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物种入侵是指物种从原来没有生存的地区进入,并开始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一部分。
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本地物种的替代、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地区经济的影响。
物种入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引进贸易:人类将外来物种带入本地,可能是由于商业、食物和观赏目的。
2、自然扩散:某些物种会自然扩散到未入侵过的地区。
3、人为开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会造成当地植物和动物的破坏,也会加快物种入侵的速度。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从而改变原有物种的生态系统,也会加重或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
防止物种入侵的主要措施有:
1、引进检疫。
在超越本地的引进植物和动物时,必须对外来物种进行严格的检疫,以防它们带来伤害。
2、建立禁止区。
建立永久禁止区,可以防止当地物种替代,从而使当地物种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3、保护环境。
人们应当建立和恢复自然保护区,以维护和保护本地的生态平衡。
4、减少污染。
减少对当地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的污染,可以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一、什么是外来水生生物外来水生生物,指的是非本地区自然区系的水生生物,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进到新环境中的。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是指这些生物进入到了新的水域,并在那里繁殖起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危害。
二、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危害1.生态系统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会导致当地水生物的灭绝,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加拿大近年来频繁发生有害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大西洋雨林中的外来有害物种对当地鳟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生态系统正在发生严重的破坏。
2.经济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许多地方,水产品是当地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如果外来水生生物在当地繁殖产生大量,它们可能消耗当地的食物资源,降低鱼价,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例如,亚洲贝现在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之一,对当地的钓鱼、旅游产业、水产业等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3.社会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对当地社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这些物种对当地环境和经济产生影响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削弱当地经济基础、失业和人口迁移等。
例如,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常常遭受外来物种蚂蚁入侵,这些蚂蚁对当地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很严重。
三、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1.防止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防止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是减少其危害的最佳策略。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方法:(1)禁止物种的进口和运输阻止外来水生生物进口和运输是最重要的防止物种入侵的策略之一。
许多国家已经颁布了严格的法规,禁止有害的外来物种进入其领土和水域。
(2) 对进口物种进行检验和处理如果不能完全禁止外来水生生物的进口,可以对进口物种进行检验并实施必要的处理来降低其风险。
(3) 采取物理屏障在许多地方,采取物理屏障(例如堤坝、闸门和过滤网等)的策略被用来隔离和防止外来水生生物的进入。
2.控制和消灭外来水生生物即使外来水生生物进入了水域,也还有一些控制和消灭的方法。
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导入】前面的学习使我们对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的途径和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从生物入侵的途径来看,生物入侵的范围很广,惟独了解到生物是有怎样的入侵途径,我们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切断生物入侵,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防治生物入侵?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防治这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多猖狂,反击就应该有多厉害,可是不同的生物入侵者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治手段?1 、了解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2 、掌握有效的管理生物入侵的方法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30 分钟第一节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第二节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视频素材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里,经过自然的选择淘汰,小部份物种生存下来,而且进一步繁殖、生长,经过长期的过程,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
生物入侵成功,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外来物种在入侵地成为优势种,缺少了天敌的制约,在入侵地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竞争生存营养、生存空间,当地物种得不到足够的空间、营养成份,数量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这方面的实例不少,拿植物杀手薇甘菊来说,薇甘菊所到地,会死死的缠住当地植物,几十米高的树木都被缠的密不透风,把植物罩住,宛然密网一样,许多树木都不堪薇甘菊的重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都枯萎,后来会慢慢死掉。
就连生长周期很短的桉树还是敌无非薇甘菊的生长速度。
水葫芦也是一个实例,水葫芦作为饲料从国外引进,初期成效很好,可是由于没有注意控制面积,现在已经在入侵地弥漫了湖面,滇池的水域由于水葫芦的存在,鱼的种类由六十多种下降到三十种,足以看出这植株的杀伤力。
飞机草也是报导的入侵比较严重的植物,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罗非鱼也被列入入侵份子的名单,现在在珠江水系下网捞鱼,收获最多的是罗非鱼,本地的鱼种已经很少见到,足见罗非鱼的入侵力有多大。
昌宁县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外来入侵的生物不仅仅会使得区域生物的物种更加丰富,还会对多个国家以及地区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外来生物入侵的现象正在日趋严重,入侵的生物种类也会更加广泛。
因此,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各个地区乃至社会的广泛重视。
目前,有很多地区都开展了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的工作,但在实际进行防控的过程当中,也就势必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昌宁县的外来入侵生物作为切入点,对于防控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于解决的对策进行研究,以利于提高外来生物的防控水平。
关键词:昌宁县;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解决对策引言:伴随着当今时代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入侵的生物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它们都会生存在指定的生态群落当中,并于其他的生物之间保持着竞争、共存、互惠等关系,从而使得这种生物群落可以存在并得到进化。
而当某种生物进入到一种新的生态群落当中,也就会对于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打破,使得生态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破坏。
那么怎样对于外来入侵的生物进行防控呢?下面让我们以昌宁县为例,共同对于防控的措施进行分析以及探讨。
一、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以及危害近些年,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正在日益加大,这也成为了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013年2月1日,农业部发布公告,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其中包含了52种外来入侵物种,这也就会对海洋、森林、河流等各大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损失上亿元的经济。
目前来看,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到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关调查表明,在保山市昌宁县已经发现了10种国家重点管理的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其中主要包括薇甘菊、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马缨丹、银胶菊、奇异虉草等等。
