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稿源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0.06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责任与出路
高校学报是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示高校学科建设
和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然而,当前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寻找出路。
一、责任
1. 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水平进步迅速,高校学报在同行业竞争中,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脱颖而出。
2. 缺乏社会认可度
高校学报长期以来主要受到学术评价体系的倾斜,缺乏社会认
可度。
这就导致了国内高校学术论文被国外期刊评为高分论文的情
况很普遍。
3. 缺乏读者群体
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报读者对主流学术期刊更感兴趣,对高校学
报不屑一顾,这也导致了高校学报读者群体的不断缩小。
二、出路
1.提高文章质量
高校学报应当提高文章质量,把质量作为栏目建设与内容策划
的关键词,实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制度,拒绝千篇一律的稿件形式,
把文章写得更好,更深入,更领先。
2. 加强栏目建设
高校学报应该通过栏目的设定与内容策划、设计,使栏目之间形成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学校学科领域的优势为依托,推动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发展,创新学术领域和内容。
3. 扩大读者群体
高校学报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多维度的宣传与推广,构建高校学报的品牌形象,提升高校学报的社会认可度;通过增加数字化内容,鼓励在线阅读等方式,扩大高校学报的读者群体。
高校学报的发展需要在深入研究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栏目建设与内容策划,拓展高校学报的品牌形象,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中,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资治文摘 管理版关于高校学报通病的讨论姚 巍 朱金才(《振动工程学报》编辑部,江苏南京)创新与改革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高校学报的创新与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突破圈子文化,提倡学术讨论与争鸣,打破以校为界的封闭办刊模式,扩大稿源范围,提高学报质量。
高校学报通病圈子文化学术讨论在中国5186余种科技期刊中,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有近900种,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阵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校学报依托高校在科技投入、科技项目和成果上的优势,逐步走过了形成、发展的阶段,达到了目前比较稳定的状态。
但是,高校学报作为一个群体,在科技期刊中学术地位整体偏低,学术作用难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高校学报的三个通病目前我国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三个通病是(1)稿源质量差;(2)以校为界、闭门造车、质量平庸;(3)低层次重复。
二、三个通病的关系———圈子文化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大多数高校学报年发表论文数远低于该校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一般低于20%),且论文质量普遍较低,大多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生或博士生,因此高校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能反映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成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多数高校要求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才能获取学位,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学报的稿源,但其中的弊端正也是显而易见的。
即硕士生学时总共才两年半,考虑到论文发表周期,因此许多学生尚未开始做课题便先写论文,东拼西凑,这怎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此外,由于学报的作者绝大多数为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与学报编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杜绝人情稿、职称稿的介入,要完全做到公正,谈何容易?这也是多数高校在对本校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估时,发表在本校学报上的论文难以得到高分和好评的原因。
三、突破圈子文化,提高学报质量创新与改革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高校学报的创新与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突破圈子文化,提倡学术讨论与争鸣,打破以校为界的封闭办刊模式,扩大稿源范围,提高学报质量。
地方高校学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王庆跃【摘要】四川省地方高校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与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
目前仍然存在地位低,办刊经费短缺,专业编辑人才匮乏,学术质量不高,无特色等问题。
其原因就是一些地方高校对学报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报编委会形同虚设,没有制定加强科研和在学报发表论文的激励机制。
因此,要想提高学报的办刊水平,就必须把学报的建设发展列入学校发展的议事日程,树立“办学报就是办学校”的创新意识,加强编辑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以提高编辑素质;编辑、副主编、主编各司其职,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用制度促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学报编辑部的科学管理;创新栏目,组稿具有针对性,从而推进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
%The general level of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in Sichuan Province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journals have such problems as low social status,shortage of funds, lack of professional editors, inferior academic standards and lack of distinctiveness etc. The major reasons behind these problems are that some universities do not understand properly theroles and importance of the joumals, some editorial boards only exist in name, and 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fail to design and establish incentive sche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and publications in the joumals.