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的“风水”究竟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还是迷信?中国祖先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大谜团!让现代的中国人“弃之可惜,食之苦涩”。
不肖的子孙痛骂祖宗留下一堆怎么也割舍不去的“封建糟粕”,恨不能“倒洗澡水连同孩子也倒掉”。
由此,就有了用“西洋蔚蓝色文明”代替我们自己的带有黄土气味的“黄色文明”的争议。
有敢于冒天下大不韪直言辩争者,也有暖昧甚至明里反对,暗行其实质者。
“崇洋”和“自卑”就成了中国人的一块心病。
然而,总是又有那么一些偏爱此道的人,将其视为一份珍贵的遗产,孜孜不倦地苦苦追寻其中的真谛。
中国祖先凭着肉眼凡身的直觉、体察和感悟,觉察到宇宙天地创造生灵、颐养万物有一种神秘力量,并将她称之为“气”(古称杰)。
《老子》将“气”的性质和运行规律即其“理”称之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实在是一个认真而谦虚的科学家。
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穷追不舍,试图解开其中的奥妙。
中医讲“气血、气色”;道家养生练功讲“丹田之气”;佛家讲求“浩然正气”;建筑是为了寻求“好气场”;京剧唱腔讲求一个“润气”;中国书画讲究“凝神静气”……“气”几乎渗透在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讲究“气”的文化。
中国人将创造宇宙万物生灵归结为“气”的运动变化。
在西方,随着“二战”的结束,百废待兴。
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钢筋混凝土为标志的现代建筑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
现代建筑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梦想而从未实现过的解决人类居住问题,大跨度大空间高层等令世人瞩目。
然而,现代建筑,乃至现代科技的巨大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的文脉和传统等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破坏,人类不得不共同面临“资源枯竭”(Poverty)、“环境污染”Pollution)、“人口爆炸”(Population),这在西方称为“三P危机”,迫使人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
生活中风水真知---李云山近日,在微信中经常收到朋友转发的信息:比风水还利害的什么理论,比风水还利害的神学,等等。
近日,与贤士一起分享生活中风水概念的时候,各位贤士非常认可《易境》对风水的演绎,同时,希望共享给各位有缘的善友,让各位朋友真正感悟风水的神力,希望中国五千年文化留下来的宝典得以真实反映。
那么,风水是什么呢?坊间都这样认为:1、到寺庙或道观上香的,求神保佑的,这叫做风水;2、新购房子,请风水师傅上门查勘,这叫风水?3、最近不顺,让风水师傅来帮您算命分析运程,这叫风水?4、身体健康有问题,请风水师傅来把脉,这叫风水?5、布局几件风水吉物在风水师傅指定的位臵,这叫风水?......是这样吗?来,让我们来分享一下风水的真正含义,好吗?目前,风水概念分为两个层次阐述:传统自然环境观和坊间神学的角度分析。
一:传统自然环境观《葬书》最早提出风水一词,“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环境中的五行相互作用,水、木、火、土、金,依次相生,形成一个促进生态平衡的循环状态;水、木、火、土、金,隔次相克,形成一个抑制性的循环状态。
万物在不断循环下,本物属性五行阴阳,产生相生相克相泄,以及阴阳平衡和失衡的作用下,出现当下各类环境现象。
在易变的环境下,人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达尔文所述,适者生存。
人在强烈生存观的要求下,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俗称:中国古代环境学,俗称:风水。
自然界产生的一些特殊现象,有一些是可以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的;有一些现象是存在的,但,又不能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的,这就需要运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来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风水是否科学?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认知。
云山与一位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分享风水观,或许,大家可以从以下的对话中悟道风水的真知吧!云山与教授的对话:教授:我不认为风水是科学的,因为,科学是可检验的,反复验证下的,可操作的手段。
而风水,有大部分是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的,所以,风水不是科学的。
风水是贪官及野心家的护身符叶铭葆所谓风水,也叫“堪舆”,(堪为高处,舆为下处。
)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
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与家族及子孙的盛衰、祸福都有关系,这就把建筑选址当中的一些合理因素神秘化了。
这种在住宅、坟地的选址与人的祸福之间建立主观的联系,毫无根据地任意比附的做法,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近年来,曾经被作为封建迷信加以禁止的风水术,却打着所谓“传统文化”的旗号死灰复燃,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2005年9月,传出某大学要举办“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消息,国内学界由此爆发了一场关于风水到底是国粹还是迷信的争论,也使得在社会上久已存在的“风水热”浮出水面。
今年6月初,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回答记者时称,“风水是否列入非遗名录尚在研究。
”既在研究之中,也就不排除有通过的可能性。
一旦获得通过,风水就不再是迷信,而是政府认可的国粹了。
人们不禁要问:在风水申遗的背后,操盘手究竟是些什么人呢?根据《半月谈》杂志记者的调查,在风水的众多追捧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党政官员群体”。
