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
- 格式:doc
- 大小:24.70 KB
- 文档页数:4
亚甲蓝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
【临床应用】
小剂量用于高铁血红蛋白症,大剂量用于轻度氟化物中毒的解救。
【常用制剂和用法】
注射剂:20mg∕2mL^ 50mg∕5mL> 100mg∕10mL<,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l~2mg∕kg 稀释后静脉注射。
氟化物中毒:5〜10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最大剂量20mg∕kgo 【不良反应】
1.可出现全身发蓝、头晕、呕吐、胸闷、腹痛。
2.剂量过大出现头痛、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大汗淋漓等症状。
【禁忌证】
3水肿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的患者禁用。
【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时,要注意剂量切忌过大,否则会生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而使症状加重。
2.不宜与苛性碱、碘化物、升汞、还原剂配伍使用。
【观察及护理要点】
1.静脉注射速度不宜过快,防止生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而使症状加重。
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减量或停用。
2.与大剂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合用,解毒效果更佳。
亚甲蓝值指标亚甲蓝值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用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有机物污染,以及污染的严重程度。
亚甲蓝值指标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估领域。
亚甲蓝值指标是通过测定水体中的亚甲蓝还原能力来确定的。
亚甲蓝是一种有机染料,它可以与水中的还原物质发生反应,生成蓝色产物。
亚甲蓝值指标的测定方法是将亚甲蓝溶液与水样反应,根据反应产物的颜色深浅来判断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亚甲蓝值指标的测定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
首先,将水样与亚甲蓝溶液混合,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测量反应产物的吸光度。
吸光度越大,说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越高。
亚甲蓝值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当亚甲蓝值较低时,说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低,水质较好;当亚甲蓝值较高时,说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水质较差。
通过监测亚甲蓝值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水体的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亚甲蓝值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程度,还可以用于监测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监测亚甲蓝值的变化,可以评估废水处理的效果,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亚甲蓝值指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除了用于水质评估和废水处理外,它还可以用于评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以及评估环境中有机物的分布和迁移。
亚甲蓝值指标的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可以在各种场合进行应用。
亚甲蓝值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用于水质评估、废水处理、土壤评价等多个领域。
亚甲蓝值指标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监测亚甲蓝值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保护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亚甲蓝浓度标定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生化试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领域。
它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特别是在分析样品中某个化学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亚甲蓝浓度标定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亚甲蓝浓度标定的原理。
亚甲蓝是一种有机染料,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亚甲蓝与氧气反应生成还原态亚甲蓝,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2亚甲蓝+ O2 → 2还原态亚甲蓝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当溶液中氧气的浓度足够高时,反应向右进行;当氧气浓度不足时,反应向左进行。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亚甲蓝与氧气的反应来确定亚甲蓝溶液中氧气的浓度,从而间接测定亚甲蓝的浓度。
这就是亚甲蓝浓度标定的基本原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具体的浓度标定步骤。
