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详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道德: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法治:指以法律为基础,依靠法律来管理社会、调节纠纷和维护公平正义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自觉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与法律相关,但不完全等同于法律。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对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约束力。
•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
探究法律的作用和作用的方式•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法律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权、财产权等,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
–保障公平正义: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引导人们的行为:法律可以为人们的行为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遵纪守法。
•法律的作用方式:–禁止与限制:法律对一些不符合道德与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禁止与限制。
–规范与引导: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引导,促使人们遵守法律、积极向上。
–保护与维持:法律通过保护人们的权利和利益、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来发挥作用。
法律的体现和源头•法律的体现:法律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具体存在于社会中,例如宪法、法律、法规、条例等。
•法律的源头:法律的源头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法律:是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法律制定的针对本地区特定情况的法律规范。
–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文件,对法律的具体适用进行解释和规范。
人权与人权保护•人权:是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平等权等。
•人权保护的形式和途径:–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七上思品知识点归纳思品是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科目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思品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人的思维能力和发展人的思维能力是我们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我们具备辨别事物的能力,能够思考、判断和归纳。
人的思维能力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通过教育和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二、个体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个体的意识形态是指一个人对于价值观和生活观的总体认识。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态。
道德是社会公认的对于善恶的准则和规范。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公民道德与家庭美德公民道德是指作为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他人、守法纪、参与公益等方面。
我们应该树立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家庭美德是指在家庭生活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等方面。
家庭是我们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我们要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信、尊重他人等方面。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他人和谐相处。
职业道德是不同职业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敬业、诚信、责任心等方面。
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
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贡献力量。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主题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向。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1. 道德的含义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道德规范。
2. 法治的含义和作用:法治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而法治是在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道德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要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
2. 守法守纪:公民应遵纪守法,尊重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公民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诚实守信:公民应该讲实话,做实事,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信用和诚信意识。
三、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1. 学校纪律:学生应该服从学校纪律,遵守校规校纪,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班级风气。
四、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修养1. 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应该尊敬父母,体贴关心他们。
2. 家庭和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是每个人应该努力维护的幸福基石。
3. 礼貌待人:在家庭中,孩子应该学会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家风。
五、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1. 尊重师长: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不做捣乱闹事的事情。
2.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帮助他人:在生活中,要帮助身边的人,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六、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 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公民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因为无知而违法。
2.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触犯法律红线。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学序曲1. 中学时代的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带来身心和思维等多方面的成长。
2. 中学生活的体验-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等。
-提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机会与挑战并存,需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为美好明天付出努力。
二、少年有梦1. 梦想的重要性-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如灯塔指引方向。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 实现梦想的方式-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努力需要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努力需要坚持,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努力也有方法,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学会科学用脑,珍视团队合作等。
三、学习伴成长1. 学习的意义-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还包括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和体验。
-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更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学习是给生命添加养料,点亮内心明灯,激发前进动力的重要途径。
2. 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以及学习如何做人。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善于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四、认识自己1. 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
2. 认识自己的途径-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保持恰当的自我评价。
-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但应客观冷静分析,不能盲从或忽视。
五、友谊的天空1. 友谊的重要性-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见证成长历程,丰富生活经验。