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那么,这一群所谓的人民公仆,之所以“不问苍生问鬼神”,对风水情有独钟,就自有其对于风水的内在信仰和客观需求。
一方面,贪官及野心家们相信,升官发财离不开风水。
在一些人看来,人生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
为达到目的,需要动用各种手段和资源,而风水即被视为一种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源。
常言道:心诚则灵,信则有,不信则无。
贪官及野心家们对于风水是深信不疑的。
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笃信风水,曾有人预测说胡建学可当副总理,只是命里缺一座桥。
他因此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
不过,他终究与副总理职位无缘,倒是因为贪污受贿罪行暴露,被判处死缓。
新近的例子,是河北省高邑县委书记崔欣元听从“风水大师”的指点,在县委大院旁边修建“太阳池”、“月亮池”,寓意“日月同辉”,还买来一架退役的歼6战斗机,把正对县委大院的大马路堵死,据说是寓意升官发财。
什么才是真正的风水?自古至今,中国人为什么那么信风水,为什么那么多人孜孜以学,梦寐以求?为什么那么多人痛恨反对,欲除之而后快?这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风水,什么是风水学,风水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
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
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地(土地)。
请大家在说风水的时候不要把“地”忘了。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
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
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
《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是什么,三就是水。
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有人认为这是风水一词的起源,其实郭公这里就已把风水狭义化了。
顾名思义,就可见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博大,多么的重要。
那些把风水学当成封建迷信的看法是多么的片面多么的无知。
后来有人把风水学归类于道家五术之一,这是错误的。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之《风水的秘密》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
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风水的秘密》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风水的秘密》宣州府有个鼓楼镇,镇上有户姓林的人家,以开酒坊为生。
林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名叫林家思,老二名叫林家运,都有一手酿酒的好手艺。
这年三月的一天,林家运去八十里外的杨柳镇采购高粱,在街头偶遇了一位姑娘,頓时着了迷。
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那位姑娘家住杨柳镇,尚未许配人家。
回到家中,林家运对父亲说,他想娶那位姑娘为妻,于是,林父请了一个媒人,去那位姑娘家提亲。
那姑娘的父母愿意将姑娘许配给林家运,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因为他们家只有一个独生闺女,因此,林家运必须去他们家入赘。
林家人商量了一番,答应了那位姑娘父母的要求,于是,半年后,林家运入赘到杨柳镇,与那位姑娘成了亲。
那位姑娘的家中开了一个杂货铺,但林家运却对杂货铺里的生意毫无兴趣,无所事事了一段日子后,他决定仍干自己的老本行——酿酒。
主意拿定后,他在杨柳镇上选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家酒坊,高高兴兴地酿起了酒。
林家运的好心情没能保持多久。
因为不久后他便发现,虽然他酿的酒很香醇,但奇怪的是,买他酒的人很少,每天,他的酒坊都门可罗雀。
除了林家运开的酒坊外,杨柳镇上还开着另外两家酒坊。
与林家运所开的酒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两家酒坊每天人来人往,生意十分兴隆。
林家运不禁很是疑惑:难道那两家酒坊酿的酒,比我酿的酒高出一筹,因此才生意兴隆?为了弄清楚那两家酒坊生意兴隆的原因,这天,林家运从那两家酒坊里,各买回来了一壶酒,亲自品尝、对比。
一连品了三遍之后,他得出了结论:那两家酒坊酿的酒,和他酿的酒,不差上下、各有千秋。
这个结论,让他更加感到疑惑了:既然三家酒坊酿出的酒不差上下,那么凭什么,我的酒卖不出去,那两家酒坊却生意红火?一边想着心思,林家运一边绕着他的酒坊转起圈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文化研究班级:道桥103班姓名:黄佳彬学号:101304 序号:27 中国文化不仅以悠久著称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
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称之为神秘文化,比如三皇五帝、三教九流、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等等。
中国的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那种以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它可以称为俗文化。
风水文化也在神秘文化之列,它是雅俗兼具的文化,风水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久远,其观念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深处。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风水这种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文化现象。
