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0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试卷上册【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蜗牛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 根B. 叶C. 花D. 果实3.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城市生态系统4. 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太阳能C. 石油D. 天然气5. 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A. 氧气B. 水C. 二氧化碳D. 氮气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鸟类属于爬行动物。
()2. 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3.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
()4.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5.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和氧气。
3.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
4.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______。
5. 植物的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解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意义。
3. 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4. 解释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5. 简述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棵树每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1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8千克氧气,那么一个月(30天)后,这棵树总共吸收了多少千克二氧化碳?释放了多少千克氧气?2. 一个水循环系统中,湖泊的水量每年减少5%,如果湖泊的初始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那么10年后湖泊的水量是多少?3. 如果一个风能发电站每天可以产生1000千瓦时的电能,那么一个月(30天)后,这个发电站总共产生了多少千瓦时的电能?4. 如果一个农田的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为0.5%,那么在施用100千克氮肥后,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是多少?5. 如果一个植物园中有1000棵树,每棵树每天通过根吸收10千克水分,那么这个植物园每天总共吸收了多少千克水分?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答:萤火虫、闪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烟花是人造光源。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P3)答:玻璃幕墙、月亮不是光源。
光源自己能发光,而玻璃幕墙、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们反射的是太阳光。
2光的传播1.从以上两个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答: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P5)答:他们排整齐了,在一条直线上。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若后面同学的视线只看到了自己前面的同学,说明这一排人都在一条直线上,队伍是整齐的。
3光的反射1.怎样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P7)答;我们可以用镜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她的左脸上,让她的左脸亮起来。
因为镜面可以改变光原来的传播方向,将直射的光反射到同学的左脸上,让她阴暗的左脸亮起来。
2.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P8)答:镜子、水面、不锈钢物品表面、光滑的苹果等,这些物体反光的效果比较好。
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都非常光滑。
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
当太阳的光照射到月亮表面时,经过月亮表面的反射改变了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一部分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使月亮看起来好像在发光。
4.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P8)答;两面镜子的摆放成90度角时,镜子里像的个数为4个;减60度角时,像的个数为5个。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5.你怎么价古人的看法?(P9)答:古希腊学者的看法是错误的,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塞姆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的眼睛不是光源,不能发光。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或能反射光的缘故。
4七色光1.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P1o)答(示例):我在学校的操场上、海边等地方见过彩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不可燃?A. 氢气B. 煤气C. 氧气D. 木材2.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鸟类B. 鱼类C. 昆虫D. 猫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哪一项是必需的?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D. 光4. 下列哪种物质是酸性物质?A. 食盐B. 纯碱C. 醋D. 苏打粉5.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蒸发D. 生锈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3. 食物链中,生产者总是处于最高层。
()4. 酸雨是指雨水pH值低于7的雨水。
()5. 水沸腾时的温度与气压无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称为一个______。
2.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3.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水和二氧化碳。
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______反应氢气。
5.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 简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3. 简述食物链的概念及作用。
4. 简述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5. 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对应的名称。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力,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2. 某种植物的生长周期为60天,如果要在120天内收获两次,应该怎样安排种植时间?3.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为2:3,现有4摩尔A和6摩尔B,求反应后剩余的反应物。
4. 一个电路中有3个电阻,分别为R1=10Ω、R2=20Ω和R3=30Ω,求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5. 如果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测试题一、填空题。
(24分)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2、凸面镜使人看起来变大,凹面镜则使人看起来变小。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和衍射现象。
4、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6、凸透镜能使光线汇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