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上册初一道德与法治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道德理论、法治基本概念、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法治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一、道德理论1.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正确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2.道德的来源:道德的来源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3.道德的特点: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长期性、自觉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二、法治基本概念1.法治的定义:法治是指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治国理政原则。
2.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3.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和适用性等特点。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相互关系:道德与法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重要保障。
2.不同层次:道德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法治是社会的行为规范。
3.互相促进:道德的遵守有助于法治的有效实施,法治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道德规范的普遍遵从。
四、法治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法治的定义:社会主义法治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民主法治为保障,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制度体系。
2.特点和优势:法治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公民享有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各种权利。
2.公民的义务: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以上是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深入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公民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为建设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初一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精选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精选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第一节第二起跑线1、为什么说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①、中学时期,人的生理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逐渐形成。
②、中学时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③、一个人开始告别童年、向成年靠近,逐步把自我融入社会之中,完成人的“第二次诞生”。
2、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期,像个“小大人”。
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3、怎样设计成长的新方案?①、学会学习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关注自我的心理的健康④、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4、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A、多动脑 B勤动手5、中学生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①、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②、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最快阶段,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第二节亮出自己1、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评价?①、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②、通过回顾以前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
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④、通过与同龄伙伴在个性、能力上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⑤、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为依据来认识自己。
2、如何正确认识他人的评价?①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支配,就会失去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别人评价的控制。
②应该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
3、一个人应该怎样才能走出旧我,走向新我?①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
②通过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第三节拥有好心情1、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分为:喜、怒、哀、惧。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A丰富而强烈B起伏变化比较大C很不稳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第一单元:教室纪律与孝道1. 学生应遵守教室纪律,不得随意嬉戏打闹。
2. 学生应尊敬老师,遵从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3. 学生要尊重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营造和谐的研究氛围。
4.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生应该尊敬父母,关心家庭。
5. 学生要懂得孝敬长辈,尊重老人,帮助他们。
第二单元:成长中的困惑1. 学生在青春期会面临身体和情感上的困惑,应该与父母和老师进行沟通。
2.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走入错误的道路。
3. 学生要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惯。
4. 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制定计划,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5. 学生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第三单元:网络世界与法治1. 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2. 学生要时刻警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骗子行为。
3. 学生要遵守网络道德,不发布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4. 学生要明智地使用网络,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
5. 学生要了解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网络法律,不进行违法行为。
第四单元:心灵的拯救1. 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2. 学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3. 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学生要善于沟通,与他人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5. 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远离消极情绪。
第五单元:平安校园与法治1. 学生要研究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2. 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交通安全。
3. 学生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物安全,不进行盗窃和抢劫等违法行为。
4. 学生要学会识别和拒绝不良信息和邀约,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5. 学生要了解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遵守纪律规定,共同维护平安校园。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知识要点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资料第一课我是中学生了1.什么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有什么作用?(1)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2)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优良的班风主要体现在精神风貌、学习氛围、同学关系等许多方面。
3.怎样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优良班风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
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
把爱心献给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帮助。
整个集体充满了爱心,便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的归属感就会得到满足,集体也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4.怎样适应新的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不仅需要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求每个人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1)做好角色转换。
