流纹岩,厚度380米,分布局限于火山内环;第四岩石地层单元(K1y4)主要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局部见凝灰熔岩,厚度297米,主要分布于火山内环,后期岩浆沿原主要喷发通道侵入,构成中央侵入体(Ky)石英正长斑岩,雁荡山破火山的外围地层有磨石山群高坞组(K1g)、西山头组(K1x)的火山岩K以及永康群馆头组(K1gt)和朝川组(K1cc)火山—沉积岩系,这四个岩石地层单元的岩相柱状图见附图1,并且这四个岩石地层单元依次呈层圈状环形叠置,层次清楚,完整地显示了雁荡山破火山的形成演化历史。
2017年2期总第839期随着节假日制度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产业涉及面的扩大,品质旅游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旅游景区的舒适度也成为大众出游最关注的一项因素。
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温州雁荡山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项目推进有力,品牌创建突出,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的慕名而来。
2015年,雁荡山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接待游客525.98万人次,同比增长15.7%。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新认证世界地质公园,入选“中国最美景区”。
在随着雁荡山景区接待量日益增加,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游客反映景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舒适度一味地接受游客,导致了“看山又看人海”的景象。
不仅是雁荡山,其他旅游景区也是一样,这不仅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也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品质,更是扩大了景区的安全隐患。
根据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将舒适度进行分级,有利于保护游客人身安全,有利于景区瞬时承载量更好地控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游客的旅游品质,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以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为例的舒适度分级适用本文主要从雁荡山景区的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舒适度分级。
景区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景区气温天气、空气质量以及景区噪声等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瞬时承载量、景区安全卫生工作、公共设施设备、交通状况以及购物消费等因素。
对景区舒适度进行分级时,需选取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中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因素。
针对因素的筛选,通过实地调研游客及景区管理人员,其中当天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
通过该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对景区舒适度影响最大的是景区拥挤程度即瞬时承载量占95%;其次是天气因素占78%、景区卫生环境因素占82%及交通状况占75%;而影响最小的是空气质量与景区噪音环境。
表舒适度分级因素分析及量化标准二、舒适度分级界定1.一级界定。
本文所探讨的一级舒适度所需要的条件从六大因素展开,一级舒适度是指在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都处于优良状态下所进行的景区游览活动。
区域经济浙江雁荡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上官文哲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摘要: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乐清县,雁荡山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地质景观资源,同时也有大量的人文、生态资源,因此长期以来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然而这一旅游景区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不好,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进一步的设计。
其次对游客的管理约束力不够,很多游客不能很好地遵守既定的旅游法,肆意破坏雁荡山旅游景区。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对于雁荡山旅游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阻碍。
本文就以雁荡山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为出发点,在充分探讨雁荡山具体的资源现状的前提下,重点分析如何更好的提升雁荡山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雁荡山游览区开发、科学考察区开发、游息区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保护和史迹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雁荡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1-0457-03一、雁荡山自然地理概况雁荡山是一座位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个旅游胜地,地处121°00′- 121°09′E、28°16′- 121°09′N,东南面临乐清湾。
该山形成于一亿两千万年前,是通过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座山脉。
据《载敬堂集》记载道:“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
以景观区位分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
”雁荡山真正开凿时间为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比较有名,吸引了很多游客到此观光。
雁荡山分属于苍山山脉,其山总体走势呈北东到南西方向,平均海拔600m,主峰白岗尖海拔为1056m。
雁荡山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海洋性的气候的雁荡山终年多雨,一年四季降水较多,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梅雨季节。
雁荡山气候四季分明,因此旅游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4月到10月期间。
二、雁荡山旅游资源分析一般来说,雁荡山的旅游资源分为地质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三部分,下面对这三种不同的资源进行分别的论述和探讨。
课题名称:《乐清市旅游资源调查及旅游路线设计》学校:乐清三中组长:陈智怡组员:林金金傅奥烽郑珅赵恩忠陈铭剑赵桂斌蔡圳楠指导老师:王驰野研究时间:2012年9月份至2013年5月份班级:高二(十)班第一执笔人:赵恩忠【前言】:据统计,雁荡山地区继2004年被评为"全国五A级景区" 2011年雁荡山风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5.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19.64%),同比增长19.06%;门票收入8275万元,同比增长11.43%;旅游业总产值23.12亿元,同比增长1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按照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培育、管理大提升、环境大整治、品牌大塑造的工作思路,以落实和实施“十二五”期间十大项目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雁荡山“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落地和启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好雁荡山“十二五”风景旅游和地质事业发展的开局攻坚战。
“十二五”期间,雁荡山将围绕“加快形成‘一心三带四区’”旅游体系,坚持“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个一”系统工程。
将理顺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体制,建成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核心景区内部交通一体化,实行核心景区门票一票制,建设高星级旅游度假区(选坑),建设雁荡山奥特莱斯旅游购物市场,打造西门岛影视城,开发芙蓉池湿地公园,加快雁荡山旅游环线建设,推动《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在浙江省人大的立法。
