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润滑剂与脱模剂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5.92 KB
- 文档页数:24
脱模剂的研究及应用作者:陆艳红陈哲来源:《硅谷》2009年第20期[摘要]利用模具进行材料成型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制品脱模时通常会粘住模具。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成型过程中,制品粘住模具表面后,形成模具“结垢”并破坏模具,制品本身的质量也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对脱模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脱模剂的成分及其使用,具体阐述压铸用水性脱模剂的性能要求及对压铸件成型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脱模剂性能压铸金属成型中图分类号:TG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148-02一、脱模剂的作用在设计和制造任何预成型部件,如金属、橡胶、塑料或复合材料,模具脱模剂都是必不可少的。
脱模剂作为一种涂料使基体表面具有非常低的表面能。
当应用于制造特殊部件模具的基体材料上时。
这些脱模剂形成微米级厚度、热稳定的膜层,它和模具表面形成化学连接,可以让成型部件快速轻易脱落。
好的脱模剂能产生复合、无垢的脱模效果,因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清理模具和修补表面缺陷所耗费的时间。
当采用新的模具材料和树脂系统组合开发零部件时,选择正确的脱模剂是其重要的环节。
选择正确的脱模剂将减少制造周期,保证成型部件表面质量的一致性,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在上漆或粘接之前所需的后处理工艺(抛光)。
脱模剂不能含有任何影响最后产品品质或者成型后处理效果的成分。
成型部件必须能顺利干净的脱模,固化前则不会脱模。
脱模产品针对所采用的生产工艺还必须具备成本效益。
脱模剂令人满意的特性包括以下几点:(1)简单的应用步骤; (2)短暂的干燥时间: (3)模具上无残留; (4)不转移到成型部件; (5)耐高温; (6)多种脱模性; (7)极少量气味; (8)环保、健康和安全标准正越来越支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溶剂(水基)脱模技术。
二、脱模剂的分类传统的脱模剂一般为外用型,即涂敷在模腔表面,习惯上也有称作隔离剂的。
脱模剂涂在型腔表面,目的是方便脱模,外用脱模剂可以分为无机、有机及聚合物三类。
脱模剂的应用原理1. 脱模剂的概述脱模剂是一种常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是使模具与制品之间分离,以便顺利脱模。
脱模剂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塑料加工、橡胶制品、金属铸造等。
本文将介绍脱模剂的应用原理及其工作机制。
2. 脱模剂的应用原理脱模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脱模的目的:2.1 形成分离层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分离层,使得模具表面与被制品之间形成物理隔离,从而减少粘附力和摩擦力,使制品能够容易地从模具上脱离。
2.2 降低表面张力脱模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模具与制品表面之间的粘附力,使制品在脱模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大阻力。
2.3 膨胀与干燥一些脱模剂在使用时会发生膨胀或干燥的反应,从而形成一层薄膜覆盖在模具表面,帮助制品从模具中顺利脱离。
2.4 分解残留物有些脱模剂还具有分解残留物的功能,当制品脱离模具之后,脱模剂会分解并将模具表面残留的制品残留物清除,减少清洗过程的复杂性。
3. 脱模剂的分类根据脱模剂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3.1 油性脱模剂油性脱模剂主要是由润滑油和溶剂组成,能够降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粘附力,适用于金属铸造和塑料加工等领域。
3.2 水性脱模剂水性脱模剂主要是由水和一些表面活性剂组成,能够在模具表面形成分离层,水性脱模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适用于食品包装和医药领域。
3.3 硅油脱模剂硅油脱模剂主要由聚硅氧烷组成,具有很高的耐温性和耐化学性,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较好的脱模效果,适用于高温塑料模具和橡胶制品。
3.4 焊接脱模剂焊接脱模剂主要用于焊接过程中,能够在焊接后顺利脱模,并且对焊接接头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 脱模剂的选择与使用在选择和使用脱模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4.1 制品材料不同的制品材料对脱模剂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塑料对油性脱模剂更为适用,而一些金属铸件则需要使用耐高温的硅油脱模剂。