8、凸透镜具有放大、聚焦、矫正视力的作用。
二、判断题。
(12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正确)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错误)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正确)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正确)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错误)6、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错误)三、选择题:(18分)1、___通过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选项①)2、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铅笔向上折是正确的。
(选项①)3、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绿光。
(选项②)4、有关光的行进说法正确的是直线。
(选项③)5、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选项③)6、自然光源有阳光、蜡烛、萤火虫。
(选项③和④)四、问答题:(18分)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颠倒,因为光线在穿过小孔时发生了衍射现象,使得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在屏幕上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在屏幕上的左侧。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答:彩虹是由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水滴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用背对着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3、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因为水滴的形状和凸透镜相似,中间厚,边缘薄,能够使光线汇聚,起到放大的作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A. 石头 B. 雾 C. 饭菜 D. 水果2.每天都会重复出现的变化有() A. 月亮的变化 B. 心跳的变化 C. 季节的变化 D. 植物的变化3.月亮的变化是由于()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亮自转 D. 月亮公转4.各种树木的根一般都长在地下,这是为了() A. 保持地球的平衡 B. 保护秧苗的光合作用 C. 吸收土壤里的营养D. 去除害虫和杂草5.下列水果中,能供给人体维生素C的是() A. 香蕉 B. 葡萄 C. 西瓜 D. 橙子6.换气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道屏障,下列哪项不是换气的方式() A. 喝水 B. 咳嗽 C. 打喷嚏 D. 空气对流7.下列哪个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A. 照镜子看自己 B. 看书需要用电灯照明 C. 看远处物体 D. 看水中的鱼8.鱼在水中游时,身体有一种力吸住头部的头盖骨,这是为了() A. 温度的调节 B. 保持平衡 C. 保护内脏器官D. 增强肌肉力量9.下列不属于常见的力的有() A. 重力 B. 水压力 C.电力 D. 磁力10.我国是一片多山的国土,下列山脉是我国的山脉是() A. 阿尔卑斯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安第斯山 D. 雪山山脉第二部分:填空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1.秋天的天气变冷,原因是由于(温度/阳光)减少,夜晚长于白天。
12.河流是由_____发源流向_____的。
13.月球绕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为_____天。
14.肺是呼吸器官之一,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_____次。
15.森林能够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原因是由于树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_____。
16.捕食者用尖的_____促使食物快速进入嘴里。
17.有的材料因为透明所以能够贴在窗户上,这样既能透光,又能____。
18.一百米赛跑的第一名比第二名快,是因为第一名的脚发出力的_____大。
1.早晨,旗杆的影子在旗杆的(C)。
下午,旗杆的影子在旗杆的(A)。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2.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A早晨 B中午 C傍晚3.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运动的方向是(A)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西向北4.月球公转的方向是(A)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5.农历十五,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的位置是(A)A、地球在中间B、月球在中间C、太阳在中间6.如果地球本身能发光,我们(A)看到月相的变化。
A、不会B、还会C、有时会7.无论月相怎样变化,月亮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C)A、东方B、西方C、太阳的方向8.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B)到(A),下半月再由(A)到(B)。
A、圆B、缺9.向日葵花盘追随太阳转动的时间是(A)A、花盘盛开之前B、花盘盛开之后C、任何时间10.蝙蝠活动的时间是(A)A早晨 B中午 C夜晚11.人的体温在一天中(A)A、白天比夜晚高B、白天比夜晚低C、没有变化12.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掩 C 地球的自转13.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B)。
A 一年B 一个月C 一周1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C)。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1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1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17.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C)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1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C)A上午B下午C夜晚19.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C)A、上午10点B、中午12点 C午后2点20.(A)可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A、增加光照时间B、减少关照工作时间C、不给光照21.下列物体中(BCDEF)是光源,(C)是自然光源,(BDEF)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22.牛顿通过( 1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①三棱镜②凹透镜③凸透镜④平面镜23、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2 )正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题目及答案一、动物和植物的分类1.什么是动物?动物是指生物界中的一类生物,它们是多细胞的,有神经和肌肉组织。
2.什么是植物?植物是指生物界中的一类生物,它们是多细胞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自己的食物。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是什么?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营养方式、运动方式和细胞组成等方面。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1.什么是物体的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指物体不产生位移,也不改变其形状的状态。
2.什么是物体的平直运动状态?物体的平直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什么是物体的抛体运动状态?物体的抛体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一个斜面上受到外力作用,产生一个抛体运动的状态。
三、水和空气的运动状态1.什么是水的运动状态?水的运动状态是指水以一定的速度流动,产生涡旋等运动的状态。
