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6 史学概论 作业(专升本)
- 格式:rtf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11
专升本考试历史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实行科举制度D. 建立世袭制2. 唐朝时期,谁被誉为“诗仙”?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3. 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4. 清朝末年,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失败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期是?A. 1953-1957年B. 1957-1961年C. 1961-1965年D. 1965-1969年8.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次事件标志着运动的开始?A. 林彪事件B. 红卫兵运动C. 九一三事件D. 四清运动9.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海南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在哪一年份?A. 1995年B. 2000年C. 2001年D. 2005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____朝,由____皇帝统治。
1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共进行了____次远航。
13.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年被称为____年。
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
15.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____战争。
16.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____。
专升本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是: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宋朝答案:C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21年C. 公元前220年D. 公元前222年答案:A3.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4. “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D7. “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A. 清朝B. 明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五礼”之一?A. 冠礼B. 婚礼C. 丧礼D. 宴会答案:D9.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10. “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A. 香港回归B. 澳门回归C. 台湾问题D. 新中国成立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2. 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答案:井田制、封建制3.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________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
答案:李世民4.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5.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内…………○…………装…………○…………订…………○…………线…………○………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装订线内不许答题1.(30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
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
……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材料三(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
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
《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
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洋务”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
——节选自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华章》2012年第29期(1)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0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
专升本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A3. 唐朝时期,哪个民族的崛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 汉族B. 鲜卑族C. 突厥族D. 契丹族答案:B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失散的亲人D. 探险答案:B5. 清朝末期,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第一次鸦片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6.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是?A. 中华民国B. 中华人民共和国C. 中华帝国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答案:A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活动在哪个地区?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南答案:A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被定为什么?A. 国庆节B. 劳动节C. 元旦D. 春节答案:A10.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大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A. 1956年至1966年B. 1966年至1976年C. 1976年至1986年D. 1986年至1996年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流放,周朝出现了“__”的局面。
答案:共和1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的政策。
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 唐朝的“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开元”是唐玄宗的__。
答案:年号1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和__。