4.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脱模剂的选择,例如在高温塑料模具的注塑过程中,需要使用耐高温的硅油脱模剂。
脱模剂概述脱模剂概述一、脱模剂定义及作用1、定义:脱模剂是一种用在两个彼此易于粘着的物体表面的一个界面涂层。
2、作用:在模具和模件间形成一层惰性的涂层,使模件能够方便的从模具中脱出,提高最终产品的抗磨损性能以及抗刮擦性能,它可使物体表面易于脱离、光滑及洁净。
二、脱模剂的原理由于润滑剂物质(脱模剂)易亲金属表面(模具表面),因吸附作用而生成一个静止的润滑剂膜层,从而减少聚合物(模件)和加工设备(模具)之间的摩擦力,产生显著的脱膜效果和提高塑料件表面的光洁度。
三、脱模剂的分类1、按加入方式/用法分类:内脱模剂和外脱模剂。
前者是直接加入到模制塑料中;后者是涂覆于模具的模腔表面。
2、按化学成分分类:无机物、有机物和高聚物。
①无机物脱模剂②有机物脱模剂③高聚物脱模剂3、按功能用途/应用分类:金属脱模:压铸铝(镁、锌)、铸造、锻造等‚非金属脱模:橡胶、玻璃钢、塑料、聚氨酯、混凝土等4、按形状分类:粉状、液体和乳液状(可雾化)。
5、按使用寿命分类:常规脱模剂、半永久脱模剂。
6、按形态分类:溶剂型脱模剂、水性脱模剂、无溶剂型脱模剂、粉末脱模剂、膏状脱模剂四、脱模剂的应用脱模剂用于混凝土预制件、制品、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金属压铸、聚氨酯泡沫和弹性体、注塑热塑性塑料、真空发泡片材和挤压型材等各种模压操作中。
混凝土脱模剂一产品用途针对市场上混凝土制品及施工行业模板存放易生锈、混凝土表面有气泡、混凝土表面易污染、脱模清模困难等难题,本院推出该高效混凝土脱模剂。
产品稳定,性能优越,是创优质工程必备的高性能的混凝土脱模材料。
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钢模板、木模板、竹夹板、塑胶板及混凝土台面等场所中。
二性能特点1. 具有优异的隔离性能、易拆模2. 操作安全、无毒;均匀光滑,成膜性好3. 成膜迅速、耐水冲刷保护模板4. 混凝土表面清洁、平整无污染三理化指标项目指标外观乳白色液体比重1左右气味微有气味四使用方法1.涂刷前先将模板清理干净。
脱模剂的应用1 水基脱模剂的特点采用精制油和多种添加剂经乳化制成的水基脱模剂,其主要成分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压铸用水基脱模剂的主要成分特征优质脱模剂大多由15~25种原料配制而成,其中关键的成分或添加剂若改变1%,其脱模特性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对成本及价格也会带来较大的变动。
每一种型号的脱模剂都有其最佳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果用错了对象,再优质的产品也无法发挥其效能。
优质的脱模剂不仅可以在高温下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可避免金属液对型腔表面的冲刷作用,改善模具的工作条件,可防止粘模,降低模具的导热率和模温,调节模具各部分的温度达到相对稳定,从而改善成型性,所形成的薄膜可以减少铸件与模具型腔特别是型芯之间的摩擦与磨损,延长模具的寿命。
2 脱模剂的选用与压铸质量的关系水基脱模剂其成分及含量的差异,其有效成分开始粘着到模具表面上的初始温度即粘润温度各不相同,也就是说真正形成有效薄膜的起始温度不同。
实践表明:脱模剂的型号、浓度、模温、喷涂方法和数量等直接影响压铸质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雾化不好或分散不均匀,则汽化时间延长,充型后形成高的蒸气压造成膜疏松。
)②皮膜过厚,膜形成慢,溶液有流痕,导致卷气和表面皱纹沉积。
③皮膜过薄,油膜局部破裂,导致脱模不好、咬住、有痕迹。
④模具温度和脱模剂粘着模具的粘润温度不协调,粘润温度高的脱模剂,模温低就不易粘着,皮膜形成慢。
⑤水溶性脱模剂有效粘着量仅几分之一,若模温过高,大部分有效成分被蒸气膜现象飞散(蒸气膜现象是指开始喷射的脱模剂粒子到达模具表面形成的蒸气层将后续粒子反弹的现象) 。
⑥选用以石蜡为主体的产品,虽价廉但会向模具沉积并可能堵塞喷头。
⑦选用天然油脂调合率高的产品,使氧化稳定性差,模具易发粘。
⑧选用廉价脱膜剂,易产生气泡,受活性剂和脂肪酸类添加剂影响,对模具及工作台有腐蚀作用。
⑨选用含硅油成分的脱模剂,适宜中大厚壁件,但因硅油种类、配方不同,往往在后加工处理中(如表面涂装等)出现问题。
脱模剂的作用原理脱模剂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帮助模具与成品分离。
在铸造、注塑、压缩成型等工艺中,从模具中取出成品通常是一个非常困难和耗时的工艺步骤。
而脱模剂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分离过程更加容易和快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脱模剂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脱模剂的成分脱模剂的成分通常是液态或者喷雾式的。
其主要成分包括:润滑剂、助剂和挥发性有机物质。
润滑剂主要用于降低摩擦系数,使成品更容易从模具中脱离。
助剂则可以加强润滑剂的作用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脱模剂在模具表面的残留。
挥发性有机物质则可以在成型完成后迅速挥发,不会与成品发生化学反应,同时也减少了脱模剂在成品表面的残留。
脱模剂的作用原理脱模剂的作用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作用调节模具与成品之间的表面张力,使成品更容易从模具中脱离。