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standard of the joumals, the authorities of theuniversities shall include in their agend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that of the journals and have the innovative awarenes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mals reflectthat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 They should introduce talents from outside and visit places with higher level journals to draw on their experiences. By strengthening academic exchanges with other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 they should develop the qualities and quaMcations of the editors and establish a clearly defin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the chief editors, deputy chief editors and editors. Before publication, the theses and articles in the journals shall be reviewed and inspected for three times and proofread for one time. Complete system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journals shall b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They should design new columns and collect papers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the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78-182)【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管理体制;编辑队伍建设;创新【作者】王庆跃【作者单位】成都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2一、地方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四川省近30家地方高校学报2006~2011年的办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可知:目前地方高校(即省属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存在着地位低、实力弱、学术质量不高、学报正式刊号资源稀缺的问题。
第42卷第3期肇庆学院学报V ol.42,No .32021年5月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May 2021地方高校学报稿源状况的抽样调查研究——以《肇庆学院学报》为例吴雪峰a ,肖立梅b(肇庆学院a.学报编辑部;b.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肇庆526061)摘要:充足且高质量的稿源是地方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笔者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和研究的需要,以《肇庆学院学报》2019、2020年这两个年度内从中国知网投稿系统中共收到的1011篇稿件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稿件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剖析其稿源状况,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策和建议,期望为本学报乃至其他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稿源状况;抽样调查;对策与建议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445(2021)03-0077-06收稿日期:2021-01-25作者简介:吴雪峰(1974-),女,湖南邵阳人,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硕士。
一、引言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
一直以来,作者的投稿心态往往是偏向于向国外期刊、国内非高校学报的核心期刊或核心期刊的知名大学学报投稿。
一般情况下,被上述期刊淘汰的稿件才投向非核心期刊的地方高校学报。
这样就导致了学术期刊出现了最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优质稿源向非高校学报的核心期刊或核心期刊的知名大学学报集中,而作为地方高校主办的地方高校学报则优质稿源尤为不足[2]。
《肇庆学院学报》作为地方高校学报,目前还处在非核心期刊的位置,也同样面临着非核心期刊学报所面临的优质稿源不足的问题。
《肇庆学院学报》依照其办刊宗旨和学校科研发展需要,为双月刊,一年共6期,其中第1、3、4、6期,用来刊发社会科学类如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旅游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编辑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传播学、图书情报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文章;第2期和第5期用来刊发自然科学类如生物科学、化学、环境学、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学、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文章。
- 10 -[作者简介]金延秋(1989—),女,山东聊城人,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编辑。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金延秋[摘要]高校学报因办刊模式固化,面临内部发展动力不足、优质稿源流失、外部竞争缺乏优势等问题。
文章结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探索转型的实践,介绍该学报在调整功能定位,服务“双一流”学科建设,反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学术创新成果;立足高校资源,组建编委团队;转型开放办刊模式,全面吸引优质稿源;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拓展多渠道宣传等方面的努力。
当前,该学报已在专题、专刊策划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学报的影响力得到一定提升。
此外,文章还提出学报的重点努力方向,以期为高校学报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品牌特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报;转型实践;功能定位;选题策划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约6000种,高校主办的学报数量约1300种[1],高校学报在我国学术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学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学术期刊的未来。
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背景下,各高校学报在各自学科领域进行不断尝试,探索适合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
黄祖宾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依托本校优势,创立特色栏目,紧跟前沿热点,多措并举特色化的办刊路径[2]。
陈瑞芳等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发挥功能定位作用,服务学科建设,助力科研人才成长,服务国家健康战略,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同时以大学校名和“学报”冠名的期刊,其以客观的学术语言记录清华大学发展的编年史,是清华大学学术成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的增加及其水平的迅速提高,《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为综合性期刊逐渐失去竞争优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者在投稿时会优先考虑投稿给SCI 期刊或者专业影响力较大的中文科技期刊,这导致其优质稿源不断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