专升本考试历史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2年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辛亥革命是一次农民起义2. “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哪个地区提出的?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4.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A. 1919年5月4日B. 1918年5月4日C. 1920年5月4日D. 1921年5月4日5.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A. 1945年8月15日B. 1945年9月2日C. 1945年12月13日D. 1946年1月1日6.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是?A. 《尚书》B. 《周礼》C. 《汉谟拉比法典》D. 《大清律例》7. “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8. 下列关于长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长征是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B. 长征历时两年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D. 长征的终点是陕北延安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不是由汉族人发明的?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复兴运动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C. “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动荡D. “文化大革命”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运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_________之战中打败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12.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13.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非常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_________。
专升本历史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
请问,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2.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是发生在明朝的?A. 洪武之治B. 康熙盛世C. 乾隆盛世D. 永乐大典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辛弃疾5. 清朝末期,中国社会面临内忧外患,其中“外患”主要指的是:A. 农民起义B. 列强侵略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自然灾害频发6.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它开始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三纲五常”?A. 君为臣纲B. 父为子纲C. 夫为妻纲D. 师为生纲8.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筑长城D. 以上都是9.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10.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是:A. 北京B. 南京C. 广州D. 杭州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2.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中国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开皇三年,诏令天下,罢郡置州,以州统县。
”材料二:《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大兴土木,修筑长城。
河北历史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河北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新石器时代B. 旧石器时代C. 铁器时代D. 青铜时代答案:B2.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与河北无关?A. 黄帝战蚩尤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赵国灭魏D. 春秋五霸答案:C3. 河北的哪个城市被称为“北方瓷都”?A. 石家庄B. 唐山C. 邯郸D. 保定答案:B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河北人?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河北的历史文化名城?A. 正定B. 承德C. 秦皇岛D. 张家口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河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A. 河北梆子B. 京剧C. 河北剪纸D. 河北评书答案:A, C, D12. 以下哪些战役发生在河北?A. 平型关大捷B. 辽沈战役C. 百团大战D. 淮海战役答案:A, C13. 河北的哪些地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A. 承德避暑山庄B. 秦皇岛北戴河C. 石家庄赵州桥D. 张家口崇礼滑雪场答案:A, B, D...(此处省略其他多选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4. 简述河北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河北地处华北平原,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河北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如赵尚志、杨靖宇等。
河北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击日军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5. 描述一下河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答: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南界黄河。
河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等。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河北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6. 论述河北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福建专升本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D2.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1年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实业救国”D. 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答案:A3.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C. 抗日战争的结束标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D.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答案:D4.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保证答案:A5.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A.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的一场自救运动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C.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D. 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彻底失败答案:ABC2.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等C.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D. 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是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答案:ABC3. 