(2)做好心理上的调整。
(3)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5.做一个阳光少年实质是什么?(怎样做个阳光少年?)做个阳光少年,实质上就是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珍惜今天所拥有的,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我们就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学时代。
第二课天生我才必有用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
2.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要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多种方法。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有哪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多种方法。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帮
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知识点1:社会道德
- 社会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社会道德的表现形式有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诚实守信等。
- 社会道德的价值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知识点2:公民道德
- 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 公民道德的核心是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
- 公民道德的培养对个人品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点3:法律基础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性规定。
- 法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强制性和保护性。
-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知识点4:法治意识
-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遵守和维护的意识和态度。
- 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 发展法治意识需要从小培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知识点5:法律责任
-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 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 遵守法律规定可以避免法律责任的产生。
知识点6:安全意识
- 安全意识是指在生活和研究中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问题的
意识。
- 培养安全意识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 研究安全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知识总结,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提升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思品必背知识点思品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年级上册思品必背知识点。
一、与道德相关的词汇1.仁: 以仁爱、仁心为内容的道德原则。
比如:“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这就是一个体现“仁”的思想。
2.义: 指为了维护正义而做出的行为。
比如:“危难之际,见义勇为”,这就是一个体现“义”的思想。
3.礼: 指社会习俗和礼仪范畴内的规定和约束,具有传统文化、美德和教育意义。
比如:“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一个体现“礼”的思想。
二、与思维技巧相关的知识点1.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从一些个别事物到一般性规律的思维方法。
比如:“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归纳出这个问题的一般规律。
”2.演绎法: 从一般到特殊,从总的规律到具体的个别事物的思维方法。
比如:“由于这个论点无法演绎出符合逻辑的推论,所以它是错误的。
”3.实证法: 通过实验,经验和事实来推导结论的思维方法。
比如:“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下生长的速度是有差异的。
”三、人生哲理1.人生追求: 人生的追求是建立在自我价值追求的基础之上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比如:“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到更好。
”2.自信心: 拥有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如果没有自信心,就会犹豫、迷茫、失望,大家必须要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比如:“只有拥有自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3.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一种跨越个人的行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四、具有纵横思维的思想1.思维敏捷: 拥有敏捷的思维,能够及时地捕捉到重要信息。
比如:“在阅读文章时,需要不停地思考,及时地捕捉到点睛之笔。
”2.纵横思维: 纵横思维能够将不同的思想和想法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链条。
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精选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第一节第二起跑线1、为什么说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①、中学时期,人的生理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逐渐形成。
②、中学时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③、一个人开始告别童年、向成年靠近,逐步把自我融入社会之中,完成人的“第二次诞生”。
2、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期,像个“小大人”。
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3、怎样设计成长的新方案?①、学会学习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关注自我的心理的健康④、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4、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A、多动脑 B勤动手5、中学生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①、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②、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最快阶段,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第二节亮出自己1、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评价?①、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②、通过回顾以前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
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④、通过与同龄伙伴在个性、能力上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⑤、以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准则为依据来认识自己。
2、如何正确认识他人的评价?①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支配,就会失去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别人评价的控制。
②应该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对他人提出的优点和长处要继续发扬,对他人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并努力改正。
3、一个人应该怎样才能走出旧我,走向新我?①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
②通过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第三节拥有好心情1、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分为:喜、怒、哀、惧。
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A丰富而强烈B起伏变化比较大C很不稳定。
3、积极情绪的作用?A、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开朗豁达,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B、当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4、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A、长期处于愤怒、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人,很容易患各种疾病;B、使人判断和分析能力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
5、调节情绪的方法:①、转移注意力②、合理宣泄③、理智控制④理性升华⑤、改变认识⑥、幽默6、为什么要调节情绪?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人难以做好一件事,学习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人际关系,这对我们成长和顺利成材十分不利,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第二单元在成长的道路上1、为什么说顺境也有负面效应?①、顺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②、如果贪图享乐、意志薄弱、懒惰,顺境往往会成为个人成长的障碍。
