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祠堂倡议书
- 格式:doc
- 大小:31.53 KB
- 文档页数:8
祠堂筹建倡议书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我代表家族成员发起这个祠堂筹建倡议书,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
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秉持着家族的价值观念和传统精神,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使我们家族得以繁衍发展。
如今,我们已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我们的渊源、血脉和情感却始终相连。
为了传承家族的文化和回报祖先的恩德,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祠堂,一个能够凝聚全体家族成员的地方。
首先,祠堂作为家族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祠堂中,我们可以了解和传承家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以及优秀的家族成员事迹。
通过召开家族大会、举办文化活动和培训班等形式,可以促进家族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祠堂还可以成为家族成员寻根问祖的圣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身份认同。
其次,祠堂还承载着回报祖先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的祖先辛辛苦苦地劳作,为了家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建立一个祠堂,是我们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的方式,也是我们传承家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祠堂中,我们可以开展祭祖仪式,向祖先祈福,感谢他们的恩典和保佑。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祠堂向社会传递家族的价值观念,激励更多的人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祠堂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筹建祠堂的活动,包括资金捐助、物质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需要大家提供家族历史的相关资料、家谱、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支持。
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顺利完成祠堂的建设,为我们的家族搭建起一个团结互助、传承创新的平台。
作为家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家族的文化遗产,弘扬家族的价值观念,发扬家族的精神风貌。
同时,我们也要让下一代了解家族的历史,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建立一个祠堂,无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积极响应这个祠堂筹建倡议书,共同努力,为我们的祖先、家族和后代子孙建设一个和谐、团结、传承的家园。
关于修建祠堂的倡议书范文尊敬的各位村民:大家好!我是XXX村的村民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提出一个重要的倡议,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历史是一座座神圣的丰碑,我们村庄也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村庄的祠堂却一直没有进行适当的修建和维护,导致祠堂的状况不甚良好。
为了传承我们村庄的文化传统,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尊重祖先的贡献,我提议我们共同修建祠堂,为村庄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修建祠堂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我们村庄的文化传统,更能够提升我们村庄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祠堂是我们祖先供奉神灵、祭祀祖先的地方,是我们村庄的精神家园。
只有在一个文化传承完整、传统仪式得到妥善进行的村庄,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祖国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修建祠堂还可以为我们村庄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如今,社会旅游业蓬勃发展,很多游客都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等具有浓厚兴趣,修建祠堂可以为我们村庄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村庄的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尊敬的村民们,我们共同修建祠堂也是传承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
祠堂既是纪念先祖的场所,也是传承家风家训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祠堂中举办家族大会,传授祖宗的智慧和家训,培养后代子孙的家国情怀和家庭美德,让我们村庄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
作为村庄的一员,我非常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修建祠堂而奋斗。
我相信,在我们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让祠堂重焕辉煌,为我们村庄的历史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此,我提议我们采取以下几个行动:1. 成立祠堂修建筹备组,负责整个修建工程的策划和实施,确保修建的规范和效果。
2. 开展村民捐款活动,号召全体村民积极捐款,力所能及地为修建祠堂筹集资金。
3. 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寻求资助和捐赠,争取更多的外部帮助。
4. 积极宣传修建祠堂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村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修建祠堂募捐倡议书6篇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
修建祠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祖上,为了传承优良品德。
下面由小编整理了修建祠堂募捐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
修建祠堂募捐倡议书篇1亲爱的家族同胞们:大家好!x氏始祖来吾村立基发源已有xxx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
前辈曾于xx年代初在x氏宗祠的原址上重建祠堂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
只可惜现在x 氏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仓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xxx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
“x 氏祠堂重修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通过理事会多次和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xx万元。
前期理事会成员已从x氏家族以男丁xx元∕人标准筹集款项x万多元,在这期间,族人xxx同志千里迢迢亲临多地,号召我们x氏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
族亲们踊跃响应,捐款场面十分热烈。
在xx经营餐馆老板xx有捐款x万多,在xx办厂老板xxx也捐款x 万余元,甚至一些低收入的打工者,也慷慨解囊,这次筹的款项共计xx多万元。
这是我们x氏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理事会代表x氏的父老乡亲表示对他们深深谢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缺额仍十分大。
