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教学大纲-对应范庆来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309课程名称:土力学学时学分:56/3.5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课部门:地质工程学院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该课程的教授内容既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也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岩土学。
后续课程: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技术、地下建筑结构。
先修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同时本课程作为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的成因和分类方法、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土的渗透性及渗流、土中应力、地基沉降、土的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压力计算方法、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以及一般土工试验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强度、变形、渗流和稳定等问题。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土力学基本理论和土工试验操作技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1. 教学内容什么是土,什么是土力学,土力学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学习土力学,土力学包括哪些内容,土力学的学习方法,土力学的发展简史和前景2. 重点难点重点:土力学概念、土的主要特性、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土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和任务。
难点:土的多样性、土的易变性以及土在工程中应用的特点。
3. 基本要求(1)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发展概况及土力学的学科特点,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2)理解土、土力学等的概念;(3)掌握土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和任务。
课程名称:土力学
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分:
一、实验总学时
课内学时课外学时:
必开实验个数:选开试验个数:
二、实验地地位、作用和目地
土力学实验在土力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地位,其目地是使学生掌握土工试验地基本技能,增强对土地感性认识,并通过试验帮助和加深对土力学原理地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及相应地计算分析.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学生将掌握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及及相应地计算分析,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问题地能力.同时,为学习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路基工程、地下工程等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程地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物理性质、地基中地应力计算、土地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土地渗透性和渗流问题、土地抗剪强度、天然地基承载力、挡土结构上地土压力、土坡稳定分析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见下表)
1 / 2
个人收集整理-ZQ
2 / 2。
《土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土力学Soil Mechanics二、课程编号:0406006三、学分学时: 2.5学分/ 40学时四、使用教材:卢廷浩主编,《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六、教学对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七、开课单位: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八、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水力学等九、教学目标:土是自然产物,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的结构极为复杂。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要求掌握:土的物理指标含义与换算,土体渗流理论,土的压缩固结理论和强度理论。
会进行土体渗流计算与分析、地基应力计算与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土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土工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达到能自由运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稳定、变形和渗流等工程问题,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十、课程要求:本课程采用课程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实行研究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和问题分析能力。
因此,本课程要求课前必须阅读教材的相关部分和参考文献;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请到国家精品课程土力学网站下载相关教学资源,并及时进行教学互动交流。
本课程教学环节中包括:八次作业和一次期末考试,要求:各种作业、练习及考试,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遵守学术诚信原则。
如果发现抄袭等情况,将取消该项成绩。
十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要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如土力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及方法以及与专业的关系。
⏹重点难点:土力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4学时)⏹知识要点: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
⏹重点难点: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土力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土力学2. 适用年级:大学本科一年级3. 课时安排:本学期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土力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工程分类2. 第二章土的渗透性渗透定律土的渗透系数土的渗透性影响因素渗透问题在工程中的应用3. 第三章土的压力与支撑力土的自重压力静止侧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支撑力的计算与应用4. 第四章土的剪切强度与变形特性剪切强度定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土的变形特性土的变形模量土的泊松比5. 第五章土的稳定性分析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滑动面与安全系数土的抗滑稳定性分析方法土体稳定性计算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阐述土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力学的应用。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土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土力学》(第四版),作者:李广信。
2. 辅助教材:推荐《土力学教程》,作者:李俊。
3. 网络资源:搜集相关土力学的学术论文、工程案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4. 实验室设备:进行土力学实验,验证土力学原理。
5.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六、第四章土的剪切强度与变形特性(续)土的剪切带发展土的应变软化现象土的残余强度三轴剪切试验土的剪切模量土的剪切强度公式的应用七、第五章土的稳定性分析(续)边坡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分析土体稳定性设计方法土体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方法稳定性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八、第六章土的动力特性土的动应力与动应变动三轴试验土的动力模量土的阻尼比地震作用下的土动力学问题土的动力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九、第七章土的工程应用土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土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土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土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十、第八章土力学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土的物理性质试验土的力学性质试验土的渗透性试验土的剪切强度试验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十一、第九章土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土力学数值分析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在土力学中的应用有限差分法在土力学中的应用离散元法在土力学中的应用土力学数值分析软件介绍数值分析在土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实例十二、第十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地基的概念与分类地基承载力理论地基变形控制原则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地基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十三、第十一章边坡工程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稳定控制技术边坡加固与维护边坡工程实例分析十四、第十二章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概述地下工程设计原则地下工程支护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地下工程实例分析十五、第十三章土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土力学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力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土力学在土壤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土力学在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土力学在环境工程实例分析中的应用十一、第十四章土力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岩土工程概述岩土工程设计原则