在工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工艺需要和不同的材料特性,使用的脱模剂也不相同。
在铸造工艺中,脱模剂通常是选择不挥发的聚合物材料,同时加入特殊的助剂用于提高脱模作用。
当模具表面涂抹上脱模剂后,其润滑剂成分能够在成品填充完毕时形成一层涂层,使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得成品从模具中脱离时可以利用其表面液体起到减少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成品更容易脱离模具。
与此同时,聚合物材料中有一部分成分是不会挥发的,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用于减少脱模剂在模具表面的残留。
在注塑和压缩成型等工艺中,脱模剂通常是选择挥发性有机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矿物油、硬脂酸和脂肪酸。
使用脱模剂的时候,通常是在成品表面喷涂一层均匀的脱模剂液体,这些液体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液体膜,从而减少表面张力,使得成品更容易从模具中脱离。
与此同时,部分脱模剂会在成型中挥发掉,不会对成品造成影响,另外一部分则会残留在成品表面,但是由于其成分的特性,不会对成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脱模剂的应用脱模剂是工业生产中非常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脱模剂的介绍及应用原理一、脱模剂的定义脱模剂是一种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分离膜,以减少模具与成型物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成品容易脱离模具的材料。
脱模剂能够改善成品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磨损,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剂。
二、脱模剂的应用原理1. 降低摩擦力脱模剂在模具与成型物的接触面形成一层薄膜,减少模具与成型物之间的黏附力和摩擦力,使成品容易脱离模具。
这种分离膜不仅能够降低摩擦力,还能够保护模具表面不受损伤,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2. 改善成品表面质量脱模剂能够使成品表面更加光滑,减少模具表面与成型物之间的接触,避免成品表面出现划痕、刮痕等缺陷。
3. 提高生产效率使用脱模剂可以使成品容易从模具中脱离,减少成品脱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脱模剂还能够减少模具的清洗次数,节省时间和成本。
4. 减少模具磨损脱模剂可以降低模具与成品的摩擦力,减少模具磨损,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这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来说,可以减少模具更换的频率,节约成本。
三、脱模剂的分类脱模剂根据其成分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 润滑脱模剂润滑脱模剂主要是由润滑剂和添加剂组成,可以减少模具与成品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成品的脱模性能。
这种脱模剂常用于金属、塑料等成型工艺中。
2. 分离脱模剂分离脱模剂主要是通过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来实现成品与模具的分离。
这种脱模剂常用于注塑、压铸等成型工艺中。
3. 抗粘脱模剂抗粘脱模剂主要是通过添加一些抗粘剂和消泡剂等成分来实现对成品的保护和脱离。
这种脱模剂常用于橡胶等粘性物料的成型工艺中。
4. 防锈脱模剂防锈脱模剂主要是通过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防锈膜,防止模具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
这种脱模剂常用于金属模具的防锈和保养。
四、脱模剂的应用领域脱模剂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塑料制品成型在塑料注塑、挤出、吹塑等成型过程中,使用脱模剂能够减少模具与塑料的粘附,帮助成品顺利脱模。
2. 金属制品成型在金属压铸、锻造、冲压等成型过程中,脱模剂可以降低模具与金属的摩擦,减少成品与模具的接触,有利于成品从模具中脱离。
润滑剂的作用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
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
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实际上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的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
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
通常润滑剂均兼具有内、外润滑剂的功能,不过,不同的润滑剂其内、外润滑性能不同,有的润滑剂内润滑性较差,而外润滑性能较好;有的润滑剂外润滑性较差,而作为内润滑剂性能较好。