1、“风水”之名在《辞海》中讲“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找只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辞源》中则定义为:“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
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
”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其所著《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此气指地气;生气,即有生机的地气;乘生气,就是要寻找并利用有生机的地气。
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这里是说,风水是乘生气的一门术数,关键是因水聚气,如果没有水,风一吹就把气吹散了,只要有了水,气就会聚集。
有水之地最佳,避风之地次之,而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早在郭璞之前,风水又称之为堪舆,意即“堪”者为天,“舆”者为地,“堪”又通“勘”,有勘察之义。
所谓堪舆,就是对天地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此外,又有称风水为青囊、青乌、相宅、相地等。
风水起源于远古自然崇拜中对地形的崇拜。
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
风水的所有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气”展开,通过对气的控制、迎合、引导使人类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后世的昌盛。
你内心的高贵,就是上等的风水许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也不曾明白何为人生。
总以为,拥有足够多的财富,人生才完美;总以为,收获足够多的名利,生活才幸福。
却不知,这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人生最宝贵的,往往不在于外在,而在于我们的内心。
人这一生,真正的好风水,就是我们内心的高贵。
人生,是一场修心的过程曾经听过一个定律,叫“吸引力定律”。
里面说了这么一个观点:一个人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由自己吸引而来的。
你心里想着什么事情,那件事就会被吸引到现实生活中来。
若总往好的地方想,那么好事就会向你走来。
若时常往坏的地方想,那么坏事就会主动靠近你。
正所谓,境由心生,心生万物。
心,是生命的舵手。
生命是精彩还是暗淡,是平静还是烦乱,是顺境还是逆境,说到底,都是由我们的心来决定。
修一颗平常心,能忘记烦忧;修一颗淡定心,能看淡得失;修一颗慈善心,能收获温暖;修一颗宽容心,能扩大胸襟。
把内心修炼好了,人生便会减少许多烦恼,增添许多幸福。
方知,人生到最后,拼的不仅仅是人品,更是心态。
有一档著名的节目,请了一位老人来当嘉宾。
那位老人在台上说的话,事前是没有预演过的,但他说的话,却彰显着十足的魅力,让人听着非常舒心。
在场的不少观众,也被老人的话逗乐了好几次。
节目准备录制结束时,主持人问了这位快乐的老人一个问题:“您这么快乐,在您身上似乎也感觉不到烦恼和忧愁,您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快乐秘诀吧?”老人回答:“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秘诀,我的人生之所以快乐比忧愁多,幸福比痛苦多,是因为我懂得摆正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心无杂念,每一天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境。
心态对了,人生就会自自然然地跟着顺了,快乐与幸福也会伴随而来。
”是啊,我们总渴望着用外在的物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精彩。
却没有想过,内心的安宁,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富有。
内心的强大,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有句谚语说过:“打扫全世界,先从打扫你家门前的台阶开始。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所谓的修行,归根到底,就是一场从内到外的修炼。
风水:中国人的心灵图谱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20期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维还不得不提及到中国特有的风水文化。
风水学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思想的根本,通过人与自然的融合,实践生活中的利用的体现,蕴蓄丰富的变化哲理。
风水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个信仰体系,透过贯穿于其间的普同结构和普遍法则,可以窥探中国人究竟具有怎样的心智特征,所以,风水也成了中国人的心灵图谱。
日常生活中的“风水术”风水定名应该始于东晋郭璞,他在《葬经》中写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还有一个别名——“堪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堪是天道、舆是地道,所以它是上观天文、下知地理的学问。
为什么叫风水呢?《地理新书》一卷解释:“出处为水,入处为风”,观察阴阳宅地,就得看水脉、风路,要使这个房子或墓地能藏风、能得水,得水就能够有活路,藏风就有生气。
所以叫做“风水”。
风水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历史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有关环境与人文的学问。
从实用层面来看,风水又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主观评价体系和建筑(阴阳宅)选址依据,即所谓堪舆理论,确切地说,应该叫做“风水术”。
比如,人们一般常讲的就是家居风水。
尤其是门窗讲究。
从风水学上说,窗代表人的眼睛,眼代表火,代表南方,南方窗见山,或从对面屋有尖角射向南方窗,此屋的人会瞎眼,生眼疮,或眼睛出毛病。
还有一种说法,由于窗代表眼,窗要经常抹,经常保持干净,代表肝和心脏健康。
因此抹窗原来是助心脏及肝功能的改运运动。