2、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A、逆境能使人变得更坚强B、逆境会促使人增长才干第二节直面挫折1、挫折:是指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
2、面对挫折的态度:A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B、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3、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表现:A、面对挫折刚毅顽强B、智慧豁达C、勇敢无畏4、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的表现:A、自暴自弃B、退缩屈服C、为失误找借口第三节立志与成功1、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智力高低,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2、意志品质的主要表现:A、独立性B、果断性C、自制力D、坚韧性3、坚强意志的作用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持之以恒,战胜困难,创造生命的奇迹。
4、中学生意志品质的质特点:A、不成熟B、不稳定C、具有很强的可塑性5、如何锻炼自己的意思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人?①、树立理想,促进成长②、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③、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成长④、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第三单元相处之道第一节亲子之间1、亲子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①、由于生活背景、年龄特征等的差异,亲子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②、亲子之间矛盾的产生即有子女方面的原因,也有父母方面的原因。
2、为什么要正视亲子之间的矛盾?①、亲子之间的矛盾和隔阂的出现,即会使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平添许多的烦恼。
②、也会使父母忧心忡忡,从而影响家庭的团结和睦。
3、怎样才能实现亲子关系的和谐?①、学会理解父母②、学会向父母表达③、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4、亲子之间产生矛盾时,子女向父母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应注意什么?A、注意场合B、讲究方式C、掌握分寸D、就事论事。
5、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①、体贴父母的辛劳②、关心父母的健康③、了解父母的心意④、听取父母的教诲⑤、分担父母的忧虑⑥、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6、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是全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节二节师生之间1、师生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①、由于师生之间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分歧等。
②、在学校里,师生朝夕相处,有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出现小分歧。
2、学生实现与老师的沟通,应该做到:A、尊重老师B、坦城交流C、关心老师3、尊重老师,是师交往的起点,是作为学生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包括:A、尊重老师的人格B、尊重、理解老师的劳动4、我们向老师提意见时,注意什么地?A、把握时机B、语气平和C、坦诚相待D、注意方式第三节师友同行1、真诚友谊的作用?真诚的友谊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分享幸福和欢乐,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共渡难关、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怎样寻找好朋友?①、善交益友②、乐交需要你的朋友3、怎样使友谊长存?①、朋友也需要尊重②、交流创造友谊③、用关爱传递友谊④、善于赞扬和鼓励⑤、用宽容维护友谊。
4、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宽容呢?①、要对朋友的不同意见持宽容态度②、宽容还要容纳朋友的长处和短处,不因朋友的成功而心生嫉妒,也不因朋友的缺点而歧视朋友。
第四单元树立团队精神第一节小荷才露尖尖角1、所谓合理竞争就是立足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按照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为他人的发展设置障碍的竞争。
2、合理竟争的作用A、有利于开发个人的潜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B、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团体整体能力的提升。
3、什么是不合理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压制、打击、败坏他人声誉来突出自己,达到个人的目的。
不合理竞争不仅违反道德,甚至会触犯法律。
4、不合理竞争的危害?A、使人习惯于投机取巧,养成懒惰、自私的坏习惯B、可能降低竞争者的整体实力,形成不良的团队氛围,影响集体成员的发展和进步。
5、合作的作用?能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每个人从集体中体验到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心理效应,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7、良好合作的要求?A、需要个人有大局观,有团体意识B、在合作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C、合作者之间应沟通,出现了矛盾和分歧及时解决,必要时作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第二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2、换位思考的作用?A、能让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B、能让我们更多的感受到团结和睦的力量3、做到换位思考,要求我们?①、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②、以一颗宽容的心,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小想别人的过失。
4、我们可以这样做到对他人的宽容?A、尊重他人,求同存异B、适度忍让,体谅别人C、坦诚相等,主动沟通D、正视缺点,自我提高5、人与人之间怎样做到相互支持?①、学会助人、乐于助人②、在必要的时候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第三节团结就是力量1、团结的价值(或者作用)①、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②、团结为实现集体目标奠定基础2、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成长的作用?①、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②、良好的班集体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3、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①、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都是集体的主人,都可以为集体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集体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
②、集体的荣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集体中应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为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做出努力。
第五单元走进法律第一节法律是什么1、什么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明确地规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以此来发挥作用和功能。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我国法律的性质?我们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要求,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任何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4、我的的执法机关有哪些?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1、法律的作用?A、为生活制定规矩B、解决纠纷协调关系C、制裁违法犯罪2、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许多纠纷并不需要诉诸法律来解决,法律往往是解决纠纷最后的方式和手段。
3、在什么情况下解决纠纷不能采用“私了”的方法?如纠纷的产生不仅涉及当事人的利益,还涉及到其他人的利益,特别是涉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时候,就绝不能通过任何妥协和“私了”方式加以解决,使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蒙受损失。
第三节维护权利履行义务1、法律通过什么来发生作用?通过确立权利与义务关系来发挥作用和功能2、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A、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B、即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C、每个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4、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A、依法行使权利B、依法享有权利C、尊重他人的权利5、依法行权利的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求非法利益。
6、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A、增强权利观念,依法维护权利B、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怎样履行义务?A、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B、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C、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