2.什么是空气的运动状态?空气的运动状态是指空气以一定的速度不断运动,包括风、旋涡等运动。
四、天文现象1.什么是日食?日食是指月球遮住太阳的现象。
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同时与太阳和地球呈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日食现象。
2.什么是月食?月食是指地球遮住月球的现象。
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同时与地球和太阳呈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月食现象。
五、种植和养殖1.什么是蚕?蚕是指家蚕,是人类利用其作为一种重要农业生产的昆虫。
蚕的幼虫能够依靠吃桑叶来生长发育,最后变成成虫,从而产生无数的卵。
2.什么是茶?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脾等作用。
茶叶是利用茶树的嫩叶制作而成的,并被广泛种植和养殖。
六、健康与安全1.什么是健康?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都正常、良好的状态。
健康的人群能够充满活力、工作和学习。
人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健康。
2.怎么做才能预防事故?预防事故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加强安全意识,认识到危险性;(2)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3)避免玩耍、跑跳等危险举动;(4)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3.10《火山与地震》练习一、填空题1、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______之一。
2、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______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______,就形成了______。
3、火山喷发是一种____现象。
4、火山根据活动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地震是____运动的一种形式。
二、判断题1、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
()2、陆地和海洋里都有火山。
()3、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4、发生地震时要尽快乘电梯逃生。
()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定,采取正确的逃生方式。
()三、选择题1、地震和火山是()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地球内部运动2、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产生的。
A.月球 B.火山喷发 C.岩层断裂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内部温度高 B.地壳的运动 C.人类的活动4、地下熔岩从地壳薄弱地带喷发从而形成()。
A.火山 B.地震 C.海啸5、地震来临时我们不应该()。
A.到空旷的地方 B.坐电梯下楼 C.躲到桌子下面四、简答1、火山喷发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2、简单说说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实验分析做一做,想一想,并回答问题。
1、把多层海绵平放在桌上,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会形成()。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过程中岩层受挤压的情形。
图二木片模拟的是()。
3、图三中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泡沫板会( )。
4、从模拟实验可以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岩石层因为过度挤压会形成( ),承受不了()便会发生()、()、()从而导致地震。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灾害2、挤压能量地震3、地质4、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5、地壳二、判断题1、√2、√3、x4、x5、√三、选择题1、C2、C3、 B4、A5、B四、简答题1、树木被岩浆损毁,房屋倒塌,公路损坏,海啸毁坏港口2、形成原因不同;主要表现不同;危害方式不同,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害程度高,会释放出地球内部力量…五、综合1、褶皱2、岩石层3、断裂4、褶皱力断裂错动抬升。
5.热传导
一、判断题
1.电熨斗熨衣服利用的是热传导。
()
2.用冰袋冷敷时,人体的热量传递给冰袋。
( )
3.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是独立存在的。
( )
4.热传导时,热可以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也可以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
( )
5.热传导一般发生在气体中。
(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1.下列事例可以用热传导解释的是()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洗个热水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个物体受热后,热的传递方向是()
A.向四周传递
B.沿直线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C.无法确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 ( )
A. 电斗金属底板一衣服
B.冰块一纱布一皮肤
C.水槽热水一玻璃杯一杯里的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热传导的速度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匀速传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金属片的中部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A.不确定的
B.向一个方向传递的
C.向四周传递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1.C 2.C 3.C 4.A 5.C。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对流》练习一、填空题1、液体或气体受热(),遇冷(),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2、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处传到温度较()处。
3、如下图所示,将一小瓶有颜色的热水放入冷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有颜色的热水会()流动,到达冷水顶部会()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流动。
二、判断题1、热粥时,用勺子不断地搅动,是为了加快粥内的热对流。
()2、水在加热时,变热的水会在水壶里下降。
()3、空调里吹出的冷风会下降。
()4、冷热空气不会相互混合。
()5、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风。
()三、选择题1、根据热对流原理,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安装在炉灶的()。
A.上方B.下方C.高度相同2、汽车空调制冷时,出风口的方向应该()能让车里更快凉快下来。
A.向下B.向上C.向上或向下都一样3、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能加快空气的对流。
A.下方B.上方C.上下都一样4、我们制作的走马灯能转起来,是因为()。
A.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B.纸杯受热后膨胀C.蜡烛燃烧后质量发生变化四、画图题请画出加热时,水在杯中流动的方向。
五、实验探究研究空气的热对流。
1、点燃一支香,香燃烧时产生的烟一直向()飘,这是因为空气受热(),带着烟向()流动。
2、用一个玻璃瓶罩住点燃的线香,线香的烟会直立向()到到瓶底,然后()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流动。
3、下列传热方式中,与空气这种传热方式相同的是()。
A.烧开水B.用锅炒菜C.电烙铁将材料熔化六、综合应用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如图),你会发现底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
这是为什么呢?6热对流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上升下降混合热对流2、高低3、向上向四周向下二、判断题1、√解析:粥比较黏稠,流动缓慢,热对流传递热量的效果不好,搅拌一下增加热对流,可以让粥受热更均匀。