通常认为,与聚合物相容性好、极性基团极性大的润滑剂多用作内润滑剂;反之,则用作外润滑剂,但也有内润滑及外润滑剂性能均佳的品种。
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①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②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③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⑤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
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1、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①硬脂酸酰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相对密度0.96,分子量283,熔点98~103℃,如溶于水,溶于热乙醇、氯仿、乙醚。
(1)外涂型脱模剂,是喷涂在模具表面,用来防止产品与模具的粘接;(2)内加型脱模剂,是配入成型物料中的一类物质,在硫化成型过程中,它迁移到产品表面,从而起到了与模具隔离的作用。
一.脱模历程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之后,硫化成型时的实际界面如图1。
在图1中,胶料与脱模剂的接触面为A面,脱模剂面为B面,脱模剂与模具的接触面为C面;脱模剂层为凝聚层。
脱模时,当在A面和C面剥离时,称为界面剥离;而在B面剥离时,叫做凝聚层破坏。
1.脱模剂的转移率脱模剂的转移率,是指脱模剂在脱模过程中转移到成型产品上的百分率。
由图2看出:(1)由A面剥离脱模,脱模剂不转移;(2)由A面剥离及B面凝聚层破坏脱模,脱模剂发生少量转移(约22%);(3)只因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脱模剂转移较多(约44%-70%);(4)由B、C面剥离及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引起大量脱模剂转移(约93%);(5)成型物与脱模剂接触,发生混和、粘接。
当勉强脱模时,就会使部分成型物(产品)的表面、界面破坏而脱模。
通常使用的脱模剂,要求在B面或A、B面剥离脱模。
由凝聚层引起的脱模,其脱模效果最好。
2.脱模剂的表面张力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而表面不湿润性物质的物性值是根据其临界表面张力(Rc)的概念得出的。
Rc的测定方法是:在被测物质的表面上滴上表面张力不同的几种物质的液滴,测出它们的接触角θ(如图3)。
用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其接触角θ的余弦值cosθ作图,得一直线(如图4),延长这条直线和纵坐标相交,其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值,就是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值,也叫该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c。
这个值有表示:当物质表面上液体表面张力rL大于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c时,液体不湿润物质的表面;当rL<Rc时,液体就会湿润物质的表面。
因此,临界表面张力小的物质作脱模剂,是隔离性最好的脱模剂。
二.国内常用脱模剂1.氟系脱模剂有机氟化物是最佳的脱模剂,隔离性能好,对模具污染小,但价格较高。
脱模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无论是新配制的模板,还是已用并清除了污、锈待用的模板,在使用前必须涂刷脱模剂。
因此,脱模剂是混凝土模板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
1脱模剂的种类和配制混凝土模板所用脱模剂大致可分为油类、水类和树脂类三种。
1.油类脱模剂(1)机柴油用机油和柴油按3:7(体积比)配制而成。
(2)乳化机油先将乳化机油加热至50~60℃,将磷质酸压碎倒入已加热的乳化机油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将60~80℃的水倒入,继续搅拌至乳白色为止,然后加入磷酸和苛性钾溶液,继续搅拌均匀。
(3)妥尔油用妥尔油:煤油:锭子油=1:7.5:1.5配制(体积比)。
(4)机油皂化油用机油:皂化油:水=1:1:6(体积比)混合,用蒸汽拌成乳化剂。
2.水性脱模剂主要是海藻酸钠。
其配制方法是:海藻酸钠:滑石粉:洗衣粉:水=1:13.3:1:53.3(重量比)配合而成。
先将海藻酸钠浸泡2~3d,再加滑石粉、洗衣粉和水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刷涂、喷涂均可。
3.树脂类脱模剂为长效脱模剂,刷一次可用6次,如成膜好可用到10次。
甲基硅树脂用乙醇按作固化剂,重量配合比为1000:3~5。
气温低或涂刷速度快时,可以多掺一些乙醇钱;反之,要少掺。
2使用注意事项1.油类脱模剂虽涂刷方便,脱模效果也好,但对结构构件表面有一定污染,影响装饰装修,因此应慎用。
其中乳化机油,使用时按乳化机油:水=1:5调配(体积比),搅拌均匀后涂刷,效果较好。
2.油类脱模剂可以在低温和负温时使用。
3.甲基硅树脂成膜固化后,透明、坚硬、耐磨、耐热和耐水性能都很好。
涂在钢模面上,不仅起隔离作用,也能起防锈、保护作用。