此外,门窗对于“家旺”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宅之大门,称为气口,是全家人每日必催旺的家宅唯一的位置,影响极大。
根据易卦九宫,大门位于九宫中那一方位,该方位所代表之家族成员,性格特别“向外”,指一家人喜欢出街,俗称“不粘家”,手指拗出不拗入。
最大特征,此人会帮街外人骂自己人,有赠券的话,将赠券送给朋友,甚至楼下的邻居,也不留一张给家里人。
“天府”博大精深的概念对于“天府”这个概念,有些含义是我们知道的,并能意识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识不到,经过分析,是可以浮现出来的。
推而广之,就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而言,我们知道的比意识到的多得多。
没意识到的更深刻,因为它可能反映了我们所属文化的一些深层次东西。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
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
这些都是我们能意识到的。
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常识,但是只要查找一些书籍辞典也能掌握,这也不是我所说的我们意识不到的那部分“天府”的含义。
比如:一般人都以为“天府之国”是专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其实不然。
在历史上,所谓“天府之国”或“天府”这样的称号,在中国的版图上曾经赋予至少7个地方。
比如:最早是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而后太原所在的汾河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太湖平原在唐以后被称为“天府之国”;北京所处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
宋以后,福建的福州地区所在地闽中丘陵地区亦获得了“天府”的称号。
清以后,满族人的发祥龙兴之地沈阳地区也被赋予了“天府”的称号。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历史上的天府,就会发现天府并不仅仅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那些大平原,譬如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的诸多大平原虽然都是沃野粮仓,但我们的先人并不把这些地方称之为“天府”。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把“天府”的称号送给这些大平原?回答这个问题,就开始接触到了“天府”这个概念中难以被清晰地意识到的那部分含义。
认真分析,你会发现天府原来是中国人心里的秘密它隐含了中国人关于风水的理念,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把天府看作是中国人关于风水宝地的放大版。
中国人的风水宝地是这样一种模式:依山面水,俯临平原,左右护山怀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
简单地说,中国人的所谓风水宝地,不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也不是凸起的高地,而是三面围合的山间盆地。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之我见中国文化不仅以悠久著称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
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称之为神秘文化,比如三皇五帝、三教九流、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等等。
中国的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那种以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它可以称为俗文化。
风水文化也在神秘文化之列,它是雅俗兼具的文化。
风水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久远,其观念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深处。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风水这种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文化现象。
风水是一种文化,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风水涉及天地人三才文化、负阴抱阳的崇阳文化、趋吉避凶的择吉文化,还有善待万物的和谐文化、居中平衡的中庸文化,等等。
中华民族文化心态如进取、谦让、孝道等在风水文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提到“风水”两字,可能大家都会暗暗打一个问号:到底算是科学的呢?还是算迷信。
这个问题,确实难以确定是非。
我们看问题的方法,也要调整一下。
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的形态也是多姿多彩的,人们的需求也绝不是吃饱穿暖就行的。
人是有思想、有向往、有追求的。
所以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吃、穿、用,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需要理想、需要科技、需要艺术、需要文化。
风水是一门大科学,很难归于一门科学。
风水是一种文化。
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紧密结合的传统文化。
积累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难免清浊混杂。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一杯清水,清彻见底,果然可贵。
但一股浊流,澄清了就有无数杯清水在。
”我们应当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炎黄子孙普遍认同的这种风水文化现象。