下列关于土地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A.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农民运动B. 土地革命的目的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 土地革命的结果是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D. 土地革命的失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严重损失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专升本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外交C. 军事D. 探险答案:B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5. 1911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A. 孙中山B. 黄兴C. 宋教仁D. 陈独秀答案:A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政治腐败D. 经济危机答案:A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答案:A8.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日本投降答案:D9.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9年1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50年1月1日答案:A10.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朱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人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孙中山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政策?A. 土地改革B. 公私合营C. 人民公社化D. 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升本)2018成考试题及答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专升本)2018成考试题及答案2018级作业1 1.(单选题)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本题2.0分)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2 2.(单选题)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是()(本题2.0分)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D、天京被围 C、安庆失守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2 3.(单选题)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发出的文件是()(本题2.0分)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2 4.(单选题)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变是【(本题2.0分)A、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2】5.(单选题)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本题2.0分)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D、改革行政机构C、改革财政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得分:2 6.(单选题)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本题2.0分)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 A、陈独秀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2 7.(单选题)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本题2.0分)B、《北京条约》 A、《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2 8.(单选题)洋务派的主张是()。
《史学概论》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B.废奴派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D.边疆学派2、《长征记》的作者是()。
A.色诺芬B.老伽图C.波利比阿D.希罗多德3、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B.《日耳曼尼亚志》C.《罗马历史源流》D.《罗马古物考》4、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B.广泛性C.民主性D.真实性5、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C.《希腊史》D.《罗马帝国衰亡史》6、提倡总体史学,从下往上看是学,问题史学的史学流派是()。
A.年鉴学派B.边疆学派C.浪漫主义学派D.废奴派7、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是()。
A.鲁迅B.郭沫若C.钱学森D.胡适8、1845-1846年,马恩合著的()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成立。
A.《德意志史》B.《德意志国家》C.《德意志意识形态》D.《德意志国家》9、计量史学史是历史与哪一学科的结合()。
A.化学B.物理学C.数学D.语言学10、《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北宋B.五代C.南宋D.南北朝11、《历史的终结》时谁的作品()。
A.亨廷顿B.斯宾格勒C.福山D.汤因比12、《春秋》是谁的作品()。
A.老子B.孔子C.屈原D.左丘明13、孔子晚年,在鲁国打伤麒麟的是()的家臣。
A.叔孙氏B.孟孙氏C.季孙氏D.鲁哀公14、“史学两司马”指的是()。
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15、第一部断代史()。
A.汉书B.春秋C.论语D.七略16、第一部兵书()。
A.汉书B.孙子兵法C.春秋D.论语17、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18、西方史学之父是()。
A.赫卡泰俄斯B.希罗多德C.修昔底德D.波里比阿19、()是蒙古族的第一部重要文献。
A.蒙古秘史B.元史C.宋史D.史集20、盛唐时期出现“史”的含义是“()”之义。
A.史事B.历史C.史书D.史料21、意大利史学家克()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A.罗齐B.克罗齐C.麦克D.唐纳德22、()是一种在蒙古族人民中流传最广的说唱艺术。
它用蒙古语演唱,有固定的曲调,有一定的韵律。
A.多来宝B.好又多C.好再来D.好来宝23、意大利史学家()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基础。
A.罗齐B.克罗齐C.麦克D.唐纳德24、提出“史料就是史学”观点的历史学家是:()。
A、郭沫若B、蔡美彪C、傅斯年D、李济25、《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是()的作品。
A、夏鼐B、李济C、徐旭生D、季羡林26、王国维“()”指的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A.一重证据法B.二重证据法C.三重证据法D.四重证据法27、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梁启超写的()为标志的。
A.新史学B.旧史学C.前史学D.后史学28、《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A.罗齐B.克罗齐C.麦克D.巴勒克拉夫29、现代主义思潮的立场是建立在什么学科的发展的基础上的?()A.心理学B.历史学C.语言学D.政治学30、《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受到()的影响。
