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师培训作用与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853.00 KB
- 文档页数:45
参与式培训及其特征参与式培训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最早于1995年随NGO组织进入大陆开展非官方、非盈利性公益活动引入中国。
而在国外,列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器、IBM、惠普、柯达、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早已多次采用过参与式培训进行企业内训,并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等也都把这种培训作为员工教育的必修课。
并且,参与式培训也受到了高等学府的青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著名商学院的MBA/EMBA教育都把参与式培训作为指定课程。
“参与式培训”热正在我国形成,它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认同并列入培训计划,成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团队建设的有效方式。
那么,什么是式培训?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首先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口具体来说,体验式培训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事,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
在哲学的意义上,体验式培训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到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再到实践(企业的具体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体验式培训过程特别强调学习者的体验和感受;当然验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通过团队成员共享成果并应用于实践,才是体验式培训的目的。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效果持久的培训方式,因为培训的成果都是来自团队成员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口中国哲人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
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n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参与式教学培训—学习—实践—探索—总结————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总结一、什么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人群体的状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参与式就是指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
这里也包括个体活动,只要他是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和同学互动也行,这也是参与式。
参与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臵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扬了教学民主、学术自由、创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讲究以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师生平等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和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也将自己过去习惯的中心位臵转移给学生.重“导”而轻“灌",重“学”而轻“教”.在教给学生相应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氛围中牢牢把握已有经验进行再学习。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加式教学是一种特别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嬉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展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纳,由于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展自主探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沟通,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培育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一、合理分组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实行异质分组,固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依据学生和学问根底、学习力量、性格特点的差异进展分组,也可依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缺乏,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力量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
每小组的成员根本固定,但也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
二、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
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供应均等的学习时机,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熬炼和提高。
三、赐予时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学问和思想根底。
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看、分析、思索,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时机,有仔细思索的时机,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时机。
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展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沟通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怀疑之处。
随后进展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沟通,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消失“搭便车”现象,使所争论的问题更深一些。
积极参与,感受快乐,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很荣幸能参加“春雨计划项目”的“参与式教学”培训,去之前心里想的是:培训无非就是听听专家的讲座,通过专家老师的讲解和案例,让我们明白其中的思想以及今后该如何实践。
到达会场后,每个小组上放着的小纸条吸引着很多老师,忍不住打开小纸条一探究竟,上面写着“激流勇进组、天天向上组”······这让我更疑惑,是要干什么呢?过一会儿我抽签被分到了“天天向上组”,这回我大概明白意思了,是要让我们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体验“参与式教学”啊。
习惯了听听记记的培训,真正体验还是头一回,很多老师们也是觉得很新奇,并且愉悦的接受了分组。
专家老师设计了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让各个学校的老师讨论交流,并记录讨论要点,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各小组讨论的结果。
经过这样一轮体验,“参与式教学”的模式就自然而然的呈现在各位老师的眼前。
让学生“参与互动”,成为学习舞台上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思维,热烈地参与讨论投身到学习活动中。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看作是主人翁,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认识到小组发言的价值是一样的,即使老师没有请他站进来发言,他也一样做了学习的主人,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带着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来参加培训,收获颇多。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积极参与,获得收获,感受快乐;从老师的角度来讲,用心感悟、体验参与式教学,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思考:1、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则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做到让每一个环节有意义,每一个问题都有其讨论的价值。
2、教师必须勇于做出改变,改变陈旧不符合新理念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说,想说“话”,他们的“话”有价值,这需要平时花时间来培养。
讲座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的比较分析湖南宁乡教师进修学校丁常春为了使中小学教师尽快接受和适应新课程新理念,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机构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之中,其培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讲座式培训和参与式培训。
传统的师训课堂,我们一直沿用着讲座式,当前课程改革培训中,人们越来越推崇参与式。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这两种培训方式各有优缺点。
于是作多角度考察、比较、分析、从而对着两种培训方式在师训课堂上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对讲座式培训的分析讲座式培训是培训者按照培训计划以定论的形式系统地向参培教师传授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
这种培训方式是单向度的信息传输,参培教师只需接受、理解培训者所传输的信息。
但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也有被动与主动之分:如果是被动地听讲座,那么参培教师对培训者所传输的信息缺乏兴趣,动机,不能积极地把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和行为系统,他们仅仅是一个接受信息的容器,许多参培教师听完讲座之后,往往感慨“听起来蛮有道理,可就是不知道到底怎么做”,可见这种培训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第一,不利于调动参培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课堂中缺少参培教师的参与,他们的心理容易疲劳,因而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调动。
而且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对参加培训产生反感。
第二,忽视了参培教师的个性差异。
参培教师有着千差万别的经验基础和理论素养,也就是有各自不同的理论需求,如果我们仅仅要求他们被动地接受培训者预先安排的同一内容,那么对多数参培教师而言是不公平的。
第三,对参培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
参培教师如果长久被动的听讲座,那么他们对培训内容容易忘记,而对教学形式则很容易直接模仿,即使我们在讲座中不断提醒他们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他们往往无所适从,而最终仍然直接搬用培训者所用的教学形式。
然而主动地听讲座是参培教师对培训者所传输的信息进行理解、选择、加工的过程。
对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性思考[摘要] 教师的全程参与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根本。
教师的全程参与包括: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参与培训效果的评价、参与对培训项目的持续关注或研究,是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的高度融合,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持久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持续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关键词] 参与式教师培训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行动性参与实效性在教育培训领域,参与式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和推崇。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地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多数研究者认为参与式教师培训就是培训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一个成功的参与式培训中,所有学习者(包括那些胆小的、“愚笨的”、社会地位低的)都能够参加到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为集体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技能。
培训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协助者出现,他们与学习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参与式教师培训,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参与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这只是参与式培训中的一个方面,参与式教师培训应是教师参与培训的全程。
包括:参与培训机构的选择、参与培训内容的确定、参与培训活动的过程、参与培训效果的评价、参与对培训项目的持续关注或研究,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因培训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持久的存在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并持续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对参与的认识教师培训中的“参与”应有两层意义:一是培训者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把“参与”作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教师教育成长的全过程。
“参与”应该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1.参与是一种理念,意味着培训双方角色的改变从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看,参与式教师培训把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对象”、“受训者”、“学员”定位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