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评估和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区原产的物种,它们因人类活动而被引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导致对本地生态系统和经济的负面影响。
这些生物既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或者微生物。
外来入侵生物是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显而易见,它们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性影响,带来的影响包括:影响本土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影响本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土地利用和生物量等方面。
例如,进入常绿森林的外来物种极易对这一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直接导致原有生物多样性和结构性破坏,而对于广大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生物的影响也显得尤为严重。
为了更好的评估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需要注意生态危害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目前评估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外来入侵生物进入生态系统并与本地生物相互影响的生态过程进行研究,考察它们的适应性、繁殖力、传播方式等因素。
二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层面考虑,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趋势等因素,进而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估。
评估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不能脱离实际的环境条件。
不同的地区、季节和环境背景下,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生态危害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和条件,建立适合当地的生态实验室或者野外试验场地,以便研究人员建立适合当地环境和情境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对于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我们还需探索相应的防控措施。
在实施防控措施上,我们需要分离主次,不同类型的外来生物危害程度是不同的,需要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在海外已被广泛使用的危害生物或危害产品,要监测出口进口量,抑制出口进口的膨胀,并加强生物检疫、色谱检测等手段。
同时,对于处境更为严峻的外来入侵生物,需要通过削弱其适应性、中断其繁殖和传播渠道等方式,从而减小危害程度。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种群侵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对当地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生物入侵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同时损害农林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一些外来生物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科研与技术支持以及重视宣传与教育。
国际合作与法规制定也是防治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监控和预防措施,加强科研支持和技术开发,以及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关键词】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影响、生态系统、农林业、疾病、防治措施、国际合作、法规制定、监测、预警、科研、技术支持、宣传、教育。
1. 引言1.1 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引起对原生物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是在原生物种无法适应的环境下生存繁殖而形成的。
生物入侵的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概念始终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物入侵可能是有意引入的外来物种,也可能是无意传播的外来物种。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生物入侵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破坏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生物入侵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所差异,但都强调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
生物入侵的概念不仅仅涉及生物学领域,还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加以解决。
1.2 生物入侵的现状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无天敌的情况下迅速繁殖并扩散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物种造成危害的现象。
当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背景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个地区的物种引入到该地区,这些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危害1. 生态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原有物种减少或灭绝,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外来植物会抢占当地植被资源,造成当地植被减少;外来动物会捕食当地动植物,甚至破坏栖息地。
2. 经济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严重损失。
例如,外来有害昆虫可能会攻击农作物,导致农业收成减少;外来水生动植物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
3. 社会危害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引发公共安全问题。
例如,某些有害昆虫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某些外来动物可能会攻击人类。
三、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对可能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掌握其生态特征和适应能力等信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防治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例如,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4. 严格检疫管理加强对进出口货物、旅客和邮件等的检疫管理,避免将携带有害生物的货物或者人员引入到本地区。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四、结语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以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防治策略、严格检疫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外来生物入侵。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此,我将以“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应对措施”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侵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过程。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入的。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生物多样性:入侵物种会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水葫芦入侵我国水体,导致本土水生植物减少,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影响农业生产:入侵物种会侵害农作物、果树和林木,造成经济损失。
如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等作物的危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3. 威胁人类健康:一些入侵物种携带病原体,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如红火蚁在我国南方地区的蔓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针对外来生物入侵,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引进、运输、销售入侵物种的处罚力度。
2. 加强监测与防控: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重点物种进行监测,及时防控入侵风险。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入侵物种的危害。
5. 严格检疫制度: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检疫,防止入侵物种随贸易、旅游等活动传入。
在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 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对入侵物种的认识。