A.汉学•B.蒙古学•C.民族学•D.语言学31、《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是由谁主编的论文集?()A.乔尔·科特金•B.贝纳沃罗•C.施坚雅D.约翰R瓦特32、《The Making of Working Class》是谁的作品?()A.爱德华·汤普森B.克里斯托弗·希尔C.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D.埃里克·霍布斯鲍姆33、安东尼奥·葛兰西是哪国的共产党领袖?()A.希腊B.匈牙利C.意大利D.法国34、《元史学》的作者是()?A.吉尔兹B.海登·怀特C.福柯D.埃尔金斯35、铭文是刻在什么上面的()。
A.青铜器B.司母戊鼎C.甲骨D.酒杯史的研究对象。
A.梁启超B.曾国藩C.胡适D.郭沫若37、史学概念比较早的明确提出开始于()时期。
A.西汉B.东晋十六国C.东汉D.秦汉38、我国史学史的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由()提出来的。
A.胡适B.曾国藩C.梁启超D.郭沫若39、我国史学史意识的产生从比较明确的意识上看()是第一人。
A.班固B.班超C.班路D.班彪40、“史”含义真正的丰富起来是在()时期。
A.西周B.东汉C.明清D.秦汉41、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社会历史观的史学家是()。
A、司马谈B、司马迁C、司马炎D、司马昭42、观念形态的文化具有()。
A、独立性B、绝对独立性C、相对独立性D、相对性4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持有()。
A、人性决定论B、精神决定论C、地理环境决定论D、阶级斗争决定论44、专供解释疑难或翻检资料的书籍是()。
A、目录B、索引C、工具书D、类书45、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指示门径的重要工具书是()。
A、《十二经索引》B、《汉书·艺文志》C、《书目答问补正》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6、胡应麟把辨别伪书的方法归总为()。
A、七点B、八点C、九点D、十点47、有“史学之父”之称的是()。
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孔德D、比德48、《汉书》的体裁是()。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专门史C、纪传体断代史D、纪传体研究史49、“历史使人明智”这句名言出自()。
A、卢梭B、培根C、摩尔D、伏尔泰50、汤因比撰写《历史研究》前后历时()。
A、20年B、30年C、40年D、50年51、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物质利益的需要和欲望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52、我国规模最大的丛书目录是()。
A、《四库全书总目提要》B、《中国丛书综录》C、《古今图书集成》D、《崇文总录》53、人民群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知识分子B、普遍大众C、劳动人民D、农民群众A、八条公例B、十条公例C、十二条公例D、十四条公例55、在西方国家中,计量史学发展突出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56、《史记》的体裁是()。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专门史C、纪传体断代史D、纪传体研究史57、现在理解的善本,一是指清代学者的精校精注本,而是指()。
A、宋明刻本B、唐宋刻本 C元明刻本D、宋元刻本58、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当前的历史这句话出自()。
A、博林布鲁克B、李维C、沃尔D、傅里曼59、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
A、直接动力B、间接动力C、根本动力D、重要动力60、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进行深刻论述的著作()。
A、《神圣家族》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费尔巴哈》61、部分伪者的伪书是()。
A、孔子家语B、鬼谷子C、列子D、春秋左氏传62、最高级、最难的校勘方法是()。
A、对校法B、本校法C、他校法D、理校法63、二十四史被钦定与()。
A、清顺治年间B、康熙年间C、雍正年间D、乾隆年间64、我国开始使用年号是在()。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成帝时期6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出自()。
A、顾炎武B、王夫之C、林则徐66、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贡献巨大的是()。
A、吴泽B、翦伯赞C、吴晗D、白寿彝67、持有阶级斗争历史观的史学家基佐是()。
A、英国人B、德国人C、法国人D、美国人68、文化基因论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A、一致的B、相违的C、不相违的D、既相违又不相违的69、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代史学说的古史辩派的代表人物是()。
A、胡适B、王国维C、陈寅恪D、顾颉刚70、对史料进行辩伪、校勘,总体上属于()。
A、内考证B、外考证C、正考证D、反考证71、汤因比把世界历史划分的单元或文明形态是()。
A、8个B、20个C、21个D、22个72、加拿大口述史学研究的突出成就是()。
A、政治史B、文化史C、经济史D、移民史73、《资治通鉴》的体裁是()。
A、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典志体74、我国的干支记年开始于()。
A、汉武帝时期B、王莽时期C、光武帝时期D、西周时期75、史德说的提出者是清代史学家()。
A、赵翼B、钱大昕C、段玉裁D、章学诚76、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
A、严复B、梁启超C、夏曾佑D、王国维77、中国史学形成于()。
A、先秦时期B、商周时期C、原始社会D、秦汉时期78、希腊史学诞生于()。
A、公元前4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前6世纪D、公元前7世纪79、提出“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阶段划分历史的意大利史学家是()。
A、比昂多B、布鲁尼C、亏西亚蒂尼D、马基雅维利80、狭义的历史认识主体是()。
A、人类B、人类社会C、历史研究者D、群体A、两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代D、宋元时期82、中国古代的正统历史观是()。
A、天命论B、历史循环论C、帝王英雄观D、历史进化论83、能够提供所需要的专题研究论文篇目,指示材料来源的工具书是()。
A、目B、录C、索引D、目录二、多选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A.进化论B.退化论C.循环论D.规律论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A.历史学B.史学理论C.文献学D.史学史3、为什么学习史学概论()。
A.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B.史学工作的需要C.提高史学工作者素质的需要D.了解史学与现实社会关系的需要4、史学概论的体系有()。
A.历史观点B.历史编纂学C.历史文献学D.史学发展史5、历史观点的内容有()。
A.历史运动B.历史动力C.历史功能6、历史学的概论性著作就具有的目的()。
A.讲述关于历史学本身的基本理论问题B.讲述关于客观历史的基本理论问题C.给初学历史的人一个基本的指南D.使学习历史的人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7、史学双璧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后汉书8、乐府三绝是()。
A.木兰词B.孔雀东南飞C.秦妇吟D.月城9、西汉两司马指的是()。
A.司马迁B.司马光C.司马懿D.司马相如10、古埃及重大成就()。
A.象形文字B.建筑;有神殿及金字塔等建筑艺术C.科学:第一部太阳历D.楔形文字11、史学界所称的蒙古史学经典是()。
A.蒙古秘史B.元史C.宋史D.史集12、在远古时代,由于没有文字,许多知识都是靠口头传承而流传下来的,古代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保存自己祖先系谱的习惯,父母要对出生的每个子女解释有关()的传说,这种规矩永远为蒙古人所遵守。
A.氏族B.家谱C.村谱D.系谱13、自清朝以来蒙古贞的民间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包括()。
B.民歌C.童谣D.谚语14、史学理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