该材料无毒,喷、刷均可。
配制时容器工具要干净,无锈蚀,不得混入杂质。
工具用毕后,应用酒精洗刷干净晾干。
由于加入了乙醇钱易固化,不宜多配。
故应根据用量配制,用多少配多少。
当出现变稠或结胶现象时,应停止使用。
甲基硅树脂与光、热、空气等物质接触都会加速聚合,应贮存在避光、阴凉的地方,每次用过后,必须将盖子盖严,防止潮气进入,贮存期不宜超过三个月。
压铸脱模剂成分解析标题:压铸脱模剂成分解析简介:压铸脱模剂是在压铸工艺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剂。
其主要功能是在铸件与模具之间形成一层分离层,以方便铸件的脱模,同时还能改善表面质量。
本文将对压铸脱模剂的主要成分进行解析,包括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应用特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压铸脱模剂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
正文:一. 化学成分分析1. 润滑剂润滑剂是压铸脱模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能够减小铸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脱模时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铸件表面的损伤。
常见的润滑剂包括有机酸、有机硅、石油类物质等。
有机酸能够在脱模时形成脱模膜,提供良好的润滑性能;有机硅则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可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压铸工艺。
2. 分离剂分离剂是压铸脱模剂中另一个重要成分。
它能够与铸件表面形成一层分离膜,使铸件与模具分离。
常见的分离剂成分包括磷酸酯、硬蜡、聚四氟乙烯等。
磷酸酯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压铸工艺;而硬蜡则主要用于低温条件下的压铸。
3. 辅助剂除了上述两类主要成分外,压铸脱模剂中还可能含有一些辅助剂。
这些辅助剂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添加,以达到特定的效果。
比如,一些添加剂可以提高脱模剂的润湿性能,使其更好地与铸件表面接触;而另一些添加剂则可以改善脱模剂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 物理性质分析1. 外观与粘度压铸脱模剂的外观一般为液体或半固体状。
液体脱模剂表现出低粘度和流动性,便于喷涂或涂覆在模具表面;而半固体脱模剂则粘度较高,一般以涂抹的方式使用。
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模具结构,可以选择不同粘度的脱模剂。
2. 热稳定性压铸脱模剂的热稳定性一般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高温压铸工艺而言。
脱模剂在高温条件下应能保持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润滑性能,并不会因温度升高而分解或挥发。
3. 比重和挥发性脱模剂的比重和挥发性对于其使用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当的比重可以保证脱模剂在涂覆或涂抹过程中形成均匀的涂层,提高脱模效果;而适度的挥发性可以保证脱模剂在脱模后能够迅速挥发,不对工件表面产生残留物。
一文搞懂弹性体常用助剂那些事儿,没有比这更全的了润滑剂一、润滑剂润滑剂是为了改善塑料在加工成型时的流动性和脱模性,从而提高制品性能的一种添加助剂。
主要润滑剂的品种及性质如下:1、烃类润滑剂(1)石蜡溶于有机溶剂,在树脂中分散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均差,用量一般在0.5%以下,尽管石蜡属于外润滑剂,但是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即不能阻止PVC粘金属壁,只有和硬脂酸钙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
(2)液体石蜡在挤出和注射加工时,作为PVC的内润滑剂,与树脂相容剂差,添加量一般为0.3%-0.5%,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
(3)微晶石蜡润滑性和热稳定性好,但分散性差,用量一般为0.1%-0.2%,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4)氯化石蜡与PVC树脂相容性好,但透明性较差,还起增塑剂作用,用量在0.3%以下和其他润滑剂并用效果较好。
若作为辅助增塑剂用,其添加量可大些。
2、脂肪酸类(1)硬脂酸十八烷酸:微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用量在0.5%以下。
(2)其他:羟基硬脂酸、蓖麻油酸,其稳定性稍差。
3、脂肪族酰胺类和脂类(1)硬脂酰胺可用于透明制品,与高级醇并用,可改善热稳定性和润滑性,用量0.3%-0.8%,还做烯烃类的滑爽剂。
(2)己烯基双硬质酰胺(EBS)具有较好的内外、润滑作用,还具有抗静电性能,主要用于PVC、PP、PS、ABS、PF、PE等树脂中,是一种高熔点润滑剂,用量为0.5%-2%。
(3)硬脂酸丁酯常用做脱模剂,适用于透明制品。
(4)油酸酰胺用于PP、PE的滑爽剂及薄膜的抗黏连剂,用量0.2%-0.5%。