首先,准备两个亚甲蓝溶液,浓度分别为C1和C2,并务必记录好两个溶液的浓度值。
然后,将两个溶液分别加入两个反应容器中。
接下来,向两个反应容器中吹入相同的氧气气体,使反应开始进行。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停止吹气,记录两个反应容器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以推测反应前后亚甲蓝浓度的变化。
根据浓度变化以及初始浓度的已知值,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亚甲蓝的浓度,从而完成浓度标定的过程。
在进行亚甲蓝浓度标定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反应容器需要干净无杂质,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其次,吹气过程中要保证气泡充分分散,以确保反应达到均匀脱色的效果。
此外,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反应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亚甲蓝浓度标定是一种常用的浓度测定方法。
通过利用亚甲蓝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间接测定亚甲蓝的浓度。
在进行标定时,需要掌握标定原理、注意反应条件和具体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并取得好的结果。
配方:布比卡因0.25克+亚甲蓝注射液(美兰)20mg+生理盐水至20毫升,手术结束前,有创面的皮下浸润注射,以略膨隆为度,肛门括约肌内选对称的二点注射4毫升,直肠内放置双氯酚酸钠栓或双氯酚酸钠缓释片2个,术后24小时内可能有蓝色的尿,是美兰的部份排出。
有效时间10--15天。
有少数病人述排便不能完全受控制(但止痛效果极佳),都在9天前恢复。
疑惑:亚甲蓝注射液的用法中,没有这种用法,而且提示(*(1)不可作皮下、肌内或鞘内注射,以免造成损害。
*),临床上有肛门失禁的报到。
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合法的应用?如果有什么差错,应用者岂不是要担责任??各位有什么经验没有?个人认为,应用时要有浓度和量的限制才能保证安全,这个浓度和量应该是多少?我现在掌握在0.1%,每次用量不超过20mg。
如果真的有效,如何能加在相关的指南中?关于亚甲蓝的应用报道---亚甲蓝与布比卡因联合用药用于肛肠手术止痛的体会韩宝义,朱世明,李秀玲 2006-1-13 14:48:53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2月第10卷第1期急性血栓性外痔、混合痔、高位肛瘘等肛肠科疾病,常需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难忍,尤其当医生换药时表现疼痛剧烈,病人十分恐惧,自2000年3月至2004年7月,我们采用亚甲蓝与布比卡因联合用药注入肛门周围肌肉组织内,对解除疼痛及病人的恐惧感,疗效非常好,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用之更佳。
现回顾性总结分析567例临床资料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67例均为血栓性外痔、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00例,女性169例,男性131例,最小的年龄为18岁,最大的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46.5岁。
实验组:267例,男性146例,女性121例,平均年龄为43.5岁。
1.2 麻醉方法二组均采用骶管麻醉。
患者先取仰卧位,测血压及脉搏,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然后改为俯卧,髂部用皮垫垫起将臀部抬高,双脚尖对着,两脚跟外翻,麻醉者站在患者的左侧,用右手拇指沿着尾骨尖向上约4.5cm处触摸有一凹陷,即骶裂孔,直径1.5cm大小,表面皮肤局麻后,用7号长针对准皮丘直到骶骨,然后将长针退出,针与皮肤倾斜成30°~45°角,缓慢进针有一落空感,回吸无血和脑脊液,推入1%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全脊髓麻醉及局麻药入血症状,继续注药,平均30ml,成功率为99%。
亚甲蓝阴离子标准曲线斜率
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常用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其中亚甲蓝的阴离子是指亚甲蓝分子中带负电的部分,通常是亚甲蓝的盐酸盐(亚甲蓝 HCl)。
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可以制备一系列以亚甲蓝盐酸盐为标准溶液的不同浓度溶液,然后根据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亚甲蓝阴离子标准曲线的斜率表示浓度与测定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计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具体亚甲蓝阴离子标准曲线的斜率数值是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测定方法而定的,不同实验可能会有一定差异。
因此,要获取准确的亚甲蓝阴离子标准曲线斜率数值,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进行测定和计算。
亚甲蓝溶液处置台账一、引言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染色剂,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化学实验中。
然而,亚甲蓝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台账来记录亚甲蓝溶液的使用和处置情况,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环境的保护。