为了实现把雁荡山建成旅游强区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雁荡山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内容摘要】本文在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个角度对乐清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对旅游路线重新进行了设计。
从而优化旅游路线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也将乐清文化更加丰富的带到人们的视野中。
【关键词】乐清旅游雁荡山路线【正文】研究背景自然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资源雁荡山以峰、嶂、瀑、洞称著于世。
《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学小组到浙江省雁荡山进行研学考察,经研究发现雁荡山属于典型的中生代火山岩地貌。
该地貌演化经历了四个不同发育阶段,以锐峰、叠嶂、飞瀑称绝,凭借秀丽和雄伟的地貌景观而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
后期火山多次喷发形成厚达500米的流纹岩层,流纹岩层分布区沟谷众多,在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下,在各溪流的源头沟谷段,沟床上往往出现呈多级分布、几乎直立的岩嶂和岩槛瀑布(图2)。
图1为雁荡山地貌阶段发育过程,图3为雁荡山地貌部分景观图。
(1)研学小组发现雁荡山地貌发育与丹霞地貌有相似之处,远看易混淆,请说出两种地貌特点异同。
(2)据图描述雁荡山地貌阶段发育过程。
(3)指出该地区多级岩嶂和岩槛瀑布形成的具体条件。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波卢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带。
第四纪以来,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多期火山岩。
其中,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Q2、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
各期火山岩表面土层厚度分别约为900cm、90cm、35cm。
岛屿西部局部地方Q1火山岩出露,构成高岗。
岛屿年平均降水量超过3000mm,但水资源较贫乏,其分布受岩性和地貌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乌波卢岛地形及不同时期火山岩空间分布。
(1)说明乌波卢岛脊线的形成过程。
(2)从岩性和地貌角度,分析乌波卢岛地表水资源东部多于西部的原因。
(3)简析乌波卢岛西部Q1火山岩高岗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外力作用下其地形的演化。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
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
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
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
“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
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介绍1. 引言1.1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简介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内,是雁荡山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座瀑布拥有磅礴壮观的景色,是雁荡山的自然风光中的瑰宝。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是一处高约150米,宽约40米的瀑布,水势强劲,声震山谷。
瀑布水流直泻而下,水花四溅,气势非凡。
瀑布两旁长满了青翠的树木,四季景色各异,尤以春夏之际更为妩媚动人。
传说中,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是由一条神龙伏于山腹之下,形成瀑布。
据古籍记载,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在唐宋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所在地区是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景点众多,如武斗殿、五老峰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雁荡山风景区中的一颗明珠。
2. 正文2.1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位置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雁荡山景区内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大龙湫瀑布地处雁荡山主脉,海拔约800米,是由龙湫溪悬崖处冲击而成的瀑布。
由于周围群山环抱,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所以大龙湫瀑布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大龙湫瀑布的位置十分优越,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游客可以在瀑布下观赏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也可以登高远眺,俯瞰整个瀑布。
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大龙湫瀑布,都能领略到不同的美景。
瀑布周边还有茂密的森林,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和探险的乐趣。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位置优越,地理条件独特,景色壮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无论是想要放松心情,还是追求刺激体验,大龙湫瀑布都能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是一处值得一游的自然景点。
2.2 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特点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水流湍急,声势浩大。
瀑布从高处奔泻而下,水流冲击着瀑布下方的巨石,溅起漫天水雾,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给人一种澎湃的力量感。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1],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
距杭州约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
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
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
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
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2]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
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
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
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
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
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
形成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的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
雁荡山的风光形成的两个原因1)主要原因是有一座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
2)雁荡山处于海洋季风气候生态环境雁荡山风光形成的六个条件1、雁荡山火山岩层保护良好2、巨厚的流纹岩层是造景的主“材料”3、断裂及沿断裂的溪涧流水是塑造奇景的神斧4、外力作用雕琢细刻雁荡山的风光5、植被发育与良好保护装扮了雁荡风貌6、季节、昼夜、阳光、雨水、风力的变化增添了雁荡风光的变换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雁荡山》,使学生了解雁荡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雁荡山》的基本内容,了解雁荡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等专业词汇。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雁荡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雁荡山的图片、地图、相关视频等。