2、×3、√4、×5、√解析:自然风的形成就是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循环流动造成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2《光的传播》练习一、选择题1.()能把阳光聚集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A.凹透镜和凸透镜B.凹透镜和凸面镜C.凹面镜和凸透镜2.下面的情况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黑夜打开手电筒,看到光柱B.看到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直射进树林C.利用太阳灶烧开水3.排队时,老师会说每位同学保证自己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这句话中包含的主要科学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很快B.光线会拐弯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过程中,你在塑料膜上看见的像是()。
A.与实际火焰大小一样B.与实际火焰上下颠倒C.与实际火焰左右相反D.与实际火焰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
5.如图,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甲图的纸屏上能看到光斑,而乙图的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
A.光既能直线传播又能曲线传播B.光是曲线传播的C.光是直线传播的6.下列不是光的直射产生的效果的是()。
A.影子B.小孔成像C.铅笔在水中变弯7.“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皮影——光的反射C.倒影——平面镜成像D.摄影——凸透镜成像8.下列现象或原理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小孔成像D.潜望镜二、填空题9.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 )有关。
10.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____行径的,黑夜里我们看见汽车的远光灯光束都是_________。
11.小明喜欢玩手影游戏,常常给家人表演,手影游戏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
12.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在叉鱼的时候,应瞄准鱼的( )(填上方或下方)。
13.中国的古代学者____________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无机物? A. 糖 B. 香蕉 C. 水 D. 剑麻2.科学家常常用什么仪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电子显微镜 D. 天文望远镜3.植物通过什么结构吸收水分和养分? A. 根 B. 茎 C. 叶 D. 花4.下列哪一项属于自然灾害? A. 厨房火灾 B. 水压过大造成的水灾 C. 糖的燃烧 D. 爆炸5.香橙属于下列哪一类食物? A. 肉类 B. 蔬菜类 C. 水果类 D. 全麦类二、填空题1.光的传播需要媒质,真空中没有媒质,所以光在真空中无法传播,这句话表达了光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 的事实。
2.地面上大气压力约为每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 牛顿。
3.用来托盘树木的纸材质为 _______________ 。
4.鱼用鳃呼吸,鳃通过所在水中的 _______________ 吸取氧气。
5.静电的产生和逃逸都需要 _______________ 条件。
三、解答题1.请解释一下三态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答:在0℃以下,水会呈固态冰的形态存在;当温度上升到0℃时,水开始融化成液态水;在100℃以下,液态水会逐渐变热;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变成水蒸气的气态。
2.请列举三种减少电力浪费的方法。
答:关闭不用的电器设备,减少空调、电视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时间,使用能源高效的电器设备。
3.请简单描述自然灾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答: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和财产的损失。
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破坏住房、道路和农田,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四、判断题1.水的沸腾温度是固定的。
( )2.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
( )3.鸟类只能用嘴巴吸水。
( )4.由于地球公转,太阳总是在同一边升起。
( )5.手电筒是一种电能变化为光能的装置。
( )五、应用题现在是夏天,你的家里有一棵盆栽植物,如何合理地给植物浇水,做一下简单的安排。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和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和的变化。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2、关于地球和地球运动,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3、凸透镜可以使光线 ,凹透镜可以使光线。
4、磁铁常见的形状有、、、等,指南针的形状通常是的。
5、我们在吸进富有的空气时,气体依次进入、、、、。
6、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
7、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8、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情况做出的说明。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晴朗无风的日子,我们可以面对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增加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4、干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也会导电。
()5、心脏的形状象个桃子,大小和紧握的拳头差不多。
()6、肺活量的大小对人的健康没有影响。
()7、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8、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折射。
()9、鼻子和口腔都可以呼吸,所以它们都是呼吸器官。
()10、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20分)1、新月指的是天上()。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是在()。
A.下午1—2点之间B.影子最长时C.影子最短时3、小孔成的像()。
A.只有左右颠倒B.只有上下颠倒C.上下左右都颠倒4、猫头鹰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
A.上午B.夜间C.下午5、下面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7、英国科学家牛顿让阳光透过()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凹透镜B.三棱镜C.凸透镜8、下面做法中,不属于安全用电的行为是()。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一、填空。
1、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方方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方方方移动着。
2、一天中,一个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3、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越,太阳的位置越低,影子越。
阳光下的物体在影子最短。
通常情况下,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
4、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和这两天太阳由正东出,正西落,昼夜相等。
过了春分,昼长夜短;过了秋分,昼短夜长。
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太阳运动的规律是。
二、选择。
1、早晨,当你面对着阳光步入学校大门时,学校大门影子的朝向是()。
A.东B.南C.西D.东北2、午后2点钟,想找个避暑的地方,应该选择()。
A.窄小的屋檐下B.大树的南面C.大树的东面D.广告牌的北面3、正午12点以后,站在晴朗的户外,影子是怎样变化的?()A.由长变短B.由短变长C.由有变无D.由无变有4、天边出现晚霞,影子的朝向是()。