中国风水中包含着深刻而系统的思维理念,与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相一致,这就是易理易构;包含着系统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中"形法"和"理法"集中包括了五千年来所形成的浩繁庞杂体系;中国古代的风水大师发明了中国独有的风水操作工具--罗盘;在现代中国大地上,从皇宫到民宅,从城市到乡村,尚保留着诸多风水古建筑,这是风水的活化石;乡村里还有可以给你随便聊起自己家乡风水特色的老人。
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热带雨林、沙漠、草原、森林、稀树草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放在一起,找来一些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让他们找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景观。
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了非洲东部的稀树草原。
有人说这间接地证明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因为人类的祖先曾经在那里生活,人与那里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作为一种遗传信息流传下来。
非洲稀树草原的图片唤醒了人们深藏内心的关于故乡的记忆。
看来人们喜爱的环境与“你从哪里来”密切相关。
稀树草原还属于大背景,如果缩小范围,让人们选择小尺度的理想居住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还会有不同的选择。
那么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换一种说法就是最好的风水)是什么呢?北大的俞孔坚教授对这个问题深有研究,他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
用风水的话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中国人这种理想的居住景观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家用山围护起来。
这种偏爱围合,把自己隐匿起来的四合院似的景观模式与西方抢占制高点、炫耀自己的城堡型的景观模式刚好相反。
形成这两种模式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汉民族的主流社会就生活在陕西关中盆地,盆地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而西方人则受到了希腊山地及雅典卫城的影响。
尽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想居住模式,但还没有一个民族像汉民族那样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理想居住模式和墓葬的吉凶意识和操作理论,也就是风水说。
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风水”的词汇。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
风水是建筑师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所遇到的“风水风波”。
高达351米总共有70层的香港中银大厦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在看过设计图纸后,中国银行给贝聿铭发去了电报,对大厦的立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形钢架深表忧虑。
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面才打“X”形的大叉。
最后贝聿铭十分精明地把“X”横向钢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万字符的形象,这才皆大欢喜。
虽然贝聿铭充满诗意地将中银大厦形容为雨后春笋,但大厦建成后,人们还是议论纷纷,因为风水师说,大厦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许多尖角和刀刃一样的楞线。
正对着这些尖角和楞线的建筑纷纷感到了不安。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充满了迷信和荒诞的色彩,但是这仅仅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如果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看,就会发现风水并不是荒诞不经的。
从上面的故事,我至少看出了风水的美学价值和对心灵的抚慰价值。
譬如,从科学的角度看,中银大厦的“X”形钢架是合理的,从一般的建筑艺术角度说,“X”形的钢架也可能是美的。
但是这些忽略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在中国“X”形的符号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
而风水师却会注意到这些。
如果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忽略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东西,在中国人的眼中不会是美的。
可以说风水是从文化的角度对科学的一种平衡和校正。
许多西方人惊叹中国大地上村落分布所呈现出的美,其实这种美的形成跟中国人讲究风水密切相关。
尽管风水主观不是为了美,但是客观上风水成了中国人建筑规划的美的标准。
风水另一个重要的价值是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譬如,科学不可能说,中银大厦像尖刀,正对着不好。
但从心理感受上看,每天正对着一个巨大的明晃晃的尖角或者一条刀刃般的楞线,是会让人感到不安的。
而风水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看了一些关于风水的书,有一些是痛斥风水为江湖骗术的。
但大部分还是为风水辩护的,然而辩护的理由,却是因为在风水中找到了科学。
其实风水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完全不必向科学靠拢。
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16世纪以来诞生在西方的自然科学,是以数学和实验为特征的探索、认识、改造自然的逻辑和知识体系。
因为这种狭义的科学产生在欧洲,全世界其他文明和民族都没有产生这种科学,所以李约瑟才提出了“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很有影响的所谓李约瑟问题。