2. 学生预习课文《雁荡山》,搜集有关雁荡山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雁荡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中提到的雁荡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总结雁荡山的特点,并展示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有关雁荡山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雁荡山的特点及其保护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雁荡山的短文,内容包括雁荡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等。
8. 板书设计雁荡山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七、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雁荡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研究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旅游几乎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公布的统计数字,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参加者为2528.2万人次,1960年为6929.6万人次,1990年则为45487.5万人次,相当于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18倍。
国内旅游也迅速发展,整个“八五”期间旅游人数为22.06亿人次,每年以18.9%的速度增长,比“七五”年均增长率高出14个百分点。
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但是,旅游的发展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目前即便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每年能够出国旅行的人数在该国人口中的比重仍未达到应有水平。
例如在出境旅游比较流行的英国,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次也仅为全国人口的1/3。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旅游者在这些国家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
战后旅游发展的趋势表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其它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利进展,今后参加旅游的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从而也决定了旅游业将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旅游业的文化氛围、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低档次的文化品位,是影响旅游活动发展的致使原因。
所以不管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还是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都应予以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欣赏被賦予更丰富的文化意蕴,从而使旅游得到更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高度竞争的产业。
不仅各国旅游业,特别是面对相同客源市场的邻近国家旅游业之间竞争激烈,而且同一旅游目的地内的各旅游企业也存在竞争。
如果不了解旅游,不了解发展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旅游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必要的知识,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还要对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旅游教育和训练。
另外,要搞好旅游业,实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地位,还要在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前提下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和当地人民的需要。
也只有同时满
足旅游者和当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国家的利益。
因此各方的利益和需要都必须予以满足,各方彼此间的利益冲突都必须调合一致。
在这个意义上,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更是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旅游方面的知识。
雁荡山作为首批全国一级风景名胜区,是乐清人的骄傲,以之为载体的研究,会让学生更感兴趣。
其次,雁荡山创造的经济价值与它资源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如何更好地开发雁荡旅游资源,来促进乐清经济的发展,作为乐清的一名学子,是应该给予关注的。
最后,随着经济的越来越发展,绝大多数人口聚集在城市,绝大多数劳动者都在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且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竞争环境中,人们的工作、学习乃至日常生活都必须讲求效率,一切都有充满紧张,那种“采菊东蓠下,悠然风南山”的传统田园生活早已被现代节奏抛弃,使城市居民,特别是劳动就业人员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定期使自己紧张的体力和神经得到放松,从而更向往重返没有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大自然,向往能使人耳目一新的异域环境。
作为同学也是一样,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难免会身心疲惫,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研究,今后会习惯去旅游,喜欢去旅游。
【研究内容】
一.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作用。
二.哪些资源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三.有些什么类型的旅游资源
四.雁荡山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五.如何开发雁荡山的旅游资源
六.如何提高对风景的欣赏能力
【研究过程】
一.开题准备工作
由老师做有关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对课题有初步了解。
二.组建研究小组
每组4-6人,由学生自由选择组合,对于少数没有组合起来的同学,教师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适当再做安排。
三.小组活动
1.选出组长,讨论选择研究内容,上报老师。
如果学生不能确定内容的,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引导。
实在不行,给学生几个方向,以供参考。
具体如下:
1)雁荡山的旅游资源调查
2)雁荡山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3)雁荡山旅游资源开发措施的研究
4)雁荡山的旅客来源
5)雁荡山旅客的需求调查
6)将雁荡山建设成为中学生自然科学教育基地的可行性调查
7)雁荡山宾馆入住率调查
8)雁荡山工作人员素质调查
9)最受欢迎的风景点及原因调查
10)雁荡山环保工作情况调查
2.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研究方案,上报老师,接受教师的指导。
对于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给予充分的讨论和估计。
3.开展小组研究活动,做好研究记录。
在进行小组研究活动中,如果要外出,应告知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带队,经学校有关方面批准。
四.撰写个人总结和小组研究报告。
附:
1.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2.小组研究成绩评价表;
3.小组成员成绩评价表
1、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2、小组研究成绩评价表
3、小组成员成绩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