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理事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x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
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
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
我们将在宗祠修缮完成后,召集父老族亲,相聚一堂,为家乡建设,振兴家族,建言献策,再创辉煌!谢谢大家!修建祠堂募捐倡议书篇2亲爱的家族同胞们:大家好!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x氏后裔勿忘吾祖。
为家族修祠堂的倡议书尊敬的家族成员:大家好!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对家族修祠堂的倡议。
作为家族的一员,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作为一个家庭群体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族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家族的历史也越来越悠久。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庭,让我们有一个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因此,我提议为家族修建一座符合我们家族价值观的祠堂,以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敬意,并提供一个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一、弘扬家族文化家族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体。
祠堂是我们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供奉祖先的场所,更是展示家族文化的载体。
通过修建一座祠堂,我们可以展示我们家族的历史和传统,让后代子孙了解祖先的故事和智慧。
祠堂可以展示我们家族的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品,让家族成员和外界了解我们的家族艺术和文化。
祠堂也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传统戏曲演出、书法比赛等,以弘扬我们的家族精神和价值观。
二、促进家族凝聚力我们的家族成员分布在各个地区,与家族的联络不如以前那么密切。
我相信,通过修建一座祠堂,我们可以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祠堂可以成为我们家族成员相互交流的场所。
我们可以在祠堂举行家族聚会,通过家族文化活动增进感情,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祠堂也可以成为我们传统节日庆祝的场所,让我们的家族成员共同庆祝和欢乐。
在祠堂中,我们可以相互支持,共同成长,为家族的未来共同努力。
三、传承和繁荣家族一个强大和繁荣的家族需要不停地传承和发展。
修建祠堂不仅是对过去的敬意,也是对家族未来的关注。
我们可以在祠堂中建立一个家族档案室,收集和保存家族历史的文献资料和照片。
通过研究家族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根源和发展轨迹。
祠堂也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和学习的场所,我们可以开展家族研究项目,记录和分享家族的成果和经验。
通过祠堂的建设,我们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让他们了解和尊重我们的祖先,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家族精神。
2024年建祠堂捐款倡议书尊敬的__族亲: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
__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___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
前辈已建__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
只可惜现在__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___、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
“__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___余万元。
族人___、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__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
族人张光建捐款___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___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__族亲的骄傲。
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__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
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__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
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__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___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
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募捐账号:中国银行组委会主任:副主任:成员:__祠堂重修组委会____年____月2024年建祠堂捐款倡议书(二)尊敬的各位先贤,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恩之情,向各位先贤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崇高的敬仰。
感谢您们在过去的岁月里,为社区和家乡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和付出。
值此佳节,我们衷心祝愿您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作为连续多年举办的建祠堂捐款倡议活动,我们一直以来都能感受到社区的团结和力量。
通过大家的热心参与和慷慨捐款,我们得以维护祠堂的基础设施和历史遗迹,使它们得以保存下来,并持续地为我们传递着家国情怀和中华文化的精髓。
村里重建祠堂的倡议书范文
尊敬的村民们:
大家好!
我们所在的村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然而,由于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祠堂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老化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呼吁大家一起行动,共同重建我们村里的祠堂。
祠堂不仅是我们祭祖和维系家族情感的重要场所,更承载着我们村庄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通过重建祠堂,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家族文化,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祠堂也是村庄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建祠堂将极大地提升我们村庄的形象和吸引力,为村民生活增添亮点。
然而,重建祠堂需要所有村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倡议所有村民积极参与重建祠堂的各项工作,包括募捐、物资采购、设计规划等。
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捐款、捐助物资还是提供专业建筑方面的意见,每个人的贡献都将被铭记于心。
我们希望通过重建祠堂,不仅仅是修复了一栋建筑,更是让我们村庄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的重建祠堂计划一定会取得成功。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村庄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而努力吧!谢谢大家!