A.西北 B.西南 C.西 D.东5、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影子是由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的B.在测量某段时间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C.一天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总是越来越短D.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三、判断()1、影子的长短与太阳的位置无关。
()2、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3、秋分以后,昼长夜短。
()4、物体影子最短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四、简答。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2 太阳钟1、中国古代有很多计时工具,你了解的有、、、、、等。
2、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和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或。
3、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通过观察来计量时间。
4、常见的日晷有和。
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6、根据日晷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日晷可分成、、、。
7、选择一个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当你的手表到达,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猫C. 鲨鱼D. 蜗牛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子C. 茎D. 花3. 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最大?A. 糖B. 盐C. 沙子D. 油4. 下列哪个不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蒸发D. 生锈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鸟类是冷血动物。
()2.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3.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消费者。
()4.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 水的沸腾是一种物理变化。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和氧气的过程。
2.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______。
5. 磁铁的两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食物链的概念及作用。
2.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各举一个例子。
3. 简述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 植物的根有哪些功能?5. 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条件。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小明用5N的力推一个木箱,木箱却没动,请解释原因。
2. 水滴为什么呈球形?3. 在实验中,如果需要将20mL的水加热到沸腾,应该使用哪种方法?4.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
5. 如何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2. 分析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2.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植物的光向性。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3.10《火山和地震》练习一.填空1、()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张裂、错动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的严重破坏就是()。
3、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二.判断1、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2、火山只能给人带来灾难,不能给人带来便利。
()3、火山喷发、地震都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4、地球上有些地方会经常有火山喷发,有的地方却没有。
()三.选择1、火山可以给人们()。
A. 地热利用B.形成矿产C.钻石2、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A. 海啸B.瘟疫C.房屋倒塌四.实验探究题1、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2、请在下图中,标出火山结构示意图。
3、请自行设计火山喷发的实验。
4、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参考答案一、填空1、火山2、地震3、张衡二、判断1、√2、×3、√4、√三、选择ABC 2、ABC四、实验探究题1、可以根据地震前兆:动物的异常行为、异常的气象、植物会大面积死亡2、3、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番茄酱、土豆泥、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的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
(2)不惊动小动物。
(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
(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15.(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6.(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17.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8.(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19.(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20.(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1.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2.(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23.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
24.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25.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28.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0.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
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
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
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 )表示。
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
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
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
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
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
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
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
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
27.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
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
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
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