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思修复习提纲(最新版).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6.68 KB
- 文档页数:10
思修期末复习提纲思修期末复习提纲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课本13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理想的内涵及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信念的内涵及特征:信念具有执着性、多样性。
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课本39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性: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代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了解道德的本质(课本91页)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课本102页)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法的概念:统治阶级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则和原则的统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了解宪法及相关法(课本154页)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重点:1.什么是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我们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重点:1.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1)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2)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3)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2.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o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上的产物②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多方面多类型的①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信念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特征:。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感情②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③在人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1、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②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56)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一致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②1经济全球化下要弘扬爱国主义②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②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②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②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②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精神内涵:②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②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②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②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1、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征及分析(P68-72)错误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共同特征有:①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 不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③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0他们对人的需要和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的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3-76)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01人生价值内在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0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思修课复习提纲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具体科学内涵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3、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特征:1.复合性 2.稳定性 3.执著性 4.多样性 5.亲和性(网上找的)4、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关系上应树立的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6、人生观通过哪些来体现?人生观的核心?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7、人生价值的内容?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书上没有明确给出)8、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此外,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9、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什么?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2018思修复习提纲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大学生活的变化(三个变化)P2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四个方面)P3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1.学习理念P4-5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终身学习(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1.成才目标P5-6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P7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P7(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二者共同作用)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P82.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P83.法律素质的定义和意义P8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92.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 P103.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P11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1.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三个方面)P13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1.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四个方面)P14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P172.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P183.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P184.信念的含义P185.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如影随影、相互依存P19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百年目标P22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马克思主义是P23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绪论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3、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四个全面: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深化改革3.全面依法治国4.全面从严治党(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4、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各层面的价值追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的基本特征。
(4)意义: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5)怎么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人心工程和灵魂工程。
大学生应该:1.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2.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3.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行、外化于行。
第二章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三为什么说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三章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a.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b.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c.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1含义: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3影响:a.拜金主义人生观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b.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再没有其他的关系。
C.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四冯友兰论人生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五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复习提纲绪论1、道德——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P42、法律——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P4第一章正确理解人生树立科学人生观1、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含义P82、人际交往的方法P14第二章提高道德素质健全道德人格1、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P2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28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29第三章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1、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基本要求P36——38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38——39第四章汲取传统精华提升思想境界1、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是哪种?其主张和特点怎样P 55——562、中国传统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P56——5603、思想境界的含义、提升思想境界的途径和方法P60、62第五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1、理想的含义、分类P64——652、信念的含义、特征P66——67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75第六章1、法律的效力包括哪几个?P8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3——843、法律和法治的含义P91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926、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怎样?P96——98第七章宪法法律制度1、宪法的概念P104——105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P107、108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108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111——113第八章民事法律制度1、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包括哪些?P123——1262、民事责任的概念P127第九章刑事法律制度1、刑法的概念和任务?P1332、犯罪的概念和特征P1363、正当防卫的含义和具备的条件P139——140 第十章经济法律制度1、公司的含义P1553、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P1564、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P1595、劳动合同的含义P1696、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P170第十一章诉讼法律制度1、诉讼法的含义和分类P1732、民事诉讼的程序怎样?P182——1843、行政诉讼的程序怎样?P189——1914、刑事诉讼的程序怎样?P197——199。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版)大题复习提纲1.如何做有理想有本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开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为什么要进步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以及如何进步? P73.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4.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答复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答复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答复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络、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5.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6.根据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亲密联络,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的。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文档文档理想信念进步精神境界。
8.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与共产远大理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远大理想与共产远大理想,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机联络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的;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根底。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承当的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10.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根本内容〕弘扬: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理论者,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思想道德建立与法律修养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的意义。
P17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进步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根底。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开展。
4、“思修〞课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根底,进步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如何进步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P16当代大学生要进步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深化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泼的群体。
3.优良学风的内容。
务实优良学风的含义。
P5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笃信仁厚慎思勤勉务实优良学风的含义: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的。
P7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在现实的根底上迎接挑战3、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及其关系。
P13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互相联络、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2)共同理想为主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华(4)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根底6.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P21\P23〔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理论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将来社会和自身开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的上的集中表达。
思修复习提纲.绪论一、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通过中学与大学生活的对比1.学习要求的变化2.生活环境的变化3.社会活动的变化二、在大学生活中如何加强自己独立生活能力。
1.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立新的学习理念。
1.自主学习的理念、2.全面学习的理念3.创新学习的理念4.终身学习的理念四、德智体美体现了什么?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五、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制度保障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六、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九、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3.有助于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十、基本方法1.学好科学理论2.掌握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稳定性、与时俱进性、现实性、多样性、层次性。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1.爱情是理想.....三者的有机统一整体。
..、性爱与责任2.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要收到道德约束....: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爱情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不能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位置;不能功利化或片面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顾过程不顾结果。
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规范:把握好友情与爱情的界限;摆正学习与恋爱的位置;反对恋爱中的功利化与片面化;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4.恋爱中注意处理好的关系: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与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关系5.婚姻与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6.家庭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小孩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等等7.结婚的必备三个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
(还须符合法定程序)8.离婚的两个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
创造正确的人生价值1.人生观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高尚,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对几种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功利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因此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将个人的事业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生命完善性与大众的“共同富裕”相结合;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
3.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4.价值的评价标准:由于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受者,所以,在人生实践中就存在着贡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否有利,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惟一客观标准。
5.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应由社会来作出,这种评价相对于个人评价而言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具有“权威性”: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思修复习提纲绪论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14)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7-19)三点意义(黑体字)、四个方法(黑体)三、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P1-6)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的变化);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四.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7-8)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五.大学生成才目标(德智体美)的内容(P9-10)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六.当代大学生的形象(P10-11)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最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一章名词解释:理想P21 信念P22一、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39)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二、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P34-36)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思修复习提纲__lsx大家考试加下油啊,我刚刚整理完的,有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
一、名词解释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又可能实现的,对未来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失误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人治,情感和意志的统一3,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4,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5,价值观: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6,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议案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8,家庭美德: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制定的,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9,宪法: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
但不同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10,法律: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1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2,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13,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4,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