二、亚甲蓝溶液的使用情况记录1. 实验室名称:XXX实验室2. 使用时间:2022年1月1日3. 使用量:100ml4. 使用目的:进行细胞染色实验5. 实验人员:张三、李四6. 使用方法:将亚甲蓝溶液加入培养皿中,与待染色的细胞接触一定时间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亚甲蓝溶液的处置情况记录1. 处置时间:2022年1月2日2. 处置方式:按照实验室规定的废液处理流程,将亚甲蓝溶液倒入特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
3. 处置人员:王五4. 处置理由:亚甲蓝溶液已完成实验使用,不再需要保留。
四、亚甲蓝溶液处置后的处理记录1. 处理时间:2022年1月3日2. 处理方式:将废液收集容器送至专门的废液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3. 处理人员:赵六4. 处理结果:经过专业处理,亚甲蓝溶液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亚甲蓝溶液处置台账的管理与存档1. 台账管理人员:甲方责任人2. 台账存档方式:将台账以电子形式存储于实验室内部的服务器中,并备份至云端存储空间,确保台账的安全可靠。
六、亚甲蓝溶液的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亚甲蓝溶液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溶液接触皮肤和眼睛。
2. 使用后的亚甲蓝溶液应妥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至下水道或环境中。
3. 实验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了解亚甲蓝溶液的正确使用和处置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七、结语通过制定亚甲蓝溶液处置台账,我们能够清晰记录亚甲蓝溶液的使用和处置情况,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也提醒实验室人员在使用亚甲蓝溶液时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亚甲蓝染色原理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染色剂,它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亚甲蓝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可以用于染色细胞、组织或蛋白质,以便观察和研究。
那么,亚甲蓝是如何实现染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亚甲蓝染色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亚甲蓝的化学性质。
亚甲蓝是一种亲水性染料,它可以与细胞或蛋白质中的质子发生结合,从而实现染色的效果。
在实验中,亚甲蓝通常以溶液的形式使用,可以直接与待染色的样品接触,使得样品中的细胞或蛋白质被染色。
其次,亚甲蓝染色的原理是依靠亚甲蓝与细胞或蛋白质中的质子发生结合。
在酸性条件下,亚甲蓝呈现出蓝色,而在碱性条件下则呈现出无色。
这一特性使得亚甲蓝在实验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PH值,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染色。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先将待染色的样品固定,然后将亚甲蓝溶液加入样品中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亚甲蓝会与细胞或蛋白质中的质子发生结合,从而使得样品呈现出蓝色。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染色的细胞或蛋白质结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此外,亚甲蓝染色还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活力。
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可以将亚甲蓝溶液加入培养皿中,活细胞会将亚甲蓝排出,而死细胞则无法排出亚甲蓝,从而呈现出蓝色。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样品,可以快速判断细胞的活力情况。
总的来说,亚甲蓝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通过与细胞或蛋白质中的质子结合,实现对样品的染色。
通过亚甲蓝染色,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样品的结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亚甲蓝染色还可以用于检测细胞活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控制好亚甲蓝的浓度和PH值,以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染色条件,以获得最佳的染色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亚甲蓝染色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实验操作提供帮助。
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是一种在玻璃材料的内表面形成亚甲蓝颜色的技术。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药领域和实验室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原理、应用领域和意义进行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实验步骤和程序、优缺点及改进方向以及结论与总结几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览性的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概述并解释说明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包括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机理,以及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该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并推动该技术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以上内容为“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供参考。