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岩土工程支护与加固技术岩土工程实例分析十二、第十五章土力学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结构工程概述结构工程设计原则结构工程与土力学的关系结构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结构工程实例分析十三、第十六章土力学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交通运输工程概述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原则交通运输工程的土力学问题交通运输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实例分析十四、第十七章土力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设计原则水利工程的土力学问题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实例分析十五、第十八章土力学发展趋势与展望土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土力学在新技术中的应用土力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土力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土力学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土力学作为一门研究土壤性质及其与工程结构相互作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包括土力学(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工程(专业课)两部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主要课程。
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结合有关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一)授课内容绪论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要求和学习方法。
本学科简史及发展方向。
第一章工程地质概述矿物与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土的成因类型。
不良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土的渗透性,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地基土的工程分类土的组成和特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换算。
土的物理状态、特征指标。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第三章地基的应力和变形土的自重应力。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地基中附加压力的计算及分布规律。
土的变形特点。
土的侧限压缩性。
地基最终沉降量。
沉降与时间关系。
地基的容许变形值。
第四章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及取值。
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因素。
地基的临塑载荷、临界载荷、极限载荷。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第五章土压力和土坡稳定三种土压力的概念。
静止土压力。
朗金土压力理论。
库仑土压力理论。
挡土墙设计。
土坡稳定分析。
第六章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内容。
勘察方法。
勘察报告的内容、阅读和使用。
验槽。
第七章浅基础的设计浅基础的类型。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地基计算。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刚性基础、扩展式基础的设计方法。
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墙下板式基础及箱形基础的设计要点。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基本概念。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第八章桩基础及深基础桩及桩基础的类型。
单桩竖向承载力。
群桩竖向承载力。
桩基础的设计。
深基础简介:箱桩基础、大直径桩墩基础、深井、地下连续墙。
深基坑的护坡。
第九章软弱地基的处理软弱地基的特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地基与基础》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土建类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选择一般地基基础方案,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题一绪论(共2学时,讲授2学时)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概念(重点)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内容,并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认识2.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以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3.本课程基本内容与特点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课题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共6学时,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1.概述土的成因;土的机构与构造;2.土的组成(重点)土中固相;土中液相;土中气相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难点)土的三相简图;三相指标的定义;三相指标的换算4.土的物理状态指标(重点)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粉土的物理状态指标;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岩石;沙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课题三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共6学时,讲授4学时,其他2学时)1.概述2.土体自重应力的计算(重点)竖向自重应力的计算;水平自重应力的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建筑场地填平时地基应力3.基底压力的计算(重点)基底压应力的分布;基底压力的计算;基底附加压力4.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难点)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的计算;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矩形面积梯形分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课题四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共8学时,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习题2学时)1.土的压缩性(重点)基本概念;压缩试验与压缩曲线;压缩指标2.地基变形计算(难点)分层总和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法;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地基沉降与实践的关系3.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地基允许变形值教学建议:了解土的压缩性及引起地基土产生压缩的主要原因,掌握土的压缩指标概念及试验测定方法。
《土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行为和工程问题。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土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土力学问题。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分类、颗粒级配、密度、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等;2、理解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土压力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3、能够应用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包括地基设计、挡土墙设计、基坑开挖等;4、了解土力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包括环境土力学、地质工程中的土力学、岩土工程中的土力学等。
三、课程内容1、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3、第三章: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4、第四章: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5、第五章:土压力和边坡稳定性分析6、第六章:地基设计7、第七章章:挡土墙设计8、第八章:基坑开挖9、第九章:环境土力学简介10、第十章:地质工程中的土力学11、第十一章:岩土工程中的土力学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12周,每周4学时,共计48学时。
其中,理论授课30学时,实验环节18学时。
实验环节包括实验室试验和计算机模拟两部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多媒体教学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土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传统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知识点。
实验环节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环节的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土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土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土力学实验》教学大纲《土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土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土的基本性质和工程特性,培养学生进行土工实验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土的基本性质和工程特性,熟悉土工实验方法和步骤。
2、掌握土力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3、培养学生进行土工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实验基本知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等)。
2、土的基本性质和工程特性,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等。
3、土工实验方法及步骤,包括土的密度实验、含水率实验、液塑限实验、压缩实验、剪切实验等。
4、土力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包括土壤测试仪、液塑限测定仪、全自动压缩仪、剪切实验装置等。
5、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归纳、解释和推断等。
6、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
7、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土力学实验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