村庄重建祠堂倡议小组。
2024年关于修建祠堂的倡议书尊敬的市民:大家好!我是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我代表市文化馆向大家发出一份倡议书,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努力。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我们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这是我们城市的瑰宝,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本。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场所面临着被拆除或毁损的风险。
为了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感受到我们的历史,我们发出这份关于修建祠堂的倡议书。
祠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人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祠堂中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通过祠堂,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们的生活、思想和智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祠堂的数量逐渐减少,一些珍贵的文物也面临着无人照顾和保护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到祠堂的修建工作中来。
在修建祠堂的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和风貌,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建筑结构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并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市民宣传和普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通过修建祠堂,我们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场所。
我们将设立专门的展览馆和教育中心,让市民可以通过展览和讲座了解祠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手工制作和表演等活动,让市民可以实际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此外,我们还将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和艺术家,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以期能够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融入现代化的发展,为我们的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我们诚挚地邀请市民参与到祠堂修建的行动中来。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市文化馆。
祠堂倡议书范文尊敬的族亲们: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族人有追溯根源、敬仰先人、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的平台,增强族人的归宿感、凝聚力,提高我族知名度。
我们计划在先祖故地修建祠堂,现特向广大族亲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为修建祠堂,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修建祠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祠堂是祭祀祖先的肃穆之所,是敬仰先人、激励后人的重要场所。
祠堂里供奉着祖先的神位,记录着先人的光辉业绩,是联络族亲感情的纽带。
一座祠堂,就是一部家族的历史;一座祠堂,就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残垣断壁,不堪入目。
这不仅无法满足族人祭祀祖先、开展家族活动的需要,更无法体现我们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此,修建祠堂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修建祠堂的基本构想我们计划在原址上重建祠堂,并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设计,确保祠堂既符合传统建筑风格,又体现现代审美观念。
祠堂将包括大殿、厢房、院落等部分,可供族人祭祀祖先、举办家族活动使用。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祠堂管理委员会,负责祠堂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三、资金筹措和使用修建祠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为此,我们号召广大族亲积极行动起来,为修建祠堂捐款捐物。
捐款将设立专门账户,由专人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修建祠堂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倡议与呼吁修建祠堂是我们族人的共同心愿和期盼,也是我们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先祖精神的重要举措。
我们深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族亲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因此,我们特向广大族亲发出倡议:1. 希望各位族亲能够积极响应倡议,为修建祠堂尽一份力。
无论捐款多少,都是对先祖的敬仰和对家族的贡献。
2. 希望各位族亲能够广泛宣传修建祠堂的意义和重要性,动员更多的族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3. 希望各位族亲能够关注祠堂修建的进展情况,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祠堂建设的顺利进行。
祠堂建设倡议书一、背景祠堂,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家族的情感。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祠堂建设逐渐被忽视,一些祠堂面临着破旧、废弃的困境。
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族纽带逐渐稀薄,导致对祠堂的认同感和关注度下降。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恩祖先,凝聚人心,提倡祠堂建设。
二、目的本倡议书旨在呼吁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祠堂建设,重建宗族文化,加强家族凝聚力,提升家族的社会形象和家族成员的归属感。
三、倡议内容1. 建设意识的提升我们倡议每个家族成员要提高对祠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意识到祠堂与家族的重要性。
家族成员应当主动了解祠堂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并积极参与祠堂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资金筹集与管理为了更好地推进祠堂建设,我们倡议家族成员共同筹集资金。
可以通过家族庆典、募捐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确保祠堂建设的经济来源。
同时,需要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透明度和有效利用。
3. 祠堂修缮与保护祠堂的修缮和保护是祠堂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们鼓励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祠堂的修缮工作,修复破损的建筑物,保护珍贵的文物和宗族档案。
同时,要加强对祠堂常态化保护的意识,避免祠堂的过度商业化和走捷径的修缮方式。