4、金属皂类(1)硬脂酸锌适用于聚烯烃,ABS等,用量为0.3%。
(2)硬脂酸钙适用于通用塑料,外润滑用,用量0.2%-1.5%。
其他硬脂酸镉、硬脂酸镁、硬脂酸铅与上述皂类一样,既有热稳定作用,又有润滑作用。
5、复合润滑剂复合润滑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润滑性能好,能使内部和外部润滑性能相平衡;在挤出过程中,使初期、中期、后期润滑效果相互平衡。
润滑剂的分类及应用润滑剂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降低能量损耗的物质。
根据其成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润滑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润滑剂的分类及其应用。
一、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是指常温下呈固态的物质,它可以减少材料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常见的固体润滑剂包括石墨、金属和无机化合物。
石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广泛应用于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
金属润滑剂主要包括铜、铅和钨等,常用于高温、高压和重载条件下的润滑。
无机化合物固体润滑剂如硼化物和硫化物,可以耐高温和真空环境。
二、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是指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通常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
液体润滑剂主要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润滑剂两大类。
矿物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得到的润滑油,根据粘度的不同分为粘度等级。
合成润滑剂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合成润滑剂包括聚合酯、聚α烯烃、聚醚和硅油等。
液体润滑剂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汽车、船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半固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是指在常温下呈凝胶状或泥状的润滑剂。
它的主要成分是基础油和增稠剂,可以在各种条件下提供良好的润滑性能。
半固体润滑剂具有较高的黏度和抗剪切性能,适用于高温、高压和重载等特殊工况下的润滑。
常见的半固体润滑剂有润滑脂和油膏等。
润滑脂通常由矿物油或合成油和稠化剂及添加剂混合而成,适用于润滑点难以维护和需要长期润滑的设备。
油膏是将液体润滑剂与固体润滑剂混合而成,用于受重载或受间歇摩擦的设备。
四、气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是指在润滑时形成气体膜来减少直接接触的润滑剂。
它主要包括空气和惰性气体润滑剂。
空气润滑剂是指在气体垫片或气体轴承中使用的润滑剂,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和磨损。
惰性气体润滑剂如氮气、氦气和氩气等,主要用于高温、高速和真空条件下的润滑。
五、固-液复合润滑剂固-液复合润滑剂是指将固体润滑剂和液体润滑剂复合而成的润滑剂。
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和使用稳定性。
建筑施工之脱模剂一、引言在建筑施工中,脱模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
它主要用于帮助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从模板中脱离,以便顺利完成建筑工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脱模剂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分类、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作用1.增加模板的使用次数脱模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并在浇筑完成后促进混凝土与模板的分离。
这使得模板可以更轻松地从混凝土表面脱离,从而增加了模板的使用次数。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脱模剂,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2.提高混凝土表面的质量脱模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的粘附和污染。
这不仅可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还可以减少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
通过使用脱模剂,可以使混凝土表面更加美观、均匀,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三、分类根据脱模剂的化学成分和应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脱模剂分为以下几类:1.水溶性脱模剂水溶性脱模剂是最常见的一种脱模剂。