2. 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2.1 什么是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是一种用于染色和显示玻璃内部微观结构的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亚甲蓝溶液引入玻璃容器的内表面,使溶液中的亚甲蓝分子与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可见的着色效果。
这种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玻璃内部的纹理、裂纹或其他微观结构。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医学和工程等领域中对玻璃材料进行细节观察和分析。
2.2 工作原理和机理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基于亚甲蓝分子与玻璃表面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
当亚甲蓝溶液被加入到玻璃容器中后,其中的亚甲蓝分子会与玻璃表面上存在的羟基(OH)基团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主要涉及亚甲蓝分子与羟基基团之间的氢键和共价键形成。
这些新的化学键改变了玻璃表面的光学性质,从而产生可见的染色效果。
玻璃内部的微观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
2.3 应用领域和意义玻璃内表面亚甲蓝染色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对玻璃材料的表征和分析。
它可以用于观察和检测玻璃内部的微观结构,包括纹理、晶粒尺寸、裂纹分布等。
一.药品名称1.中文名:亚甲蓝注射液2.英文名: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Injection3.商品名:二.药物成分1.主要成分:亚甲兰2.化学名:氯化-3,7双(二甲胺基)吩噻咛-5-鎓三水化合物3.分子式:C16H18ClN3S•3H2O4.结构式:5.CAS No.:6.分子量:三.性状规格本品为深蓝色的澄明液体。
(1)2ml:20mg;(2)5ml:50mg;(3)10ml:100mg四.药理毒理亚甲蓝本身系氧化剂,根据其在体内的不同浓度,对血红蛋白有两种不同的作用。
低浓度时6-磷酸-葡萄糖脱氢过程中的氢离子经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传递给亚甲蓝,使其转变为还原型的白色亚甲蓝;白色亚甲蓝又将氢离子传递给带三价铁的高铁血红蛋白,使其还原为带二价铁的正常血红蛋白,而白色亚甲蓝又被氧化为亚甲蓝。
亚甲蓝的还原-氧化过程可反复进行。
高浓度时,亚甲蓝不能被完全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因而起氧化作用,将正常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易与CN-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但数分钟后二者又离解,故仅能暂时抑制CN-对组织中毒的毒性。
1.药物相互作用:2.药代动力学:亚甲蓝静注后作用迅速,基本不经过代谢即随尿排出,口服在胃肠道的pH条件下可被吸收。
并在组织内迅速还原为白色亚甲蓝。
在6天内74%由尿排出,其中22%为原形,其余为白色亚甲蓝,且部分可能被甲基化。
少量亚甲蓝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3.适应症:本品对化学物亚硝酸盐、硝酸盐、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苯醌、苯肼等和含有或产生芳香胺的药物(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苯佐卡因等)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效。
对先天性还原型二磷酸吡啶核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效果较差。
对异常血红蛋白M伴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无效。
对急性氰化物中毒、能暂时延迟其毒性。
4.注意事项:本品不能皮下、肌肉或鞘内注射,前者引起坏死,后者引起瘫痪。
配方:布比卡因0.25克+亚甲蓝注射液(美兰)20mg+生理盐水至20毫升,手术结束前,有创面的皮下浸润注射,以略膨隆为度,肛门括约肌内选对称的二点注射4毫升,直肠内
放置双氯酚酸钠栓或双氯酚酸钠缓释片2个,术后24小时内可能有蓝色的尿,是美兰的部份排出。
有效时间10--15天。
有少数病人述排便不能完全受控制(但止痛效果极佳),都在9天前恢复。
疑惑:亚甲蓝注射液的用法中,没有这种用法,而且提示(*(1)不可作皮下、肌内或鞘内注射,以免造成损害。
*),临床上有肛门失禁的报到。
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合法
的应用?如果有什么差错,应用者岂不是要担责任??各位有什么经验没有?个人认为,
应用时要有浓度和量的限制才能保证安全,这个浓度和量应该是多少?我现在掌握在
0.1%,每次用量不超过20mg。
如果真的有效,如何能加在相关的指南中?
关于亚甲蓝的应用报道---
亚甲蓝与布比卡因联合用药用于肛肠手术止痛的体会
韩宝义,朱世明,李秀玲 2006-1-13 14:48:53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2月第10
卷第1期
急性血栓性外痔、混合痔、高位肛瘘等肛肠科疾病,常需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术
后疼痛难忍,尤其当医生换药时表现疼痛剧烈,病人十分恐惧,自2000年3月至2004年
7月,我们采用亚甲蓝与布比卡因联合用药注入肛门周围肌肉组织内,对解除疼痛及病人
的恐惧感,疗效非常好,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用之更佳。
现回顾性总结分析567