2. 发现入侵物种,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不购买、不传播、不携带入侵物种。
4.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共同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以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标题的文章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入侵水生杂草成为了世界各地水域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问题。
这些杂草具有快速繁殖、强竞争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严重威胁了水域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套综合的防治技术规程势在必行。
二、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的危害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水生杂草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抢夺水域中的养分、光线和空间资源,导致原生水生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2. 生境破坏:外来入侵水生杂草在水域中形成大面积的单一种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3. 水质变差: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进而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4.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水生杂草对渔业、农业、水利和旅游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原则制定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 防治原则: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以防止外来入侵水生杂草扩散和蔓延。
2. 综合施策: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防治效果。
3. 生态友好:尽量采用对环境无害、对人畜安全的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四、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内容和措施1. 监测与预警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水域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外来入侵水生杂草的扩散趋势和分布情况,制定预警措施,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2. 机械清除利用机械设备对外来入侵水生杂草进行清除,如水面清除船、切草机等。
重点清除生长密集、覆盖面积大的杂草群落,防止其扩散。
3.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对外来入侵水生杂草进行防治,如覆盖防治、挤压防治等。
通过物理隔离和限制其生长空间,减少其繁殖能力。
4. 化学防治在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时机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刘莹玉
来源:《山西农经》2017年第04期
摘要: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是我国水体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其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平衡,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本文对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作以简要介绍。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水生生物;危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4-006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Q15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
1.1 入侵的水生植物物种
1.1.1 水葫芦。
水葫芦,又称凤眼蓝、水浮莲等,原产自南美,后由人为引入我国。
由于水葫芦适应能力极强,现已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和华南各省。
水葫芦的过度繁殖严重堵塞了河道,影响了正常的航运,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1.2 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又称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原产于巴西,20世纪20年代末随日军侵华引入我国,后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
空心莲子草均有繁殖迅速、竞争力大的特点,与其他植物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带来堵塞河道、影响排涝泄洪等危害。
1.2 入侵的水生动物物种
1.2.1 巴西龟。
巴西龟,又称红耳龟,原产自美国中南部,后经香港引入我国。
巴西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扩散到野外的巴西龟与我国本土生物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降低了我国物种的多样性。
此外,巴西龟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源头,该病存在于带病龟的粪便及其生活环境中,可以通过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动物。
1.2.2 福寿螺。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原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后被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
福寿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繁殖较快,其迅速扩散破坏了农作物的生长,严重危害了我国的水生生态系统。
2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影响
2.1 降低物种多样性
大多数入侵我国的水生物种具有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与本土生物相比其竞争优势明显,导致我国物种多样性下降,部分生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如巴西龟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若肆意在野外放养,会过度繁殖,与本土龟形成竞争优势,造成本土龟的灭绝。
2.2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品种的大量繁殖会使本土物种处于竞争劣势,破坏原有的水体生态平衡。
如水葫芦的肆意疯长,使水体发黑发臭,造成了整个滇池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2.3 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许多入侵物种是传播致病原的媒介,其入侵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疾病爆发,严重威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如福寿螺是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食用带病的福寿螺会感染管圆线虫病。
2.4 影响经济发展
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堵塞航道。
此外,其散发恶臭味会对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当地的旅游经济效益。
如大米草的泛滥生长,致使水体中的鱼类大量死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 防治措施
3.1 健全水生生物入侵物种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基础,应建立专项法律,对管理的对象、内容、权利与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只有确定目标,明确责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生物入侵防治工作,增强防治措施的可操作性。
3.2 建立外来水生物种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体系是防治生物入侵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建立外来生物入侵信息系统,加强外来物种传输的监控,防止有意引入入侵水生物。
其次,要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并建立综合性的专业评估机构,以便更有效的防范生物入侵。
最后,要建立外来物种入侵治理预案,预先制定应对措施,以便快速对外来入侵物种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危害降至最低。
3.3 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外来物种入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外来入侵水生物种的宣传,增强人们对相关方面的了解,提高公民的生物保护意识,避免因肆意放养造成的物种入侵。
参考文献:
[1]李松梧.科学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N].中国水利报,2014-08-21.
[2]冯洪超,陈秀荣,李振武,韩志娟.水生植物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J].渔业致富指南,2015.
[3]汪官余,于孝东,姚维志.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对我国渔业水域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