四、课程安排1、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实验安排:本课程共安排8个实验,每个实验2个课时。
3、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质量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力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1、师资队伍:本课程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2、实验设备:本课程拥有先进的土工实验设备,包括土壤测试仪、液塑限测定仪、全自动压缩仪、剪切实验装置等,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力学课程类型:理论和实践结合学时数: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授课方式: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结构力学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土力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土力学问题,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土力学基础知识(6学时)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分类与鉴别、土的渗透性及渗透变形、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地基沉降计算。
2、土的强度与稳定性(10学时)内容: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边坡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分析。
3、土工试验与检测(4学时)内容:土工试验基本原理、常用土工试验方法、地基承载力检测、桩基承载力检测。
4、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12学时)内容:地基基础设计、边坡支护设计、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实例分析与讨论。
四、实验环节实验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实验实验2:土的抗剪强度实验实验3:地基承载力检测实验实验4:桩基承载力检测实验实验5:岩土工程问题案例分析实验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岩土工程案例,让学生理解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掌握土工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课外自学: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相关文献和规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2、课堂表现;3、作业;4、期末考试;5、实验报告。
七、教学资源1、教材:《土力学》(XXX主编,XXX出版社,版次XXX)2、主要参考书:《Foundation of Soil Mechanics》(Soille,Prentice Hall,1998)《岩土工程学》(刘忠玉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3、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学术论坛、课程网站等。
《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力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总学时:3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学分数:2学分
一、本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
《土力学》是一门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属专业基础课。
《土力学》所包含的知识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又是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土力学主要任务是:讲授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和土压力计算等,并掌握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
将重点放在与工程应用有密切关系的土力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习题作业等教学手段,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 牢固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掌握主要土工试验的基本原理的一般操作技术;
3. 土的主要特点是复杂性、易变性,因此,学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土力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及经验,再去丰富理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和与后续课程的关系等)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
四、课程内容(重点及必须掌握内容、章节加*号或另作说明;文字多请另加纸)
0.绪论(1学时)
0.1 土力学的重要性及学科特点(了解)
0.2 土力学发展概况(了解)
0.3 土力学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熟悉)
1.土的组成
1.1概述
1.2土中固体颗粒(掌握土粒粒组的划分)
1.3土中水和气(了解及理解)
1.4黏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掌握)
1.5土的结构与构造(熟悉)
2.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6+4学时)
2.1 概述
2.2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掌握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的定义及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2.3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掌握)
2.4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理解)
2.5粉土的密实度和湿度(理解熟悉)
2.6土的涨缩性、湿陷性和冻胀性(理解)
2.7土的分类(理解性掌握)
3.土的渗透性及渗流(2学时)
3.1 概述
3.2 土的渗透性(掌握土的渗透定律及渗透性指标) 3.3 二维渗流、流网及其工程应用(理解概念)
3.4 渗透破坏与控制(熟悉)
4.土中应力4
4.1概述
4.2土中自重应力(掌握)
4.3基底压力(掌握)
4.4地基附加应力(掌握)
5.土的压缩性
5.1概述
5.2固结试验及压缩性指标(掌握)
5.3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熟悉理解)
5.4土的变形模量(熟悉)
5.5土的弹性模量(熟悉)
6.地基变形(选讲)2
6.1概述
6.2地基变形的弹性力学公式(熟悉)
6.3地基最终沉降量(掌握)
6.4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熟悉)
7.土的抗剪强度
7.1 概述
7.2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掌握)
7.3土的抗剪强度试验(熟悉、掌握)
7.4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孔隙压力系数(掌握)
7.5饱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熟悉、掌握)
7.6应力路径在强度问题中的应用(熟悉)
7.7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了解)
8.土压力
8.1概述
8.2挡土墙侧的土压力(掌握)
8.3朗肯土压力理论(掌握)
8.4库伦土压力理论(掌握)
8.5朗肯理论与库伦理论的比较
9.地基承载力2
9.1概述
9.2浅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理解)
9.3地基临界荷载(掌握)
9.4地基极限承载力(掌握)
9.5地基容许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熟悉)
10.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
10.1概述
10.2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熟悉理解)
10.3黏性土坡的稳定性(掌握)
10.4土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理解)
10.5地基的稳定性(熟悉)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本门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1. 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由多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平时作业,第二部分为平时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第三部分含阅读能力实践成绩。
期末成绩由考试试卷成绩确定。
2. 成绩评定:成绩按以下比例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写明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推荐教材
《土力学》,张克恭、刘松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0第三版
2、参考书
《土质学与土力学》,洪毓康,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土力学地基基础》,陈希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土力学》,童小东,黎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土质学与土力学》,高大钊,袁聚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王有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土力学》,曹卫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七、试验安排
(1)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土工实验主要是测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了解土的工程性质,为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土力学实验,一方面加强对土力学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掌握各个基本指标的测定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若干环节,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实验和调查、分析能力”学习成果的培养。
技术目标:
1)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确定方法,对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判断及工程分类。
能力目标:
1)具备一般工程问题的实验、分析能力。
2)实验准备、进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
3)团队小组的组成、分工、工作安排,有效工作。
4)应用语言、书写、图表和电子方式进行实验过程的表达和交流。
(2)学时安排:
土工实验课:
实验1:土的筛分试验 4 学时总学时数: 4 学时(3)实验教学方法:
独立操作实验,熟练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确定方法及过程,对这些方法确定土工参数的正确性有一定的评价。
完成实验日志、数据记录、实验报告及综述报告。
(4)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制定者:审核者:批准者:制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