例临床资料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67例均为血栓性外痔、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
300例,女性169例,男性131例,最小的年龄为18岁,最大的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
为46.5岁。
实验组:267例,男性146例,女性121例,平均年龄为43.5岁。
1.2 麻醉方法
二组均采用骶管麻醉。
患者先取仰卧位,测血压及脉搏,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然后改
为俯卧,髂部用皮垫垫起将臀部抬高,双脚尖对着,两脚跟外翻,麻醉者站在患者的左侧,用右手拇指沿着尾骨尖向上约4.5cm处触摸有一凹陷,即骶裂孔,直径1.5cm大小,表面
皮肤局麻后,用7号长针对准皮丘直到骶骨,然后将长针退出,针与皮肤倾斜成30°~45°角,缓慢进针有一落空感,回吸无血和脑脊液,推入1%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全脊髓麻醉及局麻药入血症状,继续注药,平均30ml,成功率为99%。
骶管麻醉成功后,手术结
束时,采有局部注射亚甲蓝2ml加0.5%布比卡因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2ml,亚甲
蓝药物浓度不得超过0.2%,以免发生局部皮肤坏死。
如患者高龄,可用亚甲蓝2ml加0.5%布比卡因注射液2.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2ml,即药物浓度达0.16%,再缓慢
注射于肛门周围肌肉组织内。
2 结果
术后患者表情自然,无疼痛,尤其是术后换药时也无任何不适,经观察,采用此法止
痛最长可持续20d,最短可持续7d,值得提出的是,如骶管麻醉失败,可采用上述配方,
局部注射于肛周,手术仍可顺利进行且无疼痛。
3 讨论
利多卡因止痛时间40~60min,布比卡因其作用时间比利多卡因久,长达3~6h,亚甲蓝长效止痛7~20d。
主要因为亚甲蓝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用0.16%亚甲蓝注射液
局部肌肉注射,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损害末梢神经髓质,新生的髓质大约30d后修复完毕,感觉也逐渐恢复正常,故长效止痛达7~20d,并且本组无一例对患者排便有影响。
因此,亚甲蓝与布比卡因联合用药对患者术后长效止痛有良好效果。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立山医院麻醉科,辽宁鞍山114032
鞍山市第三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手术室,辽宁鞍山114034
关于亚甲蓝的药物说明名称:亚甲蓝
药物别名:次甲蓝,美蓝,Methvlene Blue,Methylenum Caeruleum
英文名称: Methyltltioninium Chloride
说明:注射液:每支20mg(2ml)。
功用作用:
为一氧化还原剂,高浓度时直接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低浓度时,在还原
型辅酶Ⅰ脱氢酶(NADPH)的作用下,本品还原成为还原型亚甲蓝,能将高铁还原型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
所以临床使用本品低浓度(1~2mg/kg;1%溶液5~10ml)以治疗亚硝酸盐、氯酸盐、醌类、酿亚胺类、苯胺及硝基苯等所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高浓度(5~10mg/kg;1%溶液25~50ml)则对血红蛋白起氧化作用,使生成高铁血
红蛋白。
原因是大量本品进入体内,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PH)生成减少,不能使本品全部转变为还原型亚甲蓝,氧化型亚甲蓝量多,血红蛋白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高浓度
的本品其氧化作用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
原理与亚硝酸钠相同,但不如亚硝酸钠作用强。
小剂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硝基苯、硝酸甘油、苯胺、非那西大,否则会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使症状加重。
大剂量用于轻度氰化物中毒,并在静注本品后,再给予硫代硫酸钠静注,以使游离的
氰离子和已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氰离子结合成硫氰酸盐(毒性仅为氰化物的1/200)而
从尿中排出。
大量维生素C和葡萄糖对高铁血红蛋白亦有还原作用,故可与本品合用。
本品亦可外用
于口腔溃疡的涂布。
近年来,临床还试用于以下几方面:
(1)治尿路结石:亚甲蓝能使膀胱结石溶解,故可用于尿路结石。
对草酸钙结石疗效较好。
1天3次,每次服65mg,1日量可用至300mg,疗程1年半以上。
治疗期避免高钙食物,多饮水,保持尿液稀释。
(2)治疗闭塞性脉管炎:一组41例用本品动脉注射,每隔3,4天1次,用量为0.5%
5~10ml,3次为一疗程。
41例全部有效,其中36例下肢疼痛完全消失,皮肤温度上升
2~5℃。
(3)治疗神经性皮炎:本品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
用0.2%溶液局部注射,可作用
于神经末梢,损害末梢神经髓质,新生的髓质大约于30天后修复完毕。
治神经性皮炎时,用本品复方溶液(由本品0.2g,盐酸普鲁卡因3g,加水至100ml而成)局部多处点状注射,1次用药总量不超过15ml。
在注射后多有疼痛,经4小时左右疼痛逐渐转为麻木,此时因
末梢神经受刺激,继而神经髓质受损,约30天后,新的髓质生长,感觉可恢复正常。
少数病例可能复发,但皮损程度较前大为减轻。
用法用量:(1)治疗亚硝酸盐(包括烂白菜及腌渍不好的蔬菜、酸菜等)及苯胺类引起
的中毒用1%溶液5~10ml,稀释于25%葡萄糖溶液20~40ml中,静注。
或口服本品150~250mg,每4小时1次。
(2)治疗氰化物中毒用1%溶液50~100ml静注,再注入硫代硫酸钠。
二者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1)不可作皮下、肌内或鞘内注射,以免造成损害。
(2)静脉注射剂量过大(500mg)时,可引起恶心、腹痛、心前区痛、眩晕、头痛、出汗
和神志不清等反应。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