虽然其他文明和民族没有产生科学这种东西,但他们也都有一套与自然打交道、应对自然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比如中国就有《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等,像中医、风水也是这一体系的重要部分。
其他民族莫不如此。
今天产生于西方的科学一统天下,其他文明应对自然的知识和技术体系统统被判为迷信和愚昧。
风水也不例外。
我们承认西方的科学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创造了前人不能创造出的奇迹。
但是力量强大不等于真、善、美;能创造奇迹,不等于应该创造奇迹,像核弹、克隆人这种毁灭地球和人类的奇迹就不应创造出来。
科学的问题很大程度出在力量巨大和创造奇迹上,其实对待自然不应如此,中国人古老的智慧是:中庸为上,过犹不及。
如今来自西方的科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危险性,如核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克隆人等问题的出现,都在警示人们:科学与技术的无限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的,科学不是衡量是非的标准。
科学把人类带向何方,还是一个问号。
与其把科学当作真理,不如将其当作一种文化,一种来自西方的有其自身民族性的文化。
对李约瑟问题的回答,完全可以反问:“中国为什么要产生科学?”就像反问梨树为什么要结苹果一样。
如果假设科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阶段,对李约瑟问题则可以借用“抢先驯化”这样一个概念来回答。
所谓“抢先驯化”是说:假设有几个民族都在驯化自己身边的动植物,一旦某一个民族率先驯化出了几种动植物,满足了人类的需要,其他民族就会直接采用这些已经驯化的动植物,放弃自己的驯化努力。
西方的科学有些像抢先驯化成功的动植物,由于其“抢先出现”,使得其他民族的知识和技术系统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否则其他民族也完全可以创造出类似科学或者比科学更好的东西。
我们说起科学来,总是将科学的使命说成是探索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的规律,但是有另一种说法,似乎说出了科学的另一面,那就是马克思·韦伯的说法,他将科学几个世纪的发展,说成是将自然去魅的过程,也就是将原来自然在人类面前所呈现出来的巫魅一点点地剥去。
比如在前科学时代,自然在人们心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精灵,天空中的星辰对应着一个个的神灵,月亮更是附会着一个个神话和传说。
这样的一个世界固然是非科学的,但它是一个充满了爱、恨、恐惧、畏、敬等激情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意义的世界,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着色彩纷呈的意义,仅仅一个月亮,就激发了世界上各个民族多少想象和灵感,围绕月亮产生了多少优美的诗篇、音乐……《春江花月夜》、《月下思》、《关上月》等等,我们很难想象今天世界上还有人能写出可与古人媲美的关于月亮的诗篇。
因为今天的月亮再也不是“月亮”了,而是一颗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是一架机械的一个部件。
诗人消失了,因为世界已经没有了诗意。
当科学技术一步步地将自然的巫魅剥去,活的神秘的自然将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还原论、机械论的科学将世界还原为一架机器。
自然的神秘消失了,我们似乎洞悉了自然的奥秘,但自然的意义却一个个地丧失了,最后仅剩下一个所谓的事实。
科学是一种“事实崇拜”,但事实并不能给人生更多的意义。
其实神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神秘完全丧失,剩下的就是无聊和虚无。
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月球,孤独地运行在太空,不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乐观的激情,进化论揭示的进化既没有方向,也没有必然,人的出现纯属偶然,用古尔德的话说: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巫魅的自然,人是不自由的,因此科学来去魅,彻底去魅的自然,是虚无的,这两者都是人不愿接受的。
似乎应该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自然要适度的巫魅,科学要适度的科学。
当前的问题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的巫魅荡然无存。
给自然复魅,还自然之魅,往大里说是为了地球和生态,往小里说是为了让人生有意义。
在结束本文时,听到了日本人要把风水申报为世界遗产的消息,就像韩国申报端午节一样。
但在其源头的中国,我们还在争论风水是不是科学这种假问题,看来我们还真是出了问题。
评论:一同意这种思考角度。
"与其把科学当作真理,不如将其当作一种文化“即反对科学崇拜-把科学当作一个新的神来崇拜。
这本身就违背科学精神。
二不同意作者的结论和论据。
作者看科学只是从一种实用角度来看科学。
但忽略科学背后的理性思想,假定思想,逻辑论证思想。
所以作者会因为科学带来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科学该适度科学。
其实准确的说科学之所以带来灾难。
是在人们研究科学的时候遵循了科学精神。
但在应用时违背了科学的理性精神所以带来了灾难。
所以问题出在用的人而不是科学本身的精神上。
所以也就不能因此而说科学该适度科学三中国所以没有科学,一种解释可以因为中国缺乏假定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土壤。
比较的看古希腊和中国诸子百家的著作就可发现中国诸子同古希腊哲学家一样有观点。
但中国人很少论证观点一般是如庄子寓言式的类比和公孙氏”白马非马“的”诡辩“。
很少向古希腊哲学家式的论证。
所以一个美国哲学家说思维有两种一种假定思维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属于前者中国属于后者。
换句话说:科学只是假定思维的产物之一,风水也只是直觉思维的在建筑学上的产物之一。
直接将两者比较而忽略两者后面的思维是不可取的。
四同意作者在风水和科学的协调上的处理:人需要风水是中精神需要,人需要可学是种物质需要。
在物质需要满足的情况下追求精神需要。
ok!no probl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