4. 宗族文化传承祠堂是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我们倡议家族成员要加强宗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传承祖先智慧和家族精神。
可以举办家族文化活动,如家谱编纂、族谱修订、祭祀仪式等,促进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祠堂利用的拓展祠堂的利用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祭祖祭神等活动,可以积极开展一些与宗族文化相关的教育和公益活动,如宗祠学堂、亲子活动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祠堂的活动。
四、组织与落实为了更好地推动祠堂建设,我们建议成立家族祠堂建设委员会,由家族代表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祠堂建设相关事务的筹备、协调与落实。
同时,建议成立家族文化传承团队,由家族中对宗族文化有兴趣和能力的成员组成,负责宗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祠堂倡议书(通用3篇)1.祠堂倡议书第1篇__大宗祠,是我__的象征,亦是我族根之所在!宗祠稳固,始祖公安坐其中,佑我族人长安,是我族人的共同夙愿。
追溯_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距今已历172载!翻开族谱的扉页,从里行间渗出馨香,当年我们的先贤,经过多番的努力,筹备近五十年,才完成族人的心愿,兴建起_大宗祠,过程可谓艰辛重重。
随着岁月的流逝,宗祠已经变得木朽墙残,加上白蚁的蛀蚀,后座祖堂的上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坍塌,后用锌铁瓦重盖,一直沿用至今。
宗祠的前座金中架杉桁等,亦惨遭白蚁、水渍的遗祸,居左边的金中架现已约莫下沉十几公分,凡落雨天,杉桁俱湿,墙体剥落,整座_大宗祠,大有不胜岁月的重负,行将倒塌之虞!_大宗祠曾在上世纪20~40年代间用作办学,培育村中子弟,校名唤作“崇德学校”,而当年上学最年幼的学子,现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八旬老翁了。
曾记得_年8月,旅居加拿大的我族宗亲古大彦先生(版画家古元之子)回到故乡,第一件大事就是上大宗祠向始祖进香。
步入祖祠,醒目的“崇德堂”牌匾三个大映入眼帘,他眼眶都濡湿了,似乎怅然若有所思。
后来古大彦先生告诉我们:“父亲古元曾告诫他,家乡的‘崇德学校’就是他当年的启蒙学校。
”虽事隔数十年,古大彦先生一直将这番说话铭记于心。
今日有幸目睹父亲的启蒙摇篮,更是思绪万千,对“崇德”二有进一步的理解。
现在和那些硕果仅存经已是凤毛麟角的当年学子闲话家常,说起崇德学校的旧事,他们都会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兴致勃勃地告诉你:当年的后门山古树参天,有两人合抱不过的大松树,林中茂密,四时水果应有尽有,生态盎然。
更是雀鸟繁衍的理想场所。
他们一下课,就抓紧时间去掏鸟蛋、捉雀仔、采野果,然后又结伴偷偷去大碑沟冲凉,捉鱼摸虾,后来又不知怎样被老师、父母知道,又如何处罚他们,忆述起来事情恍如发生在昨日,但一讲起现今的大祠堂,却残破不堪,修缮乏力,一个个都黯然伤神,嗟叹不已!他们更担心的是,随着他们逐一的物故凋零,大宗祠亦跟着灰飞烟灭,不复存在!繁衍六百多年的__,究竟何处是根,何处是家?漂泊海外的游子,午夜梦回,魂归故里时,他们又情系何处?去年大寒,我们几叔侄萌生奇思妙想,回故乡古劳寻根问祖。
建祠堂倡议书
篇一: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倡议书
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倡议书
亲爱的小章我孙氏家族同胞:
祠堂是百家姓氏的形象代表和礼教圣地。
我孙氏一族自始祖孙守仁和孙守忠兄弟二人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来到束鹿(今辛集市),历经600余载,传25世。
这期间,我族中的前辈人曾几度建祠,至今仍有人记得原来的前营家堂和后营家堂,但是都因为其它原故而不复存,今已经成为了民宅,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家堂已经不可能,但建祠孝义尚在,名垂史册,人所共知。
当今逢盛世,富而思源、重礼、存孝、布德。
我族人念及我偌大一个孙氏家族,祖宗亡灵无栖息之所,子孙祭祀无拜谒之堂,族中议事无聚集中心,曾几次研究建祠之事。
幸蒙我族中企业家孙运起会长顾念根本,开明绅士。
顶力资助。
这可是难逢的机遇,随成立了“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理事会”决定:号召全族的人们,前、后营合并,重新修建孙氏祠堂,重新购买庄基地。
按照一般建筑风格构造,重新修建“孙氏祠堂”既用于祭祀先祖,敬孝执礼之场所,又用于亲情联谊聚会、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移风移俗、建设精神文明的社区文化中心。
结合打造人文景观,创新旅游发展环境,既有利于家族,亦有益于社会。
但是工程较大,所需时间会很长,耗资也会很多,用人之多,难度之大,非我族中之人合
力不能解决。
为此,特作倡议如下:
1、坚持家族事业至高无尚原则。
凡族中人员不分男女,人人有责,均有义务为家族建祠捐资尽力,排忧解难,奉献爱心。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坚持殷实富裕家庭重举原则。
族中率先勤劳致富的重点大户或个人,应思知恩图报,效仿先贤,大孝举义,重金赞助,彰显功德,流芳百世。
钱多的多出。
钱少的少出。
3、坚持族中骨干模范带头原则。
凡理事会、各支族长,及社会各界公职人员和工商企业知名人士,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应以身垂范,带头捐赠资助,真情奉献。
4、坚持贡献大小分类表彰原则。
凡为建祠捐资奉献者,均永久记档、刻碑表彰。
家族同胞:
光前裕后,人子之责;
积德行善,人生快事;
扬名千古,丈夫作为!
切勿错失良机,愧对先祖,贻笑后人,为一时之不决而抱憾终身!
顺祝康安幸福,万事如意!
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筹建理事会
20XX年1月29日星期四
篇二:关于培建张氏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培建张氏祠堂的倡议书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堂!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三溪口张姓(包括17村赵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
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修建或培建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三溪口张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张氏一族之力,重新培建张氏祠堂(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张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符合广大宗族人的心愿。
鉴于培建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培建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
后代!
致
礼!
倡议人:张氏后人:张福源张自松张自美20XX年7月8日
篇三: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全体管氏子弟们: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
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
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
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
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
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乐不绝。
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
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文革动乱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
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俱兴。
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