它们通常由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组成。
这些脱模剂与水的混合溶液可以直接喷洒在模板上,或者在混凝土浇筑前,将脱模剂溶解在水中再进行喷洒。
水溶性脱模剂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2.油溶性脱模剂油溶性脱模剂通常由一种或多种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
这些脱模剂需要事先稀释,并使用刷子或喷枪涂抹在模板上。
油溶性脱模剂适用于需要特殊处理的建筑施工,如桥梁、隧道等。
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脱模效果和保护性能,但使用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3.高分子脱模剂高分子脱模剂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脱模剂类型,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组成。
这些脱模剂可以形成一层均匀分布的高分子保护膜,以起到隔离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效果。
高分子脱模剂适用于对混凝土表面要求较高的工程,如地下室、停车场等。
四、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在选择和使用脱模剂时,建筑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脱模剂类型和配方。
2.严格按照脱模剂的使用说明和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混凝土脱模剂的作用原理与应用一、引言混凝土脱模剂是用于混凝土表面的涂覆物,其作用是减少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混凝土能够轻松地从模板上脱离出来。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脱模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材料,它可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减少模板表面的破损,并且在模板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脱模剂的作用原理、脱模剂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脱模剂的作用原理与应用。
二、混凝土脱模剂的作用原理混凝土脱模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使得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使混凝土能够轻松地从模板上脱离出来。
1.润滑作用混凝土脱模剂的主要成分是润滑剂,润滑剂可以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形成一层润滑膜,从而减少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
润滑膜的厚度可以根据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和模板的平整度来调整,一般来说,润滑膜的厚度应该在5-10微米之间。
2.防粘作用混凝土脱模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防粘作用,可以防止混凝土在脱模过程中与模板粘连。
例如,一些脱模剂中含有聚乙烯醇等成分,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防粘膜,从而减少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粘连。
3.保护作用混凝土脱模剂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模板表面不受混凝土的侵蚀和损坏。
例如,一些脱模剂中含有硅酸盐等成分,可以在模板表面形成一层硅酸盐膜,从而保护模板不受混凝土的侵蚀和损坏。
三、混凝土脱模剂的种类1.甘油脱模剂甘油脱模剂是一种常见的脱模剂,主要成分是甘油、水和乙醇等。
该脱模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防粘性,可以使混凝土轻松地从模板上脱离出来。
此外,甘油脱模剂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石蜡脱模剂石蜡脱模剂是一种基于石蜡的脱模剂,主要成分是石蜡和溶剂等。
该脱模剂具有良好的防粘性和保护性能,可以保护模板表面不受混凝土的侵蚀和损坏。
此外,石蜡脱模剂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可以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3.聚乙烯醇脱模剂聚乙烯醇脱模剂是一种基于聚乙烯醇的脱模剂,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水和乙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